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行政能力测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4795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0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印 行政能力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打印 行政能力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打印 行政能力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打印 行政能力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打印 行政能力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打印 行政能力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打印 行政能力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打印 行政能力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打印 行政能力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打印 行政能力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打印 行政能力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打印 行政能力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打印 行政能力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打印 行政能力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打印 行政能力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打印 行政能力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打印 行政能力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打印 行政能力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打印 行政能力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打印 行政能力测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印 行政能力测试.docx

《打印 行政能力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印 行政能力测试.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打印 行政能力测试.docx

打印行政能力测试

数字推理题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

 

  1.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

1,4,7,10,13,()

  A.14 B.15 C.16 D.17

  答案为C。

我们很容易从中发现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是一个常数3,所以括号中的数字应为16。

等差数列是数字推理测验中排列数字的常见规律之一。

  例题:

3,4,6,9,(),18

  A.11 B.12 C.13 D.14

  答案为C。

仔细观察,本题中的相邻两项之差构成一个等差数列1,2,3,4,5.……,因此很快可以推算出括号内的数字应为13,象这种相邻项之差虽不是一个常数,但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可以把它看作等差数列的变式。

  2.“两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型

  例题:

34,35,69,104,()

  A.138 B.139 C.173 D.179

  答案为C。

观察数字的前三项,发现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3435=69,在把这假设在下一数字中检验,3569=104,得到验证,因此类推,得出答案为173。

前几项或后几项的和等于后一项是数字排列的又一重要规律。

  3.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

3,9,27,81,()

  A.243 B.342 C.433 D.135

  答案为A。

这是最一种基本的排列方式,等比数列。

其特点为相邻两项数字之间的商是一个常数。

 例题:

8,8,12,24,60,()

  A.90 B.120 C.180 D.240

  答案为C。

虽然此题中相邻项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

1,1.5,2,2.5,3,因此答案应为60×3=180,象这种题可视作等比数列的变式。

  4.平方型及其变式

  例题:

1,4,9,(),25,36

  A.10 B.14 C.20 D.16

  答案为D。

这道试题考生一眼就可以看出第一项是1的平方,第二项是2的平方,依此类推,得出第四项为4的平方16。

对于这种题,考生应熟练掌握一些数字的平方得数。

如:

  10的平方=100 11的平方=121

  12的平方=144  13的平方=169

  14的平方=196  15的平方=225

  例题:

66,83,102,123,()

  A.144 B.145 C.146 D.147

  答案为C。

这是一道平方型数列的变式,其规律是8,9,10,11的平方后再加2,因此空格内应为12的平方加2,得146。

这种在平方数列的基础上加减乘除一个常数或有规律的数列,可以被看作是平方型数列的变式,考生只要把握了平方规律,问题就可以化繁为简了。

  5.立方型及其变式

  例题:

1,8,27,()

  A.36 B.64 C.72 D.81

  答案为B。

解题方法如平方型。

我们重点说说其变式

  例题:

0,6,24,60,120,()

  A.186 B.210 C.220 D.226

  答案为B。

这是一道比较有难道的题目。

如果你能想到它是立方型的变式,就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

这道题的规律是第一项为1的立方减1,第二项为2的立方减2,第三项为3的立方减3,依此类推,空格处应为6的立方减6,即210。

  6.双重数列

  例题:

257,178,259,173,261,168,263,()

  A.275 B.178 C.164 D.163

  答案为D。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奇数项数值均为大数,而偶数项都是小数。

可以判断,这是两列数列交替排列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排列方式。

在这类题目中,规律不能在邻项中寻找,而必须在隔项中寻找,我们可以看到,奇数项是一个等差数列,偶数项也是一个等差数列,因此不难发现空格处即偶数项的第四项,应为163。

也有一些题目中的两个数列是按不同的规律排列的,考生如果能判断出这是多组数列交替排列在一起的数列,就找到了解题的关键。

补充:

1)中间数等于两边数的乘积,这种规律往往出现在带分数的数列中,且容易忽略

  如1/2、1/6、1/3、2、6、3、1/2

2)数的平方或立方加减一个常数,常数往往是1,这种题要求对数的平方数和立方数比较熟悉

  如看到2、5、10、17,就应该想到是1、2、3、4的平方加1

  如看到0、7、26、63,就要想到是1、2、3、4的立方减1

 对平方数,个人觉得熟悉1~20就够了,对于立方数,熟悉1~10就够了,而且涉及到平方、立

 方的数列往往数的跨度比较大,而且间距递增,且递增速度较快

3)A^2-B=C 因为最近碰到论坛上朋友发这种类型的题比较多,所以单独列出来

 如数列 5,10,15,85,140,7085

 如数列 5,   6,   19,    17 ,   344 , -55 

 如数列 5, 15, 10, 215,-115

 这种数列后面经常会出现一个负数,所以看到前面都是正数,后面突然出现一个负数,就

 考虑这个规律看看

4)奇偶数分开解题,有时候一个数列奇数项是一个规律,偶数项是另一个规律,互相成干扰项

 如数列 1, 8, 9, 64, 25,216

 奇数位1、9、25 分别是1、3、5的平方

 偶数位8、64、216是2、4、6的立方

先补充到这儿。

5) 后数是前面各数之各,这种数列的特征是从第三个数开始,呈2倍关系

 如数列:

1、2、3、6、12、24

 由于后面的数呈2倍关系,所以容易造成误解!

1.一个三位数除9余7,,除5余2,初4余3,这样的三位数共有()

A.5个B.6个C.7个D.8个

答案是A

方法一:

用剩余定理做:

7*100+2*36+3*45=907

9、5、4的最小公倍数是:

180

907/180=5。

7

所以这样的三位数是:

180*1+7=187

180*2+7=367180*3+7=547

180*4+7=727180*5+7=907

共有:

五个

方法二:

枚举法:

类似题型若无特殊的条件,一般都通过枚举法找出符合条件的最小值,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上各除数的最小公倍数,则可以得出相应的答案。

具体到此题,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特殊条件缩小范围,减少枚举次数。

①因为除以4余3,因此该数为奇数;

②因为除以5余2,因此该数个位数为2或7,根据①,可知该数个位数应为7;

③因为除以9余7,结合②,该数最少应为97;结合①,经过尝试,得到符合条件的最小数值为187

④3个除数9、5、4的最小公倍数180,因此符合条件的三位数有187、367、547、727、907共5个。

例题3:

电视台向100人调查前一天收看电视的情况,有62人看过2频道,34人看过8频道,11人两个频道都看过。

两个频道都没看过的有多少人?

  解析:

设A=看过2频道的人(62),B=看过8频道的人(34)

  显然,A+B=62+34=96;A∩B=两个频道都看过的人(11)

  则根据公式A∪B=A+B-A∩B=96-11=85

  所以,两个频道都没有看过的人数=100-85=15

  所以,答案为15。

一、对分问题

例题:

一根绳子长40米,将它对折剪断;再对剪断;第三次对折剪断,此时每根绳子长

多少米?

A、5B、10C、15D、20

解答:

答案为A。

对分一次为2等份,二次为2×2等份,三次为2×2×2等份,答案可

知。

无论对折多少次,都以此类推。

二、“栽树问题”

例题:

(1)如果一米远栽一棵树,则285米远可栽多少棵树?

A、285B、286C、287D、284

(2)有一块正方形操场,边长为50米,沿场边每隔一米栽一棵树,问栽满四周

可栽多少棵树?

A、200B、201C、202D、199

解答:

(1)答案为B。

1米远时可栽2棵树,2米时可栽3棵树,依此类推,285米可栽

286棵树。

(2)答案为A。

根据上题,边长共为200米,就可栽201棵树。

但起点和终点重

合,因此只能栽200棵。

以后遇到类似题目,可直接以边长乘以4即可行也答案。

考生应掌握好本题型。

三、跳井问题

例题:

青蛙在井底向上爬,井深10米,青蛙每次跳上5米,又滑下来4米,象这样青蛙

需跳几次方可出井?

A、6次B、5次C、9次D、10次

解答:

答案为A。

考生不要被题中的枝节所蒙蔽,每次上5米下4米实际上就是每

次跳1米,因此10米花10次就可全部跳出。

这样想就错了。

因为跳到一定时候,

就出了井口,不再下滑。

四、会议问题

例题:

某单位召开一次会议。

会前制定了费用预算。

后来由于会期缩短了3天,

因此节省了一些费用,仅伙食费一项就节约了5000元,这笔钱占预算伙食费的1/3。

伙食费预算占会议总预算的3/5,问会议的总预算是多少元?

