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4617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中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常用中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常用中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常用中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常用中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常用中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常用中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常用中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常用中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常用中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常用中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常用中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常用中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常用中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常用中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常用中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常用中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常用中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常用中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常用中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中药.docx

《常用中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中药.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用中药.docx

常用中药

常用中药

常用中药

第一章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也称为发表药。

本类药物,味以辛为主,兼有甘苦。

性有温凉之别,且具升散轻扬之性。

主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

分别具有发散风寒、风湿、风热表邪的作用,主要通过发汗以解除表证。

部分药尚兼有利水退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作用。

解表药根据其性能可分成发散风寒与发散风热两类,分别用治风寒表证、风湿表证与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而兼有表证者。

使用发汗作用较强的解表药时,不要用量过大,发汗太过,以免耗伤阳气,损及津液,导致“亡阳”、“伤阴”之弊。

又汗为津液,血汗同源,因而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病、失血者,虽有表证,亦应慎用。

使用解表药还要注意因时因地而异,如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宜轻;冬季腠理致密,不易汗出,解表药用量宜重。

同样,北方严寒地区用药宜重;南方炎热地区用药宜轻。

又解表药多为辛散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温,以发散风寒为主要作用。

主要用于外感风寒所致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痛身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等风寒表证。

部分药物还可用治痹证及喘咳、水肿、麻疹、疮疡初起兼有风寒表证者。

麻黄Mahuang

[来源]本品始载于《本经》。

为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Ephedra

sinicaStapf.、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Bge.和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的草质茎。

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等省区。

[采收炮制]立秋至霜降之间采收,阴干切段。

生用、蜜炙或捣绒用。

[商品规格]商品因来源分为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三种,均为统装。

以茎色淡绿或黄绿、内心色红棕、手拉不脱节、味苦涩者为佳。

以山西的产品最优

[性状特点]细长圆柱形,直径1~2mm,有时带少量木质茎。

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棱线,粗糙。

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2,先端反曲,基部筒状。

质轻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

断面黄绿色略呈纤维性,外圈绿黄色,中央髓部暗红棕色。

炼蜜炒后为蜜炙麻黄,深黄色,显粘性。

气微香,味微苦涩。

[主要成分]本品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并含少量伪麻黄碱、挥发油等。

  [药理作用]麻黄挥发油有发汗作用,麻黄碱能使处于高温环境中的人汗腺分泌增多增快。

麻黄浑发油乳剂有解热作用。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伪麻黄碱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麻黄碱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

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应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风寒感冒,胸闷咳喘,风水水肿;支气管哮喘。

[用法用量]煎服,3~10g。

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发散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虚喘均当慎用。

  

桂枝Guizhi

[来源]本品始载于《别录》。

为樟科常绿乔木肉桂Cinnamomum

cassiaPresl的嫩枝,主产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省等省区。

[采收炮制]常于春季割取嫩枝,晒干或阴干,切片或切段用。

[商品规格]商品有饮片和幼枝,均为统装。

以幼枝,无枯枝及叶者为佳。

饮片以幼枝、薄片、色红,去净叶及杂质者为佳。

[性状特点]药材为长圆柱形,有分枝,细枝略呈四棱形,直径2~9mm。

表面红棕或紫棕色,微有光泽,有纵皱纹,可见叶痕、芽痕及细点状皮孔,较粗枝条皮部作环状横裂,细枝皮部易剥露出棕色木部。

质硬、脆,易折断,横断面皮部薄,褐棕色,木质部黄白色或灰黄色,髓部略呈方形。

微有清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主要成分]本品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等。

  [药理作用]桂枝煎剂有降温解热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常见致病皮肤真菌、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桂皮油、桂皮醛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桂皮油有健胃、缓解胃肠道痉挛及利尿、强心等作用。

桂皮醛有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

  [性味归经]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应用]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主治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容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症,均当忌用。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紫苏Zisu

