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5487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docx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docx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

社会建设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

——以规模化农业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县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办公室

二O一一年七月四日

目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1

1.规模化农业的概念3

2.国内农业规模化发展状况3

3.目前我县新农村建设现状4

3.1.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5

3.2.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农民增收渠道逐步拓宽6

3.3.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6

3.4.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7

3.5.我县新农村建设还在存在的一些问题7

4.规模化农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8

4.1.规模化农业的发展,可以解决农村耕地“撂荒”的问题9

4.1.1.形成农村撂荒地的成因10

4.1.2.发展规模化农业,充分合理利用土地11

4.2.规模化农业的发展,可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12

4.3.规模化农业的发展,可以拉长产业链。

13

4.4.规模化农业的发展,能够充分发挥农村人力资源。

14

5.规模化农业的关键14

5.1.要形成产业集群14

5.2.要做好品牌16

5.3.要确立利益分配方案17

5.4.要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19

5.4.1.租赁形式19

5.4.2.入股形式20

6.规模化农业必须靠政府引导扶持20

6.1.宣传引导新的农业模式20

6.2.引进龙头企业21

6.3.政策扶持22

7.规模化农业必须注重的几个问题24

7.1.正确认识农业的规模化,谨防产生农民失业的问题。

24

7.2.正确对待农业规模化,谨防产生产业化背后资本垄断的问题2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

——以规模化农业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县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与农村危房改造相结合,与村庄整治相结合,整合各方面的资金,举全县之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十二五期间,如何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我县“工业强县、城镇带县、农产富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的重大战略部署,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笔者认为,可以从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入手,以政府扶持引导的方式,实施农业规模化运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建设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战略高度,其目标概括为20个字: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十七大以来,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又一强力抓手,再次强调“三农”问题在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同时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央提出了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原则。

如果仅仅把新农村建设理解为盖房子、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等等,没有经济实力作为支撑,一方面是在建设过程当中可能加重农民的负担,甚至可能加重负债,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经济基础,新农村建设也不可能长期坚持下去。

所以,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面貌,使新农村建设真正取得成效。

而要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农村产业,走规模化农业的道路。

1.规模化农业的概念

规模化农业,是区别于传统农业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经营模式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

其最大的特点是土地资源的集中利用,即以公司+农户或者上一定数量的农户“抱团”发展的形式,将农村现有的一家一户零散的承包地连片集中起来,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理念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经济实体,实现农村资源的最佳配置,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终达到农民增收致富的建设目标。

2.国内农业规模化发展状况

我国新阶段的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最早可以追溯2002年启动的“一村一品”工程,当时由中央领导同志率陕西、江西两省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同志,赴日本大分县实地考察,回来后在陕西、江西进行了试点。

2005年在陕西杨凌举办了发展“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时任国家副主席的曾庆红同志参观了“一村一品”成果展,指出“一村一品”能促进中国农村奔小康,很好。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

随后,2006年江苏等省提出了以“一村一品”推进农业高效规模化建设,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在全国各省得到发展,到2010年,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模式在全国得到发展壮大。

加快发展高效外向农业、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是新形势下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七大的召开。

为农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农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如何抢抓机遇,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

3.目前我县新农村建设现状

在目前农村农业发展的现状下,农业自身潜力的挖掘显得越来越重要。

因而,发展规模化农业,不仅是农业自身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6年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我县开始组织实施,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要求,全县广大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逐步推进,在农村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建设、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08年,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启动,2009年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在全县全面铺开,同时,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10年,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同时,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在全县铺开,推广实施。

几年来,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与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村庄整治工作等相结合,全县农村面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促进了全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健康向前发展。

3.1.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地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饮水安全工程、县乡镇村道路建设、民居房屋改造工程、村庄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民住房情况得到了改观,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

全县乡镇村道路畅通,计生工作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

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和县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3.2.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农民增收渠道逐步拓宽

为加快转变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先行,因地制宜、特色化发展,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带动、农民主体,科技支撑、协调发展的原则,围绕“4322”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蔬菜花卉产业、经果林产业、茶药产业、草地生态畜牧业、乡村旅游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产业结构调整后劲进一步增强。

3.3.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

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培养了一大批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3.4.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全县基本形成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觉悟,增强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氛围更加浓厚。

