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急性烂鳃病.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5629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鲤鱼急性烂鳃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鲤鱼急性烂鳃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鲤鱼急性烂鳃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鲤鱼急性烂鳃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鲤鱼急性烂鳃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鲤鱼急性烂鳃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鲤鱼急性烂鳃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鲤鱼急性烂鳃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鲤鱼急性烂鳃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鲤鱼急性烂鳃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鲤鱼急性烂鳃病.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鲤鱼急性烂鳃病.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鲤鱼急性烂鳃病.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鲤鱼急性烂鳃病.docx

《鲤鱼急性烂鳃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鲤鱼急性烂鳃病.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鲤鱼急性烂鳃病.docx

鲤鱼急性烂鳃病

鲤鱼急性烂鳃病“预防重于治”

河南德邻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水产事业部姚顺杰

当前鲤鱼养殖户都急切呼吁尽快搞清鲤鱼急性烂鳃病的病原学特性及其致病机理,同时筛选有效的防治药物,研制安全、高效的新型药物等,以降低鲤鱼急性烂鳃病对鲤鱼养殖的危害,促进鲤鱼养殖的健康发展。

一、鲤鱼急性烂鳃流行情况

此病在我国北方地区5~9月的高温时期容易流行,流行水温在25℃~37℃,发病率高达5080%,发病的鲤鱼的死亡率可高达60100%;水温在20℃以下时鲤鱼得此病的几率相对较小。

在夏季高温天气下,病鱼的死亡高峰期可持续1~2周,在低水温季节,病鱼呈慢性发病,病鱼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此病持续时间长。

鲤鱼急性烂鳃主要威胁200克以上鲤鱼(近几年200克以下发病率逐年增加),特别是成鱼的危害性更大,此病的水平传播速度极快,尤其是水质恶化、鲤鱼吃食不好的池塘更容易患此病。

爆发鲤鱼急性烂鳃的鲤鱼往往还伴有其他细菌病、寄生虫病等的混合感染,这就更加剧了鲤鱼的死亡。

二、鲤鱼急性烂鳃病防治措施

对于鲤鱼急性烂鳃病的防治强调“预防重于治疗”,可以从改善和优化养殖水环境、添加改善饲料品质的添加剂(如微生态制剂、中草药等)、增强鱼体自身抵抗力、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和科学的养殖方式等方面进行鲤鱼急性烂鳃疾病的综合防治。

平时预防鲤鱼急性烂鳃建议:

能不用药则不用,必须用时尽量少用;平时尽量使用中草药而不是用化学药物,一旦必须使用化学药物,尽量使用复方制剂,不使用原药。

三、改善鲤鱼养殖水环境

养殖水环境是鲤鱼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养殖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鲤鱼能否健康、安全、快速生长。

盲目增加鲤鱼养殖密度、强化鲤鱼投饵量都会加重养殖水体负担(尤其是养殖中后期),破坏水体原有的生态平衡。

因此在鲤鱼养殖过程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如水质改良保护解毒剂、水质宝等渔用微生态制剂来改善鲤鱼生长环境,控制、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也可以合理使用一些消毒剂杀灭或抑制病原菌的增殖。

此外在鲤鱼饲料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如饲料伴侣)、酵母多糖、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都能有效地提高鲤鱼机体免疫力,大大增强鲤鱼机体抗病力。

四、鲤鱼急性烂鳃典型症状图片

鳃上典型图片

肠道典型图片

肝脏典型图片

五、鲤鱼急性烂鳃治疗方案

发生此病暴发流行时,要尽早治疗,同时治疗时须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才能保证确切的治疗(不要有病乱投医)。

外用:

建议中西结合一个疗程连用2—3天,一般用2到3个疗程(用量一定要用够)。

内服:

建议用治疗肠毒症西药+保肝中药+鱼用多种维生素拌料投喂5—7天(病情严重可连用两至三个疗程)