[来源]本品始载于《别录》。

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茎、叶,其叶称紫苏叶,其茎称紫苏梗。

我国南北均产。

[采收炮制]夏秋季采收。

阴干,生用。

[商品规格]本品一般不分等级,均为统装,以叶大、色紫、不碎、香气浓、无杂质、无枝梗者为佳。

部分地区以茎、叶同用。

  [性状特点]紫苏梗为方柱形,四棱钝圆,直径0.5~1.5cm。

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节稍膨大,有对生叶痕或枝痕。

体轻,质硬,难折断。

断面裂片状,皮部易剥落,木部黄白色,有细密的放射状纹理,髓部白色,疏松或脱落。

气微香,味淡。

紫苏叶多皱缩卷曲破碎。

湿润展平后,为卵圆形,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下面紫色;叶柄紫色或紫绿色。

质脆,有时带嫩枝,枝直径2~5mm,断面中部有髓。

气清香,味微辛。

[主要成分]本品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紫苏醛、左旋柠檬烯及少量α-蒎烯等。

  [药理作用]苏叶煎剂有缓和的解热作用;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的作用;能减少支气管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

本品水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脾经。

[功效应用]发汗解表,行气宽中。

主治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胎动不安,鱼蟹中毒。

[用法用量]煎服,3~10g,不宜久煎。

  附药紫苏梗

  为紫苏的茎。

性味辛、甘,微温。

归肺、脾、胃经。

功能宽胸利膈,顺气安胎。

适用于胸腹气滞,痞闷作胀及胎动不安,胸胁胀痛等症。

生姜Shengjiang

[来源]本品始载于《别录》。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的根茎。

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炮制]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切片生用。

[商品规格]商品一般不分等级,均为统装,以色黄、无杂质、辛辣味浓烈者为佳。

[性状特点]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3~7cm,厚1~2cm。

表面灰黄色或淡灰棕色,粗糙,有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

切面黄白或灰白色。

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油点散在,有纤维性,多汁。

煨姜边缘稍内卷,切面黄色,边缘偶见焦斑。

气香,特异,味辛辣。

[主要成分]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姜醇、姜烯、水芹烯、柠檬醛、芳香醇、甲基庚烯酮、壬醛、α-龙脑等,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

[药理作用]生姜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有增进饮食作用;有镇吐、镇痛、抗炎消肿作用;醇提物能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心脏;正常人嚼生姜,可升高血压;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堇色毛癣菌、阴道滴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杀作用。

[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脾、胃经。

[功效应用]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主治风寒感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

并能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毒。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捣汁服。

[使用注意]本品伤阴助火,故阴虚内热者忌服。

附药生姜皮生姜汁

1.生姜皮为生姜根茎切下的外表皮。

性味辛、凉。

功能和脾行水消肿,主要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煎服,3~10g。

2.生姜汁用生姜捣汁入药。

功同生姜,但偏于开痰止呕,便于临床应急服用。

如遇南星、半夏中毒的喉舌麻木肿痛,或呕逆不止、难以下食者,可取汁冲服;也可配竹沥,喂服或鼻饲给药,治中风痰热神昏者。

用量3~10滴,冲服。

香薷Xiangru

[来源]本品始载于《别录》。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海州香薷Elsholtzia

splendensNakaiex

F.Mackawa的全草。

主产于江西、安徽及河南等地。



[采收炮制]果实成熟后割取全草,晒干、切段生用。

[商品规格]商品有江香薷、青香薷两种,皆为统装,以枝嫩、穗多、香气浓者为佳,习惯认为江西产品质量优。

[性状特点]长30~50cm,基部紫红色,上部黄绿色或淡黄色,全体密被白色柔毛。

茎方柱形,直径1~2cm,节明显,节间长4~7cm。

质脆,易折断,茎切面方形,中央有白色的髓。

叶多皱缩或脱落,叶片展平后可见背面凹下的腺点。

茎顶有果穗,宿萼钟状,淡紫红色或灰绿色,先端分裂,密被茸毛。

小坚果4,近圆球形,具网纹。

气浓清香,味凉微辛。

[主要成分]本品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香薷二醇、固醇、酚性物质、黄酮苷等。

[药理作用]挥发油有发汗解热作用,能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肠蠕动。

此外,有利尿作用。

  [性味归经]辛,微温。

归肺、脾、胃经。

[功效应用]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主治暑湿感冒,头痛无汗,恶寒发热,呕吐腹泻,水肿尿少,脚气浮肿。