3.5.我县新农村建设还在存在的一些问题

截止2010年,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和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共计改造农村房屋41861户,到2011年底将完成74965户。

近年来,农村基础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屋前屋后绿化数达12955户;硬化连户路126775平方米;硬化院坝251581平方米;进村进组路网硬(油)化117公里;建农村综合活动室11368平方米、文体活动小广场20个、农家书屋80个;农村“一池三改”工作不断推进;农村参合率不断提高。

农村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服务平台不断拓展,村社会治安综合满意率不断提高,农村产业得到发展,其他社会设施逐步完善。

但是,从农村的总体发展来看,劳动力总体素质偏低,留守劳动力年龄结构偏高,产业结构调整受市场因素制约,发展不平衡等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下大力气建设。

农村挣钱门路不宽,靠外出打工挣钱的家庭高达60%以上,大多数乡村的交通、饮水、就医、就学等问题还亟待解决,农村文化娱乐设施还有待普及,农村思想观念还有待更新。

如何结合全县实际发展农村经济,以经济发展带动农村的全面发展,彻底改变农村面貌,成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4.规模化农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

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是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内容,不是只强调农村某一方面的建设,这五句话讲到了整个经济的发展,讲到了农民收入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讲到了农村整体面貌、环境的变化,讲到了农民素质的提高,也讲到了农村的管理、民主政治的推进问题。

但是,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目标的实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

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提出新农村建设的20个字的方针,首先就要做好发展经济的工作。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实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4.1.规模化农业的发展,可以解决农村耕地“撂荒”的问题

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上涨抵消了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和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从而使耕地撂荒面积不断递增,严重威胁到农业生产安全。

农村耕地撂荒,是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不仅影响粮食生产安全,而且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影响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施城乡统筹的进程。

因此,充分认识解决农村耕地撂荒问题的紧迫性、艰苦性和长期性,把解决农村耕地撂荒问题摆到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城乡统筹的同等重要位置,逐步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4.1.1.形成农村撂荒地的成因

据统计,现在农村耕地有3%左右处于撂荒或假撂荒状态,许多土地仅仅采用最原始的耕种模式,作物种下后就无人管理,望天收成;一部分土地直接处于弃荒状态。

撂荒的土地杂草丛生,板结硬化,在国家土地资源紧缩的情况下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造成土地撂荒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种粮效益低下造成撂荒。

随着农资价格和劳动力价格的猛涨,种粮效益日趋低下,据统计,农民自己种植一亩水稻不计算劳动力成本,每亩可以赚300-400元,如果全部靠雇佣劳动力耕种的,每亩就要亏400-500元,尽管国家加大了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但是仍然要亏本,农民便觉得种粮不划算。

即便是勉强种植也仅种点饱肚粮而不愿多种,部分农民在有更好的赚钱门路的情况下,宁可花钱买粮食,而不愿意自己种粮,干脆弃耕弃农。

二是农村劳力缺乏造成撂荒。

由于种粮效益低下,农民便有“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的思想,知识水平高的或高考入学而跳出“农门”或进城务工而与农业分离,留守的是文化偏低或是老、弱、妇、幼,这种农民群体的弱化趋势有增无减,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有的甚至举家外出,留守农村从事耕种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妇女,形成了老人和妇女农业。

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自己无力耕种,雇人耕种成本又太高,造成了部分耕地撂荒。

三是生产条件太差造成撂荒。

由于大部分农民居住在山区,土地多数属于坡薄地和易旱田,土地边远零星分散,不便管理,再加之长期雨水冲刷,造成田土层薄、肥力缺,保肥保水能力差,而水利设施因常年失修导致抗旱防涝能力不足,部分农户宁愿租用他人条件较好的农田而将自己的土地送人耕种,有些条件差的就是送人耕种也没人要,则干脆抛荒不种。

4.1.2.发展规模化农业,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发展规模化农业,土地能够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纵观土地闲置或者产出不高的原因,无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种植条件不足,另一个方面是种植技术低下。

规模化农业,采取的是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或者“抱团”发展的种植模式。

不管采取哪种经营模式,土地是第一资源。

无力耕种或者耕种不善的土地,可以以土地入股或者承包方式投入到规模化集团中来,使土地的利用率和综合效益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4.2.规模化农业的发展,可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发展的希望,是农村奔小康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国家、省、地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精神,下大力气发展农业产业,各种经果药茶产业逐步上马,农业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但是,目前农村农业模式还是以一家一户种植为主,商品率不高,主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体系。