治疗期间及刚治好后最好不要大量、换水加水及捕鱼,以免刺激鱼体,引起应激发生加重病情或引起复发。

六、鲤鱼急性烂鳃注意事项

1如果水质不好一定要先调节水质然后再用药。

2如果水面上有大量漫游病鱼,应先使用调水药后再使用药物治疗。

3外用药物用后死鱼数量很可能会出现大幅上升(一般有3到4天过程)。

4鱼患有急性烂鳃最好不要去大量换水加水,避免给鱼造成应激引起大批死鱼(可以少量换水)。

5鱼患有急性烂鳃时一定要避免增氧机造成大批死鱼。

6鱼池死鱼一定要及时打捞,死鱼不要到处乱扔,一定要挖坑深埋。

7有病鱼池一定要专人负责消毒,不要串池消毒。

8消毒时一定不要使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

9鱼患有急性烂鳃最好不要使用杀虫药。

10附近有此病发生,最好按治疗量外泼3—4天,能有效把死鱼风险降到最低

11鱼患病治愈后,最好使用微生态来调节水质。

12治疗选用的药物要有针对性,不能滥用药物,以免耽误治疗和刺激病鱼,加重病情。

13内服药物须连续投喂5天以上,或停止死鱼后,再继续投喂2—3天,不能过早停药,以免鱼体内病原菌未被全部消灭引起复发。

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水质宝能有效地预防池塘微囊藻产生

河南德邻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姚顺杰

浮游藻类在水体中是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基础,是水域的初级生产者,也是水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

通常根据藻类被鱼类消化、利用的程度以及对养殖动物造成的危害分为:

有益藻类和有害藻类,其中蓝藻门的微囊藻就是被广大水产养殖者公认的有害藻类之一。

微囊藻多生长在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营浮游生活,值以8~9.5为宜。

温暖季节水温在28~32℃时繁殖快,生长旺盛,常常形成水华,肉眼可见,使水体呈灰绿色,其浮膜似铜绿色油漆,有臭味。

当养殖池塘中微囊藻形成水华时,夜间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并产生过量二氧化碳,很容易造成池塘缺氧泛池。

同时微囊藻死亡后分解产生的羟氨和硫化氢对水生动物有毒,可使鱼、贝类等死亡。

微囊藻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水质过肥,有机质含量过高。

微囊藻繁殖迅速,一旦形成优势,治理比较困难,单一用药效果不理想,治标不治本,同时过量用药也会造成养殖动物药物中毒,一般不提倡。

因此预防微囊藻的产生尤显重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把好水源关,池塘防止引进含有大量微囊藻的水。

2.对于发生过微囊藻水华的池塘,放养苗种前应进行严格清塘消毒,进水后选择含磷、硅、钙、微生态制剂(如水质宝、底改促长剂、鱼虾乐等)等成分的复合肥培养有益藻类,有益藻类形成优势后可抑制微囊藻的繁殖。

3.晴天中午排放表层水,加入新水,科学投饵,降低有机物含量。

4.可适当投放一定数量的罗非鱼,摄食微囊藻。

5.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如:

水质宝、水质改良保护解毒剂等,抑制微囊藻的大量繁殖。

6.越冬的池塘,秋末适当施用有机肥促进鞭毛藻类繁殖,冬天注意及时扫雪、施肥,保持池塘中藻类的数量,一直到春天,可有效抑制微囊藻的繁殖。

 