[用法用量]煎服,3~10g。

利水退肿须浓煎。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阳暑证当忌用。

荆芥Jingjie

[来源]本品始载于《本经》。

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Benth.)Briq.的地上部分。

主产于江苏、浙江及江西等地。

多系人工栽培。

[采收炮制]秋冬采收,阴干切段。

生用、炒黄或炒黄。

[商品规格]商品有三种,即荆芥全草、荆芥梗与荆芥穗,皆为统装。

以色淡黄绿、穗长而密、香气浓、味凉者为佳。

一般认为江苏太仓及江西吉安所产品质为佳。

出口商品要求第1~1.5公斤扎小把,分装成包,外套麻布,每件净重50公斤。

[性状特点]药材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长50~80cm,直径0.2~0.4cm,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

叶对生,多已脱落,叶片3~5羽状分裂。

小坚果棕黑色;药材横切段称荆芥咀,长约1cm,切面纤维状,黄白色,中间有海绵状白心。

花穗为荆芥穗,长2~9cm,直径约7mm,淡棕色或黄绿色。

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荆芥穗炒炭后呈黑褐色,称芥穗炭,香气减弱,味涩。

[主要成分]本品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及少量右旋柠檬烯。

  [药理作用]荆芥水煎剂可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增加汗腺分泌,有微弱解热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人型结核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荆芥炭有止血作用。

荆芥甲醇及醋酸乙酯提取物均有一定的镇痛和抗炎作用,后者较强。

  [性味归经]辛,微温。

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发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炒炭)。

主治感冒,头痛,风热目赤,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初起,崩漏下血,便血痔血,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煎服,3~10g,不宜久煎。

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

                 防风Fangfeng

[来源]本品始载于《本经》。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根。

主产于东北及河北、四川、云南等地。

[采收炮制]春秋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或炒炭用。

[商品规格]商品有关防风、川防风、云防风三种。

以关防风质佳。

按大小粗细分1~2等。

以条粗壮、外皮细、断面皮部色浅棕、木部色浅黄者为佳:

外皮粗糙,有毛头,带硬苗者质次。

[性状特点]长圆柱形,下部渐细,长15~30cm,直径0.5~2cm,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环纹上有棕褐色毛状残存叶基。

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纵皱纹、横长皮孔及点状突起的细根痕。

体轻,质松,折断。

断面不平坦,有裂隙,皮部呈浅棕色,散布黄棕色油点;木质部浅黄色,形成层环棕色。

[主要成分]本品含挥发油、甘露醇、苦味苷、酚类、多糖类及有机酸等。

  [药理作用]本品有解热、抗炎、镇痛、抗惊厥作用,防风新鲜汁对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抗菌作用,煎剂对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应用]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主治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症,腹痛泄泻,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血虚发痉者慎用。

  

羌活Qianghuo

  [来源]本品始载于《药性论》。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TingexH.T.Chang及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forbesiideBoiss.的根茎及根。

主产于四川、甘肃及云南等地。

[采收炮制]多于初春及秋季采收,干燥,切片生用。

[商品规格]商品有川羌、西羌两大类。

由于性状不同,可分为蚕羌、条羌、竹节羌、疙瘩头、大头羌等,一般认为蚕羌最优。

条羌和竹节羌次之;大头羌、疙瘩头最差。

以条粗长、表面色棕褐、断面菊花纹朱砂点多、香气浓者为佳。

体松、节间长、表面黑褐色、断面朱砂点少、香气淡者质次。

[性状特点]略弯曲的根茎,环节紧密似蚕,称“蚕羌”。

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有点状或瘤状根痕及棕色破碎鳞片,外皮脱落处呈棕黄色。

根茎环节疏生似竹节者称“竹节羌”。

呈不规则环节状而多分枝者称“大头羌”。

类圆柱形根及根茎者称“条羌”。

有茎基及叶鞘残基、纵纹、皮孔。

横切片为类圆形及不规则片状,直径0.5~2cm,厚2~4mm。

皮部棕黄色,有黄色分泌腔,称“朱砂点”,木质部黄白色,放射状,呈菊花样纹理,髓黄色至黄棕色。

纵切片为长条形,皮部及髓为黄棕色,之间为白色条状的木质部。

气香。

味微苦而辛,条羌气味较淡。

[主要成分]本品含挥发油、β-谷固醇、欧芹属乙素、有机酸及生物碱等。

[药理作用]羌活注射液有镇痛及解热作用,并对皮肤真菌、布氏杆菌有抑制作用。

羌活水溶部分有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

挥发油亦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并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膀胱、肾经。

