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勘查工程专业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4465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17 大小:14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7页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7页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7页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7页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7页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7页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7页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7页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7页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7页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7页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7页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7页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7页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7页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7页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7页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7页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7页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7页
亲,该文档总共2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Word格式.docx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勘查工程专业Word格式.docx(2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Word格式.docx

掌握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类型、方式、作用基本过程及产物。

初步掌握岩石圈演变的历史和观察、描述、记录一些常见矿物、岩石、地质现象特点的基本方法。

初步建立地质思维方法和时空概念。

了解地球资源和地球环境的基本知识。

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地质领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地质工作的道德情操,为从事地质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

二、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预修课程有大学物理、普通化学。

上述课程的基本知识能为学习理解岩石圈的结构及其性质、矿物、岩石、矿石的物质组成,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物理、化学过程和方式,地球环境演变奠定基本理论基础。

普通地质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也能为后续课程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古生物学、矿床学、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和遥感地质学等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本的、宽泛的地质基础知识。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质学概述

第二节地质学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三节地质作用及其研究方法

第四节地质学在当代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第五节学习地质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六节我国地学研究的若干地域优势

2.重点难点

重点:

地质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和任务,地质学的分科。

地质学研究方法

难点:

地质学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

3.基本要求

掌握地质学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和任务

第二章矿物

第一节矿物的概念

第二节矿物手标本鉴定特征

第三节常见矿物

第四节矿物的用途

矿物的概念、组成、物理性质、分类及肉眼鉴定方法及主要造岩矿物的鉴定特征。

矿物的组成及鉴定

掌握矿物的概念、组成、物理性质、分类及肉眼鉴定方法,了解矿物的用途

第三章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第一节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第二节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第三节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

第四节火成岩的分类及其野外识别

第五节火成岩的成因

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喷出作用与喷发产物;

火成岩的结构构造;

火成岩的分类依据及分类。

火成岩常见类型及其鉴定;

火成岩的成因

火成岩的结构构造、分类依据及分类;

常见火成岩特征及识别

掌握岩浆作用(火山喷出作用及岩浆侵入作用)的概念、岩浆岩的主要结构构造、岩浆岩的分类依据及其主要特征;

常见岩浆岩的手标本鉴定

第四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第一节外力地质作用的一搬特征

第二节沉积岩的特征

一、沉积物的来源

二、沉积岩中的矿物

三、沉积岩的结构

四、沉积构造

第三节常见的沉积岩

一、沉积岩类型

二、常见陆源、内源沉积岩及其特征

沉积岩分类及主要沉积岩结构构造特征;

沉积岩形成过程

沉积岩形成过程;

沉积岩的分类及常见沉积岩的手标本识别

掌握松散沉积物如何通过压固、胶结、重结晶形成沉积岩;

掌握沉积岩分类、主要沉积岩结构构造特征及手标本鉴定

第五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第一节变质作用概述

一、变质作用概述

二、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

第二节变质作用中原岩的变化

一、物质成分变化

二、变质岩中的矿物

三、变质岩的结构

四、变质岩的构造

第三节变质作用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

一、接触变质作用

二、区域变质作用

三、混合岩化变质作用

四、动力变质作用

第四节岩石的演化

掌握引起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

变质作用类型及代表性岩石;

变质岩的结构构造及常见变质岩手标本鉴定

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

变质作用类型及代表性岩石的手标本鉴定

掌握变质作用的概念,控制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变质作用类型及常见的代表性岩石的鉴定

第六章地质年代

第一节相对年代的确定

一、地层层序律

二、生物层序律

三、切割律或穿插关系

第二节同位素年龄的测定

第三节地质年代表

一、地质年代的建立

二、地质年代名称来源及含义

三、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

第四节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爆发与灭绝

一、生物大爆发

二、生物大灭绝

地质年代确定的方法、原理及相关基本概念,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

地质年代确定的方法、原理,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

掌握地质年代确定的方法、原理及相关基本概念,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

了解地质年代表名称来源

第七章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第一节地震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地震波

第三节地球的内部构造

地震的基本概念;

地球内部构造的确定依据及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物质成分及其状态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确定依据

了解震中的确定及与地震相关的地质作用;

理解地震及地震波的基本概念;