鲤鱼苗种阶段“鼓眼病”的诊断和防治

河南德邻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姚顺杰

近年来,池塘和网箱饲养鲤鱼苗种发现苗种因鼓眼、竖磷而死亡。

因未见书籍报道过此病,故暂定名为鼓眼病。

据调查,在河南、湖北、四川、重庆、云南省的池塘培育鲤鱼种过程中,发病率一年比一年高,相应死亡率也随之增高。

在网箱养鱼中,主要危害在苗种进箱后半个月内,有的养殖户一个网箱购进鲤鱼苗种重量500至1000千克,在一个星期左右死亡率高达80%,甚至全军覆灭。

针对这种鱼病流行情况,通过近三年的研究观察发现,有三种原因可导致鲤鱼苗种阶段鼓眼病的发生。

如果诊断不准确而冒然用药,定会使鱼病情加重,损失增大。

下面介绍这种鱼病的三种病因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方法。

 一、诊断

1.孢子虫引起的症状在池塘边或网箱边可见病鱼,其游泳能力差或基本不动停在水中,捞起病鱼,可见其眼球突出,鳞片竖立,挤压鱼鳞有液体渗出。

肛门微红并拖有一条黄脓状粘性粪便。

有些病鱼有蛀鳍现象。

剪开病鱼腹腔,有少量微黄色的腹水,肠道内基本无食物,仅有黄色脓样粘液。

镜检可见很多孢子虫,即可肯定为孢子虫引起。

2.由血居吸虫引起的症状病鱼在水体中喜挤成一团,像蜂子朝王一样头朝中心挤在一起,有的十几条鱼挤成一团,有的几十上百条鱼挤成一团。

捞起病鱼可见眼球突出,有个别已经脱落一只眼球,仔细观察,有些病鱼眼球瞳孔下方有一小颗红点,病鱼也有竖鳞现象,挤压病鱼也有液体流出。

肛门有充血现象,有些病鱼还能少量吃食。

剪开病鱼腹腔有微红色的腹水,肠道轻微充血,其中有少量食物,胸腔有少量血块。

将血涂在黑色玻璃上,肉眼可见有针尖大小的白点,取血液在显微镜下检查,即可见血居吸虫存在。

就能判断为血居吸虫引起的鱼病。

3.强化饲养引起的症状病鱼沿边轻游,捞起病鱼,同样也是眼球突出,鱼鳞竖立,挤压鱼鳞也有液体流出。

但病鱼体色发黑,体侧表皮有小部腐烂症状,有的还烂尾、烂鳃等症状并发。

这种病引起的病鱼,基本上能进食,往往是鱼群在抢食的时候,时不时翻一条,捞起来很快就死了。

剪开病鱼腹腔有带血腹水流出,可见肝胆肿大,肝脏比正常鱼的大一倍,颜色为黄红白相间色。

用显微镜检查肠内粘流和血液,未见寄生虫,就可判断该病了。

二、防治

1.防治孢子虫引起的鱼病鱼苗下塘前一定要将池塘严格彻底清塘,杀灭病原体。

已经发生过该病的池塘一般为老塘,淤泥较厚,建议冬天清淤一次,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如果发现鱼苗已经感染了由孢子虫引起的鼓眼病,千万不能用传统的敌百虫、杀虫双等农药来治疗。

因这些红穿透能力差,而孢子虫能形成孢囊,所以传统的杀虫药效果不理想。

应尽量选用现代渔药,如“孢虫净”效果就不错,孢虫净添加进饲料中(要特别注意添加量要准确,否则影响疗效)。

全天投喂药饵,连续5~7天,第三天就有明显效果。

在内服药饵同时,应与外用杀虫药相结合。

是池塘就应进行全池泼洒,间隔三天再进行一次。

网箱就将鱼种集中起来,用布袋兜好,用“孢虫快杀”每天浸泡一次,连用两天即可。

注意只能在早上10点钟左右或下午5~6点钟进行。

2.防治由血居吸虫引起的鱼病鱼苗下塘前要坚持彻底清塘消毒,杀灭中间寄主锥体螺,如果上年已经发生该病,最好在冬天将池水放干、晒塘,就能减少此鱼病发生。

此病一旦发生可用“绦杀净”内服治疗。

全天投喂2次药饵,连续5~7天即可彻底治愈。

如此病是在池塘中发生。

就要杀灭中间寄主锥体螺,用敌百虫等农药就行,以杜绝该病的再次发生。

3.防治强化饲养引起的鱼病坚决不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尽量做到鱼苗料的配比营养全面,基本满足鱼苗生长的营养需要。

由于鱼苗下塘或进箱在初春,气温变化较大,3~5月份水温也不高,投饵时不宜过量投饵强化鱼苗生长,造成鱼苗生长负荷过大,就可控制此病的发生率。

如果此病已经发生,千万不能被病鱼的外表症状误导,以为是上述两种寄生虫引起的鱼病。

或者以为是腐皮病、烂尾病、烂鳃病而用抗生素类鱼药,这样就会加重苗种病情,而增加死亡率。

要用内服保肝护胆的鱼药进行治疗、外用杀菌消毒的鱼药进行全池泼洒或浸泡。

内服药如“肝胆父康”按0.4%药量添加进饲料中,连续5~7天为一疗程。

外用药用“病毒清”、“硫醚沙星”、“达菌克”等均可,每天一次,间隔二天再进行一次。

 

鱼苗气泡病防治新法

河南德邻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姚顺杰

养殖水体中某种气体过饱和(比如溶氧、甲烷、硫化氢、沼气等)都会引起鱼类患气泡病。

传统资料上介绍的防治办法效果都不太理想。

如“加注新水法”,几乎所有发生气泡病的池塘,水质都较肥,有时往往越加水第二天会越严重;“池水曝气法”,由于鱼苗太小,不能用增氧机,水泵等设备。

所以也不适用;“遍洒食盐法”,成本高且收效甚微,又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每天下午都要用,劳动强度大。

