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金属卤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4916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碱金属卤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碱金属卤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碱金属卤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碱金属卤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碱金属卤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碱金属卤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碱金属卤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碱金属卤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碱金属卤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碱金属卤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碱金属卤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碱金属卤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碱金属卤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碱金属卤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碱金属卤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碱金属卤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碱金属卤素.docx

《碱金属卤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碱金属卤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碱金属卤素.docx

碱金属卤素

金属(jiǎnjīnshǔ)是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元素锂、钠、钾、铷、铯、钫六种金属元素的统称,也是它们对应单质的统称。

(钫因为是放射性元素所以通常不予考虑)因它们的氢氧化物都易溶于水(除LiOH溶解度稍小外),且呈强碱性,故此命名为碱金属。

氢虽然是第IA族元素,但它在普通状况下是双原子气体,不会呈金属状态。

只有在极端情况下(1.4兆大压力),电子可在不同氢原子之间流动,变成金属氢。

碱金属盐类溶解性的最大特点是易溶性,它们的盐类大都易溶于水。

已知LiF,Li2CO3,Li3PO4及固体Li2SiO3是难溶(微溶)的,少数大的阴离子的碱金属盐也是难溶的,如Na2C2H5N4O3(脲酸钠)、Na[Sb(OH)6](六羟基合锑酸钠)、K2PtCl6(氯铂酸钾)、KClO4(高氯酸钾)、KHC4H4O6(酒石酸氢钾)等。

它们在溶液中完全电离。

碱金属都是银白色的(铯略带金黄色),比较软的金属,密度比较小,熔点和沸点都比较低。

他们生成化合物时都是正一价阳离子,碱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为离子时最外层一般是8个电子,但锂离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

在古代埃及把天然的碳酸钠叫做neter或nitrum,在洗涤时使用。

14世纪时,阿拉伯人称植物的灰烬为kali,逐渐演变到叫做碱,但这时钠和钾的区别还不清楚,统称为苏打(soda)。

一直到18世纪才分清从食盐得到的泡碱和从植物灰得到的钾碱不是同一种东西。

碱金属都能和水发生激烈的反应,生成强碱性的氢氧化物,随原子量增大反应能力越强。

在氢气中,碱金属都生成白色粉末状的氢化物。

碱金属都可在氯气中燃烧,而碱金属中只有锂能在常温下与氮气反应。

由于碱金属化学性质都很活泼,为了防止与空气中的水发生反应,一般将他们放在煤油或石蜡中保存。

碱金属都是活泼金属。

碱金属单质以金属键相结合。

因原子体积较大,只有一个电子参加成键,所以在固体中原子间相互作用较弱。

碱金属的熔点和沸点都较低,硬度较小(如钠和钾可用小刀切割)。

碱金属元素原子的价电子层结构是ns1,因此化合价为+1。

碱金属原子次外层有8个电子(锂是2个电子),对核电荷的屏蔽效应较强,最外层的一个价电子离核又较远,特别容易失去。

跟同周期的其他元素相比,碱金属原子半径最大(除稀有气体元素外),第一电离能最低,电负性最小。

碱金属在成键形成化合物时,以离子键为特征。

碱金属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

它在化学反应中常用作还原剂。

碱金属的一般保存方法:

锂:

液体石蜡封

钠、钾:

放入煤油

铷、铯:

保存在真空玻璃管中

铷和铯又都是又轻又软的金属,用小刀可以毫不费力地切开它们。

铯在28℃时熔化,在常温下呈现半液体状。

铷的熔点是38℃,在常温下呈糊状。

在金属家族中,它们是“软骨头”。

这两种元素的另一个特殊本领是:

它们都对光线特别敏感,即使在极其微弱的光线照射下,它们也会放出电子来。

把铷和铯喷镀到银片上,即可制成“光电管”——一受光照,它便会产生电流,光线越强,电流越大。

在自动控制技术中,光电管就象是机器的“眼睛”,所以有人把铷和铯叫做“长眼睛的金属”。

铷,化学符号Rb,原子序数37,原子量85.4678,属元素周期表第IA族,为碱金属的成员和稀有金属。

1861年德国R.W.本生和G.R.基尔霍夫从萨克森地方的锂云母中提取溶液,然后用光谱分析发现一种新的碱金属元素,取名rubidium,该字来源于希腊文rubidus,含义是“最深的红色”。

