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年级上整册备课第五单元 文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4788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年级上整册备课第五单元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鄂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年级上整册备课第五单元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鄂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年级上整册备课第五单元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鄂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年级上整册备课第五单元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鄂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年级上整册备课第五单元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鄂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年级上整册备课第五单元 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鄂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年级上整册备课第五单元 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鄂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年级上整册备课第五单元 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鄂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年级上整册备课第五单元 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鄂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年级上整册备课第五单元 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鄂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年级上整册备课第五单元 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鄂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年级上整册备课第五单元 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鄂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年级上整册备课第五单元 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鄂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年级上整册备课第五单元 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鄂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年级上整册备课第五单元 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鄂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年级上整册备课第五单元 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鄂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年级上整册备课第五单元 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鄂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年级上整册备课第五单元 文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鄂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年级上整册备课第五单元 文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鄂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年级上整册备课第五单元 文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年级上整册备课第五单元 文档.docx

《鄂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年级上整册备课第五单元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年级上整册备课第五单元 文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鄂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年级上整册备课第五单元 文档.docx

鄂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六年级上整册备课第五单元文档

第五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围绕“自然奇观”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三峡游》描绘了作者在游船上所见到的沿途绮丽的三峡风光,对葛洲坝水利工程发出的由衷赞叹;《松坊溪的冬天》表达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如痴如醉的炽热情感;《壶口瀑布》中壶口瀑布先声夺人、气吞山河的气势,引发了作者的激情,表达了作者无比热爱祖国,无比热爱美丽山川的真挚感情。

学习这组课文,要注意加强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加强阅读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本单元各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和会认本组课文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4、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用要素串连、问题概括、标题追溯、内容借助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顺序和典型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享受读书的乐趣,交流读书的收获,提炼、总结出好的读书方法。

2、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用要素串连、问题概括、标题追溯、内容借助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单元课时安排:

13三峡游2课时

14松坊溪的冬天2课时

15壶口瀑布2课时

诗词诵读凉州词1课时

语文乐园(五)3课时

课题

13.三峡游

课型

讲读课文

课时

两课时

认知目标

1.学会个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和积累优美词语,感受三峡之美。

2.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体会重点句子的写法。

德育目标

教学重难点

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体会重点句子的写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学生字词,正确、流利读通课文。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从小生活在长江边,可你知道长江上壮丽而神奇的三峡吗?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三峡的资料)

2、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对三峡有了一定的了解。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三峡游》在读中感受作者优美的文字,开展丰富的想象,一同随作者游览三峡吧!

二、自主学习,整体入手,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根据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查一查文中不懂的词句。

(3)思考:

课文主要讲什么?

提出不懂的问题。

(本文记叙了我游览三峡时所看破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喜爱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迷人山川的无比热爱。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查自学生字(听写生字)和读书。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课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1自然段)写长江三峡壮丽的景色吸引着游客。

第二部分:

(2——6自然段)写作者乘游船游览三峡的情景。

第三部分:

(7自然段)写作者感叹三峡自然病态,再叹人间奇迹。

四、请同学们带着对三峡的喜爱熟读课文。

五、作业:

1.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完成课后练习,理解含义深的句子。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回顾课文内容,质疑,承上启下。

1.上节课,我们通过读文,随作者一起游览了三峡,沿途我们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有何感受?

2.为什么说“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呢?

这节课,我们再次读文,细细去品,深入去感受。

二、精读品味,感受三峡之美。

1.默读,看看哪些景物让你有美的享受?

