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规程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5461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艺规程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工艺规程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工艺规程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工艺规程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工艺规程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工艺规程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工艺规程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工艺规程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工艺规程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工艺规程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工艺规程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工艺规程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工艺规程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工艺规程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工艺规程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工艺规程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工艺规程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工艺规程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工艺规程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工艺规程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艺规程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

《工艺规程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艺规程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艺规程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

A、20#B、45#C、16Mn

14.碳素钢中高碳钢的碳含量高于()。

A、0.60%B、0.70%C、0.80%D、0.90%

15.当压下量一定时,增加辊径,咬入角()。

A、增大B、减小C、不变

16.当加热温度达到或超过氧化铁皮的熔化温度(1300~1350℃)时,氧化铁皮开始熔化,并溶入钢料与钢料之间的缝隙中,当炉温降低时,熔化的氧化铁皮凝固,使料粘在一起,这种现象叫()。

A、粘钢B、过烧C、过热D、脱碳

17.DR510加热温度为()。

A、1180-1200℃B、1200-1220℃C、1240-1260℃D、1180-1220℃

18.L245、4.0-8.0厚度规格的带钢加热炉在炉时间为()(850)。

A、110分钟B、100分钟C、90分钟D、80分钟

18.L245加热炉在炉时间为()(1250)。

A、100分钟B、110分钟C、120分钟D、130分钟

19.钢坯下表面温度低,上表面温度高,轧制过程中容易产生()。

A、上翘B、缠辊 C、叩头镰刀弯

20.轧钢工序的两大任务是()。

A.精确成型及改变化学成份

B.提高钢材的变形抗力和硬度

C.精确成型及改善组织性能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过热与过烧没有区别。

()

2.辐射传热无须中间介质。

()

3.在点炉之前必须对炉膛内部和所有的煤气管道进行吹扫,防止引起爆炸。

()

4.钢的导热、导电能力与它含有合金元素的含量多少有关。

5.煤气中有毒的气体只有CO。

6.钢坯横断面温度不均,轧制过程中容易产生上翘。

7.45表示平均含碳量为0.45%的优质碳素结构钢。

8.某些合金钢在低温时导热性很差,而在高温时反而有所提高,因此对这类钢采用低温慢速,高温快速的加热工艺。

9.产生过烧的主要原因是加热温度太低,加热时间过短。

()

10.针对钢的不同化学成份,制订不同的加热制度,否则极易产生加热缺陷。

11.钢的化学成份对钢在加热过程中是否会产生过热没有关系。

12.由于加热温度过高,导致钢坯发生粘钢,这时应立即降低炉温。

13.步进式加热炉中的步进梁是经过上升→后退→前进→下降四个动作完成一个周期。

14.16Mn这个钢号,表示的是平均含锰量为0.16%。

15.S、P这两个元素对钢材来说,都是绝对有害的元素。

16.温度制度是指加热金属时,炉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7.轧钢的目的一是改变钢锭形状,得到需要的各种断面的钢材。

二是改善钢的内部结构,提高钢的机械性能。

18.在钢的再结晶温度以下对钢进行轧制叫冷轧。

19.终轧温度过高可提高钢的机械性能。

20.轧制温度对轧制来说是很重要的,而轧制后却有各种各样的冷却方式,如空冷、堆冷等,这是因为轧后冷却对钢的性能没有什么影响。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高炉煤气的主要成分是、、、、。

2.热交换的方式有、、。

3.影响氧化的因素有、、、。

4.氧化铁皮从外到内的成分依次是、、。

5.碳素钢的屈服强度及硬度随着含碳量增加而增大。

6.钢的成分主要有、、、、、。

7.轧制工艺制度主要包括,速度制度和温度制度。

8.现象是磷在低温条件下使钢韧性与塑性显著降低的现象

9.轧钢的目的一是,得到需要的各种断面的钢材。

二是,提高钢的机械性能。

10.由于轧辊磨损引起或由于在再加热炉中钢坯过氧化或由于除鳞机除鳞效果不好可引起带钢产生。

11.钢的屈服强度、硬度、脆性、熔点随含碳量增加而。

12.当含碳量在以下时,抗拉强度随含碳量增加而增加。

13.普碳钢的导热性比合金钢的导热性。

14.结构钢分、、高级合金结构钢。

四、问答题(共30分)

1.铸坯加热的三个主要目的是什么?

