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最好的初中补习班 新王牌 初中物理 王I老师 九年.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5203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浦东最好的初中补习班 新王牌 初中物理 王I老师 九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浦东最好的初中补习班 新王牌 初中物理 王I老师 九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浦东最好的初中补习班 新王牌 初中物理 王I老师 九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浦东最好的初中补习班 新王牌 初中物理 王I老师 九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浦东最好的初中补习班 新王牌 初中物理 王I老师 九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浦东最好的初中补习班 新王牌 初中物理 王I老师 九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浦东最好的初中补习班 新王牌 初中物理 王I老师 九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浦东最好的初中补习班 新王牌 初中物理 王I老师 九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浦东最好的初中补习班 新王牌 初中物理 王I老师 九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浦东最好的初中补习班 新王牌 初中物理 王I老师 九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浦东最好的初中补习班 新王牌 初中物理 王I老师 九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浦东最好的初中补习班 新王牌 初中物理 王I老师 九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浦东最好的初中补习班 新王牌 初中物理 王I老师 九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浦东最好的初中补习班 新王牌 初中物理 王I老师 九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浦东最好的初中补习班 新王牌 初中物理 王I老师 九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浦东最好的初中补习班 新王牌 初中物理 王I老师 九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浦东最好的初中补习班 新王牌 初中物理 王I老师 九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浦东最好的初中补习班 新王牌 初中物理 王I老师 九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浦东最好的初中补习班 新王牌 初中物理 王I老师 九年.docx

《浦东最好的初中补习班 新王牌 初中物理 王I老师 九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浦东最好的初中补习班 新王牌 初中物理 王I老师 九年.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浦东最好的初中补习班 新王牌 初中物理 王I老师 九年.docx

浦东最好的初中补习班新王牌初中物理王I老师九年

浮力专项复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A、B、C三个体积完全相同的物体静止在水中的情景,从图中可以判断出,受到浮力最大的是()

AA物体BB物体CC物体D浮力相同

2.重3牛的实心金属球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溢出2牛的水,小球所受浮力()

A.一定为1牛B.可能为1牛C.一定为2牛D.可能为3牛

3.如图1所示,一个重力为8牛的实心金属块,挂在测力计下并浸入煤油中(测力计未画出),当金属块体积的三分之一浸入煤油中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为6牛。

若把金属块全部浸入煤油中且未碰到容器底部时,则测力计的示数将变为()

A2牛。

B4牛。

C6牛。

D8牛。

 

图2

(a)(b)

4.将同一密度计放入不同液体中,静止后如图2(a)、(b)所示,则()

A甲液体密度大。

B乙液体密度大。

C甲液体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大。

D乙液体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大。

二、填空题

1.物体浸没在水中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受到水向上、向下的压力分别为10牛和2牛,物体受到的浮力为牛,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合力为20牛,则物体受到的重力为牛。

当物体所处的深度增加时,受到的浮力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一金属块所受的重力为26.5牛,当用弹簧测力计吊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6.7牛,该金属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为    牛;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为    牛;从溢水杯中溢出水的重力为    牛。

3.如图6所示,重为20牛的一只木盆子静止浮在水面上,它受到的浮力为牛;然后用手将它慢慢向下按,在下按过程中,手用的力逐渐(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

4.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相同,已知边长h甲大于h乙,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甲_________p乙,密度甲________乙。

若将它们全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甲_________F乙。

(均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5.如图7所示,把两个相同的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由图可知:

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两个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受

到的浮力F甲F乙。

液体对两个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

(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将一金属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为7牛。

然后将该金属块部分浸在水中,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为2.1牛,水对金属块的浮力为牛,浮力的方向是,此时金属块所受的合力为牛

7.如图8所示,一支牙膏悬浮在水中,此牙膏所受的浮力重力(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浮力的方向。

若将牙膏倒置后再浸没在水中,则牙膏受到的浮力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8.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放入容器中,当小球静止时,液面相平,球所处的位置如图9所示,两小球受到的浮力为F甲、F乙,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F甲F乙,p甲p乙。

(选填“<”、“=”或“>”)

 

图10

9.现将相同体积、不同材料制成的甲、乙、丙三个实心物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10所示,其中所受浮力相等的是;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最大的是。

若要制作水上救生器材,选取制成物块的材料较为适合(均选填“甲”、“乙”或“丙”)。

10.将匀质铁球的一半浸入水中,排开水的重力为0.6牛,铁球受到浮力的大小为________牛;将它全部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为_________牛,当它浸没在水中下沉时,下沉过程中受到浮力的大小_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1.质量为0.6千克的木块漂浮在水中,木块所受水的浮力为牛。

若该木块漂浮在酒精中(ρ酒精<ρ水),则木块所排开酒精的质量0.6千克,木块所排开酒精的体积600厘米3(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2.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根据“不同的实心物块浸没在液体中并松手后,发现有的物块上升至液面,有的物块下降至容器底部”,猜想物块上浮与下沉可能与实心物块的密度、液体的密度有关。

