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监测营养不良人数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健康FAO.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4537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9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I监测营养不良人数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健康FAO.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II监测营养不良人数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健康FAO.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II监测营养不良人数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健康FAO.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II监测营养不良人数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健康FAO.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II监测营养不良人数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健康FAO.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II监测营养不良人数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健康FAO.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II监测营养不良人数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健康FAO.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II监测营养不良人数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健康FAO.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II监测营养不良人数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健康FAO.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II监测营养不良人数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健康FAO.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II监测营养不良人数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健康FAO.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II监测营养不良人数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健康FAO.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II监测营养不良人数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健康FAO.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II监测营养不良人数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健康FAO.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II监测营养不良人数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健康FAO.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II监测营养不良人数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健康FAO.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II监测营养不良人数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健康FAO.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II监测营养不良人数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健康FAO.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II监测营养不良人数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健康FAO.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II监测营养不良人数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健康FAO.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I监测营养不良人数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健康FAO.docx

《II监测营养不良人数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健康FAO.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I监测营养不良人数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健康FAO.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II监测营养不良人数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健康FAO.docx

II监测营养不良人数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健康FAO

概要

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

第二十六届会议

2000年9月18-21日,罗马

评估世界粮食安全形势

页次

I.概要

1

II.监测营养不良人数、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健康和营养状况结果

1

A.营养不良人数和营养不良发生率估计数

1

B.营养不良严重程度估计数

3

C.按粮食短缺程度对国家进行分类及衡量进展情况

3

D.健康和营养状况一瞥

4

III.监测当前主要状况

5

A.总的经济状况

5

B.主要食品的目前状况及展望

6

C.全球粮食安全指标

7

D.粮食紧急情况和粮食援助

10

E.谷物进口费用

11

IV.监测趋势及衡量易受害状况:

最新发展情况

11

A.主要指标的选择和监测

11

B.关于易受害性评估和分析的指数和其它待选方法

16

附表

I.

粮食可供量、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获得粮食的手段(1996-98年)

18

II.

健康及卫生

23

III.

粮食:

世界产量、利用量、贸易量和库存量变化

27

1.根据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在其第二十五届会议上所提出的建议,本文件提供营养不良人数的最新估计数及全世界粮食、健康和营养状况的有关情况。

然后对当前关于在全球和国家一级获得粮食及粮食可供量形势进行了简要审议。

最后,对于制定一套可用于监测结果和易受害因素趋势的主要指标和指数的进展进行了概述。

2.利用了修订之后的数据库来编制营养不良人数的最新估计数。

本文件第II部分对它们进行了讨论。

此外,还提供了从这些数字得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估计数(营养不良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由于这两种衡量方法均未提供关于粮食不安全严重程度的情况,用有关营养不良严重程度的新数据对这些数字加以补充。

此外,通过按照粮食短缺程度对国家进行分类(结合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一种衡量方法),能够更好地监测各国努力实现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目标的进程。

在这一部分中还报告了这种新方法的最初结果。

最后,简要概述了目前健康和营养状况,这种状况是粮食安全的理想结果。

3.第III部分介绍了目前关于可能影响世界营养不良人数的粮食可供量和获得现有粮食的状况。

在这方面,利用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的总的经济状况来掌握关于获得粮食的发展情况。

关于粮食可供量,概述了当前主要食品供求形势。

然后,对于以市场为基础的部分粮食安全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监测,并对有关粮食紧急情况发生率的资料以及粮援流量变化情况进行了讨论。

最后,概述了当前发展中国家谷物进口费用情况。

4.最后第IV部分简要讨论了选择用于监测全球粮食不安全和易受害程度的主要指标方面的进展情况。

近几年来,再三提出要制定可在今后评估报告中与单个可变指标一起使用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综合指数。

根据这一建议,本文件提出了制定一个粮食获得指数的基本框架。

I.监测营养不良人数、营养不良发生率和

严重程度及健康和营养状况结果

A.营养不良人数和营养不良发生率估计数

5.营养不良的最新估计数表明,在1996-98年发展中国家有7.92亿人、发达国家有3400万人营养不良(见附表1和图1)。

全世界总共有8.26亿人营养不良,这一数字与去年的估计数相比没有变化。

自去年以来区域一级的情况也没有什么变化。

这表明90年代头五年的营养不良下降趋势在1998年停止。

这种情况的一个合理解释是那一年特别严重的经济和气候问题影响了发展中世界的大片地区(金融危机、厄尔尼诺)。

6.