大型产业基地主要集中在****、****沿线一带,且正处于起步阶段,数量不多,其他产业主要利用的是“三荒”资源,农村广大土地还未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广阔的空间。

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要解决产业集中度、规模化、标准化问题,发展规模化农业,可以使农村产业结构提到进一步优化。

农业产业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农业规模化的过程。

农业产业发展应当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加速整个区域整乡、整村推进。

要有一个重要的意识,就是要以农户为主体,实现专业化生产。

要一个村、一个乡地推进,最终实现整县推进,形成产业支撑。

有了产业规模,按照市场的法则就自然有加工、流通企业集聚,资源也就能自然集聚并实现有效配置。

一个村或几个村可以集中发展一个产业品牌,充分体现“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要求,一个乡应集中精力做一两个产业,全县实行产业发展调控,有意识地针对自然资源状况及市场供需情况进行产业发展规划,要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不能盲目部署。

4.3.  规模化农业的发展,可以拉长产业链。

从农业发展史来看,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劳动的分工和协作,使农业内部划分为越来越多的行业与部门。

如交通运输、农产品加工、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建立及农产品出口贸易,等等,反过来又加深了农业的分工和农业知识的专业化。

农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使农业内部及农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推动了农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密切协作和联合。

规模化农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改变传统农业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经营模式,另一方面,通过产、供、销各个环节的细化,形成农业的专业化不断地深化。

农业生产专业化最大的好处就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变了传统的小生产方式,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一定的区域内搞专业化生产,并不断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逐步形成自己的名牌优质产品。

在专业化的基础上,不断横向扩张,增加品种;纵向拉长,系列发展,逐步形成一业为主、关联产业并存的产业化格局。

发挥特色优势,争创优质高效,实现人无我有、他有我优的局面。

跳出乡、村在发展中自求平衡的圈子,调整好农产品区域结构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

围绕一个特色产业区,组织产、加、销、贸各方面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链条。

农业产业链的拉伸,将最大限度地攫取农产品的附加利润,从而把农业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囊括在县域经济之中。

4.4.规模化农业的发展,能够充分发挥农村人力资源。

实施规模化农业,土地耕种形式将从一家一户的零散形式向集约化经营模式转化,农业生产也从传统农业的自给自足的形式向专业化转化,农村劳动力不再是以前的轻重活一起干,大豆玉米耕种都包干的工作方式,不再是自家农忙那种“老小劳力拖累青壮劳力”的跛脚搭配,而是以加入规模农业拿农业工资的方式投入劳力,农民以农业打工和工资分红方式参与农业生产及财富分配。

这样,随着农业专业化的进一步加深,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方式将进一步精细化,力大的做重活,手巧的做细活,劳动力将得到合理分配,劳动力资源将得到合理利用。

5.规模化农业的关键

5.1.要形成产业集群

规模化农业的实质是发展产业,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选择一个主导产业,并以主导产业为基础进行布局,发展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关联产业区,形成产业链条和主导产品的系统开发,从而形成规模效应。

政府部门在确立产业发展领域时,要认真分析国内外市场,进行技术开发、产品开发的定位。

要以实施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为突破口,即在本地特色产品上进行产业化开发,争取生产上规模,加工上档次,质量上水平,把资源优势变成商品优势,创造出特色农业来。

产业发展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专业化”,精于一业,一个地方只专注于一业,拥有最好的质量和最低的价格,这与我国过去习惯搞的大而全刚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如山东省苍山县只发展一个产业,即大蒜,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大蒜产业区。

而从一个县的角度来说,可以以村级为基本单位,以乡级来划分产业发展区域。

具体的发展思路是“一村一品”。

所谓一村一品就是以村为单位根据当地的资源做好一个特色产业。

这是一个规模的概念,特色的概念,可以是一村一品,也可以是几村一品或者一乡一品,总得来讲,根据当地的资源形成优势特色产业,可以以村为单位,也可以以几个村或者是一个乡形成一个大的产业。