(7分)

答:

1.提高金属的塑性,带钢温度升高,变形抗力明显减小,可用节约电能,同样厚度的板坯温度高了可以轧制的更薄,且板型很好。

2.使连铸坯内外均匀,如果金属内外存在温度差,会产生内应力,内应力过大会导致轧制出的全是废品或各种缺陷,如粗轧翘头,叩头等。

3.改变金属的微观组织,如碳化物的偏析可以通过高温下长时间的保温消除或减弱。

2.加热炉的炉膛压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控制,如何控制?

加热炉的炉膛内的压力是沿炉高变化的,一般将炉底处的压力称为炉膛压力。

生产中控制炉膛压力大于等于零,可以防止炉外空气进入炉内而加剧氧化,但也不能过大,过大会浪费燃料,也不利于操作,一般采取微正压,利用烟道闸门控制。

3.加热有哪些缺陷,如何控制?

(8分)

加热缺陷有

1.过热:

奥氏体晶粒过大,易造成轧制开裂和使成品性能变坏,主要是因为加热温度偏高,保温均热时间过长,特别是本质粗晶粒的突然长大会导致混晶,产品力学性能急剧下降,预防措施是控制加热温度和均热时间。

2.过烧:

金属奥氏体的晶界熔化和氧化,轧制中完全碎裂,它是由于加热温度过高,均热时间过长,钢种含杂质特别是低熔点硫化物较多,而炉子气氛为氧化性气氛下,产生的缺陷。

这种缺陷一旦形成无法挽回,只能报废,因此对过烧敏感的钢种,要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均热时间,炉内气氛。

3.过氧化:

加热氧化是不可避免的,但氧化过大,氧化铁皮过厚,除增加金属消耗外,如钢坯除鳞不净,则会造成板面严重麻点,同时,过氧化还会造成其他加热缺陷,如含铜钢,会形成表面晶界富铜,形成轧后龟裂。

4.脱碳:

主要指表面脱碳,在高碳钢的加热中经常出现,主要是加热温度偏高,特别是在均热区停留时间过长所致,因此要严格控制轧制节奏,保证加热温度和高温段停留时间。

4.步进式加热炉与推钢式加热炉相比有何优点?

1.加热质量好,无水印、无划伤,四面加热均匀,稍停时可用踏步,也可以排空。

2.加热原料不受推钢比的限制,可用加长炉长,有利于节能。

3.利用计算机控制钢坯位置,准确度高。

粗轧操作工测试题

1.1250车间粗轧机的最大轧制压力是()。

A、1800吨B、2000吨C、2500吨D、3000吨

2.1250车间粗轧辊平辊开口度是()。

A、200mmB、150mmC、250mmD、300mm

3.850粗轧除鳞水压力要求是()。

A、≥15MpaB、≥16MpaC、≥17MpaD、≥18Mpa

4.850车间粗轧立辊最大轧制压力是()。

A、1500kNB、2000kNC、2500kND、3000kN

5.1250车间运输辊道标高是()。

A、+800B、+730C、+810D、+750

6.850车间粗轧轧辊报废尺寸是()。

A、970mmB、900mmC、850mmD、800mm

7.850、1250车间粗轧工作辊的材质是()。

A、高铬铁B、高镍铬无限冷硬铸铁C、半钢D、复合铸钢

8.《1250各钢种工艺技术规程》中,Q354B成品厚度大于9mm规格钢种的粗轧终轧温度是()。

(1250)

A、1050—1130℃B、1050—1120℃C、1070—1130℃D、1050—1100℃

8.《850各钢种工艺技术规程》中,S245成品厚度4-8mm规格钢种的粗轧终轧温度是()。

(850)