过去的趋势已经大大低于达到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的指标所需的比例,最近下降趋势减慢意味着今后几年的下降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对2015年和2030年的新预测数表明,到2015年发展中世界营养不良人数的减少远未达到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的目标,尽管目前的预测数比首脑会议时更为乐观。

根据这些最新预测数,到2015年发展中世界的营养不良人数可能降至5.8亿左右(见图1)。

然而,首脑会议关于营养不良人数不超过4亿的指标只有到2030年才能实现。

7.对各区域的分析表明,到2015年南亚和东亚的营养不良人数可能降至接近首脑会议指标的水平,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和近东/北非将远未达到指标,而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的状况则介于两者之间。

8.总的来说,新的预测数主要反映出在东亚于1969-71年开始、南亚于1979-81年开始的亚洲营养不良发生率长期下降的继续。

在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家印度和中国,人口增长减慢及国内生产总值强劲的增长将使1995-97年与2015年之间的人均粮食可供量大幅度增加。

这两个国家总的营养不良人口比例的加权平均数预计从1995-97年的17%降至2015年的7%。

9.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前景没有这么好。

世界上最贫穷国家(营养不良发生率高,经济增长机遇有限)大多数在这一地区,特别是在非洲大陆的中部、南部和东部地区。

虽然营养不良发生率预计从1995-97年的33%降至2015年的22%,但是人口的高增长率意味着营养不良的实际人数在目前与2015年之间可能略有增加。

东亚、加勒比海和近东一些非常贫穷的国家也有相似的特点,到2015年营养不良人数减半的前景也不佳。

B.营养不良严重程度估计数

10.“营养不良人数”和“营养不良发生率”这些衡量措施并未提供关于粮食不安全严重程度的信息。

在营养不良人口比例相同的国家,同属于营养不良群体的个人之间的情况差异可能很大。

因此,为了更加全面地评价粮食不安全,应当以报告营养不良严重程度的衡量方法对发生率估计数加以补充。

为此目的而确立的方法是为了计算营养不良人口平均每人膳食热能短缺。

这表明一名一般营养不良者的膳食热能供应与平均最低膳食热能需要量相比的短缺情况。

11.需要考虑到最低能量需要量仅仅是维持生命和从事轻微体力活动所需的数量。

因此,这一方法产生保守的营养不良人们膳食热能短缺估计数。

根据计算,营养不良人们每人日平均短缺量介于130至490大卡,不同区域和分区域的国家之间这一数字差别很大(见附表1第4栏)。

作为对获得的结果的首次评价,按以下分类方法对151个国家进行分类:

∙低度营养不良:

每人日平均膳食热能短缺量<200大卡

∙中等程度营养不良:

每人日平均膳食热能短缺量介于200至300大卡

∙高度营养不良:

每人日平均膳食热能短缺量>300大卡

发现有68个国家(其中大部分是发达国家)为低度营养不良(每个营养不良者日平均膳食热能短缺量低于200大卡),而中等程度和高度膳食热能短缺的国家则分别为60个和23个。

关于高度营养不良国家,有3个在亚洲及太平洋,两个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1个在近东/北非,18个在撒哈拉以南非洲。

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18个国家,11个国家的人均日短缺量为310-350大卡,4个国家为360-400大卡,3个国家为400大卡以上。

C.按粮食短缺程度对国家进行分类及衡量进展情况

12.为了在监测实现首脑会议目标的进展情况方面更加公平地重视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制定了一种按粮食短缺程度对国家进行分类的方法。

为此,确定了三类发生率,低发生率(营养不良发生率<5%),中等发生率(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至19%),高发生率(营养不良发生率≥20%)。