抓关键词句品一品,说一说,再美美地读一读。

2.全班交流反馈,指导感情朗读。

(一)动态的山水画:

1.抓住课后习题三的句子去品:

第一句生动形象地将对对峙大江两岸的陡峭的石壁比喻成人们所熟悉的大门,可见石壁陡而险,而且这石门还是被江水推开的,可见江水之急之猛;第二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流急船快,神速至极,眨眼之间山峰就落在身后很远。

2.感情朗读,读出此处的喜爱与敬畏之情。

(二)内外兼美的神女峰:

1.形美,传说美。

2.读出陶醉、赞美之情。

(三)高大雄伟的大坝:

1.结合搜集的资料,了解大坝的作用:

(1)谢洪防涝;

(2)水力发电等体会大坝真是人间创造的奇迹。

2.读出赞美、自豪之情。

(四)小结,感情朗读写景部分。

三、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通过读文、学文,我们不仅随同作者游览了三峡,看到了——(生:

动态的山水画、内外兼美的神女峰、高大雄伟的大坝);也同作者经历了他的情感历程——(生:

从企盼的“兴奋”到欣赏的“赞叹”,最后到“美的享受”)。

 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哇!

学习这篇课文也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啊!

说说自己学完本课后其它的感受与收获吧!

四、布置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13三峡游

山水画

              自然美——美的享受

        神女峰

              葛洲坝工程——人间奇迹

课题

14.松坊溪的冬天

课型

讲读课文

课时

两课时

认知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课文各各写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的各自特点,体会作者看到景物时的心情。

2.感受和学习作者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德育目标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优美的语言,感受景物的各自特点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学生字词,正确、流利读通课文。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激情谈话导入

 (播放音乐)每当我听到这首乐曲,总想起冬天,冬天是守侯严寒,孕育明媚阳光的季节!

如果,让你们用一种色彩来形容冬天,你会选择哪种?

    学生回答(白色)

  老师想你们选白色,是因为想起了雪花吧,雪花是你们童年的真,童年的纯,并带着你们走进晶莹剔透的世界!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冬天!

    板题:

松坊溪的冬天

二、自主学习,整体入手,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根据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查一查文中不懂的词句。

(3)思考:

课文主要讲什么?

提出不懂的问题。

(本文通过描写松坊溪冬天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查自学生字(听写生字)和读书。

三、再读课,理清文章的脉络: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1自然段)主要写冬天松坊溪溪边和山上的野花与树木构成的一道道美丽的景色。

第二部分:

(自然段)主要写松坊溪的雪景。

第三部分:

(自然段)主要写雪停后松坊溪的美景以及溪中彩鱼欢游的情景。

四、请同学们带着对松坊溪的喜爱熟读课文。

五、作业:

1.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解课文内容,读中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完成课后练习,理解含义深的句子。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感悟、品味

  出示:

雪了。

落在松坊村了。

落在松坊溪上了。

1.这三段文字,应该怎样读?

(个别学生读)

     当你读这里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当你读这里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

     当你读这里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

(生讲,可以渗透“了”的读法和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2.朗读中,我听出了下雪的快乐,孩子们,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词语雪落无声!

其实下雪带给我们更多的是静意的美!

咱们一起用朗读感受它的静!

过渡:

多么简单而抒情的文字,拉近了我们与松坊溪雪中美景的距离,请默读12-16小节,你能品出雪中美景的什么?

(随学生思路走)

  出示:

“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绒毛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1.学品读(可能会抓住它的写作方法“比喻、排比”;特点:

“轻、柔、洁白特点”;雪大。

2受读一下

3.美的雪,你们的朗读让我好想成为一片雪花,一片飞舞的雪花,咱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出示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象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象有两只白色的师睡在雪地里;好象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1、学生品读、交流(比喻、拟人把溪石增添了动感,如饮、睡、冒、走;白色,从与上面的对比写法)

2、是啊,同一种事物只要在身上加一件白色衣服就变成了冬天的一道风景,谁愿意用声音向我们传达一下。

(生读)

3、喜欢读这句话的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4、你脑海中松坊溪的溪石好象什么呢?

  出:

松坊溪的石桥上覆盖着白雪了,好象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1、学生品读,想像一下白玉雕出来的桥是怎样的?

