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医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74367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口腔医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儿童口腔医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儿童口腔医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儿童口腔医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口腔医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儿童口腔医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口腔医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童口腔医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8.生理性流涎:

牙萌出时刺激三叉神经,引起唾液分泌量增加,但由于小儿还没有吞咽大量唾液的习惯,口腔又浅,唾液往往流到口外,形成所谓的生理性流涎。

9.颌间间隙(intermaxillaryspace):

无牙期时上下颌只有相当于第一乳磨牙处有接触,其余部分均无接触,故从正中观察上下颌之间有一间隙,称为颌间间隙。

灵长间隙(primatespace):

灵长类动物的牙列中,上颌II、III和下颌III、IV之间的间隙。

发育间隙(developmentalspace):

随着颌骨的发育,3~4岁左右乳牙列中出现的生理性间隙。

生理间隙:

灵长间隙和发育间隙统称为生理间隙。

10.末端平面(terminalplane):

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称为末端平面

11.丑小鸭阶段(uglyducklingstage):

由于恒切牙初萌时体积大,歪斜不齐,加之刚萌出的恒切牙牙冠与儿童面型、相邻乳牙、牙弓不协调,故称此阶段为丑小鸭阶段。

12.剩余间隙(leewayspace):

乳牙侧方牙群近远中径大于恒牙,二者之差称~。

上颌0.9mm,下颌1.7mm。

剩余间隙的存在有利于第一恒磨牙在侧方牙群替换期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特别是末端平面垂直型和远中型关系的儿童,可以利用剩余间隙前移达到正常的咬合关系。

13.牙齿发育异常(dentaldevelopmentalanomalies):

牙齿数目异常、牙齿形态异常、牙齿结构异常、牙齿萌出与脱落异常。

14.畸形中央尖(centralcusp):

是指位于前磨牙中央窝处,呈圆锥形的突起。

好发牙顺序:

下颌第二前磨牙>

下颌第一前磨牙>

上颌第二前磨牙>

上颌第一前磨牙。

15.牙内陷(denseinvaginatus):

为牙发育时期,成釉器过度卷叠或局部过度增殖,深入到牙乳头中所致。

多见于上颌侧切牙。

临床上分畸形舌侧窝、畸形根面沟、畸形舌侧尖、牙中牙

16.过大牙macrodontia(多见于上颌中切牙和下颌第三磨牙)、过小牙microdontia(多见于上颌侧切牙和下颌第三磨牙)

17.融合牙(fusedtooth):

是由两个正常牙胚的牙釉质或牙本质融合在一起而成。

除牙齿发育受压力因素影响外,还有遗传倾向。

乳牙列多于恒牙列。

乳牙多见于下颌乳中切牙和乳侧切牙,恒牙多见于额外牙与正常牙融合。

18.结合牙(concresenceoftooth):

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基本发育完成的牙齿,由于牙齿拥挤或创伤,使两个牙根靠拢,由增生的牙骨质将其结合在一起而成。

结合牙的牙本质是完全分开的,与融合牙不同。

19.双生牙(geminatedtooth):

是牙胚在发育期间,成釉器内陷将牙胚分开而形成的畸形牙,表现为牙冠的完全或不完全分开,但有一个共同牙根和根管。

20.弯曲牙——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乳牙外伤,其次是乳牙慢性根尖周炎症。

多见于上颌中切牙

21.牛牙样牙(taurodontism):

牙冠长而牙根短小,牙髓腔大而长,或髓室顶至髓室底的高度大于正常,根分歧移向根尖,这种牙称为牛牙样牙。

22.釉质发育不全:

中切牙,尖牙,第一恒磨牙及下颌侧切牙切缘牙尖处出现釉质缺损,表示发育障碍在1岁以内;

如上侧切牙也累及,表示发育障碍延续到2岁;

如果只有前磨牙和第二恒磨牙累及,则发生在3岁以后。

23.Turner牙:

乳牙慢性根尖周感染导致的继承恒牙釉质发育不全常称为Turner牙。

24.氟牙症dentalfluorosis:

由于牙齿发育期摄入过多氟而导致的疾病。

主要发生在恒牙,因胎盘对氟有屏障作用。

儿童在6-7岁以前才会发生氟牙症,耐酸不耐磨。

氟牙症分为白垩型、着色型、缺损型

25.先天性梅毒牙(congenitalsyphiliticteeth):

是在胚胎发育后期和生后第1年内,牙胚受梅毒螺旋体侵害而造成的釉质和牙本质发育不全。

包括半月形切牙、桑葚状磨牙、蕾状磨牙。

主要见于恒牙。

26.“哈钦森三征”:

半月形牙、蕾状牙、耳聋和间质性角膜炎。

Hutchinsonteeth:

切牙切缘比牙颈部狭窄,切缘中央有半月形凹陷,切牙间有较大空隙。

桑葚状磨牙(mulberrymolars):

牙冠表面粗糙,牙尖皱缩,合面呈多数颗粒状结节和坑窝凹陷,形似桑葚,故称桑葚状磨牙。

蕾状磨牙(moonteeth):

牙冠短小,表面光滑,牙尖向中央聚拢,面缩窄,无颗粒状结节坑窝凹陷,形似花蕾,故称蕾状磨牙。

27.萌出前牙冠内病损(pre-eruptiveintracoronallesion):

是未萌或部分萌出的恒牙牙冠部的缺陷,X线表现为牙冠部牙本质内邻近釉牙本质界的透影区。

28.牙齿早萌(earlyeruption):

是指牙齿萌出的时间超前于正常萌出的时间,且牙根发育尚不足根长的1/3。

29.乳牙早萌——诞生牙(nataltooth)是指婴儿出生时口腔内已萌出的牙齿;

新生牙(neonataltooth)是指出生后30内萌出的牙齿。

诞生牙和新生牙多见于下颌中切牙。

30.牙齿异位萌出(ectopiceruption):

是指恒牙在萌出过程中未在牙列的正常位置萌出。

31.多发生在上颌尖牙和上颌第一恒磨牙,其次是下颌侧切牙和第一恒磨牙。

32.牙齿固连(ankylosisoftooth):

是牙骨质与牙槽骨的直接结合,固连部位牙周膜丧失,患牙的合面低于邻牙正常的合平面,又称低位乳牙或乳牙下沉。

乳牙列最易受累的是下颌第一乳磨牙,其次是下颌第二乳磨牙。

33.乳牙滞留(retainedprimaryteeth):

已达替换时期而未脱落的乳牙;

继承恒牙异位萌出或虽未萌出但X线片示继承恒牙牙根形成2/3以上。

34.儿童口腔诊治过程中的不良心理反应:

恐惧、焦虑、拮抗

35.非药物行为管理方法:

告知-演示-操作、治疗前的体验、正强化、分散注意力、模范作用、语音控制、保护性固定等。

36.

37.低龄儿童龋ECC:

是小于6岁的儿童,只要在任何一颗乳牙上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龋失补牙面,即为低龄儿童龋。

38.重度低龄儿童龋S-ECC:

3周岁或更小年龄的儿童出现光滑面龋,或患儿口内龋失补牙面dmfs≥4(3岁),dmfs≥5(4岁),dmfs≥6(5岁)。

39.奶瓶龋BBTD:

在上颌乳切牙唇面,由于长期用奶瓶人工喂养,瓶塞帖附于此处,奶瓶内易产酸发酵的饮料长时间作用于此牙面,而该乳牙处于萌出中或萌出不久,更易受酸而脱矿。

40.喂养龋(nursingcaries):

是低龄儿童龋的一种,主要由于不良的喂养习惯所致。

不良的喂养习惯包括:

含奶瓶入睡、牙齿萌出后喝夜奶、延长母乳或奶瓶喂养时间、过多饮用含糖饮料等。

喂养龋在临床上表现为环状龋。

41.环状龋:

乳前牙唇面、邻面龋较快发展成围绕牙冠的广泛性的环行龋,呈卷脱状,多见于冠中1/3至颈1/3处。

原因(乳牙新生线矿化薄弱,延伸到牙齿表面的颈部釉质表面,形成低矿化区;

乳牙牙颈部出生后形成的釉质矿化程度低;

乳牙牙颈部食物易滞留及自洁作用差)

42.猖獗龋(rampantcaries):

突然发生、涉及牙位广泛,迅速形成龋洞,早期波及牙髓,且常常发生在不好发的牙齿上的龋病。

43.二次去腐修复:

治疗分两次完成。

首次去除腐质时,近髓处的软化牙本质不去除,洞底覆盖氢氧化钙制剂,之后垫底充填,10-12周后再次治疗,去除残留的软化牙本质后做永久性充填。

44.牙内吸收(internalresorptionofteeth):

是指正常的牙髓组织肉芽性病,分化出破牙本质细胞,从髓腔内部吸收牙体硬组织,致髓腔壁变薄。

45.直接盖髓术(directpulpcapping):

是一种用药物覆盖于牙髓暴露处,以保护牙髓、保存牙髓活力的方法。

直接盖髓术在乳牙中的应用十分有限,一般不推荐用于乳牙。

除非是机械性露髓,露髓孔直径小于1mm。

46.间接牙髓治疗(indirectpulptherapy):