然后,在第二个步骤中,使它们与上述三类营养不良严重程度相结合,所产生的一个矩阵表明九个可能的发生率严重程度组合中每个组合的国家数(见表1)。

表1:

按粮食短缺程度分类的国家数

1996-98年营养不良人们平均粮食短缺量(每人每日大卡)

1996-98年营养不良发生率(%)

<200

(低度)

200-300

(中等程度)

>300

(高度)

合计

<5(低)

51

0

0

51

5-19(中等)

17

29

0

46

≥20(高)

0

31

23

54

总计

68

60

23

151

13.在所示的九个可能的组合中,低发生率和低度营养不良这一组合无疑表明营养不良问题最轻,而高发生率和高度营养不良这一组合则情况最为严重。

关于属于后一类的国家,必须作出特殊努力来大大改善营养不良人口的状况。

14.一般说来,在实现减少营养不良人数的目标方面取得进展也将使每个营养不良者的膳食热能短缺量减少。

然而,从营养不良者利益的角度来看,通过减少目前中等程度或高度营养不良国家每个营养不良者的短缺量,虽然不能在短期内大大减少营养不良人数,但是可以大大改善营养不良者的状况。

D.健康和营养状况一瞥

15.附表2提供了关于各国健康和营养状况的情况。

该表三个营养状况指标(最近一次调查时五岁以下儿童的消瘦、发育不良或体重不足的百分率)和三个健康状况指标(出生时的预期寿命、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获得适当卫生条件的人口的百分率)。

所有这些指标的发生率高显然表明健康和营养问题严重,相反,当所有指标较低时,情况则要好得多。

16.在调查的大约80个国家中,有9个国家的所有指标情况很好,而有16个国家的所有六个指标的情况非常糟糕。

这16个国家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也较高或者非常高。

17.总的说来,预计儿童营养状况将与整个人口的食物摄入量、健康状况和卫生条件有联系。

尽管这一联系相当普遍,但是有些情况表明,甚至在营养不良发生率低或者获得卫生设施的程度很高的情况下,儿童体重不足的百分率仍然较高。

这证实营养状况由许多不同因素共同决定。

进一步了解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需要更加系统的数据收集和更加全面的分析。

发展这些手段是对粮食不安全和易受害信息及绘图系统(FIVIMS)的一项高度优先挑战。

II.监测当前主要状况

A.总的经济状况

18.正如下面第IV部分所讨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尽管很不理想,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个国家的人口在多大程度上有经济能力获得满足正常和健康生活的最低膳食热能需要量所需的粮食。

因此附表1提供了各国关于这一指标的情况。

19.在全球一级,仅有国内生产总值的最新估计数。

1999年和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预报数(使用市场汇率)表明全世界经济出现正增长(见表2)。

这些预报数还表明,预计200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增长率最高。

在该地区由于发展采矿业,莫桑比克、博茨瓦纳和安哥拉的经济情况最佳。

预计北非和中东的增长减慢,但是增长率仍然较高。

由于巴西的经济从1998年和1999年的金融危机复苏,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区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1999年的0.0%增至2000年的3.4%。

亚洲尽管从1998年的严重金融危机复苏以及2000年的年平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2.7%,但是仍然大大低于90年代初的增长率。

预计转型国家经济增长进展缓慢,其中摩尔多瓦、斯洛伐克、立陶宛、罗马尼亚、俄罗斯、捷克共和国、白俄罗斯、克罗地亚和哈萨克斯坦属于增长最慢的20个国家的小组。

20.对2005年区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收入增长的初步预测数表明,当前时期的增长趋势可能继续保持,不过预计的非洲经济增长率虽然总的说来令人满意,但是仍然不足以使极端贫困国家达到总人口经济形势大大好转的水平。

表2:

1999年和2000年区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预报数

区域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百分率)

1999

2000

亚洲

2.8

2.7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

0.0

3.4

北非/中东

2.1

3.5

撒哈拉以南非洲

2.0

3.9

转型国家

0.7

2.1

世界

2.5

2.8

B.主要食品的目前状况及展望

21.对全球基本食品市场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是粮农组织与提供对国家、区域和全球各级粮食安全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变数方面预警信息有关的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附表3概述了目前对主粮(谷物、块根和块茎)及其它基本食品的展望。

