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6429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

《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初为人师时曾有过这样的一段经历:

一天,我放在讲台上的备课本竟然被人撕烂了两张,遂火冒三丈。

知情人立刻“揭发”出撕本子的人。

我一看那个学生,心里“咯噔”一下,愣了。

我思忖良久,对全班同学说:

“我先向大家作个检讨。

昨天,因这位同学写字潦草,我一气之下,将他的本子撕为两半。

我不该这样做,我撕了他一个本子,而他只撕了我两张纸,说明他还是给老师面子的,他比我好。

”教室里静静的,几十双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我……第二天早上,在我的讲台上端端正正地放着一个和我的备课本差不多大的新本子。

(1)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

①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自身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

因为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所以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

教师应该客观、正确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并以一颗宽容的心去接受犯错误的学生;

②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2)如何对待教师自己的错误?

①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它需要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以及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师在平时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减少自己犯错误的次数。

②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它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犯错误后,应该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这样才能成为赢得学生的尊重。

(3)为什么说“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

①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他们不是盲目、被动、机械地接受影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②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他们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

只有尊重学生,承认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教育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2教师招教考试真题:

1.小明下课的时候捉了一只七星瓢虫,上课铃响了,他就把七星瓢虫带进了教室,在上课的过程中,瓢虫从口袋里钻了出来,在教室里飞来飞去,瓢虫玛瑙似的身体可爱极了,同学们纷纷抬头观看,这时,它飞到了最害怕瓢虫的小丽身上,小丽大叫了起来,顿时教室一片混乱,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处理呢?

1.首先稳定课堂秩序,安抚小丽的情绪。

2.发挥教育机智,鼓励和满足学生热爱和关注自然美的需要。

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引导学生课后观察瓢虫。

之后回归课堂教学。

3.课后询问小明关于瓢虫的事:

为什么把瓢虫带到教室里。

结合小明的具体回答,如果含有正面的想法,比如好奇心,那么就积极引导他,鼓励他,但同时也要指出小明影响教学秩序的错误做法,言语说服下次不要再出现。

2.在一堂美术课上,老师画了一幅画《我们的城市》,很多学生画了山、水等等,其中一个学生却画了乌云、车辆拥堵等不好的情景,如果你是老师,你该怎么做?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因此,教师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比如赞赏学生的独特性。

这位同学画了乌云、车辆拥堵等情景,而不是山水这些一般的意象,说明该同学对日常社会生活有自己的切身的体验和观察,这是可取的和值得肯定的。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要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该同学作画的用意很有可能展现了自己的环境忧患意识,对学生而言,这体现了他的环保意识,这些都是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的东西,是值得继续发扬的。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可因势利导在肯定该生独特视角的同时在课堂上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进行德育渗透,从而丰富课程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过程、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一位热情而且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了一个富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放置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回答:

根据心理学中“注意”的有关原理,请分析这位教师的做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为什么?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六、论述题(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结合教学实践进行论述。

10分)

1.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联系新课程教学实际,试述教学过程的规律。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学生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

在教学实践中,既要把系统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智力,尤其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了解掌握知识、弄清知识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能够自如地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规律: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是密不可分、辩证统一有教学过程中的,掌握知识是提高思想的基础,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有助于知识的掌握。

但是,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就提高了思想品德。

因此,实践中必须以知识教学为主,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浑然一体。

(4)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规律:

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承认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性。

2.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有—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老师和蔼地问:

“为什么呢?

”“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

”孩子说出了原因。

“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

”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

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请用教育学知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1)案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出的回答体现了新型师生关系中的民主平等的特点。

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体现了课堂民主的氛围,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

(2)该案例中的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这体现了教师正确的学生观。

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在于构建学生主体。

并且,自主学习也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

(3)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向案例中的教师学习,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1、课堂上,赵老师让各组组长把作业发现去,她特意留意了“差生”张凯的表情,发现现他并没有像以往一样放下作业就去玩了,而是兴奋的东张西望,想和同学表达些什么。

赵老师这次在他的作业上批了一个“优”字,还写了一句评语“你进步了”。

赵老师没想到,这一句表扬,竟然换来了这么灿烂的笑容,她很欣慰。

在以后的作业上,赵老师每次都会写一些鼓励的话,例如“这次写的真好,有没有信心连得五个“优””,等等。

后来,她发现张凯写作业变得积极了。

班里的同学们都更爱学习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问:

(1)赵老师采用了什么评价方式?

(2)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谈谈赵老师的这种做法有哪些意义?

2、语文老师林老师讲《卧薪尝胆》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个女生举手问:

“老师,什么是苦胆?

”林老师一时愣住了,是啊,什么是苦胆啊,现在的孩子们吃的都是加工过的肉食,哪里知道苦胆的味道啊!

