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特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75264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特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特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特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特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特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特权”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特权”文档格式.docx

《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特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特权”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特权”文档格式.docx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

一路上,老班长带他们走一阵歇一阵。

到了宿营地,老班长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大家做饭。

不到半个月 

,两袋青稞面吃完了。

饥饿威胁着大家。

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

老班长看大家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大家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这天夜里,大家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

尽管没加佐料,可大家都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同志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

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大家吃。

可是老班长自己呢,从没有人见他吃过一口鱼。

有一次,有人问他:

“老班长,您怎么不吃鱼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

“吃过了。

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小梁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

走近前一看,啊!

不由得呆住了。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 

,嚼着几根草根和大家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小梁同志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

“我,我早就吃过了。

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不,我全知道了。

”小梁打断了他的话。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他搂到身边,轻声说:

“小声点儿,小梁!

咱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病号们的病却越来越重。

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大家。

就这样扶一段,搀一段,终于走到草地边上。

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峰已经看得见了。

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

“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

”说罢,他就拿着鱼钩找水塘去了。

过了好久,大家还不见老班长回来就去四处寻找,最后在一个水塘旁边找到了他,那时他已经昏迷不醒了。

大家都慌了。

过雪山的时候有过不少这样的例子,战士们用惊人的毅力支持着自己的生命,但是一倒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

要挽救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些东西。

当小梁同志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小梁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

我……我不行啦。

你们吃吧!

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留下的鱼钩被小梁小心地包起来,放在了贴身的衣兜里。

如今那枚珍贵的鱼钩被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那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依旧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

把举炸药包的机会留给自己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的6

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

临出发前,身为爆破组组长、在比武中夺得“爆破元帅”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决心:

“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

25日凌晨,天还没亮,阵地上一片寂静。

战士们焦急地等待着总攻的信号。

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我人民解放军强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敌人火力全给压住了。

在硝烟弥漫、烈火滚滚中,苔山顶峰的砖塔,被我们人民解放军的大炮轰倒了,炮楼也被打掉了,不一会儿,胜利的红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顶峰。

下午3点30分,

第二次总攻开始。

六连向隆化中学发起冲锋。

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

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

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

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

白副连长派出李振德等3名爆破手去爆破,李振德冲出不远,炸药包就被敌人枪弹打中,李振德阵亡,其余两名爆破手负了重伤。

这时,团部来了紧急命令,要六连火速从中学东北角插进去,配合已突进中学院内的兄弟部队,迅速解决战斗。

白副连长命令董存瑞去炸碉堡。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

在郅顺义火力掩护下,他一会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借着郅顺义扔出的手榴弹的烟雾,站起来猛跑一阵。

桥型暗堡里,国军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的耳边掠过。

在快要冲进开阔地时,郅顺义指着前面的一个小土堆,对董存瑞说:

“你就在这儿掩护!

”一阵手榴弹把敌人碉堡前的鹿砦、铁丝网炸坏了。

国军的机枪又慌忙朝他打过来,突然,董存瑞扑倒了,郅顺义站起刚要向前冲去,只见他猛然爬起来,一阵快跑跳进旱河沟里,进入了国军的火力死角。

而这时,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

他抱着炸药包迅速猛冲到桥下。

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

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

怎么办?

郅顺义清清楚楚地看着这一切,急得直攥拳头。

突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

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愣了一下,突然,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了炸药包,使其紧紧地贴着桥底,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郅顺义看到后,纵身一跳,朝桥下的战友奔去,董存瑞看见了,厉声喝道:

“卧倒!

卧倒!

快趴下!

”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

牺牲时,他年仅十九岁。

把牺牲留给自己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杨根思任某部3连连长。

1950年11月 

,抗美援朝

第二次战役打响。

杨根思带领3连3排奉命坚守下碣隅里外制高点107.1高地东南方的小高岭,这里是卡住敌人南逃的重要通道。

对夺取整个战役的胜利至关重要。

营长向3排下达命令:

“不许敌人爬上小高岭一步!

”杨根思亲率

第3排战士趁着夜色进入小高岭阵地。

黎明时,天下着大雪,战士们蹲在用冻土?

K筑成的工事里,脚上的鞋袜早已冻在了一起,手指已经冻得拉不开枪栓,饥饿更是一阵阵地袭人。

敌人密集的炮弹落在阵地上,沉重的爆炸声,尖锐的呼啸声响成一片。

铁片、树枝、石块、黑色的雪团飞溅起来,又被浓烟所掩盖,小高岭不再是石、土、树木和积雪构成的山头,而是弹片横飞、汽油弹燃烧的地方;

小高岭不再是原来的标高,而是削去了一层,改变了原貌的山丘。

美军爬向小高岭,这些迷信钢铁力量的家伙,以为这个小山头是可以轻易占领的。

小高岭上的重机枪首先开火,颗颗手榴弹准确地在敌人堆里爆炸。

像割麦子一样,敌人笨拙的身躯一片片地倒下。

敌人的

第一次进攻被打退后,又以猛烈的炮火轰击小高岭,小高岭很快笼罩在炮轰和空袭的烟雾里。

敌人在坦克的掩护下又一次冲了上来,随着手榴弹的爆炸声,杨根思带着战士们冲进敌人堆里,射击声、刺刀的格斗声和喊杀声响成一片。

而杨根思的声音压过了所有的声响:

“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冲啊!