应当注意到,为了提高粮农组织提供关于不断变化的易受害群体粮食安全状况的预警信息的能力,秘书处已经开始一项工作计划,该项工作计划需要发展技术以便最终使其在国家一级的商品市场分析工作与易受害群体粮食安全状况评估相联系。

然而,在该项工作计划完成之前,本文件将继续概述粮农组织对于本作物年度和即将到来的作物年度基本食品市场情况的最新评估。

22.据预报2000年全球主粮产量比上年增长大约1%,增至20.59亿吨。

增长的大部分预计是在发达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的产量同上年相比可能没有什么变化。

低收入缺粮国的主粮产量甚至可能略有下降。

23.据预报,2000年世界谷物产量比去年增长1.3%左右,增至18.96亿吨(其中包括大米),比1999年的估计数高1%左右。

预计的增长是因为预期粗粮产量增加,而小麦产量可能保持上年的水平,大米产量可能比1999年创记录的产量下降。

据报告较低的国际价格和国家政策改革是2000年大米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根据目前的预报数,2000/01年度的谷物利用总量将超过产量,从而使全球谷物库存连续第二年下降。

因此,下个年度总的供求情况看来比过去两年紧张,这最终可能导致价格提高。

为了避免谷物供求情况的进一步恶化,2001年必须大大增加谷物产量。

24.据预报,2000年世界块根和块茎产量为6.52亿吨(鲜根等量),其中72%由发展中国家生产,主要是由低收入缺粮国生产(59%)。

马铃薯、木薯和甘薯分别占全球产量的45%、26%和20%,其余部分为芋头、箭叶黄体芋和cocoyams等其它块根和块茎。

仅有小部分块根和块茎产量进入国际市场,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产量由发展中国家生产并在农场消费,而易腐败及体积大使得运输费用很高。

国际贸易量主要限于用作饲料和土豆的加工木薯(木薯片和颗粒)。

25.全球油脂产量在90年代期间不断增加,在1999/2000年度估计达到1.14亿吨。

除独联体国家以外的所有区域产量均增加。

亚洲是世界上主要生产地区,据估计在1999/2000年度亚洲的油脂产量占全球产量的近40%,其次是北美洲和中美洲(23%),欧洲和南美洲(分别为15%和13%)。

亚洲的油脂消费量为5000万吨,也是世界上最大油脂消费地区,其次是北美洲和中美洲及欧洲。

近几年来,亚洲和北美洲/中美洲的消费增长最快。

关于贸易,在过去十年亚洲巩固了其在全球油脂出口市场和进口市场的最重要地位。

该区域的进口量自90年代中期以来增长了近50%,在1999/2000年度达到2350万吨。

欧洲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地区(大约1200万吨),而另外两个主要出口地区是北美洲和南美洲(分别为1100万吨和1000万吨)。