[功效应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身重,风寒湿痹,肩背疼痛。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

血虚痹痛,阴虚头痛者慎用。

白芷Baizhi

[来源]本品始载于《本经》。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Hook.f.exSav.cv.Hangbaizhi或Angelicadahuriea(Fisch.ex

Hoffm.)Benth.etHook.f.exFranch.etSav.cv.Qibaizhi的根。

主产于四川、浙江、河南、河北、安徽等地。

[采收炮制]秋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

[商品规格]商品按产地分川白芷、禹白芷、祁白芷、毫白芷、杭白芷,均分为一、二、三等。

白芷(包括禹白芷、祁白芷、毫白芷)主销北方各省区,杭白芷(包括川白芷)销全国并出口。

以独支、条粗壮、体重、质硬、粉性足、香气浓者为佳;条瘦小,体轻泡、粉性小、香气淡薄者次。

[性状特点]祁白芷为长圆锥形,长10~25cm,直径1.5~5cm。

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有多数纵皱纹及支根痕,有皮孔样的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

顶端有凹陷的茎痕。

质硬,断面类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纹棕色,明显圆形,木质部约占断面的1/3,具放射状纹理,皮部有多数棕色油点,周边灰棕或黄棕色,气芳香,味辛、微苦;杭白芷与祁白芷近似,主要不同点为横向皮孔样突起成四纵列排列,根成类圆锥形而具四纵棱,即方头圆身。

断面形成层环,木质部略呈方形,木质部约占断面的1/2,余皆同祁白芷。

[主要成分]兴安白芷含白芷素、白芷醚、白芷毒素等;杭白芷根含6种呋喃香豆精和2种白色结晶物。

  [药理作用]小量白芷毒素有兴奋中枢神经、升高血压作用,并能引起流涎呕吐;大量能引起强直性痉挛,继以全身麻痹;白芷能对抗蛇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白芷水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等致病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主治感冒头痛,鼻渊,鼻塞,齿痛,风湿痹痛,白带过多,疮痈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3~10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血热者忌服。

  

细辛Xixin

  [来源]本品始载于《本经》。

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Fr.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sieboldiiMiq

f.seoulense(Nakai)C.Y.ChengetC.S.Yang或华细辛AsarumsieboldiiMiq.的全草。

前两种习称“辽细辛”,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后一种主产于陕西等地。

[采收炮制]夏秋采收,阴干生用。

[商品规格]商品按产地分为辽细辛、汉城细辛、华细辛三种,辽细辛又分为野生和栽培两种。

均为统货,一般不分等级。

以根多、色灰黄、叶色绿、香气浓、味麻辣者为佳。

以东北产者质量为优,华细辛以陕西华阴产者质优。

[性状特点]多为十数颗一小把,常卷成团。

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长0.8~4cm,具短的分枝,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节,节间距约2~3mm,分枝顶端有碗状的茎痕。

根细长,密生节上,直径约1mm,表面灰黄色,平滑或有微细的纵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根茎上生有1~3叶;叶具长柄,柄有纵纹,完整叶片心型至肾状心形,长4~10cm,宽6~12cm,全缘,顶端短锐尖或钝,基部深心形。

表面淡绿色。

有时可见花或果实,花多已皱缩,暗紫色,钟形,蒴果

半球形。

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主要成分]本品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油,尚含黄樟醚、N-异丁基十二碳四烯胺及消旋去甲乌药碱等。

  [药理作用]细辛挥发油、水及醇提取物分别具有解热、抗炎、镇静、抗惊厥及局麻作用;大剂量挥发油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显示一定毒副作用;其醇浸液及挥发油体外实验有抑菌作用;所含消旋去甲乌药碱有强心、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强脂代谢及升高血糖等广泛作用;所含黄樟醚毒性较强,系致癌物质,高温易破坏。