于是他们用若干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足够的水、煤油进行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13所示(已知ρ水>ρA>ρ煤油>ρB)

 

图13

(1)分析比较图6(a)和(b)的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得:

浸没在液体中的实心物块,当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当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液面上。

(2)分析比较图6(b)和(c)的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得:

13.小华同学探究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得一石块的重力为10牛如图14(a)所示,将这块石头一部分浸在酒精中如图14(b)所示,测力计的示数为8牛;将这块石头浸没在酒精中如图14(c)所示,测力计的示数为6牛;最后将石头浸没在水中如图14(d)所示,测力计的示数为5牛。

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结论:

(a)(b)(c)(d)

图14

①分析比较图7中(b)和(c)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②分析比较图7中(c)和(d)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14.为了研究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与总体积的比例关系,小华同学选用不同的圆柱体A、B、C、D进行实验,已知A、B体积相同,C、D体积相同,A与C的密度为1,B与D的密度为2,且1<2。

为了便于观察圆柱体露出水面的体积,他分别在圆柱体上标注出间距相等的刻度线,然后将它们放入水中。

待圆柱体静止后,漂浮在水面上如图16(a)、(b)、(c)和(d)所示。

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分析比较图16______________中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关系可归纳得出:

相同材料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相同。

②分析比较图16(a)和(b)或(c)和(d)中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关系可归纳得出:

不同材料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0.15千克、底面积为2×10-3米2平底

薄壁玻璃容器放在2米2的水平桌面中央,内装有体积为1.5×10-4米3的水,水面距容器底的深度为0.1米。

求:

①水对杯底的压强;

②水对杯底的压力;

③若在容器中轻轻放下一块质量为0.1千克的木块,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求木块浸在水中的体积。

 

2.如图2(a)所示,底面积为2×10-2米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重2.4牛,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盛有2千克的水。

求:

(1)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多大?

(2)若在水中放入一体积为0.001米3的正方体物块,

如图14(b)所示,使得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增加

图2

245帕,则该物块的质量为多大?

(3)该物块的密度是多少?

 

2.在一底面积为1.5×10−2米2的圆柱形容器内放入一个密度均匀的质量为0.6千克、底面积为1×10−2米2、高度为0.08米的柱状木块,然后向容器内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如图2所示,此时水面高度为0.1米。

①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②求木块浸入水体积与木块体积之比V浸∶V木。

③若将木块沿虚线以下截取整个木块的一半后,求木块上表面下降的高度h。

 

三、实验题

1.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小明填写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

 

2.在研究浮力时,某同学用甲、乙两种液体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其中图1(a)、(b)和(c)的实验,研究的是。

图1(a)、(c)和(d)的实验,是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是否有关,可得出的结论是:

 

3.某小组同学探究“浸在水中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①首先,他们进行“比一比,谁的小船货物装得多”的活动,装载货物前后的实验现象如图4所示。

请你仔细观察、比较图3(a)和(b),并简要描述相关现象:

由此,三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猜想A、B和C。

猜想A:

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有关。

猜想B:

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

猜想C:

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有关。

②接着,该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不计重力)、水等器材进行实验。

他们先在可密封的圆柱体内装一些小铅粒,然后用细线将圆柱体悬挂在测力计下。

当此圆柱体分别在空气中和水中不同的深度处保持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和小桶中的水量如图4所示。

他们通过思考图中“测力计示数变化的原因”,得到浮力测量的方法。

根据图4(c)和(d)所示的测力计示数、小桶中水量等变化情况,可排除猜想

(选填“A”、“B”或“C”);

在猜想的基础上(选填“A”、“B”或“C”),进一步分析并形成假设D:

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③为了验证假设D,继续实验,他们记录了圆柱体在空气中、水中静止时的测力计示数F和小桶所收集的排开水的重力G排,其部分数据见表一。

随后,他们又在该圆柱体添加了若干铅粒,重复上述实验,其部分数据见表二。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的数据,初步验证假设D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可得出其它的初步结论是。

4.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与同学一起进行了实验。

他们用弹簧测力计、量筒、水、金属块等器材,按图5所示的实验方法测量了实验数据,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①请写出实验目的:

②为了能直接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表格中不但记录了原始的实验数据,还记

录了经计算后得到的数据,如第5列中的(F1-F2)。

请根据实验目的,结合图5所示的实验方法,将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的首行填完整。

实验序号

液体的密度(g/cm3)

F1(N)

F2(N)

F1-F2

(N)

V1

(cm3)

V2

(cm3)

1

1

------

-----

-------

-------

-------

-------

-------

2

1

------

-----

-------

-------

-------

-------

-------

3

1

------

-----

-------

-------

-------

-------

-------

③表格中(F1-F2)表示的是。

④为了获得充足的数据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还应该做实验。

 

液体压强补充

1.如图1所示,重为G的实心金属块,用细线拉着静止在水面下。

剪断细线,金属块在水中下沉过程中所受的合力()