掌握地球内部的圈层确定的依据、内部结构、物质成分及其状态

第八章构造作用与地质构造

第一节构造作用的基本方式

一、水平运动

二、垂直运动

三、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关系

第二节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一、岩层的产状

二、褶皱

三、断层

四、节理

五、断层相关褶皱

第三节地层的接触关系

一、整合接触

二、假整合接触

三、不整合接触

四、侵入接触

五、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第四节构造期与构造事件

一、太古宙构造期

二、元古宙构造期

三、新元古代晚期-志留纪构造期

四、晚古生代构造期

五、早中生代构造期

六、燕山构造期

七、喜马拉雅构造期

地壳运动的基本概念、岩石变形与地质构造类型、地层接触关系

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分类及确定依据,地层的接触关系的类型及形成过程

了解地壳运动的基本概念;

掌握岩石变形与地质构造的类型、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及其各种接触关系的形成过程;

理解构造期与构造事件

第九章板块构造

第一节大陆漂移

第二节海底扩张

第三节板块构造

板块构造的概念与基本理论;

板块边缘的类型,威尔逊旋回

板块构造理论,威尔逊旋回

了解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史;

理解海底扩张的基本证据;

掌握板块构造的概念与基本理论、板块边缘的类型、威尔逊旋回

第一十章风化作用

第一节风化作用的类型

第二节制约岩石风化性质与特征的因素

第三节风化作用的产物

风化作用概念及风化作用类型和方式;

化学风化及产物、残积物的识别

风化作用产物、残积物的识别

了解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及研究意义。

掌握风化作用概念及风化作用类型和方式、风化作用产物(风化壳)的特点

第十一章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第一节河流概述

第二节河流的侵蚀作用

第三节河流的搬运作用

第四节河流的沉积作用

第五节河流的均夷化与去均夷化

第六节河流发育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第七节准平原与夷平面

河流垂直侵蚀、侧方侵蚀及向源侵蚀作用的概念及过程;

河流搬运作用总特征;

河流沉积作用原因及主要沉积地形;

地面流水分类及影响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因素;

河流阶地。

流水堆积物的识别,流水动力作用,河流阶地及成因

3.基本要求

了解地面流水分类和影响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因素;

掌握河流垂直侵蚀、侧方侵蚀及向源侵蚀作用概念及过程、河流搬运作用特征、河流沉积作用原因;

掌握河流冲积物形成的地形、河流阶地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冲积物的野外识别特征

第十二章冰川及其地质作用

第一节冰川的形成与运动

第二节冰川的类型

第三节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第四节冰川的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冰碛地貌

第五节冰水沉积物及其地貌

第六节冰川作用及其原因

冰川概念;

冰积与冰蚀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冰碛物的识别,冰川作用、冰川地貌组合

冰碛物的识别,冰川作用、冰川地貌组合

了解冰川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冰川概念;

掌握冰川地质作用过程、典型冰川地形(冰斗、冰蚀谷、冰碛垅)组合、冰碛物的野外识别

第十三章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第一节地下水概述

第二节地下水的类型

第三节地下热水

第四节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五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化学成分、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的垂直分带及其相应的岩溶地形(溶沟、石芽、溶洞等喀斯特地貌特征)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过程及产物

了解地下水的一般知识,地下水的分类和潜水面概念;

掌握地下水的垂直分带及其相应的岩溶地形(溶沟、石芽、溶洞等喀斯特地貌特征)

第十四章海洋及其地质作用

第一节海洋概况

第二节海水的运动及其地质作用

第三节海底沉积物

第四节海水的进退

海与洋的区别,海水动力作用,海滨地貌及堆积物

海水动力作用,海滨地貌及堆积物形成过程

了解海与洋的区别;

掌握海水循环、潮汐和洋流对海岸改造及海岸的演化趋势;

掌握波浪运动特征、波浪对基岩海岸的海蚀过程和海蚀地形(海蚀凹槽、海蚀崖、波切台)的特征;

滨海区机械沉积物特征及沉积地形(海滩、沙堤)

第十五章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第一节湖泊概述

第二节湖泊的地质作用

第三节沼泽

干旱气候区湖泊沉积作用及沉积物特征;

潮湿气候区湖泊沉积作用特征

湖泊沉积作用及沉积物的特征

了解湖盆的成因类型;

掌握干旱气候区湖泊沉积作用发展过程(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沉积阶段及沙下湖阶段);

第十六章荒漠特征与风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荒漠概述

第二节风的地质作用

第三节黄土

了解荒漠概念;