铷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28%,但极其分散,至今尚未发现单纯的铷矿物,而是存在于其他矿物中,铷在锂云母中的含量为3.75%;铷在光卤石中的含量虽不高,但储量很大;海水中含铷量为0.121克/吨。

铷有两种天然同位素:

铷85和铷87,后者具有放射性。

铷是银白色金属,质软,可用小刀切割。

熔点38.89℃,沸点686℃,密度1.532克/厘米3(20℃)。

化学性质比钾还要活泼,在室温和空气中能自燃,因此必须在严密隔绝空气情况下保存在液体石蜡中。

铷与水,甚至是与温度低到-100℃的冰相接触时,也能发生猛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铷和氢气。

与有限量氧气作用,生成氧化铷,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生成超氧化物。

铷也能与卤素反应。

氧化态为+1,只生成+1价化合物。

铷离子能使火焰染成紫红色,可用焰色反应和火焰光度计检测。

由于铷非常活泼,不能用电解法生产,而要用金属热还原法。

用钙还原氯化铷,用镁还原碳酸铷,都可以制得金属铷。

铷在光的作用下易放出电子,可用于制造光电池。

和钾、钠、铯形成的合金可用于除去高真空系统的残余气体。

碘化铷银是良好的电子导体,可用作固体电池的电解质。

铷的特征共振频率为6835兆赫,可用作时间标准,铷原子钟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所需功率小。

性质:

第1族(IA)元素,包括锂(Li)、钠(Na)、钾(K)、铷(Rb)、铯(Cs)和钫(Fr)。

因其氧化物的水溶液呈强碱性而得名。

除钠和钾外,其余都是稀有金属。

钫是放射性元素。

碱金属原子的电子构型为ns1,极易失去1个价电子,氧化态为+1。

碱金属都是银白色、柔软、低熔点的轻金属。

随原子序数增大,其熔点逐渐降低,一般密度随之增大。

光电效应趋向显著。

均为活泼金属,强还原剂。

与水反应剧烈且均生成强碱与氢气。

随着原子序数增加,金属性及还原性逐渐增强,与水、氧、卤素的反应愈趋剧烈。

锂、钠、钾主要用于制合金、电池、冶金工业上的还原剂等。

铷、铯、钫多用于制作光电管、光学材料和合金等。

 

一、卤素的原子结构和单质的物理性质

随卤素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渐增大,其原子结构的递变而使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呈规律性变化.

从F2I2

1.颜色渐加深,状态从气液固,密度从小大,熔沸点由低高(分子晶体)

2.单质的溶解性——除氟外(与水剧烈反应)在水中溶解度都较小,且由大小,都易溶于有机溶剂,下表列出Cl2、Br2、I2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

CCl4

汽油(苯)

Cl2

黄绿色

黄绿色

黄绿色

Br2

橙色

橙红色

橙红色

I2

棕黄色

紫色

紫红色

二、卤素的化学性质

由于最外层均为7个电子,极易得一个电子,因此卤素都是强氧化剂,在自然界均只以化合态存在.但随着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渐增大,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渐减弱,得电子能力渐减弱,其氧化性逐渐减弱,主要表现:

1.都能与金属反应

①F2和所有金属都能反应.

②Cl2和绝大多数金属反应.

③Br2和较活泼金属反应.

④I2只和活泼金属反应.

2.都能与H2、P等非金属反应.

①F2和H2在暗处即爆炸(F2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②Cl2和H2需光照爆炸

③Br2和H2需加热且缓慢化合(不爆炸)

④I2(蒸气)和H2持续加热且仍为可逆反应.

3.特性:

①I2容易升华

②溴——唯一的常温呈液态的非金属,易挥发保存时加水封.

使淀粉变蓝色

③F2——最强氧化剂,不能用氧化剂将F-氧化为F2(只能用电解法)F元素无正价.

且能与稀有气体化合.

④卤化氢——均易溶于水,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其中只有HF剧毒,但HX都是大气污染物,水溶液均呈酸性,只有氢氟酸是弱酸,从HF→HI,酸性逐渐增强.