A等于G。

B大于G。

C小于G。

D等于0。

 

2.在图2中,底面积不同的甲、乙圆柱形容器(S甲>S乙)分别装有不同的液体,两液体对甲、乙底部的压强相等。

若从甲、乙中抽取液体,且被抽取液体的体积相同,则剩余液体对甲、乙底部的压力F甲、F乙与压强p甲、p乙的大小关系为()

AF甲p乙。

BF甲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

3.如图3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且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下列措施中(无液体溢出) ,一定能使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方法是  ()

A   分别抽出相同质量的液体甲、乙。

B 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甲、乙。

C   分别浸没体积相同的实心铜球、实心铝球。

图3

D 分别浸没质量相同的实心铝球、实心铜球。

4.甲、乙、丙三个相同的柱形容器分别盛有不同液体,均放在水平桌面中央。

将同一正方体物体先后放入三个容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4所示。

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比较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则F浮甲

B比较杯底对桌面的压强,则P甲>P乙>P丙。

C比较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则F′甲

D比较物体下表面所受的压强,则P′甲

 

1.如图9所示,轻质圆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盛有质量为m的水、乙盛有质量为3m的酒精,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3S、5S。

(ρ酒精=0.8×103千克/米3)

①求甲容器中质量为2千克水的体积V水。

②求乙容器中,0.1米深处酒精的压强p酒精。

③为使容器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且两容器内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需将一实心物体A浸没于某一液体中(此液体无溢出),求物体A的质量mA与密度ρA。

 

2.如图11所示,边长为0.1米均匀正方体甲和底面积为2102米2的薄壁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乙容器高0.3米,内盛有0.2米深的水。

正方体甲的密度为5×103千克/米3。

求:

①甲的质量。

②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③现分别把一个体积为3103米3的物体丙放在正方体甲上方和浸没在乙容器内的水中,甲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恰好为乙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的2.5倍,求物体丙的密度。

 

2.在学习压强概念后,晓红知道了固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会对支撑面产生压强,由

此提出问题:

地面附近的液体也受重力的作用,它所产生压强的特点与固体相同吗?

(1)晓红继续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利用一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水和烧杯等器材进行了实验。

她先在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然后将有薄膜的一端浸入水中,研究过程如图16所示。

根据实验现象,她进行了合理的假设。

你认为晓红的假设是:

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假设,晓红接着将玻璃筒分别浸入甲、乙、丙三种不同液体的不同深度处进行研究。

她在玻璃筒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深度处都能保持平整,如图17所示。

她通过测量玻璃筒所加入水的质量,再设法求得橡皮薄膜所受的液体压强,并将实验有关数据分别记录在下表中。

液体甲密度为0.8×l03千克/米3液体乙密度为1.O×l03千克/米3液体丙密度为1.2×l03千克/米3

 

①分折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或7与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

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深度相同,不同液体内部,液体密度越大,该处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③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出结论:

(a)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①当物体浸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②当物体排开液体水的体积相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容器中水的多少无关。

16.(21)实心物块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1分

(22)实心物块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1分

(23)漂浮在水面上的体积相同的实心物块,实心物块的密度越小,露出水面的体积越大。

(其他答案合理都可)2分

17.①(21)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排开液体的体积较大,受到的浮力也较大;

②(22)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较大,受到的浮力也较大。

18.(21)物体排开同种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也越大;

(22)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所受浮力也越大。

19.①(a)和(c)或(b)和(d)。

②物体的密度越大,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越小。

20)

①p水=ρ水gh

=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

=980帕 2分

②F水=p水S

=980帕×2×10-3米2

=1.96牛2分

③∵漂浮∴F浮=G木=m木g=0.1千克×9.8牛/千克

=0.98牛1分

V排=F浮/ρ水g

=0.98牛/(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

=1×10-4米32分

 

22.①p水=ρ水gh1分

=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

=9.8×102帕1分

②漂浮F浮=G

V浸=F浮/ρ水g=m木/ρ水

=0.6千克/1.0×103千克/米3=6×10-4米31分

V浸∶V木=3∶41分

③截取一半后:

ΔF浮=1/2G=1/2m木g

Δh水=ΔF浮/ρ水gS容

=0.3千克/(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1.5×10-2米2)

=2×10-2米2分

V露'∶V木'=1∶4

V露'=1/4×1/2×0.08×10-2米3=10-4米3

h露'=10-2米1分

h=Δh水+h露−h露'=3×10-2米

实验题:

1.定量。

物体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弹簧测力计。

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

2.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是否有关;液体种类(或液体的密度);

同一个物体,浸没在不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时,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种类有关。

4.(15)水面高度(小船浸入深度、排开水)。

(16)A;(17)B;(18)(它)排开水的重力。

(19)正确

(20)在水中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该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无关。

5.①定量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之间的关系;②(V2-V1);ρ液g(V2-V1);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④用其它液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