A、20000B、25000C、30000D、35000

解答:

答案为B。

预算伙食费用为:

5000÷1/3=15000元。

15000元占总额预算的

3/5,则总预算为:

15000÷3/5=25000元。

本题系1997年中央国家机关及北京市公

务员考试中的原题(或者数字有改动)。

五、日历问题

例题:

某一天小张发现办公桌上的台历已经有7天没有翻了,就一次翻了7张,这7天

的日期加起来,得数恰好是77。

问这一天是几号?

A、13B、14C、15D、17

解答:

答案为C。

7天加起来数字之和为77,则平均数11这天正好位于中间,答案

由此可推出。

六、其他问题

例题:

(1)在一本300页的书中,数字“1”在书中出现了多少次?

A、140B、160C、180D、120

(2)一个体积为1立方米的正方体,如果将它分为体积各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并沿一条直线将它们一个一个连起来,问可连多长(米)?

A、100B、10C、1000D、10000

(3)有一段布料,正好做16套儿童服装或12套成人服装,已知做3套成人服装比

做2套儿童服装多用布6米。

问这段布有多少米?

A、24B、36C、48D、18

(4)某次考试有30道判断题,每做对一道题得4分,不做或做错一道题倒扣2分,

小周共得96分,问他做对了多少道题?

A、24B、26C、28D、25

(5)树上有8只小鸟,一个猎人举枪打死了2只,问树上还有几只鸟?

A、6B、4C、2D、0

解答:

(1)答案为B。

解题时不妨从个位、十位、百位分别来看,个位出现“1”的次数为

30,十位也为30,百位为100。

(2)答案为A。

大正方体可分为1000个小正方体,显然就可以排1000分米长,1000

分米就是100米。

考生不要忽略了题中的单位是米。

(3)答案为C。

设布有X米,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X/6×3-X/2×2=6,解得X=48米。

(4)答案为B。

设做对了X道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4×X-(30-X)×2=96,解

得X=26。

(5)答案为D。

枪响之后,鸟或死或飞,树上是不会有鸟了。

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数学运算练习

  1.某校的学生总数是一个三位数,平均每个班35人,统计员提供的学生总数比实际总人数少270人。

原来,他在记录时粗心地将该三位数的百位与十位数字对调了。

该学校学生总数最多是多少人()[2009年下半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14题]

  A.748B.630C.525D.360 【答案】B

  【解析】因为平均每个班35人,所以学生总数应该既是5的倍数又是7的倍数,从而排除A、D,另一个条件是将百位与十位数字对调比原来少270,将B、C代入两个都满足条件,因为题目问的是最多,所以选B。

  【注释】行测题考的是速度和技巧,所以能不算的尽量不算,能用代入排除法做出来最好。

  2.某生产车间有若干名工人,按每四个人一组分多一个人,按每五个人一组分也多一个人,按每六个人一组分还多一个人,则该车间至少有多少名工人()[2009年下半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15题]

  A.31B.41C.61D.121 【答案】C

  【解析】4,5,6的最小公倍数为60,又根据余同取余,所以所求数最小为61。

  3.某单位食堂为大家准备水果,有若干箱苹果和梨,苹果的箱数是梨的箱数的3倍,如果每天吃2箱梨和5箱苹果,那么梨吃完时还剩20箱苹果,该食堂共买了多少箱梨()[2009年下半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16题]

  A.40B.50C.60D.80 【答案】A

  【解析】若每天吃6箱苹果则苹果和梨刚好同一天吃完,现在梨吃完时还剩20箱苹果,说明总共吃了20天,所以共有梨20×2=40箱。

  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数学运算练习

  4.近年来,我国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卫生人力总量增加。

2007年卫生技术人员达到468.0万人,与2003年相比,增加了37.4万人。

那么从2003年至2007年卫生技术人员年平均增长()[2009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6题]

  A.2.1%B.2.2%C.2.5%D.8.7%【答案】A

  【解析】假设年平均增长率为x,则有(1+x)4=37.4/(468.0-37.4),x≈2.1%.