”在混战中,又有一批敌人涌上来。

机枪手在敌群中不甘屈服地倒下了;

3排副排长在用枪托砸向敌人的脑壳时也倒下了。

愤怒的志愿军战士再一次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人。

第三次进攻又失败了,他们一批批地被歼灭在小高岭阵地前。

然而更惨烈的战斗仍在继续,杨根思率领的3排勇士们也越来越少了。

雪山上,火海里,钢铁的战士们在坚守着钢铁般的阵地。

战斗又开始了。

8班长一手端着自动枪。

一手拿着手榴弹跳出工事,他横扫着自动枪,投掷着手榴弹。

在反复的冲杀中,8班长被罪恶的子弹击中了。

战士刘玉亭一把扯去头上的纱布,把机枪端在手上扫射。

四周的炮弹在爆炸,弹片击中了他,他把身子使劲地压在机枪上,打完了最后一颗子弹。

烟雾里,重机枪排长爬向杨根思报告说:

“重机枪子弹打光了。

“人呢?

”“除了我,还有一个负伤的射手。

”“撤下去。

”杨根思命令。

“你呢?

”重机枪排长问,杨根思说:

“有我在,阵地就在,你们撤下去,这是命令!

”小高岭突然安静下来。

正在这时,敌人又向小高岭发起猛烈的攻击。

这是敌人的

第九次攻击,也是最后一次。

敌人见阵地上无声无息,猜测可能是没人了,或者是没有子弹了,于是四五十个敌人蜂拥而上,举着美陆战

第一师军旗的士兵正准备把它插在小高岭上。

美军指挥官也出现了,他喊叫着,挥舞着小旗子。

此时,在解放战争时被誉为“爆破大王”的杨根思突然从阵地上虎跃而起,他抱着炸药包,导火索吱吱地冒着青烟。

美国兵惊叫起来,可是他们来不及跑掉了,杨根思怀抱炸药包已经冲到他们面前。

随着一声巨响,群敌顿时血肉横飞。

身经百战的杨根思壮烈地牺牲了。

然而,他用他的生命守住了阵地。

随着冲锋号响,我后续部队登上了小高岭。

小高岭阵地仍旧飘扬着志愿军的军旗,杨根思及其战友们的光辉形象永存在这英雄的小高岭上。

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开始向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597.9

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

上甘岭位于五圣山上,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联合国军心窝的一把钢刀。

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高地上,联合国军动用两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连续发动了进攻。

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

第2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必须在天亮前占领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联合国军设在山顶上的集团火力点,压制住志愿军反击部队不能前进。

营参谋长命令

第6连组织爆破组炸掉它。

第6连向敌军发起五次冲锋,未能摧毁敌军火力点,而且一个又一个战友倒下去。

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

时间就是生命。

在这关键时刻,站在营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挺身而出。

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参谋长,恳切地说:

“把任务交给我吧,只要我有一口气,保证完成任务”。

营参谋长转过身,沉思片刻,面对黄继光坚定地说:

“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

我任命你为

第6连

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

”参谋长当即任命黄继光为6班班长。

黄继光接受任务后,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士向敌军的火力点爬去。

他们在照明弹的亮光下巧妙地前进,当离敌军火力点只有三四十米时,一名战士牺牲,另一名战士负重伤。

黄继光的左臂被打穿,血流如注,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不畏惧,忍着伤痛,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军火力点前进。

在距敌军火力点八九米的时候,他举起右手将手雷接连投向敌军,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志愿军反击部队的冲锋受到阻止。

这时,黄继光再次负伤倒下。

天就要亮了,这时黄继光身边已无弹药,身体又多处受伤,他顽强地爬向火力点,冲着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

刹时,敌军正在喷吐的火舌熄灭,正在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

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高喊着“冲啊!

为黄继光报仇!

”踏着黄继光爬行过的道路,很快占领了阵地,全歼守军两个营。

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

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血都在路上流光了!

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员们敢于抛弃一切,敢于流血和牺牲生命来捍卫党的事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他们舍身为国家和人民打下了江山,用生命行使着共产党员的“特权”换回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特权”作为一种精神,穿越时空的光芒,映照我们前进的征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