2、是啊,多美的雪中石桥呀,为松坊溪增添了一道彩,我想和你们一起去感受它的美。

  过渡:

雪中的美景我们已尽情的在优美文字中遨游过,积淀过了,现在一起去欣赏一下雪后的景色!

你们听我来读,能不能找到冬天。

出示“远山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

1、齐读这句话。

2、你瞧作者真是太妙了,在写法上来了个(生说首尾呼应),对同一事物进行反复的呼唤,让我们一起听一听松坊溪发出的声音!

(男、女生分读“我听见------”)

二、总结全文:

同学们,美景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难忘,把我们从现实带到了童话世界,那是作者用手中的笔带给我们的。

我们也用自己笔记下身边的冬天吧!

板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

          由远到近村——溪            静中有动

          由近到远溪石——石桥——村子——山   寒中有暖

          由远到近山——石桥——溪石       白中有色

                              回味无穷

                              景美人乐

课题

15.壶口瀑布

课型

讲读课文

课时

两课时

认识目标

1.学会12字,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育最后三段课文。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2.了解深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

德育目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深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1.生自学生字词,正确、流利读通课文。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地图展示黄河的全貌图和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学生一起交流相关的资料信息。

2.同学们,“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感受,那么壶口瀑布是怎样的气势,又何以征服无数的心灵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壶口瀑布》。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整体入手,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根据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查一查文中不懂的词句。

(3)思考:

课文主要讲什么?

提出不懂的问题。

(本文主要描写了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色,它引发了作者彭湃的激情,使“我”深深地陶醉,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查自学生字(听写生字)和读书。

三、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理清文章的脉络:

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

(1——3自然段)写人还没看见壶口瀑布,却被它先声夺人的声音所震撼。

第二部分:

(4——6自然段)写壶口瀑布气势壮观。

第三部分:

(7自然段)写壶口瀑布的构造。

第四部分:

(8——自然段)写作者从黄河及布瀑得到的真传。

四、作业:

1.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解课文内容,读中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完成课后练习,理解含义深的句子。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精读,由景悟情。

1.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8-10自然段。

2.交流反馈:

学习第8自然段:

①自读第8自然段,画出作者每次看到黄河时的不同感受的句子。

②读了这些迥然不同的描绘,你有怎样的感受?

③作者曾多次看到过黄河,为什么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真正的黄河的子孙”呢?

(让学生理解感受:

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是激励我们,鞭策我们奋勇向前的强大力量。

壶口瀑布的雄壮磅礴正体现了这一力量,它让作者热血为之沸腾,所以,作者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

④哪一句表达了作者已读懂了壶口瀑布蕴含的丰富内涵?

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并谈谈此句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它的威力在……鼓动,它的雄风在……呼啸,它的精神在……闪动;排比句内容上一层层深入,读起来有气势,有韵律美,使表达的情感抒发地酣畅淋漓)

⑤指导感情朗读:

你从这母亲河的魂魄中汲取了什么营养?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学习9-10自然段:

①回想壶口瀑布的气势,回味它蕴含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再次面对壶口,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自由说)

②作者又是怎样的感受?

读9-10自然段,说说“醉”字的含义。

(因黄河丰富的内涵,使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之倾慕、向往和崇尚,从中得到精神力量或灵感,因而陶醉倾倒或沉迷、沉浸在快乐的享受里)

③感情朗读9-10自然段,读出陶醉之情。

二、总结,回归整体,学习表达方法。

1.回顾课文围绕“壶口瀑布”写了些什么?

说说壶口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表达使你对壶口瀑布的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结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布置课堂作业。

1.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河的现状,思考我们应该为这条母亲河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15 壶口瀑布

            先声夺人

            气势壮观

           构造独特陶醉       

内涵丰富

古诗诵读

凉州词

作者

王翰

朝代

教时

一课时

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凉州词》,并背诵《凉州词》。

2.借助注释、插图、工具书在诵读中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相思感情。

3.展开联想,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人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恶战争的情怀。

教学

重点

1.理解古诗大意,

2.感受诗人人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恶战争的情怀。

 

 

 

 

 

教学预设

一、激趣导入     

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送别饯行的诗?