  5.目前某单位女职工和男职工的人数之比为1:

30。

如果女职工的人数增加5人,男职工的人数增加50人,则两者之比变为1:

25,则目前女职工的人数是()人。

[2009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7题]

  A.8B.10C.15D.25【答案】C

  【解析】假设女职工的人数为x,则男职工的人数为30x,且=,解得x=15。

  6.小李买了一套房子,向银行借得个人住房贷款本金15万元,还款期限20年,采用等额本金还款法,截止上个还款期已经归还5万元本金,本月需归还本金和利息共1300元,则当前的月利率是()[2009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8题]

  A.6.45‰B.6.75‰C.7.08‰D.7.35‰ 【答案】B

  【解析】小李每个月需要偿还的本金为150000÷20÷12=625(元),因此本月需归还的利息为1300-625=675(元),本月还欠银行的本金为150000-50000=100000(元),因此当前的月利率是675÷100000=6.75‰。

  【注释】上海题喜欢考和经济相关的问题,例如银行利息、汇率等,所以考生也需要在这方面补充一下相关知识。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数学运算练习

  7.对正实数定义运算“﹡”:

a≥b,则a﹡b=b3;若<,则a﹡b=b2。

由此可知,方程3﹡x=27的解是()[2009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A类-12题]

  A.1B.9C.【答案】D

  【解析】当x≥3时,3*x=x2=27,解得x=3=27,解得x=3,所以选D。

  8.已知2++1=0,则a2008+a2009+1=()[2009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A类-13题]

  A.0B.1C.2D.3 【答案】A

  【解析】因为a2+a+1=0,所以a3-1=(a-1)(a2+a+1)=0,所以a3=1,a2008+a2009+1=a+a2+1=0。

  9.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手套各6双,装在一个黑色布袋里,从袋子里任意取出手套来,为确保至少有2双手套不同颜色,则至少要取出的手套只数是()[2009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A类-18题]

  A.15只B.13只C.12只D.10只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抽屉原理问题,标志词是“确保”和“至少”。

我们通常采用最不利原则,即考虑最坏的情况,假设把一种颜色的手套全部拿出来,另两种颜色各拿1只,这时候无论再拿什么颜色,都可保证至少有2双手套颜色不同,即至少要取12+1+1+1=15(只)。

  【注释】此类问题常考,总体比较简单,所以一旦遇到此类题目,应快速得出答案,绝对不可以失分。

  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数学运算练习

  10.大学四年级某班共有50名同学,其中奥运会志愿者10人,全运会志愿者17人,30人两种志愿都不是,则班内是全运会志愿者而非奥运会志愿者的同学数是多少?

[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111题]

  A.3B.9C.10D.17  【答案】C

  【解析】集合问题。

设班内既是全运会志愿者又是奥运会志愿者的同学数为x,则根据容斥原理有50-30=10+17-x所以x=7,从而班内是全运会志愿者而非奥运会志愿者的同学数是17-7=10(人)。

  【注释】此类问题是常考的集合类题目,涉及两集合和三集合,难度不大。

通常采用公式法和画图法。

若题目中的条件都和公式对应,则直接代公式,若关系不太明了,可做文氏图作答。

  11.某工程项目,由甲项目公司单独做,需4天才能完成,由乙项目公司单独做,需6天才能完成,甲、乙、丙三个公司共同做2天就可完成,现因交工日期在即,需多公司合作,但甲公司因故退出,则由乙、丙公司合作完成此项目共需多少天?

[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119题]

  A.3B.4C.5D.6  【答案】B

  

 

  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数学运算练习

  13.甲、乙、丙、丁四人,其中每三个人的岁数之和分别是55、58、62、65。

这四个人中年龄最小的是()[2009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8题]

  A.7岁B.10岁C.15岁D.18岁 【答案】C

  【解析】把四个数加起来,正好相当于把每个人的年龄加了3次,因此四人的年龄之和为(55+58+62+65)÷3=80,那么年龄最小的为80-65=15岁。

正确答案为C。

  14.一道多项选择题有A、B、C、D、E五个备选项,要求从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的选项作为唯一正确的选项。

如果全凭猜测,猜对这道题的概率是()[2009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9题]

  A.1/15B.1/21C.1/26D.1/31 【答案】C

  【解析】此题为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猜对的情况只有1种,而答案的可能情况有C25+C35+C45+C55=10+10+5+1=26种,全凭猜测,猜对这道题的概率是1/26。

正确答案为C。

  15.某矿井发生透水事故,且矿井内每分钟涌出的水量相等。

救援人员调来抽水机抽水,如果用两台抽水机抽水,预计40分钟可抽完;如果用4台同样的抽水机,16分钟可抽完。

为赢得救援时间,要求在10分钟内抽完矿井内的水。

那么至少需要抽水机()[2009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13题]

  A.5台B.6台C.8台D.10台  【答案】B

  【解析】牛吃草问题。

设矿井中原有水的量为z,每分钟涌出的水量相当于x台抽水机的排水量,10分钟排完,需要抽水机y台,则有下列方程

  z=(2-x)×40  z=(4-x)×16  z=(y-x)×10  解得y=6(台)。

  【注释】牛吃草问题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和省考中都出现过,若我们清楚上述解法,则此类问题不在话下。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数学运算练习

  16.小明在商店买了若干块5分钱的糖果和1角3分钱的糖果,如果他恰好用了1块钱,问他买了多少块5分钱的糖果?