通过多年的探索,针对不同气体引起的气泡病,采用以下三种办法最为有效。

1.全池泼洒水质宝在鱼苗下塘前3—5天,提前使用水质宝,调节池塘水质,稳定养殖水体酸碱度,控制有害藻类生长繁殖,从而大大降低气泡病发生率。

2.遍洒硫酸铜 在鱼苗下塘前3天,如果水质过肥(透明度小于30),用硫酸铜0.5-0.7/L全池遍洒,以杀灭部分藻类。

正常情况下鱼苗下塘后,能适当降低养殖水体碱度,从而降低水中溶解氧,避免气泡病的发生。

3.喂熟豆浆 正常情况下鱼苗下塘需喂生豆浆,每天喂两次,上午8-9时,下午3-4时。

每天每万尾鱼苗喂50-100g黄豆。

具体方法是把黄豆泡胀后直接用磨浆机磨成豆浆,然后加入适量的饲料伴侣,搅匀后全池均匀泼洒。

因为生豆浆中的蛋白质绝大多数为水溶性蛋白质,当鱼苗发生气泡病时,如果喂生豆浆,水质会变得更肥,气泡病会更严重,所以当发生气泡病时要少喂或不喂生豆浆。

当鱼苗发生气泡病时改喂熟豆浆(特别是加过饲料伴侣后,大大提高豆浆的利用率,减少不消化的豆浆对水质污染),则可使水中过量的溶解氧在蛋白质的沉淀作用下沉淀或逸出,从而消除气泡病。

此法效果非常好,不仅可消除气泡病,还能加快鱼苗生长,一般喂4-5天后需改喂生豆浆以保持水的肥度。

喂熟豆浆的方法:

先把浸好的黄豆煮熟,然后再磨成豆浆即可。

黄豆用量用法同生豆浆喂法。

气泡病重在预防,采用上述预防和治疗措施后,鱼类水花气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降低。

亚硝酸盐的形成、危害和降解方法

河南德邻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姚顺杰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形成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形成过程主要由于残存在池底的饵料、粪便、死藻等物质分解成有毒性的氨氮,然后转化为亚硝酸盐,或者不恰当时间使用化学消毒剂将硝化细菌等微生物杀灭,从而造成亚硝酸盐集聚。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形成,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养殖中、后期,鱼的密度大;饲料大量投喂,造成粪便多,含氮有机物多;池底淤泥过厚;水质混浊,水底溶氧不足等有关。

     与亚硝酸菌、硝酸菌的繁殖时间不同有关,易造成亚硝酸盐积聚。

亚硝酸菌的生长繁殖速度为10~20分钟一个世代,而硝酸菌为20个小时一个世代。

所以从氨氮转化到亚硝酸盐时间不长,亚硝酸盐可以3~4天达到高峰浓度;而从亚硝酸盐转化到硝酸盐的时间比较长,亚硝酸盐的有效分解需要7~10天,甚至更长时间。

     与天气气温陡降有关。

温度对水体硝化作用有较大的影响,硝酸菌在温度变低时,硝化作用减弱,造成亚硝酸积累。

亚硝酸盐对水产养殖动物的作用机理及危害

     亚硝酸盐主要是通过鱼虾的呼吸作用,有鳃丝进入血液,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出去组织缺氧。

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丧失平衡能力、侧卧,此时如果解剖鱼类会发现鱼类血液为黑紫色或红褐色,甚至由于改变了内脏器官的皮膜通透性,渗透调节失调,引起充血,呈现与出血病相似的症状。

     亚硝酸盐在水产养殖中是诱发各种疾病的重要环境因素。

在很多情况下会全池暴发疾病,引起大量死亡,其诱发草鱼出血病就是其中一种。

亚硝酸盐对虾蟹的毒性更大,主要表现在对肝脏的损害,虾蟹中毒时鳃受损变黑,最后死亡。

       在池塘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偏高现象相当严重,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即使有时达不到致死浓度,但由于含量超过养殖对象的忍耐程度,导致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影响生长或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

       亚硝酸盐是水产动物致病根源,为确保鱼虾蟹良好生长及安全,在养殖过程中应将水体亚硝酸盐含量控制在0.02以下。

当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时,往往用药物也很难控制病情的蔓延,因此要想控制水产动物疾病的暴发,减少死亡,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亚硝酸盐的问题。

硝无踪(硝克)分解亚硝酸盐、改良水质

        亚硝酸盐是广泛存在与养殖水体中的一种物质,是水体氮循环的产物之一,要水体中完全不存在是不可能的,只是在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其浓度。

一般要控制池塘合理的放养密度,平时加强池塘水质管理,坚持每隔1-3年对池塘底部淤泥的清淤改造。

        当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偏高时,使用硝无踪或硝克,一般用后72小时测量水体亚硝酸盐含量有明显下降;如果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时,要连续使用2次,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