这些诗都给你怎样的感受?

那么,边塞诗人写的为戍边战士饯行的诗,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由读全诗,整体感受诗所描写的意境。

三、合作探究,感悟诗意。

1.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教师补充诗中词的意思)。

2.同桌互相说一说诗所描写的画面。

3.讲一讲这首诗的大意: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懑殷红的葡萄美酒。

正要开怀畅饮,忽然琵琶声从马上传来。

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有什么呢?

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活着回来的。

四、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情境。

3.请学生描述情境,引导学生把想象的情境说具体、说生动。

4.再说说从这些情境中,你获得的新感受。

5.互动交流,教师小结:

(这是一首反战的诗,但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争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

正如《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饮之词,然怨戚已极”。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边塞诗人的作品,请读给大家听听。

六、作业:

默写《凉州词》。

语文乐园五

教学目标:

1、想象画面,理解词语;读句子感受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积累佳句,学习成语故事,了解成语“三人成虎”的出处与比喻义。

2、口语交际,学会与人交往有礼、得体、自然、冷静、灵活;学会观察、倾听和评价。

3、习作,要求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4、积累优美望词语。

教学重点:

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下面的词语,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读一读,说说你读这些句子的感受。

读一读,记一记。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1.读题,弄清要求。

2.读词语,读准字音。

3.默读,想象画面。

4.互动交流想象的画面。

5.选词,说句子。

6.拓展:

再说说其它这类词语。

二、读一读,说说你读这些句子的感受。

1.读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2.回顾前课内容,总结排比句的结构特点。

3.再读,说说读后的感受。

4.在其它文章中找找排比句,并说说对所找句子的感受。

5.学生仿写排比句,教师相机加以引导。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结合注释说说自己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3.简要介绍《春江花月夜》与作者张若虚,《滕王阁序》与作者王勃。

4.师生活动交流,深入理解句子含义。

5.有感情朗读,尝试背诵。

四、1.自读短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说说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3.思考并与同桌交流: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

(谣言与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性)

  4.试讲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远行路上

教学目标:

   1.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

   2.学会观察、倾听和评价。

教学重难点:

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

教学过程:

一、了解口语交际的话题,板书:

远行路上。

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

三、创设、进入口语交际情境。

1.分小组协商,设定“远行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和人物,然后,分角色在小组预演,教师巡视辅导。

2.各小组自愿在班上表演。

3.同学互评。

(教师从听、说的表情、态度、语气、礼貌用语、称谓得体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使各个小组取长补短,把要求落到实处)

四、小结,回扣交际要求。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

走,秋游去

 一、激发情感,导入话题,引导学生重温秋游的快乐。

   1、同学们,在这风清云淡,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你们最想做什么去啊?

   2、畅谈以往秋游活动中的感受。

(粗略谈谈即可)

   3、导入:

这次秋游又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走,秋游去!

二、读懂题目,弄清要求。

 自读,思考并画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可以美丽的景色为表达的对象,也可以在秋游中探索自然的奥秘为写作内容;可以写一串美好的印象,也可以写一组难忘的镜头。

三、广开言路,指导思路。

 1.想一想;这次秋游给你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印象?

最难忘的镜头是什么?

或者你打算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秋游的见闻?

你准备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秋游的过程?

 2.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四、回顾课文,读中学写。

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三篇课文,小结其描写角度、方法及抒情方式、记叙顺序。

五、指导选材,组织文章。

1.同桌交流自己准备写作的内容、顺序、描写角度等,教师巡视辅导。

2.师生互动,交流典型个例,引导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

六、学生习作,自主修改后同桌互改。

教师提示互改要求,落实习作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