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系第二轮质量工程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5529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管理系第二轮质量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经济管理系第二轮质量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经济管理系第二轮质量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经济管理系第二轮质量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经济管理系第二轮质量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经济管理系第二轮质量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经济管理系第二轮质量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经济管理系第二轮质量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经济管理系第二轮质量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经济管理系第二轮质量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经济管理系第二轮质量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经济管理系第二轮质量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管理系第二轮质量工程实施方案.docx

《经济管理系第二轮质量工程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管理系第二轮质量工程实施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管理系第二轮质量工程实施方案.docx

经济管理系第二轮质量工程实施方案

经济管理系

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

(2015年—2020年)

根据学院关于印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2015年-2020年)》的通知(宝职发[2015]10号)精神,结合我系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为了巩固第一轮教学质量工程成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决定实施我系第二轮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教学质量工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2015年-2020年)》精神;遵循财经类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强化内涵发展与品牌支撑意识,坚持把高技能人才培养作为目标、把质量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把教学作为中心工作;坚持分类指导、重点建设、注重特色、突出效益的原则,争取教学投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从2015年起,经过六年的努力,通过实施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计划,实现办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使教育教学质量和综合实力得到全面提高,使系上教学要素努力向国家高职骨干院校的要求迈进。

以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龙头,加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以重点专业群建设为重点,推进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加强课程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加强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以生产(仿真、模拟)性基地建设为目标,建设一个融教学实训、技术研发、校企合作、竞赛服务、生产示范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服务平台;加强优秀教师队伍(双师素质、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团队)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加强校本研究,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二)具体目标:

到2020年,建设院级重点专业1个,院级品牌和特色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建设专业1个,院级重点专业群1个;建设院级精品课程3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力争省级及以上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开发校本教材3部,建设院级优秀教材6部,建设省级及以上优秀教材1部;建设院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及以上教学团队1个;力争培养院级教学名师3名,院级培育名师6名,力争省级以上教学名师1名;培养院级专业带头人5名,骨干教师12名,培养双师型教师33名;院级立项课题6项,省级及以上立项课题1项;建设院级及以上综合性实验实训基地1-2个,校企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9个;建立健全学生技能大赛体系,积极组织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取得新突破。

经过6年的建设和发展,建设充分适应教学工作的优质教学资源,使办学条件更加完备,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更加健全,教学团队、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达到一定数量,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特征更加明显,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三、建设内容

(一)加强专业和专业群建设,优化结构,打造品牌特色专业

1.建设目标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院专业布局设置、专业群建设、教育资源配置等实际,加强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布局,突出重点专业建设,着力专业群建设,注重内涵发展,改善专业办学条件,培育品牌特色专业,形成优势明显的专业集群。

到2020年,建设院级重点专业1个,院级品牌和特色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建设专业1个,院级重点专业群1个。

2.实施办法

(1)选择基础条件较好,且与区域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专业,申报药学与中医学专业为学院重点专业,进行建设,使之在专业教学条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全面提升。

(2)在院级重点专业基础上,遴选教育教学理念先进、人才培养方案富有创意、专业特色建设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专业申报专业综合改革,进行建设,并与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有机结合,立体化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重点投入、重点建设、精心打造,建设一个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院级品牌和特色专业,带动全系各专业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

(3)根据学院专业结构布局,将重点建设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龙头的技术类专业群、以针灸推拿专业为龙头的中医临床类专业群。

打造成教学条件优良、资源利用率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发展优势明显,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有效衔接,形成合力的专业集群。

(二)加强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1.建设目标 

适应职业教育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的迫切需要,进一步突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顺应机制创新,争取加大投入,以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以培育教学名师、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培养专业领军人物和带头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为主要内容,积极贯彻落实学院“教学名师培育与名师引领计划”、“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计划”、“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全员培训计划”。

加大师资培养培训力度,提高我系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到2020年,建设院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评选推荐院级教学名师3名,院级培育名师6名,力争省级以上教学名师1名;培养院级专业带头人5名,骨干教师10-12名。

2.实施办法 

(1)按照“教学名师培育与名师引领计划”,加强教学名师培养力度。

一是加强教学名师培养。

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建设教学名师培育队伍,构建名师与培育名师两类教学名师梯队。

开展教学名师培育活动,每位教学名师“手把手”培育2名青年教师。

二是加强教学名师选拔。

按照“德育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的要求,公开公正选拔教学名师。

突出教学实绩,教学名师必须是长期承担教学任务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一线优秀教师。