A、1050—1130℃B、1030—1080℃C、1070—1130℃D、1050—1100℃

9.1250粗轧立辊最大轧制压力是()。

A、380吨B、280吨C、480吨D、580吨

10.粗轧平辊的配置原则是()。

A、下辊比上辊半径大2.5mmB、上辊比下辊直径大2.5mm

C、上下辊直径一样大D、下辊比上辊直径大2.5mm

11.磷是一种()。

12.磷在钢中是()元素。

13.冷脆现象是磷在低温条件下使钢韧性与塑性显著()的现象

A、不变B、提高C、降低D、不确定

14.锰是一种()。

15.()是加热温度过高或在高温状态下原料在炉内停留时间过长,金属晶粒除增大外,还使偏析夹杂富集的晶粒边界发生氧化熔化。

A、过热B、过烧C、溶解D、冷脆

16.其他条件相同时,钢坯温度增加,则宽展量()。

A、变大 B、变小 C、不变D、不确定

17.下列那种钢为合金结构钢()。

A、20#B、45#C、16Mn

18.优质碳素结构钢的牌号用钢中含碳量的()为单位来表示。

19.轧制力矩等于轧制压力与()乘积。

A、轧辊半径B、轧辊直径C、力臂系数

20.轧制时,轧辊传递力矩的部位应是()。

A、辊身B、辊头C、辊脖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850车间轧制材质Q235,成品规格5.5*710时精轧要求中间坯厚度为25mm,则粗轧五道次辊缝设定为。

(要求负荷分配均匀)(850)

1.1250车间轧制材质Q235,成品规格5.5*1010时精轧要求中间坯厚度为31mm,则粗轧五道次辊缝设定为(要求负荷分配均匀)(1250)。

2.1250加垫片后轧线标高范围是~。

3.850粗轧机架窗口宽度:

mm

4.粗轧立辊的作用是、。

5.氧化铁皮从外到内的成分依次是、、。

6.轧件在轧制前后的宽度差叫。

7.宽展分,限制宽展,强迫宽展。

8.钢的成分主要有、碳、、锰、、硫。

9.轧制工艺制度主要包括变形制度,和温度制度。

10.轧钢的目的一是,得到需要的各种断面的钢材。

13.结构钢分、优质合金结构钢、。

14.随着金属变形速度的增加,变形抗力会相应的。

15.轧机常用的三种轧辊有:

锻钢轧辊、铸钢轧辊和________。

16.在低碳钢的拉伸试验中,试件在发生弹性变形后会出现屈服平台,此时应力称_____,然后在塑性变形达到___时试件断裂。

17.轧机主传动电机力矩的四个组成部分为:

__,附加摩擦力矩,,动力矩。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16Mn这个钢号,表示的是平均含锰量为0.16%。

()

2.S、P这两个元素对钢材来说,都是绝对有害的元素。

3.实现正常咬入的条件是摩擦角大于咬入角。

4.总延伸系数等于各道次延伸系数之和。

5.上压力是下辊直径比上辊直径小。

6.轧机设定的辊缝一定时,入口钢坯温度越高,则出口厚度越厚。

7.压下量与压下率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叫法()

8.轧机刚度越大,对板形越不利。

9.增加摩擦系数是改善咬入条件的唯一方法。

10.不均匀变形是指物体能满足在高度或者在宽度方向所确定的均匀变形条件而进行的变形。

11.钢坯上下温度不均称为阴阳面。

12.当压下量一定时,轧辊直径愈大,轧件愈容易咬入。

13.钢坯下表面温度低,上表面温度高,轧制过程中容易产生上翘。

14.45表示平均含碳量为0.45%的优质碳素结构钢。

15.45#钢属于中碳钢。

16.钢中合金元素越多,导热系数越低。

1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带钢连轧机的精轧机组轧制速度越高则带钢的终轧温度越高,这主要是因为轧件的变形热多,且温降小的缘故。

18.在轧制实际操作中,D上>D下易造成轧件出现向上翘头现象。

19.在轧制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良好的板形,必须使带材沿宽度方向上各点的延伸率和压下率基本相等。

()

20热轧时温度越高,摩擦系数越高。

1.影响粗轧翘头的因素有那些,如何预防翘头?