26.预计2000年全球肉类产量增长率限于2%,因为1999年较低的肉类价格使主要生产和出口国的红肉产量前景减少。

发达地区猪存栏数减少,牛群开始重建。

然而,这些地区因此而出现的肉类总产量下降预计被发展中国家增长的供应量所抵消。

发达国家肉类供应量(占1999年肉类发运量的近四分之三)的减少正在不利地影响2000年肉类产品贸易量,预计2000年的肉类产品贸易量仅增长1%。

其它决定因素是略高于1999年的红肉价格和对俄罗斯联邦的新的肉类粮援前景有限。

2000年亚洲肉类进口量虽然预计不会重复1999年出现的两位数增长,但是仍然很大,而对仅次于亚洲的第二大进口市场北美洲的发运量可能因国内肉类产量低而增加。

然而,这些市场的增长预计未能抵消俄罗斯进口量的下降。

美国因供应量下降及国内价格提高而出口量仅略有增加。

同样,欧共体的出口将因世贸组织对所有肉类出口产品的最高出口限额减少及限制截止2000年7月未使用的补贴的继续使用而受到影响。

相反,因1999年巴西货币贬值而产生及因南方共同市场国家之间很强的贸易联系而保持的南美洲较低价格应当有利于该区域2000年的出口。

从该区域向美国的产品出口可能因其动物健康状况改进,特别是巴西一些地区可能在2000年宣布为无口蹄疫地区而进一步得到支持。

27.预计2000年全球奶产量增长2%,大多数国家的产量均增加。

据预报,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特别是大洋洲、南美洲和南亚的奶产量增加。

尽管如此,主要出口国可能增加的奶产量也许未能满足预期的2000年世界进口需求的增长。

如果情况确实如此,向世界市场提供的一些乳制品,尤其是脱脂奶粉供应可能不足。

结果,2000年的平均价格预计高于上年。

C.全球粮食安全指标

28.表3说明了自70年代中期以来采用的七个粮食安全指标。

这些指标尽管限于谷物,但是表明了目前和将来全球粮食形势。

下面对1999/2000年度的发展情况及2000/01年度的预报进行了分析。

表3:

粮食安全指标的变化

1993/94年度

-1997/98年度

平均数

1998/99

1999/2000

2000/01*

1.世界谷物库存量占世界谷物消费趋势水平的百分比

16.70

18.20

17.4

16.60

2.五个主要谷物出口国**供应量与需要量的比例

1.14

1.18

1.17

1.16

3.主要谷物出口国的期末库存量占使用总量的百分比

小麦**

16.90

22.90

21.40

20.90

谷物**

13.20

19.60

18.00

18.60

大米#

9.70

10.20

10.70

9.40

合计

13.30

17.60

16.70

16.30

年趋势增长率

同上年相比的百分比变化

1990-1999

1998

1999

2000

4.中国、印度和独联体谷物产量的变化

-0.12

-4.25

1.32

-1.38

5.低收入缺粮国谷物产量的变化

1.74

2.88

-0.01

-1.22

6.不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低收入缺粮国谷物产量的变化

2.38

4.78

0.29

1.32

同上年相比的百分比变化

1997/98

1998/99

1999/2000

7.出口价格变动 †(年平均)

小麦(7月/6月)

-21.20

-15.80

-6.30

玉米(7月/6月)

-16.90

-15.60

-3.90

大米(1月/12月)•

-8.50

0.50

-10.70

*预报数。

**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欧共体和美国。

#中国、巴基斯坦、泰国、美国和越南。

†小麦:

美国2号硬质冬小麦;玉米:

美国2号黄玉米;大米:

泰国碎米(A1优质米)。

•大米价格是根据所示第一年的日历年计算的。

29.第一个指标提供了关于全球库存与可能的市场需求水平相比的情况。

一般说来,粮农组织秘书处认为,年度末谷物库存占下个销售年度趋势利用量的17%-18%是保证世界粮食安全所必需的最低比例。

这一比例由12%的周转库存和5%-6%的储备库存构成。

在2000年结束的年度末世界谷物库存量为3.31亿吨,比上年低1500万吨,即低4%强。

预计减少的所有库存均是小麦和粗粮库存,因为大米库存预计连续第二年增加。

总的说来,全球谷物结转库存占2000/01年度趋势利用量的比例为17.4%,是在17%-18%这一最低保障范围之内。

根据最新的2000年产量前景,将需要进一步减少世界谷物库存来满足2000/01年度预计的全球利用量。

因此,据预报,到2001年各国销售年度末全球谷物库存量为3.21亿吨左右,比已经减少的期初水平低1000万吨,即低3%。

据预报几乎所有主要谷物的库存均减少,这一可能的谷物库存下降可能使库存量与利用量的比例降至16.6%,略低于最低保障水平。

30.第二个指标衡量五个主要谷物出口国满足小麦和粗粮进口需求的能力。

它是其产量、进口量和期初库存量总数与其国内利用量加上出口量总数之比。

1999/2000年度的这一比率估计为1.17,比上年略有下降,但是高于1.14的长期平均比率。

根据2000/01年度的初步供求指示数,这一比率可能降至1.16%。

关于供应方面,据预报2000年主要出口国的谷物总产量增加,但是它们的期初总库存量低于上年。

关于需求方面,国内利用量和出口量可能均比上年增加。

31.第三套指标系指小麦、粗粮和大米主要出口国所拥有的期末谷物库存量与这些谷物的总利用量(国内消费加上出口)之比。

根据对1999/2000年度的最新估计数,这些比率(除大米外)反映出比上年略有下降。

促使1999/2000年度这些比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欧共体由于去年产量下降而期末小麦和大麦库存量减少。