  [性味归经]辛,温。

有小毒。

归肺、肾、心经。

  [功效应用]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渊,鼻塞,风寒湿痹,寒饮喘咳,卒然口噤。

  [用法用量]煎服,2~5g;入丸散剂,用0.5~1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忌用。

反藜芦。

藁本Gaoben

[来源]本品始载于《本经》。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藁本Ligusticum

sinensisOliv.和辽藁本Ligusticumjeholense(NakaietKitag.)的根茎。

主产于湖南、四川、辽宁及河北等地。

[采收炮制]春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

[商品规格]商品分为藁本和辽藁本两种,以个大身粗、根苗少,质坚、香气浓者为佳。

一般认为湖北所产质优。

[性状特点]为不规则结节状圆柱形,稍扭曲,有分枝,长3~10cm,直径1~2cm。

表面棕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纵皱,上侧残留数个凹陷的圆形茎基,下侧有多数点状突起的根茎及残根。

体轻,质硬,易折断。

断面黄白色或黄色,纤维状,形成层环明显,土棕色,皮部有棕红色“朱砂点”,木部有裂隙,纤维成丝状束,髓宽大。

气浓香,味辛、苦、微麻。

[主要成分]本品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是3-丁基苯肽,蛇床肽内酯,辽藁本根含挥发油1.5%。

  [药理作用]藁本中性油有镇静、镇痛、解热及抗炎作用,并能抑制肠和子宫平滑肌,还能明显减慢耗氧速度,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增加组织耐缺氧能力,对抗由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大鼠心肌缺血。

醇提取物有降压作用,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癣菌有抗菌作用。

  [性味归经]辛,温。

归膀胱、肝经。

[功效应用]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主治风寒感冒,巅顶头痛;风寒湿痹,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血虚头痛忌服。

苍耳子Cangerzi

[来源]本品始载于《本经》。

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Patrin.exWidder的果实。

分布全国,各地都有野生。

[采收炮制]秋季采收,晒干。

炒去硬刺用。

[商品规格]来源只一种,一般不分等级,以粒大、饱满、色绿黄者为佳。

[性状特点]纺锤形,两头尖,形似枣核。

灰绿色或黄绿色,全体有钩刺,顶端有两枚较粗的刺,基部有果柄痕。

质硬而韧,体轻。

皮较厚,横切面中央有纵隔膜,2室,各有1枚瘦果。

瘦果纺锤形,一面较平坦,果皮薄,灰黑色,具纵纹。

气微香,味微苦。

[主要成分]本品含苍耳苷、脂肪油、生物碱、苍耳醇、蛋白质、维生素C等。

[药理作用]苷类物质有显著降血糖作用;煎剂有镇咳作用;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使心率减慢,收缩力减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并有抗真菌作用。

本品有一定毒性,成人服用量超过100g可致中毒,主要症状为头晕、嗜睡、昏迷、全身强直性痉挛,并出现黄疸、肝肿大、肝功障碍、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管型。

重则呼吸、循环、肾衰竭而死亡。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小毒。

归肺经。

[功效应用]散风除湿,通窍止痛,主治风寒头痛,鼻渊头痛,风湿痹痛,四肢拘挛,风疹瘙痒,疥癣麻风。

[用法用量]煎服,3~10g。

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血虚头痛不宜服用。

过量服用易致中毒。

附药苍耳草

  为苍耳的茎叶。

性味苦、辛,微寒。

有小毒。

功能祛风,清热,解毒。

主要用治风湿痹痛,四肢拘急等症。

可调和作羹,如苍耳叶羹。

又可用于麻风、疔毒、皮肤瘙痒诸症。

本品有毒,内服不宜过量,亦不能持续服用。

用量6~15g,水煎或熬膏及入丸散。

外用适量。

本品散气耗血,不宜于虚人。

  

  辛夷Xinyi

[来源]本品始载于《本经》。

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Pamp.、玉兰Magnolia

denudataDesr.或武当玉兰Magnolia

sprengeriPamp.的花蕾。

[采收炮制]春初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枝梗,阴干入药用。

[商品规格]商品按产地分为会春花(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