1.辊压,即上下辊径之差,影响到上下表面的线速度,

2.轧辊的表面摩擦状态,不同材质的轧辊摩擦系数不同。

3.带钢上下表面温差,上下表面温度不一致,摩擦系数不同。

4.下垫片高度,及轧制线高度。

翘头在线调整靠提高带钢温度,使钢坯上下面温度均匀,改变各道次压下量等,下线调整,靠改变辊压,或上下辊互换进行调整。

2.镰刀弯是如何产生的,如何预防?

在轧钢时,由于两侧压下不均,导致带钢两侧延伸不均,而出现带钢出轧机后头部偏向一侧,就产生了镰刀弯,控制镰刀弯主要是靠调整辊逢,即调整两侧压下量,强力推床也可以起到控制镰刀弯的作用。

3.什么是咬入角,咬入角由什么决定?

为什么要计算咬入角?

轧制时轧件与轧辊表面接触的弧线叫咬入弧,咬入弧所对的圆心角称作咬入角。

咬入角由压下量决定,咬入角非常重要,如果轧钢时其中一个道次的摩擦角小于咬入角,钢坯就无法咬入,影响正常生产。

4.简述影响轧制力的因素有哪些?

1.化学成分,2.轧辊直径,3.带钢宽度,4.轧件厚度,5.带钢温度,6.摩擦系数,

7.轧制速度,8.绝对压下量。

精轧操作工测试题

1.1250车间1#加热炉的装出料方式是()。

A、端进侧出B、侧进侧出C、端进端出D、侧进端出

2.850车间加热炉是()。

A、推钢蓄热式加热炉B、步进式加热炉

C、推钢式加热炉D、步进双蓄热式加热炉

3.冷轧料要求板凸度在()(±

0.01)。

A、0.08mmB、0.09mmC、0.10mmD、0.8mm

4.40钢属于()。

A、碳钢B、中碳钢C、高碳钢

5.()传热无须中间介质。

A、对流B、传导C、辐射

6.形状特殊的孔型或轧件在轧制过程中迫使金属有较大的宽展,这种宽展称为()。

A、自由宽展B、限制宽展C、强迫宽展

7.制定工艺过程的首要依据为()。

A、产品的技术条件B、生产规模的大小C、钢种的加工工艺性能

8.DR510的精轧终轧温度为()乘积。

A、820-860℃B、830-870℃C、840-880℃

9.被加热以后的钢的氧化铁皮分()层。

A、两B、三C、四

10.轧制时,轧辊传递力矩的部位应是()。

A、辊身B、辊径C、辊头

11.磷是一种()。

12.磷在钢中主要危害是引起()现象。

A、冷脆B、热脆C、干脆D、过烧

13.()是加热温度过高或在高温状态下原料在炉内停留时间过长,金属晶粒除增大外,还使偏析夹杂富集的晶粒边界发生氧化熔化。

A、过热B、过烧C、溶解D、冷脆

14.优质碳素结构钢的牌号用钢中含碳量的()为单位来表示。

A、百分之一B、B千分之一C、万分之一

15.终轧温度过高可()钢的机械性能。

A、提高 B、降低 C、不影响

16.日标中哪个钢种对应我国标准中的普通钢Q235()。

A、20#B、45#C、16Mn

18.1250车间F1—F4精轧机最大轧制力()。

A、2500吨B、2000吨C、1500吨

19.1250车间精轧轧机最大开口度()。

A、50mmB、60mmC、70mm

20.850车间精轧机F1—F5弯辊力()。

A、40吨B、50吨C、60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热交换的方式有、、。

2.由于轧辊磨损引起或由于在再加热炉中钢坯过氧化或由于粗轧、精轧入口除鳞机除鳞效果不好可引起带钢产生。

3.结构钢分、、。

4.在钢的再结晶温度以下对钢进行轧制叫。

5.一根轧件同时在几架轧机上轧制并保持在单位时间内轧件通过各轧机的体积相等的轧制叫。

6.钢的成分主要有、碳、硅、锰、磷、硫。

7.轧制工艺制度主要包括、、。

8.轧钢的目的一是,得到需要的各种断面的钢材。

9.钢的屈服强度、硬度、脆性、熔点随含碳量增加而,当含碳量在以下时,抗拉强度随含碳量而增加。

10.在低碳钢的拉伸试验中,试件在发生弹性变形后会出现屈服平台,此时应力称___,然后在塑性变形达到强度极限时试件断裂。

11.成品规格3.0*1010,Q195L,试写出精轧辊缝值、、、、、、。

11.成品规格3.0*720,Q195L,试写出精轧辊缝值、、、、

、、。

12.在连轧工艺过程中通过各机架金属量基本原则为______。