风的地质作用类型及典型风蚀地形(风棱石、风蚀磨菇)、风积地形(风成沙丘);

干旱气候区外力地质作用特征及沙漠总特征

风成地貌形成过程,黄土成因、形成环境及黄土地貌

了解荒漠的基本知识;

掌握风的地质作用类型及典型风蚀地形(风棱石、风蚀磨菇)、风积地形(风成沙丘)、干旱气候区外力地质作用特征及沙漠总特征、黄土的成因及形成环境

第十七章块体运动

第一节块体运动的类型

第二节块体运动发生的因素与典型实例

第三节块体运动的防治

常见的块体地质灾害类型和基本特征

块体运动形成的力学机制

了解块体运动发生的因素;

掌握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第十八章地球形成与生物演化

第一节地球的年龄与演化过程

第二节天文时期

第三节隐生宙时期

第四节显生宙时期

第五节古地理变化

地球演化过程

显生宙时期的生物演化

了解地球层圈的构成与地球的演化;

掌握地球形成各时期的基本特征

实习内容:

实习一矿物实习(2学时)

观察常见造岩矿物的主要特征并对其命名,注意它们的相似与差异性;

描述其主要特征。

要求预习矿物的分类、物理性质和鉴别标志。

实习二常见岩浆岩实习(2学时)

观察常见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岩浆岩的色率、结构和构造、矿物组成及其含量,学习命名原则并描述其主要特征。

实习三常见沉积岩实习(2学时)

观察砾岩、砂岩、粉砂岩、泥质岩、自生沉积岩的结构构造、颗粒组成及成分,学习命名原则并对其主要特征进行描述。

实习四常见变质岩实习(2学时)

观察、描述常见接触、气-液、动力变质、区域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及矿物组成,学习命名原则并对其特征进行描述。

四、课程学时分配(以章节为单位)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合计

讲课

实习

上机

讨论/习题

2

4

6

8

第四章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第八章构造作用与地质构造

第十章风化作用

第十二章冰川及其地质作用

3

56

64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推荐教材:

《普通地质学》,舒良树,地质出版社,2010年9月,第3版第1次印刷

2.教学参考书:

《地质学概论》,叶俊林,黄定华,张俊霞,地质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2006年第10次印刷

六、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实习,理论和实践并重,运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教学,运用启发式,建立时、空、物质运动和演变的概念,加强地质思维,强化地质研究方法训练。

本课程总成绩为百分制,由平时成绩(50%)和期终闭卷笔试成绩(50%)组成。

平时成绩各部分的比例为:

平时课堂考查5%,作业和实习成绩25%,期中考试成绩20%。

修订人:

修订日期:

2011年4月8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2011年10月28日

结晶学与矿物学教学大纲

2010284

结晶学与矿物学/CrystallographyandMineralogy

学科基础课

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

结晶学与矿物学是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学习岩石学、矿床学等其他地质相关专业课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结晶学与矿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鉴定常见矿物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地球科学概论、普通化学、大学物理。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为上述课程奠定基础。

结晶学部分主要包括晶体的基本性质;

晶体生长的理论;

晶体的对称规律和对称分类及晶体化学基础。

矿物学部分主要包括矿物的晶体化学分类;

各大类和各类矿物的晶体化学与形态物性通性;