每两年评选一届教学名师,每届评选推荐教学名师1-2名,培育名师2-3名左右。

三是发挥教学名师作用。

教学名师要担负起教学工作带头人的作用,承担教学改革、示范课、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等任务。

支持名师开展“教学名师风采讲堂”活动,依托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鼓励名师讲授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启迪教学改革思路、研讨教学方法与内容创新。

四是支持“名师工作室”建设。

学院为省级教学名师建立“名师工作室”,系上也为教学名师开展工作提供良好条件。

在教学名师引领下,开展重点课题研究,着力解决制约学科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

形成以名师为中心的教学高端集智平台、青年教师成长基地,打造优秀学科专业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

(2)按照“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计划”,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按照院系《专业教师下企业单位实践锻炼管理办法(试行)》,落实专业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制度,加强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使所有50岁以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均具有下企业单位实践锻炼经历,并将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情况纳入职称评聘和业务考核。

积极吸纳行业、企业等社会、企业优质人才为系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服务,争取从企业、社会引进高层次“双师型”人才,优化双师结构,通过5年的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33名,使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达到98%以上,使专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8%以上。

(3)按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大力推进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教师团队。

到2020年,积极建设院级教学团队1-2个,力争有1个教学团队进入省级教学团队行列。

(4)实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继续做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等培养和评选工作。

争取高层次、高素质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激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到2020年,选拔培养院级专业带头人5名,骨干教师10-12名,适应院级专业带头人动态调整制度,建立和稳定一支适应经管类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5)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全员培训计划”。

按照学院“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方案”,实施五年一轮的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省培、国培项目和院级培训项目,到2020年,使全系每一名专任教师接受1次以上培训学习。

(三)推进精品开放课程建设

1.建设目标

根据我系课程建设实际,按照“重点建设、提升质量、注重实效”的建设原则,依照“达标课-院级精品课-省级精品课”三级课程建设体系,推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创新与改革。

到2020年,院级达标课程达到98%以上,建设院级精品课程3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省级以上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

2.实施办法 

(1)继续建设院级精品课程。

加强精品课程的内涵建设,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参考资料、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

加大精品课程的制作和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精品课程在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中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不断充实我系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学生网络学习提供更多优质教学资源。

5年内评选推荐3门院级精品课程进行建设,使每个专业教研室至少拥有1门院级精品课程。

通过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它课程建设,到2020年,高职各专业98%以上的课程要达到院级达标课程(第一轮质量工程要求院级达标课程达到80%)。

(2)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加强院级精品课程升级改造。

按照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和建设标准,对我系进入学院第一轮教学质量工程中确定的院级精品课程,按计划逐步进行升级改造。

重点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标准,在相关高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领域,开发建设6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1门省级以上精品资源共享课。

(四)推进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1.建设目标

加强院级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学院专业和专业群发展实际,统筹规划,整合系实验实训资源,进行校企(行)深度合作的实践教学。

以专业和专业群基本实践教学需要为重点,以生产(仿真、模拟)性基地建设为目标,实施院级综合性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构建融教学实训、技术研发、校企合作、竞赛服务、生产示范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服务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到2020年,建设院级综合性实验实训基地2个,争取建设省级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校企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9个。

2.实施办法 

依照我系专业设置和专业群结构布局,统筹规划整合实验实训资源,发挥教学资源最大效率。

充实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立项建设1个设备设施先进、辐射专业多、服务能力强的院级综合性实验实训基地,积极争取省级实训中心(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优先扶持院级特色品牌专业、重点专业群实训条件建设。

稳步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力争每年新建9个校外实训基地,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需要。

(五)推进教科研工作

1.建设目标

大力推进教育科研工作,引导和支持教师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等方面开展校本研究,以研究成果推进教育创新。

到2020年,院级立项课题6项,省级及以上立项课题2项。

2.实施办法 

鼓励教师进行院级教科研课题立项,每年立项2个院级科研课题项目。

多方争取省市至国家级教科研项目及企业、社会等横向科研课题,每年争取省级立项课题1个。

(六)加强教材建设

1.建设目标

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鼓励教师出版教材和编写校本教材,努力申报省级及以上优秀教材,到2020年力争公开出版教材6部,编写校本教材2-3部,建设院级优秀教材6部,力争建设省级及以上优秀教材1部。

2.实施办法 

加大校本教材开发力度,支持做好校本教材的立项、编写和出版等工作。

作好教材选用、自编教材使用的申报等工作,支持鼓励教师出版优秀教材。

(七)组织各项教学竞赛活动

提高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能力,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系性教学竞赛活动。