13.利用可以分析轧辊热膨胀与磨损后轧机的调整过程,可以分析来料厚度变化时轧机的调整过程。

14.在轧制过程中,若接触磨擦较大,则在接触面的中间部位有一区域,在此区域中金属质点对轧辊表面完全不产生相对滑动,该区域叫。

15.金属材料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又回复到原来形状,这种变形叫;

当外力超过某一值时,当外力去除后金属材料不能回复到原来形状,这种变形叫。

1.轧机刚度越大,对板形越不利。

2.压下量与压下率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叫法。

3.45表示平均含碳量为0.45%的优质碳素结构钢。

4.实践表明在带张力轧制时,其他条件不变,张力越大,轧制压力越小。

5.在板带钢连轧生产中,在精轧机组选择升速轧制的目的是减少带钢的头尾温差,从而为轧制更薄的带钢创造条件。

6.板带钢轧制生产,其精轧机有两种传动方式:

一种是工作辊传动;

一种是支承辊传动。

7.16Mn这个钢号,表示的是平均含锰量为0.16%。

8.S、P这两个元素对钢材来说,都是绝对有害的元素。

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带钢连轧机的精轧机组轧制速度越高则带钢的终轧温度越高,这主要是因为轧件的变形热多,且温降小的缘故。

10.在轧制实际操作中,D上>D下易造成轧件出现向上翘头现象。

11.在轧制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良好的板形,必须使带材沿宽展方向上各点的延伸率和压下率基本相等。

12.轧制节奏是指轧制一根钢所用的总时间。

13.总延伸系数等于各道次延伸系数之和。

14.上压力是下辊直径比上辊直径小。

15.轧机设定的辊缝一定时,入口钢坯温度越高,则出口厚度越厚。

16.在钢的奥氏体区轧制时,终轧温度的提高,有利于转变后的铁素体晶粒的细化。

17.轧制温度对轧制来说是很重要的,而轧制后却有各种各样的冷却方式,如空冷、堆冷等,这是因为轧后冷却对钢的性能没有什么影响。

18.钢板表面有无规律分布的圆形凸包,有时呈蚯蚓式的直线状,其外缘比较光滑,内有气体。

当气泡轧破后,呈现不规则的细裂纹。

某些气泡不凸起,经平整后,表面光亮,剪切断面呈分层状。

这种气泡是由于加热温度过高,时间过长造成的脱碳()

19.在钢的再结晶温度以下对钢进行轧制叫冷轧。

20.优质钢比普通钢的硫磷含量高()

1.板材生产产品有哪些技术标准?

板材产品的标准有:

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目前我国还规定有国际标准,不论哪级标准基本规定都有:

1.规格尺寸形状公差,2.性能标准:

包括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工艺性能,表面质量,组织结构等,3.试验标准:

取样部位,试验条件和方法,4.交货标准:

交货状态,5.特殊规定。

2.带钢热连轧机组中,精轧机组前为什么要设置飞剪?

因为粗轧机组轧出后,带钢的头部和尾部常常是“舌型”和“鱼尾”形状,而且厚度较薄,温度较低,当进入精轧机时,很容易使轧辊“烙印”,这种“烙印”的轧辊使带钢表面质量变坏,同时“舌型”头部容易造成操作事故,如钻进轧机导卫或辊道间隙,造成废钢,因此要设置飞剪将头位缺陷切除。

3.简述热轧过程中,辊身冷却的意义。

1.使辊身在较低的温度下工作,并保持温度稳定,这样可以提高轧辊的耐磨性,并且保持

热辊的辊型稳定。

2.可以通过辊面的冷却不均,控制改变热态辊型。

3.水也有一定的润滑作用。

4.热轧带钢出现边浪或中浪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调整?

出现边浪的原因是带钢的边部变形大于中部的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