廉政故事推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4217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政故事推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廉政故事推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廉政故事推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廉政故事推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廉政故事推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廉政故事推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廉政故事推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廉政故事推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廉政故事推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廉政故事推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廉政故事推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政故事推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廉政故事推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篇21:

篇22:

篇23:

篇24:

篇25:

【正文】

篇1:

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

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

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

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

“好白嫩的手啊!

”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

“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

”和坤羞愧而去。

篇2: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

一次,一名太监经过那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

“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可是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

”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

英宗问道:

“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篇3:

后面还有多篇廉政故事!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理解。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证明心迹: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篇4:

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

“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

”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篇5: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

“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篇6: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

“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篇7:

丹心要学月月红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

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

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

苏东坡五十岁的时候,家人要为其祝寿,苏东坡一再制止,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

谁料,寿辰这一天,来了一个送礼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家人便问:

“请问尊姓大名,有何事”来者说:

“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

”家人听罢,奇怪地笑道:

“那有这样的名字呢”来者说:

“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寿,大家推荐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

”家人听后,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从不收礼,只好叫来者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

“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

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

”家人把诗写在纸上,叫仆人把诗送给苏东坡看,让他来处理此事。

不一会苏东坡出来,亲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咏诗道:

“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

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

后苏东坡虽赋闲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惩贪除恶的好名声却在民间永远流传。

篇8:

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

之后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

之后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所以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篇9:

我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

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由网友投稿]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

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

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

”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

”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我的珍宝吧!

”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

”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

襄公十五年》。

之后,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篇10:

半鸭知县

“第一清官”于成龙,终生从政,清廉无私,崇尚节俭,甘于淡泊。

据《于清端公政书》载,他在任罗城知县时,其子从山西老家来看他,他仅有一只还舍不得吃的咸鸭,乃割下一半作为让儿子带回老家的礼品,所以

篇11:

四铁御史

明代的冯恩,在任御史(监官)时,执法严明,铁面无私,不畏权贵。

《明史·

冯恩传》载:

因“疏劾汪,上怒,命会大臣鞫(审问)之。

高坐,令校士持其膝,恩遽起直。

曰:

‘汝杀我,我为厉鬼亦杀汝。

’益怒,谓何故敢叱大臣,恩曰:

‘大臣而无君,人人得而诛之,何但(只)叱!

’观者叹曰:

‘是真御史。

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

’遂号‘四铁御史’。

”冯恩如此不畏权贵,直言斥奸,守持“四铁”,表现出了凛凛正气、铮铮铁骨,实属可贵可敬,可颂可鉴。

篇12:

悬丝尚书

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吏部尚书山涛,为官三十余年,“居荣贵,贞慎俭约”,清正廉洁,从不收礼。

有一次,县令袁毅偷偷地给山涛送去百余斤真丝,山涛得知后命家人将这些真丝悬挂于梁上而不用。

之后,袁毅劣迹事败,朝廷得知他曾送真丝给山涛后,派人到山涛府上查询,只见那百斤真丝仍悬挂在梁上,虽已为虫蛀食,但“尘埃封印如故”,众人不禁钦佩山涛为官清廉,因而山涛也被人尊称为“悬丝尚书”。

篇13:

篇14:

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

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我的操守。

篇15:

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

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理解,说:

“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

如果我理解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我的宝物。

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篇16:

羊续悬鱼

东汉时,羊续任庐江太守。

一天,羊续的下属府丞焦俭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

应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为难:

不收吧,对不住焦俭的一片好心;

收吧,有违自我为官清廉的道德规范。

但眼前焦俭的盛情难却啊,无奈之下,只好暂且收下。

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下人把鱼挂在庭檐下。

没过几天,鱼成了一条枯鱼干,在屋檐下飘来荡去,羊续也不让人取掉。

直到有一天,焦俭又笑嘻嘻地拎着更大的一条鲤鱼来拜访羊续,羊续也不说话,只是笑着指了指悬挂着的那条鱼,轻轻地摇了摇头。

焦俭看着这条丝毫没有动过的枯鱼干,领悟到了太守的一片苦心,红着脸收起鱼,退了出去,从此再也不敢给羊续送东西了。

这件事传开之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以后再也不礼贿他了。

篇17:

厚谢婉拒

宋时,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

篇18:

棒打送礼

南北朝时,南朝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虽位高权重,但为政清廉。

他曾说:

“送礼纳贿,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

”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门生因有事相求,送礼向他行贿。

顾协怒不可遏,责令将这个门生重打二十大板,赶出了门外。

篇19:

立檄拒礼

康熙19年,于成龙改任直隶巡抚。

大名县县官遵循旧习,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了一份“中秋礼”。

于成龙严词拒收,还特地颁布了《严禁馈赠檄》,通报了大名县县官的送礼行为,并明令所属官员,今后如果发现逢年私送者,“决不宽恕”。

篇20:

悬鹅示众

明时,周新担任司法按察使后,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烤鹅,他坚决不受,但送礼人已经抢先出门了。

于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鹅挂在屋子后面,以后凡是送礼者,他就让家人领着去看那只已经风干了的烤鹅。

从此,再没人自讨没趣了。

篇21:

宁可分文不要不选月薪三千

在余杭区南苑街道河南埭社区,有一位社区义务保健医生,他放着每月两三千元的坐诊费不要,却每周一到周五上午,跑到社区里为居民免费看病,他就是区第五医院的退休医生沈子善。

昨日上午9点多,记者见到了沈医生。

他正在给一位姓金的大妈量血压,旁边还有好几位老年人等着,看来“生意蛮好”。

沈医生对那位经常来那里检查身体的老人说:

“血压正常的,年纪大的人,要吃得清淡。

”“沈医生,一般血压多少算正常?

”“你们60岁以上的女同志,一般下不低于90,上不超过140就算正常”。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沈医生擅长中西医内科、疾病防治和妇科。

2001年他从区五院退休后,临平城区不少私立门诊部欲以每月2000—3000元的高薪聘请他去坐诊,他都拒绝了。

去年8月,他到河南埭社区办事,听社区工作人员说起,此刻社区老年人多,由于老年人身体相对较差,行动不太方便,都期望社区能设个医疗点,平时小病小痛的可就近看看。

但请医院来设点又不好办,外聘一名保健医生,又没有经费。

听到了社区的难处,热心的沈子善主动提出要当社区的保健医生。

于是,河南埭社区的老年人以及困难家庭人员就有了这么一名免费保健医生。

不少人说他傻,有技术能赚钱不赚,跑到那里当免费坐堂医生。

而沈医生却说,我每月有2000多元退休工资,吃穿不愁,此刻退休后还能发挥余热,又能与老年人一齐聊聊天,生活很充实,心里也蛮开心的。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来那里看病的大多为老年男女,平时每一天10多人,多的时候一上午就20多人,有来量血压的,有咨询用药的,也有来询问日常保健知识的,大家对沈医生的医术和服务都很满意,对沈医生的这种热心也十分感激。

篇22:

痛恨贪暴,锄恶扬善

封建官场贪污受贿成风,为整饬吏治,李勉严刑峻法。

他当开封府尉时,上任后立即张贴告示:

“凡受贿者,须在3天内自首,过日者舁榇相见。

”告示贴出后,有一个自恃有点背景的污吏,一天受贿后故意放出风来,让李勉明白。

过了期限后,他又满不在乎,并且还让人抬着棺材去见李勉。

李勉在弄清真相后,说:

“故意受贿枉法,罪加一等。

”对方不以为然,李勉命令手下“将他装入棺材。

”这时他才如梦方醒,但为时已晚,被扔进河里。

此后,那些手脚不干净的官员心惊肉跳,再也不敢贪赃枉法了。

篇23:

为政简肃,智斗污吏

767年,李勉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时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知国子监事,每到国子监视学,随从数百。

前京兆尹黎干倾心候事,动心求媚,每次都指使府中上下预备数百人的酒食,鱼朝恩还是不甚满意。

李勉到任后,鱼朝恩来国子监,府吏请示李勉,李不允许过分招待。

他说:

“军容使判国子监事,勉候太学,军容应具主礼。

”鱼朝恩碰了个软钉子,从此再也不到太学骚扰了。

篇24:

清除私心,不取私财

李勉少年贫困,客游外地时,曾与一书生同行,书生生病将死时,取出所带金银交给李勉,说:

“左右无人知,幸君为我葬,余则君自取。

”李勉为使他安心而逝,答应了他的要求。

然而安葬时,李勉却将剩余的金银放入书生的棺材里。

之后,书生的家人拜访时,李勉和他们一块打开坟墓,把金银全部交给了他们。

769年,李勉任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史,此时的广州“地当会要,俗号殷繁,交易之徒,素所奔凑”。

他到任后,对商人更加抚慰,商船入口,不许侵夺,一年后广州商船如织,经济很快繁荣起来,许多商人为感激他,送来厚礼,都被他婉言拒绝。

篇25:

廉洁在其中——唐朝名相李勉二三事

李勉,字玄卿,其曾祖李元懿为唐高祖李渊第十三子。

李勉以近属陪位入仕,历任开封府尉、监察御史、河南少尹、京兆尹兼河南尹、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等职。

晚年入朝为相,任吏部尚书,平章事。

李勉生性耿直,为官做人,更是清正廉洁,奉公守法。

【我简评】

廉政故事(优选25个)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搜索更多其他廉政故事范文。

【网友评价】

太吸引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