在继续做好教师评教赛讲、多媒体课件比赛、教学信息化大赛等教学活动的同时,鼓励各教研室组织各种类型的切合专业特点的技能竞赛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结合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趋势,组织微课、翻转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等新教法培训及竞赛活动。

(八)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专业技能大赛活动,建立技能大赛体系,高职各专业必需开发设计2个以上专业技能比赛项目,各专业每年举行一次学生技能比赛,学生的参与率不低于60%,组织参加学院每年举行的院级学生技能大赛,学生的参与率不低于20%。

并积极组织参加省级、国家级学生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建立完善学生技能大赛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建立考核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开发设计大赛项目,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学生技能大赛成绩纳入专业技能考核,积极申报学院技能大赛项目,争取院级精品项目,不断提高大赛的质量和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管理

系主任(党总支书记)为本系“教学质量工程”总负责人,系副主任为责任人,各自分工,负责本系“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申报、组织实施。

系办统筹协调,各教研室具体落实。

(二)制度保障

对“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系办负责组织教研室论证、申报和立项后建设, 并根据具体建设项目的评价标准、监控措施、经费标准和奖励标准等进行督促协调落实。

(三)经费保障

系上将学院教学质量工程专项经费列入学院经费预算,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对于进入国家级、省级“教学质量工程”的项目,按比例给予配套资金,支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专项资金按照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经费管理办法》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同时,学院设立“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奖励基金”,对获得省级、国家级立项和取得突出成果的项目予以奖励。

(项目经费投入标准见附件1)

 

附件:

2015-2020学年度经济管理学系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规划表

 

二〇一五年十月十八日

 

附件:

2015-2020年经济管理系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规划表2015.10

序号

项目名称

立项时间

2015年度

2016年度

2017年度

2018年度

2019年度

2020年度

合计

院级

省级

承建单位

经费投入(万元)

院级

省级

承建单位

经费投入(万元)

院级

省级

承建单位

经费投入(万元)

院级

省级

承建单位

经费投入(万元)

院级

省级

承建单位

经费投入(万元)

项目数(个)

项目数(个)

项目数(个)

项目数(个)

项目数(个)

项目数(个)

项目数(个)

项目数(个)

项目数(个)

项目数(个)

1

重点专业建设

5月

1

商务教

研室

10

1

金融教

研室

10

1.未完成建设任务的项目继续建设。

2.对本轮质量工程进行全面总结。

20

2

专业综合改革品牌特色专业

4月

1

会计教研室

20

1

会计教研室

30

50

3

重点专业群建设

11月

1

会计、商务、金融教研室

50

50

4

教学名师

9月

1

各教研室

1

1

1

各教研室

2

1

各教研室

1

4

5

培育名师

9月

2

会计、商务教研室

1

2

会计、金融教研室

1

1

商务教研室

0.5

1

金融教研室

0.5

3

6

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计划

3

各教研室

0.9

20

各教研室

6

5

各教研室

1.5

3

各教研室

0.9

2

各教研室

0.6

9.9

7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计划

1

会计教研室

2

1

会计教研室

3

5

8

专业带头人培养

2

各教研室

4

2

各教研室

4

1

各教研室

2

1

各教研室

2

12

9

骨干教师培养

2

会计教研室

1

3

各教研室

1.5

3

各教研室

1.5

2

各教研室

1

2

各教研室

1

6

10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全员培训计划

6

各教研室

1.2

7

各教研室

1.4

7

各教研室

1.4

7

各教研室

1.4

6

各教研室

1.2

6.6

11

精品课程建设

10月

1

会计教研室

2

1

商务教研室

2

1

金融教研室

2

6

12

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

11月

1

会计教研室

2

2

会计、商务教研室

4

2

商务、金融教研室

4

1

会计教研室

3

1

金融教研室

2

15

13

综合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4月

1

商务教研室

50

1

商务教研室

50

100

14

教科研课题

5月

1

各教研室

0.1

2

1

各教研室

0.4

1

1

各教研室

0.3

1

各教研室

0.1

1

各教研室

0.1

1

15

校本教材

11月

1

会计教研室

0.5

1

商务教研室

0.5

1

金融教研室

0.5

1.5

16

优秀教材

4月

2

各教研室

0.2

2

各教研室

0.2

2

各教研室

0.2

1

各教研室

0.15

0.75

17

各项教学竞赛活动

各教研室

0.5

各教研室

0.5

各教研室

0.5

各教研室

0.5

各教研室

0.5

2.5

18

学生技能大赛

各教研室

0.5

各教研室

0.5

各教研室

0.5

各教研室

0.5

各教研室

0.5

2.5

其它

合计

7.2

155

101.9

23.6

8.05

295.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