展望2000/01年度,加拿大、欧共体和美国可能增加的粗粮产量可能导致粗粮的这一比率有所回升。

相反,小麦产量,尤其是加拿大和美国的小麦产量减少,可能使总的小麦比率低于上年。

大米的这一比率预计也将低于上年,因为中国的产量可能减少。

32.第四个指标衡量主要谷物进口国中国、印度和独联体的谷物产量与趋势和上年相比的变化情况。

在1999年,这一指标表明比上年大大好转,增长1.32%,而1998年则下降4%。

关于小麦,属于这一类别的所有国家产量均增加。

关于大米,总的情况良好,因为中国的产量接近上年的水平,而印度收割的产量比1998年更高。

然而,关于粗粮,回升主要限于独联体,因为中国和印度的产量均下降。

关于2000年,总的变化情况预计不佳,比上年下降1.38%,尽管据预报印度和独联体的谷物产量增长。

原因完全在于中国,据最近预报2000年中国的谷物产量下降1200万吨。

应当注意到,除独联体外,中国(大陆)和印度的谷物进口量比较少。

最近几年中国不断增长的谷物产量使其成为谷物净出口国,而印度的进口量也因国内产量丰收而下降。

33.第五个指标着重表明低收入缺粮国的谷物总产量变化情况。

此类国家1999年的谷物总产量仅比上年略有下降。

2000年的降幅可能更大,因为总产量比1999年下降1.22%。

然而,由于中国和印度的产量严重影响这一指标的总效益,第六个指标衡量除中国和印度以外的低收入缺粮国谷物总产量变化情况。

实际上,1999年此类国家的谷物总产量略有增加,而据预报2000年则增加1.32%;而当包括中国和印度时则下降1.22%。

34.第七个指标提供主要谷物的出口价格比较情况。

除大米外,国际谷物价格继续保持1998/99年出现的下跌趋势。

在1999/2000年度,几乎所有种类谷物的价格均进一步下跌。

造成近几年来价格疲软的主要因素是大量出口供应,尤其是传统谷物出口国的大量出口供应,而商业谷物贸易量仅略有增加(即净粮援量)。

35.总的说来,七个指标表明上个销售年度谷物进口国总的形势良好。

关于1999/2000年度,谷物供应充足,价格普遍疲软。

尽管如此,2000/01年度前景表明形势更为紧张,总的供求情况表明2001年度末库存量进一步减少。

目前,世界所有地区的26个国家有1亿多人遭受旱灾。

尽管并非所有这些国家均已正式宣布粮食紧急情况,但是普遍旱灾对受灾国消费者和生产者粮食安全形势的影响连同较低的谷物库存水平,表明来年可能更加困难。

D.粮食紧急情况和粮食援助

36.由内乱和自然或人为灾害引起的粮食和农业紧急情况往往在世界某个地区造成粮食不安全。

在1999年,自然灾害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谷物产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据估计发展中国家的谷物产量为10.26亿吨,比上年低2%左右。

此外,许多人们失去获得收入的机会,在受冲突影响的一些地区市场受到干扰。

截止1999年11月,全世界有5200万人受到影响。

37.截止2000年5月底,有36个发展中国家面临严重粮食短缺,主要是由于旱灾,其次是由于内乱和水灾,特别是在非洲。

此外,若干转型国家也在确保其所有人口阶层获得充足食物方面面临重大困难。

令人特别关注的地区有:

∙非洲(16个国家),安哥拉、布隆迪、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共和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