()[2008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10题]

  A.6B.7C.8D.9 【答案】B

  【解析】单位换算得,小明用了100分,5分钱的糖和13分钱的糖各若干。

因总钱数尾数为0,那么5分糖块数应为奇数,排除A、C,13分糖共用钱的尾数应为5,则13×5=65,则5分的糖果100-65=35,35÷5=7块。

  17.某班有50个学生,在数学考试中,成绩是在前10名的学生的平均分比全班平均分高12分,那么其余同学的平均分比全班平均分低了多少分?

()[2008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11题]

  A.3B.4C.5D.6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设全班平均分为78分,前10名学生平均分为90分,后40名的平均分为(78*50-900)/40

  18.环形跑道周长400米,甲乙两个运动员同时从起跑线出发,甲每分钟跑375米,乙每分钟跑365米,多少时间后甲乙再次相遇?

()[2008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17题]

  A.34分钟B.36分钟C.38分钟D.40分钟  【答案】D

  【解析】追及问题。

甲乙再次相遇时,甲比乙多跑了1圈,所以共需400/(375-365)

一、特值法

  所谓特值法,就是在某一范围内取一个特殊值,将繁杂的问题简单化,这对于解有关不需整个解题思维过程的客观题十分有效。

我们常常会用到特殊值、特殊数列、特殊函数、特殊点、特殊方程等方法来找到特殊值,直接带入,或者考察特例、检验特例、举反例等等,总之就是把这个题目用特殊的问题进行检验,然后进行猜想,这是特殊化猜想。

  例题:

2009年行测真题

  某村的一块试验田,去年种植普通水稻,今年该试验田的1/3种上超级水稻,收割时发现该试验田的水稻总产量是去年总产量的1.5倍。

如果普通水稻的产量不变,则超级水稻的平均产量与普通水稻的平均产量之比是:

  A.5:

2B.4:

3C.3:

1D.2:

1 【答案】A。

  解析:

取特殊值。

设普通水稻的产量是1,则去年的总产量是1,今年的总产量就是1.5,今年普通水稻产量为2/3,超级水稻产量为1.5-2/3,而超级水稻只占1/3,所以如果都种超级水稻的产量就是3×(1.5-2/3),那么超级水稻的平均产量与普通水稻的平均产量之比是3×(1.5-2/3):

1=2.5:

1=5:

2。

所以选A。

  二、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也是解决数学运算问题的一个基本的方法,它是一种从已知条件入手,通过分析简单情况,归纳出解决此类题的规律的一种方法,对于解决那些不容易入手或表述复杂的问题十分有效。

注意,这种方法只是猜测而不是证明,有时候可能会得出不正确的答案,需要大家注意多加验证。

  例题:

2008年行测真题

  一对成熟的兔子每月繁殖一对小兔子,而每对小兔子一个月后就变成一对成熟的兔子,那么从一对刚出生的兔子开始,一年后可变成()对兔子?

  A.55B.89C.144D.233 【答案】C。

  解析:

先列举出经过六个月兔子的对数是1,1,2,3,5,8。

很容易发现这个数列的特点:

即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

所以按这个规律写下去,便可得出一年内兔子繁殖的对数:

1,1,2,3,5,8,13,21,34,55,89,144。

可见一年内兔子共有

  144对。

  数学思想剖析:

以上两种方法数学思想依据是猜证结合思想。

很多时候,有些题目好像可以直接得到答案,可是写出解题过程却不那么容易,这时候我们可以对问题做出大胆的猜想,然后根据已知来证明猜想的正确性,这就是猜证结合思想。

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我们常常用特值法、归纳法这两种方法来提出猜想,然后用综合法、分析法、穷举法、反证法等四种方法来证明我们提出的猜想。

  三:

推导法

  我们处理事情或是解题的习惯思维是从事情的起始状态,根据将要发生的变化,推断结束时的状态;递推法是利用问题本身所具有的一种递推关系求解问题的一种方法。

用递推法解题,首先是要列出符合题意的递归关系式——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