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作业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6017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叉作业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交叉作业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交叉作业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交叉作业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交叉作业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交叉作业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交叉作业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叉作业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

《交叉作业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叉作业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交叉作业预防措施Word格式.docx

由于图纸未按照施工进度提供,为了满足冷却塔工程整体工期要求,实现筒壁结顶后塔芯现浇结构施工完成,直接具备预制构件吊装条件。

按正常施工塔芯结构施工为冷却塔工程关键线路改变为非关键路线。

为实现工程建设工期目标,保证人身的安全,确保工程的顺利进展,防止塔芯结构施工与筒壁施工交叉作业造成不必要的人员、机械伤害。

故编制冷却塔筒壁与塔芯结构交叉作业专项施工方案。

2.适用范围

本施工措施作为冷却塔上下交叉作业的指导依据,只适用于神华国华寿光电厂一期2×

1000MW机组工程淋水面积为12800㎡的冷却塔交叉作业的施工。

包括双支框架柱、集水槽、供水槽、循环水流道、中央竖井上部结构同筒壁施工的交叉作业。

3.编制依据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篇2011年版)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篇2013年版)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建筑工程篇)DJ57-1979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1部分:

土建工程DL/T5210.1-2012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一部分:

火力发电DL5009.1-2014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1991

《电力建设安全施工管理规定》

《电力建设技术管理制度汇编》

《冷却塔施工组织设计》

《神华国华寿光电厂一期2×

1000MW机组工程一级网络施工进度计划》

4.作业项目概述

冷却塔筒壁工程采用三角架翻模施工工艺,上方容易落物;

由于工期的要求,在筒壁施工期间塔内施工中央竖井、集水槽、双支柱及配水槽。

为了保证塔内施工的安全,在施工位置搭设安全隔离棚,采用一层钢板和一层脚手板进行隔离。

5.交叉作业技术及安全措施

5.1淋水装置交叉作业

5.1.1淋水装置与筒壁施工的交叉作业可根据筒壁每节浇筑的混凝土高度及半径的延伸,考虑到筒壁标高在100m的位置时的警戒线为30m。

筒壁在100m标高的,内半径为45.29m,外半径为45.611m,筒壁危险区域的半径在15.29m到75.611m之间。

集水槽、双支柱距冷却塔中心最远半径为63.1m,东、西、北三方的危险区域在63.1m到15.29m之间,搭设长度分别为47.81m,南侧集水槽同循环水沟相连,危险区域在15.29m到75.611m之间,搭设长度为60.321m。

5.1.2脚手架双支柱的跨度为12m,集水槽的跨度为16.6m,步距为1.7m,横距为1.2m,跨距为1.5m。

中间增加加强件,加强件的间距为5m×

5m的间距。

脚手架搭设的高度根据淋水装置设计图纸标高进行每节点框架20m高度搭设第一阶段防护隔离棚,脚手架每阶段均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三步距设置一道连墙件),高度在24米以下内外双排脚手架搭设连续剪刀撑。

第一层隔离防护棚搭设高度为+20.000m在施工配水槽的时候把+20.000m位置的防护棚拆除移到+26.000m。

在水槽防护棚中间位置设置6m宽的安全走道,水槽到水槽直接,水槽到冷却塔外围连接成整体安全通道。

保证机械、人员在塔内通行的安全。

5.1.3防护隔离棚顶部满铺Q235B材质2m*6m*5mm厚钢板下部铺设一层脚手板,考虑到当地大风天气比较平凡,为了保证安全,在钢板两端各焊接一根C25的钢筋同钢板焊接在一起,每张钢板间断焊接。

排架的两侧垂直向下满铺绿色安全密目网一道以防施工人员肢体向外延伸工作面,以免发生意外,(见附图)。

5.3应急响应

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或驻地发生无法预料的紧急事件,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逐级上报,次序为现场、办公室、抢险领导小组、上级主管部门。

由项目部安环部收集、记录、整理紧急情况信息并向小组及时传递,由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紧急情况处理会议,协调、派遣和统一指挥所有车辆、设备、人员、物资等实施紧急抢救和向上级汇报。

事件处理根据事故大小情况来确定,如果事故特别小,根据上级指示可由施工单位自行直接进行处理。

如果事故较大或施工单位处理不了则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进行请示,请求启动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仍不能进行处理,则由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向建管局安监站或政府部门请示启动上一级救援预案。

(1)值班电话:

项目部实行昼夜值班制度,项目部值班时间为24小时。

(2)紧急情况发生后,现场要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保护现场,及时抢救伤员和财产,并由在现场的项目部最高级别负责人指挥,在3分钟内电话通报到值班人员,主要说明紧急情况性质、地点、发生时间、有无伤亡、是否需要派救护车、消防车或警力支援到现场实施抢救,如需可直接拨打120、110等求救电话。

(3)值班人员在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必须在2分钟内将情况报告到紧急情况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

小组组长组织讨论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如何进行现场处置的指令。

分派人员车辆等到现场进行抢救、警戒、疏散和保护现场等。

由项目部质安部在30分钟内以小组名义打电话向上一级有关部门报告。

(4)遇到紧急情况,全体职工应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积极地投身到紧急情况的处理中去。

各种设备、车辆、器材、物资等应统一调遣,各类人员必须坚决无条件服从组长或副组长的命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诿、阻碍紧急情况的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