⑤NaX——只有NaF有毒可用作农药.

⑥CaX2——只有CaF2不溶于水,CaCl2作干燥剂.

⑦AgX——只有AgF可溶,AgX均具感光性,AgBr作感光材料,AgI作人工降雨材料。

HClO、HClO2、HClO3、HClO4

酸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

 

卤族元素指周期系ⅦA族元素。

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简称卤素。

它们在自然界都以典型的盐类存在,是成盐元素。

卤族元素的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它们的物理性质的改变都是很有规律的,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卤素分子间的色散力逐渐增强,颜色变深,它们的熔点、沸点、密度、原子体积也依次递增。

卤素都有氧化性,氟单质的氧化性最强。

卤族元素和金属元素构成大量无机盐,此外,在有机合成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卤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它们的最外电子层上都有7个电子,有取得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的八隅体结构的卤离子的倾向,因此卤素都有氧化性,原子半径越小,氧化性越强,因此氟是单质中氧化性最强者。

除F外,卤素的氧化态为+1.+3.+5.+7,与典型的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其他卤化物则为共价化合物。

卤素与氢结合成卤化氢,溶于水生成氢卤酸。

卤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称为互卤化物,如ClF₃.ICl。

卤素还能形成多种价态的含氧酸,如HClO、HClO₂.HClO₃.HClO₄。

卤素单质都很稳定,除了I2以外,卤素分子在高温时都很难分解。

卤素及其化合物的用途非常广泛。

例如,我们每天都要食用的食盐,主要就是由氯元素与钠元素组成的氯化物。

  卤素单质的毒性,从F开始依次降低。

  从F到At,其氢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但氢化物的稳定性呈递减趋势。

  氧化性:

F₂>Cl₂>Br₂>I₂>At₂(一些单质是否有氧化性要看具体化学反应)

  其对应的卤离子还原性依次增强。

  另外,卤素的化学性质都较活泼,因此卤素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卤族元素颜色及状态的记忆歌谣:

氟气淡黄绿色,氯气黄绿色。

溴液深红棕色,碘是紫黑固体,砹是黑色固体。

氟(F)

  英文名称Fluorine

  原子序数:

9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

18.9984

  半径/Å:

0.57

  原子体积/cm3/mol:

17.1

  共价半径/Å:

0.72

  电子构型:

1s22s2p5

  氟气常温下为淡黄绿色的气体,有剧毒。

与水反应立即生成氢氟酸和氧气并发生燃烧,同时能使容器破裂,量多时有爆炸的危险。

氟、氟化氢和氢氟酸对玻璃有较强的腐蚀性。

氟是氧化性最强的元素(而且不具有d轨道),只能呈-1价。

单质氟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氟酸再与盐的反应,通入碱中可能导致爆炸。

水溶液氢氟酸是一种弱酸。

但却是稳定性最强的氢卤酸,因为氟原子含有较大的电子亲和能。

如果皮肤不慎粘到,将一直腐蚀到骨髓。

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几乎所有元素发生反应(除氦、氖)。

氯(Cl)

氯气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可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氯气。

有毒,与水部分发生反应,生成HCl与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分解放出氧气,并生成盐酸,次氯酸氧化性很强,可用于漂白。

氯的水溶液称为氯水,不稳定,受光照会分解成HCl与氧气。

液态氯气称为液氯。

HCl是一种强酸。

氯有多种可变化合价。

氯气对肺部有强烈刺激。

氯可与大多数元素反应。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氯气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最高金属氯化物。

溴(Br)

液溴,在常温下为深红棕色液体,可溶于水,100克水能溶解约3克溴。

挥发性极强,有毒,蒸气强烈刺激眼睛、粘膜等。

水溶液称为溴水。

溴单质需要存储容器的封口带有水封,防止蒸气逸出危害人体。

有氧化性,有多种可变化合价,常温下与水微弱反应,生成氢溴酸和次溴酸。

加热可使反应加快。

氢溴酸是一种强酸,酸性强于氢氯酸。

溴一般用于有机合成等方面。

碘(I)