是指在治疗深龋近髓患牙时,为避免露髓,有意识地保留洞底近髓的部分龋坏牙本质,用氢氧化钙等生物相容性材料覆盖龋坏牙本质,以抑制龋病进展,促进被保留的龋坏牙本质再矿化及下方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保存牙髓活力。

47.活髓切断术(pulpotomy):

是在局麻下去除冠方牙髓组织,用活髓保存剂覆盖牙髓创面以保存根部正常牙髓组织的方法。

(注意:

乳牙牙根吸收超过根长1/2,不宜作牙髓切断术)

48.干髓术:

是用药物使牙髓失活,切除冠髓,将多聚甲醛干髓剂覆盖于根髓断面,通过干髓剂的作用,使根髓干燥、硬化、固定,称为无菌干化组织的治疗方法。

49.根尖诱导成形术(apexification):

指牙根未完全形成之前发生牙髓严重病变或根尖周炎症的年轻恒牙,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用药物及手术方法保存根尖部的牙髓或使根尖周组织沉积硬组织,促使牙根继续发育和根尖形成的治疗方法。

50.牙根未完全发育的年轻恒牙根端形态:

喇叭口状、平行状、内聚状。

51.根尖诱导成形术所依赖的组织:

根尖部残留的生活乳头、根尖端的牙乳头、根尖周组织中的上皮根鞘。

52.根尖屏障术(apicalbarrier):

是指用非手术方法将生物相容材料充填到根管根尖部,即刻在根尖部形成一个人工止点

53.牙震荡concussion:

是牙周膜的轻度损伤,通常不伴有牙体组织的缺损。

伤后患牙有伸长不适感,轻微松动和叩痛。

1-2周内应使患牙休息,伤后1、3、6、12个月定期复查。

54.乳牙外伤——牙根或牙冠折断很少,多表现为牙移位或脱出位。

总的治疗原则是使乳牙外伤对继承恒牙生长发育的影响降到最低。

处理乳牙外伤时应考虑乳牙牙根与继承恒牙牙胚间关系的密切程度、距替牙的时间、患儿的配合程度。

乳牙全脱出一般不进行再植。

55.再植牙的愈合方式:

牙周膜愈合、表面吸收愈合、牙齿固连、炎性吸收

56.影响再植术成功的因素:

再植时间(15-30min成功率高)、离体牙的保存、正确的再植术操作、患者的年龄和牙根发育程度。

57.单纯性龈炎(simplegingivitis):

是菌斑性牙龈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好发于前牙区游离龈和龈乳头,表现为龈缘和龈乳头红肿、易出血、龈沟液量增多,局部有牙垢和食物残渣附着,一般无自发性出血,探诊出血对诊断有意义。

58.萌出性龈炎(eruptivegingivitis):

是在乳牙和第一恒磨牙萌出时常可见的暂时性牙龈炎。

牙齿萌出前,临床上可见覆盖牙的黏膜局部肿胀,呈青紫色,内含组织液和血液,有萌出性囊肿之称.

59.青春期龈炎(pubertygingivitis):

是受内分泌影响的牙龈炎之一,好发于前牙唇侧的牙龈乳头和龈缘,牙龈红肿明显,龈乳头常呈球状突起。

60.药物性牙龈增生(drug-inducedgingivalhyperplasia):

是指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苯妥英钠、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等所致的牙龈纤维性增生和体积增大。

增生的好发区域的次序:

上颌前牙唇面最好发,其次是下颌前牙唇面、上颌后牙颊面、下颌后牙颊面。

增生的牙乳头呈球状,继之相互靠近并向龈缘扩展盖过部分牙面。

61.咬合诱导(occlusiveguidance):

在牙齿发育时期,引导牙齿沿咬合的正常生理位置生长发育的方法,称咬合诱导。

咬合诱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咬合诱导是指保护牙齿,使其发育成正常合的一切措施和方法;

狭义咬合诱导是指通过间隙保持、乳牙部分磨除法、间隙处理、牙齿微小移动、上下颌合关系调整和口腔不良习惯破除等治疗手段,防止错合畸形发生或对已发生的错合畸形进行早期治疗等,诱导建立正常恒牙咬合关系的措施。

62.乳牙早失:

乳牙由于龋病、外伤、恒牙异位萌出、先天性牙齿缺失、医源性过早拔除等原因在未达到正常替换的牙龄时过早缺失。

X线片示:

继承恒牙胚牙根形成不足1/2或牙根形成1/2但其合方仍有骨质覆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