发展过程中,不仅注意生产的发展,同时要完善生产关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现在的基本生产属于一家一户,将来规模化农业将要和大市场衔接,所以必须提高规模化农业内部的组织化程度。

5.2.要做好品牌

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是抢出来的,销售也是要靠抢出来的。

优秀的东西不怕多就怕少,只要你要确保品质优秀、安全、比别人好,并且宣传到位,就不用愁销路。

现在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不是产出来销不出去,而是根本就没有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种植。

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对提升企业收益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经常看到,同样的产品,由于品牌的差异,市场价格大相径庭,这就是品牌的效应。

企业的品牌推广是一种投资,它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行为,进而决定品牌的市场价值。

一个企业有没有品牌是不一样的。

产品知名度、企业知名度和企业家知名度,这三个知名度中核心的是产品知名度。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质量、价格和服务的竞争。

同等质量看价格,同等价格看质量,那么同质同价看什么呢?

看服务。

规模化农业的发展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包括发展优质专用农产品和提高加工档次,以增强企业的生命力和农业的竞争力。

品牌农产品具有相对市场垄断优势,品牌是产品品质差异的标志,不同品牌的农产品差别化程度越强,消费者就越会对某些品牌形成一定的偏爱,使不同品牌农产品之间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

我县的农产品应该有自己的品牌,至少有一个品牌,最好有几个品牌而且能在全国甚至在世界上打出名气。

这就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包括产品包装质量。

品牌也是一种社会理念,是一种文化。

5.3.要确立利益分配方案

发展规模化农业的目的是要发展农村经济,是要让农民真正增收致富,不能把规模化农业变质为龙头企业垄断经营,将农民排除在外或者不能保证农民的利益。

这就要求龙头企业或者“抱团”发展的管理者与农民之间要确立良好的利益分配方案。

利益分配可确立农产品最终利润按协商比例划分“投资收益”、“工资红利”和“土地福利”的再分配方案,并把各项合作条件明细写入土地承包合作协议。

规模业务每一笔收支的实物及金额要用三方持有的联票如实记录并适时公开,如每一季粮食、蔬菜、瓜果投入的种子、农药、化肥、人工和最终农产品及副产品(柴草)的净产量的如实记录。

农务工资按当地农户间的帮工工钱起价,采用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并存方式,如打杂多少钱一个月,拔草多少钱一个工,收粮多少钱一亩。

再按规定时限结算总成本和总利润,并按约定条件将净利润分红到“老板投资收益”、“员工工资红利”和“土地功能福利”(从净利润中分出一两成用于对供地农民中的年老和伤残人员的帮扶)。

以小麦为例:

假设某年规模经营的小麦脱手总产值是100万元,老板先期总投入70万元,其中人员工资成本50万元,最终利润就是30万元;如果约定分红比例是5:

4:

1,就有老板分红15万元(21%),工资总分红12万元(24%),土地福利积金3万元;然后,老板红利的15万元再分于参与投资的人,工资每元分红0.24元,1000元工资就是240元红利、100元工资就是24元红利,土地福利的3万元定额发放给需要帮扶人员后剩余的向后累积。

为了公平,参与分红的工资也要承担相应风险,两套方案:

1、该年有亏损来年补亏,假设今年亏5万就都不分红还要在明年的利润扣除5万给投资方,此方案是投资方持续承担风险,亏损年后离开的人有利,新加入的人略亏。

2、当年清算亏损,假设今年总成本100万净亏10万,70万工资每1000扣10元,剩余3万物质成本亏损属于老板。

当然,如果没有天灾,循规蹈矩的农业生产就不会有大利润也不会亏损;或许为了规避企业老板决策失误的风险,几年后人们会觉得只要工资合理,农业工资不参与工资分红和风险扣还会对企业还者农民更有利,也不必每次结算对收支记录全面对账。

5.4.要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发展规模化农业,必须加快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提高土地使用率和综合效益,使土地真正成为物质财富的“摇钱树”。

在现代农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与大市场、大流通的大农业发展已不相适宜。

发展农村规模化经营,实质上是改变农村单家独户的经营方式,加快土地的流转达到相对集中,优化土地、劳动、资金的组合,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既可以使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又可提高土地效率。

通过产供销一条龙经营、贸工农一体化管理,提高规模效益,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发展规模化经营,不仅有利于科学技术、现代化农业机械的普及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