碘在常温下为紫黑色固体,具有毒性,易溶于汽油、乙醇苯等溶剂,微溶于水,加碘化物可增加碘的溶解度并加快溶解速度。

100g水在常温下可溶解约0.02g碘。

低毒,氧化性弱,有多种可变化合价。

有升华性,加热即升华,蒸汽呈紫红色,但无空气时为深蓝色。

有时需要加水封存。

氢碘酸为无放射性的最强氢卤酸,也是无放射性的最强无氧酸。

但腐蚀性是所有无放射氢卤酸中最弱的,因为碘原子的半径较大,电子亲和能与电负性较小,易于损失氢离子。

有还原性。

碘是所有卤族元素中最安全的,因为氟、氯、溴的毒性、腐蚀性均比碘强,而砹虽毒性比碘弱,但有放射性。

但是,碘对人体并不安全,尤其是碘蒸气,会刺激粘膜。

即使要补碘,也要用无毒的碘酸盐。

所以所有的卤族元素对人体都不安全。

砹(AT)

砹(At)极不稳定。

砹210是半衰期最长的同位素,其半衰期也只有8.3小时。

地壳中砹含量只有10亿亿亿分之一,主要是镭、锕、钍自动分裂的产物。

砹是放射性元素。

其量少、不稳定、难于聚集,其“庐山真面目”谁都没见过(金属性应该更强。

颜色应比碘还要深,可能呈黑色固体)。

但科学家却合成砹的同位素20种。

砹的金属性质比碘还明显一些,可以与银化合形成极难还原的AgAt。

砹与氢化合产生的氢砹酸(HAt)是最强的、最不稳定的氢卤酸,但腐蚀性是所有氢卤酸中最弱的。

Uu

  是一种尚未被发现的化学元素,它的暂订化学符号是Uus,原子序数是117,属于卤素之一,为一种预料元素。

化学性质

  相似性:

  1.均能与H2发生反应生成相应卤化氢,卤化氢均能溶于水,形成无氧酸。

  

条件

产物稳定性

化学方程式

F2

暗处

很稳定

H2(g)+F2(g)=2HF(g)

Cl2

光照或点燃

较稳定

H2(g)+Cl2(g)=(点燃或光照)2HCl(g)

Br2

加热

稳定性差

H2(g)+Br2(g)=(加热)2HBr(g)

I2

不断加热

不稳定

H2(g)+I2(g)=(不断加热)2HI(g)

结论: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与H2反应变化:

F2、Cl2、Br2、I2

  ①剧烈程度:

逐渐减弱②生成HX的稳定性:

逐渐减弱

  2.均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卤酸和次卤酸(氟除外)

  2F2(g)+2H2O(l)=4HF(aq)+O2(g)

  X2(g)+H2O(l)=HX(aq)+HXO(aq)X=表示ClBrI

  3.与金属反应;如:

3Cl2+2Fe=2FeCl3

  4.与碱反应;如:

Br2+2NaOH=NaBr+NaBrO+H2O

  B.差异性

  1.与氢气化合的能力,由强到弱

  2.氢化合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3.卤素单质的活泼性逐渐减弱

  稳定性:

HF>HCL>HBr>HI

  酸性:

HF

  单质氧化性:

F2>CL2>Br2>I2

  阴离子还原性:

  Fˉ只有还原性,其余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编辑本段单质物理性质

  卤素相关颜色

  

元素

单质

水溶液(溶解度为20℃的数据)

CCl4

酒精

银盐

其他

F

氟气:

淡黄绿色

与水剧烈反应

\\

\\

\\

AgF;白色,可溶于水

K+/Na+单一卤素的均为白色,液体透明无色

Cl

氯气:

黄绿色

氯水:

黄绿色,溶解度0.09mol/L

黄绿色

黄绿色

AgCl:

白色,难溶于水

CuCl2固体(无结晶水):

棕黄色溶液:

蓝色

FeCl3溶液:

黄色

FeCl2溶液:

浅绿色

Br

液溴:

深红棕色

溴水:

橙色,溶解度0.21mol/L(由于浓度不同在题中可能会出现如下颜色:

黄色,棕红(红棕)色)

橙红色

橙红色

橙红色

AgBr:

淡黄色,难溶于水

BaBr2溶液:

无色

CuBr2固体:

黑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MgBr2溶液:

无色

I

碘单质:

紫黑色

碘蒸气;紫色

碘水:

棕黄色,溶解度0.0013mol/L(由于浓度不同,在题中可能会出现如下颜色:

棕黄色,紫(红)色,褐色)

紫色

紫色

褐色

AgI:

黄色,难溶于水,

\\

编辑本段元素性质

原子结构特征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个电子,由于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径不同,从F~I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因此原子核对最外层的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从外界获得电子的能力依次减弱,单质的氧化性减弱。

递变性

  与氢反应的条件不同,生成的气体氢化物的稳定性不同,HF>HCl>HBr>HI,

  无氧酸的酸性不同,HI>HBr>HCl>HF.。

  与水反应的程度不同,从F2~I2逐渐减弱。

注意:

萃取和分液的概念

  ·在溴水中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有何现象?

(分层,下层橙红色上层无色)

  ·在碘水中加入煤油振荡静置有何现象?

(分层,上层紫红色,下层无色)

  卤离子的鉴别:

加入HNO3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氯离子:

得白色沉淀Ag+(aq)+Cl-(aq)——→AgCl(s)

  溴离子:

得淡黄色沉淀Ag+(aq)+Br-(aq)——→AgBr(s)

  碘离子:

得黄色沉淀Ag+(aq)+I-(aq)——→AgI(s)

卤素的物理、化学特性

  通常来说,液体卤素分子的沸点均要高于它们所对应的烃链(alcane)。

这主要是由于卤素分子比烃链更加电极化,而分子的电极化增加了分子之间的连接力(正电极与负电极的相互吸引),这使我们需要对液体提供更多的能量才能使其蒸发。

  卤素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明显区分与于它对应的烃链的主要原因,在于卤素原子(如F,Cl,Br,I)与碳原子的连接,即C-X的连接,明显不同于烃链C-H连接。

  *由于卤素原子通常具有较大的负电性,所以C-X连接比C-H连接更加电极化,但仍然是共价键。

  *由于卤素原子相较于碳原子,通常体积和质量较大,所以C-X连接的偶极子矩(DipoleMoment)和键能(BondingEnergy)远大于C-H,这些导致了C-X的连接力(Bondingstrength)远小于C-H连接。

  *卤素原子脆弱的p轨道(Orbital)与碳原子稳定的sp3轨道相连接,这也大大降低了C-X连接的稳定性。

  位于元素周期表右方的卤族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

卤素的电子构型均为ns2np5,它们获取一个电子以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势极强烈。

所以化学性质很活泼,自然状态下不能以单质存在,一般化合价为-1价,即卤离子(X-)的形式。

  卤素单质都有氧化性,氧化性从氟到碘依次降低。

碘单质氧化性比较弱,三价铁离子可以把碘离子氧化为碘。

  卤素单质在碱中容易歧化,方程式为:

  3X?

(g)+6OH-(aq)——→5X-(aq)+XO3-(aq)+3H2O(l)

  但在酸性条件下,其逆反应很容易进行:

  5X-(aq)+XO3-(aq)+6H+(aq)——→3X?

(g)+3H2O(l)

  这一反应是制取溴和碘单质流程中的最后一步。

  卤素的氢化物叫卤化氢,为共价化合物;而其溶液叫氢卤酸,因为它们在水中都以离子形式存在,且都是酸。

氢氟酸一般看成是弱酸,pKa=3.20。

氢氯酸(即盐酸)、氢溴酸、氢碘酸都是化学中典型的强酸,它们的pKa均为负数,酸性从HCl到HI依次增强。

  卤素可以显示多种价态,正价态一般都体现在它们的含氧酸根中:

  +1:

HXO(次卤酸)

  +3:

HXO2(亚卤酸)

  +5:

HXO3(卤酸)

  +7:

HXO4(高卤酸)

  卤素的含氧酸均有氧化性,同一种元素中,次卤酸的氧化性最强。

  卤素的氧化物都是酸酐。

像二氧化氯(ClO2)这样的偶氧化态氧化物是混酐。

  只由两种不同的卤素形成的化合物叫做互卤化物,其中显电正性的一种元素呈现正氧化态,氧化态为奇数。

这是由于卤素的价电子数是奇数,周围以奇数个其它卤原子与之成键比较稳定(如IF7)。

互卤化物都能水解。

卤素的有机化学反应

  在有机化学中,卤族元素经常作为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官能团存在。

  氯的存在范围最广,按照氟、溴、碘的顺序减少,砹是人工合成的元素。

卤素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都有很强的挥发性,熔点和沸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加。