掌握30余种矿物的鉴定特征并掌握鉴定未知矿物的技能。

第一节结晶学研究对象及其科学地位

第二节晶体、非晶质体与准晶体的概念

第三节空间格子

第四节晶体的基本性质

晶体与矿物的基本概念,空间点阵/格子的概念、要素和基本类型,晶体的基本性质

空间点阵/格子的概念、要素和基本类型

掌握晶体与矿物的概念,晶体的基本性质,理解空间点阵/格子的概念、要素和基本类型,了解结晶学与矿物学的研究内容、相互关系和研究现状。

第二章晶体的生长与面角守恒定律

第一节晶体生长的途径

第二节晶体的层生长与螺旋生长

第三节晶面发育的布拉维法则和周期键链理论

第四节影响晶体生长的外部因素

第五节晶簇与几何淘汰率

第六节歪晶与面角守恒定律

布拉维法则和面角守恒定律

面角守恒定律

理解并掌握布拉维法则和面角守恒定律,会用所学理论解释有关的矿物学现象。

第三章晶体的测量和投影

第一节晶体测角

第二节晶体的球面坐标与球面投影

第三节晶体的极射赤平投影

第四节极式极射赤平投影网

第五节吴尔夫网

晶体的极射赤平投影

倾斜晶面的投影

掌握晶体的投影方法。

第四章晶体的外部对称

第一节晶体对称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晶体外部对称要素与对称定律

第三节对称要素的组合定理

第四节对称型

第五节晶体的对称分类

晶体对称的概念、晶体对称要素、点群概念和晶体的对称分类

点群概念和晶体的对称分类

掌握对称操作和投影方法、晶体对称分类体系及其特点。

理解晶体对称的概念、晶体对称要素、点群概念和晶体的对称分类。

第五章晶体的坐标系和晶体符号

第一节晶体的坐标系统的选择

第二节晶胞参数与晶体常数

第三节晶面符号

第四节晶棱符号

第五节晶带符号与晶带定律

晶体的坐标系统、各晶系设置原则和方法、各晶系晶体常数和晶胞参数特点、米氏晶面符号的概念及构成

晶面符号

掌握各晶系晶轴的选择方法及相应的晶体常数特点,学会米氏晶面符号的求解。

了解晶带概念、晶带与晶棱符号及晶带定律。

第六章单形与聚形

第一节单形(概念、各晶系几何单形的类型和形态特征、单形的符号表征)

第二节聚形(聚形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单形和聚形的概念,各晶系几何单形的类型和形态特征,单形的符号表征,聚形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单形聚合规律

掌握47种几何单形在各晶系的分布及其聚合规律,会利用投影图通过代表面推导和识别单形与聚形。

理解单形和聚形的概念。

第七章晶体的定向连生

第一节平行连生

第二节双晶

第三节浮生与交生

双晶概念、双晶类型

双晶律

理解双晶概念、双晶类型和双晶律,了解平行连生、浮生和交生的概念,了解若干常见矿物的双晶。

第八章晶体结构

第一节14种布拉维空间格子

第二节晶体结构的对称性

第三节晶体结构类型与典型结构

第四节晶格缺陷

晶体空间格子类型以及晶体结构内部对称性的特点

晶体结构内部对称性的特点

理解并掌握晶体空间格子类型,理解晶体结构内部对称性的特点,了解空间群的表示方法及晶格缺陷。

第九章晶体化学

第一节晶体结构的紧密堆积原理

第二节配位关系

第三节键型与晶格类型

第四节类质同象

第五节同质多象

第六节多型

第七节有序度

晶体的晶格类型、紧密堆积原理、配位数与配位体、类质同象、同质多象

紧密堆积原理

掌握相关概念、各种晶格类型的特征,了解多型和有序度的概念。

第十章矿物与矿物学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矿物与矿物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矿物学的研究内容

矿物与准矿物的概念

准矿物的概念

理解矿物与准矿物的概念,了解矿物学研究的内容及其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矿物的形态

第一节矿物单体的结晶习性与表面微形貌

第二节矿物集合体的形态

矿物形态的描述方法

掌握矿物形态的描述方法。

第十二章矿物的物理性质

第一节矿物的光学性质

第二节矿物的力学性质

第三节矿物的其他物理性质

矿物的光学、力学性质等描述方法

矿物解理的观察方法

掌握矿物的光学与力学性质、比重、电学和磁学性质及放射性等的观察和描述方法,了解矿物性质在矿物学研究中的意义。

第十三章矿物的化学成分

第一节地壳化学元素丰度及其矿物学意义

第二节元素的离子类型

第三节矿物晶体化学式

第四节矿物化学组成的计量特征及其变化

第五节胶体矿物及其组成

第六节矿物中水的赋存状态

矿物的化学成分特征及矿物中的水

矿物的晶体化学式及化学组成的计量特征

了解矿物化学组成的计量特性和晶体化学式计算,理解矿物中水的赋存状态,胶体矿物的化学组成及特性。

第十四章矿物的命名与分类

第一节矿物的命名

第二节矿物的分类

矿物分类原则和分类体系

掌握矿物分类原则和分类体系,了解矿物化学式计算方法。

第十五章自然元素矿物大类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金属元素矿物类

第三节半金属元素矿物类

第四节非金属元素矿物类

自然元素的概念,石墨、自然硫、金刚石的形态物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