他备课的时候,查阅资料,上面没有苦胆的解释,他以为学生知道。

接下来,林老师简单介绍了一下苦胆:

“胆囊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它有排毒的功能,味道非常苦,所以俗称苦胆。

看着同学们迷茫的神情,他知道同学们没有明白。

接着他问:

“同学们吃过那些苦的食物?

这下,同学们知道,争先举手说:

“苦瓜、药.....”。

林老师说:

“是的,苦胆就是这样的苦,甚至比你们吃过的任何一种食物都苦,越王勾践就是每天这样来提醒自己......”这下,同学们总算明白了勾践卧薪尝胆的意义了。

(1)你认为,林老师为什么无法回答学生的问题。

(2)结合以上案例分析,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知识?

 

下面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一堂数学公开课的一个教学片段,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乘法。

教科书上有一幅彩图:

一块绿茵茵的草地中间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小桥,草地上零星地分散着几棵小树,还有一些小白兔正在吃草,小白兔是一对一对(两只两只)在一起的,一共有6对。

正是这6对小白兔蕴含了乘法这一数学内容。

教师将这幅彩图投射到大屏幕上,教学就从教师的提问开始了。

师:

小朋友们,看这幅彩图,告诉老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1:

我看见了大树。

生2:

我看见了绿草。

生3:

我看见了小河。

生4:

我看见了河上的小桥。

你们还看见了什么?

生5:

我看见了河里面的水。

难道你们没有看见小白兔吗?

生(齐):

看见了。

好!

那你们数数看,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

(学生开始数小白兔,不一会儿,许多学生都高高地举起了手。

小强,你告诉大家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

(教师叫起了举着手的小强回答问题。

小强:

一共有12只小白兔。

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数的吗?

我是一只一只数的。

(小强的回答并不是教师所期望的回答,教师只是让小强坐下,对小强的回答没有作任何反应,而是叫起了举着手的小林。

小林,你告诉大家多少只小白兔?

小林:

12只。

你是怎么数的呢?

我也是一只一只数的。

你们不会两只两只地数吗?

……

(作为认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反馈和巩固,教师又呈现了教科书上的另一幅图画;

3排玫瑰花,每排5朵。

小朋友们,你们再数数看,一共有多少朵玫瑰花?

(学生们于是低头数起来,不一会儿,有一个叫小文的学生举起了手,教师也看到小文举起了手。

小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小文:

老师,两个两个没办法数!

综上述案例,请回答:

(1)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反映了怎样的教学观念?

(2)案例中教师主要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

运用该方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案例中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设计存在什么问题?

应该如何改进?

下面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

小学两位数学老师(A教师和B教师)的两堂教学公开课的教学片段,教学内容同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A教师按照教材顺序,从例l顺次讲到例5。

(出示复习题,小新家养鸡10只,养鸡只数是鸭的几倍?

)谁会列式解答?

(学生踊跃)

30÷

10=3。

为什么这样列式呢?

因为求30是10的几倍,就是求30里有几个10,所以用除法计算。

完全正确!

(出示例5: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鹅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谁会列式解答?

)(学生冷场)

我来讲给大家听。

养鹅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是属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类型的应用题,它与我们过去学过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属于同一类的应用题,所以也应该用除法计算。

现在谁会列式?

10÷

7=……(学生议论:

错!

10=7/10

对了,用除法做要选好被除数和除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应该用什么数做被除数,什么数做除数呢?

老师,我发现求几倍,用大数除以小数;

求几分之几,用小数除以大数。

你真聪明!

B教师使用教材的情况与A教师不同,他先进行例2、例3的教学,在学过例2、例3之后,接着进行例1的教学。

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回到第二88页例1-(文化路小学五年级一班有42人,其中5人是三好学生,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昨天我们已经用分数意义的知识得到了它的答案,今天我们再用刚刚学过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一步研究:

这道题目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大家想好以后可以把算式补写在自己的课本上面,然后讨论两个问题:

1.为什么这样列式?

课本上为什么没有把算式印出来?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5/42可以看作5除以42的商,所以可以这样列式:

42=5/42。

我发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用除法计算。

昨天我们还没有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所以只能用分数的意义直接想出问题的答案。

今天学过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就可以用除法算出它的答案,

说的真好,其实想出答案与算出答案都是可以的,以后做题目可以用你感到方便的方法去做。

(B教师把例5提到例4前,出示复习题与例5,学生尝试练习板演。

(板演复习题)30÷

(板演例5)7÷

10=7/10。

大家讨论一下,这两道题目有什么联系?

有什么区别?