常温下,氟、氯是气体、溴是液体,碘是固体。

  卤素最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为亲核取代反应(nucleophilicsubstitution)。

  通常的化学式如:

  Nu:

-+R-X;=R-Nu+X-

  "Nu:

-"在这里代表亲核负离子,离子的亲核性越强,则产率和化学反应的速度越可观。

  "X"在这里代表卤素原子,如F,Cl,Br,I,若X-所对应的酸(即HX)为强酸,那么产率和反应的速度将非常可观,如果若X-所对应的酸为弱酸,则产率和反应的速度均会下降。

  在有机化学中,卤族元素经常作为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官能团存在。

卤素的有机化学反应

  卤素的制成

  *从一个未饱和烃链制作卤素为最简单的方式,通过加成反应,如:

  CH3-CH2-CH=CH2+HBr——→CH3-CH2-CH(Br)-CH?

  不需要催化剂的情况下,产率90%以上。

  *如果希望将Br加在烃链第一个碳原子上,可以使用Karasch的方式:

  CH3-CH2-CH=CH?

+HBr——→CH3-CH2-CH2-CH2-Br+H2O

  催化剂:

H2O?

  产率90%以上。

  *从苯制作卤素则必须要通过催化剂,如:

  C6H6+Br2——→C6H5-Br

  催化剂:

FeBr3或者AlCl3

  产率相当可观。

  *从酒精制作卤素,必须通过好的亲核体,强酸作为催化剂以提高产率和速度:

  CH3-CH2-CH2-CH2-OH+HBr——→CH3-CH2-CH2-CH2-Br+H2O

  注意此反应为平衡反应,故产率和速度有限。

  ⅦA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合称卤素。

其中砹(At)为放射性元素,在产品中几乎不存在,前四种元素在产品中特别是在聚合物材料中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

目前应用于产品中的卤素化合物主要为阻燃剂:

PBB,PBDE,TBBP-A,PCB,六溴十二烷,三溴苯酚,短链氯化石蜡;用于做冷冻剂、隔热材料的臭氧破坏物质:

CFCs、HCFCs、HFCs等。

  危害:

在塑料等聚合物产品中添加卤素(氟,氯,溴,碘)用以提高燃点,其优点是:

燃点比普通聚合物材料高,燃点大约在300℃。

燃烧时,会散发出卤化气体(氟,氯,溴,碘),迅速吸收氧气,从而使火熄灭。

但其缺点是释放出的氯气浓度高时,引起的能见度下降会导致无法识别逃生路径,同时氯气具有很强的毒性,影响人的呼吸系统,此外,含卤聚合物燃烧释放出的卤素气在与水蒸汽结合时,会生成腐蚀性有害气体(卤化氢),对一些设备及建筑物造成腐蚀。

  PBB,PBDE,TBBPA等溴化阻燃剂是目前使用较多的阻燃剂,主要应用在电子电器行业,包括:

电路板、电脑、燃料电池、电视机和打印机等等。

  这些含卤阻燃剂材料在燃烧时产生二恶英,且在环境中能存在多年,甚至终身累积于生物体,无法排出。

  因此,不少国际大公司在积极推动完全废止含卤素材料,如禁止在产品中使用卤素阻燃剂等。

  目前对于无卤化的要求,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限量标准:

  如无卤化电线电缆其中卤素指标为:

所有卤素的值≦50PPM

  (根据法规PREN14582);燃烧后产生卤化氢气体的含量<100PPM

  (根据法规EN5067-2-1);燃烧后产生的卤化氢气体溶于水后的PH值大于等于4.3(弱酸性)

  (根据法规EN-50267-2-2);产品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后透过一束光线其透光率≧60%

  (根据法规EN-50268-2)。

  

元素名称

状态

气体

气体

液体

固体

颜色

黄绿色

黄绿色

棕红色

紫黑色

酸性

逐渐减小

氢化物的酸性

逐渐增强

活性

逐渐减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