生6: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两种应用题都是用除法计算的。

生7:

两种应用题都应该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生8:

商大于l就是几倍,商小于1就是几分之几。

比较上述案例中两老师,请回答:

1.结合案例分析A教师主要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

反映了其怎样的教学观念?

(6分)

2.结合案例子分析B教师主要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

3.从上述案例不难看出,B教师灵活运用了教材。

请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灵活运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8分)

以下是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片段:

该位教师在教学生“比的意义”,想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和体会到,他采用男女两小组唱歌,其中男生组7人,女生组4人,分别让这两组学生都站到讲台前,现在开始上课(上课开始之前,做了以上准备工作)。

昨天大家都预习了教材中知识,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

(老师板书题目),然后,让两组开始唱歌…

生:

部分学生也跟着唱歌…

大家发现哪个小组的歌声响亮?

男生组。

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有的学生说:

男生有力气,所以歌声响亮。

女生没有力气,歌声不洪亮。

大家再观察一下:

男生多少人?

女生多少人?

男生7人。

女生4人。

老师进一步启发引导:

大家发现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呢?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多3人。

这就是咱们今天的学习的内容: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

请大家翻到课本第28页…

根据以上教学片段,请回答下面问题:

1.该位教师主要采用了什么教学原则?

具体要求是什么?

(5分)

2.除了以上的教学原则外,还有哪些教学原则?

初二时,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

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

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

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

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

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

“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

”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

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

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

“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

“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

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

”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

“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

”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

“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

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

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1.某学校贯彻国家的减负政策,学校减少了下午第三节课后一堂课,让学生课外活动,但是发现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在班里学习,学习不好的学生还是在外面玩,校长发现这种情况后,说检查过了后马上恢复上课的状态。

谈谈你对减负的看法。

沉重的课业负担是素质教育的严重阻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才是国家减负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

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成为教育的“顽症”,久治不愈,其原因还是在于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

该校贯彻国家的减负政策,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

从具体做法上来看,似乎认为,减负,就是开展更多的课外活动,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

首先,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发展的误解。

学生真的愉快来自于通过刻苦的努力而带来成功之后的快乐,学生真正的负担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

素质教育要学生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日后所需要的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

其次,这是对素质教育形式化的误解。

素质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在新的形势下的体现,因而它一方面体现了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符合教育的本质要求。

教育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学校开展课外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之一,无可厚非,但学生在外面毫无指导地“玩”,这不仅仅是对课外活动的误解,对素质教育和减负政策的误解,也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

有人认为有课业总会有“负担”,学习成绩与课业是相关的。

有学习,就会有课业。

这一点没有疑问。

但是,课业成为“负担”,就是教育的问题。

当课业成为“负担”时,学生的学业成绩,就可能是以牺牲“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为代价的。

如果教育使得一代人失去了健康,那么教育就是对一代人的伤害。

那么,那种所谓的学业成绩,对于学习者个人,对于整个社会还有什么意义呢?

项材料中的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他们满足了应试教育的要求,可能在知识素质上较强,但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学校贯彻的减负政策并没有实质上改变应试教育在实际执行着。

这种减负实则增加了素质教育展开的难度和阻力。

2.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不太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但最后还是放弃了,他说“俺就这样了,就学不会,俺就是弱智嘛”。

请用维纳的归因理论分析这段材料。

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从内在性维度上考虑,如果学习者将失败归因于自身内在的因素,学习者会产生消极的自我价值感;

从可控性维度上考虑,如果学习者把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会产生仇视情绪。

从稳定性维度上考虑,如果学习者把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则学习者对未来的学习结果也会抱失败的预期,并会降低自信心、自豪感。

从材料上看,该学生将成绩不好归因于自身能力,即内在的、不可控的、稳定的因素。

这是该学生学习动机不足以致“放弃”的原因。

教师应知道该学生找出失败的真正原因,同时应积极指导该学生的归因方式转变到努力因素上来,这是有益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的。

1.赵老师让各组组长把作业发下去,并特别留意了一下“差生”张毅的表情,发现他东张西望,想要和同学交流。

这次赵老师给他的作业批了一个“优”还写了一句“你进步真大”。

张毅显得非常高兴、其实赵老师心里比张毅还要开心。

以后赵老师经常采用这种“悄悄话”的策略(又举了一些例子)。

最后一个学期下来同学不仅喜欢做作业,而且学生的成绩有了普遍提高。

赵老师采用了什么评价方式?

鼓励性评价或发展性评价

2.语文老师林老师在讲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这篇文章的时候,引经据典,慷慨激昂,有一个女孩举起手问老师苦胆是什么?

林老师没有料到学生会问这样的问题,事先也没有查到关于苦胆的资料。

林老师停顿了几秒钟,迅速调整了策略。

解释说:

“胆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分泌胆汁,由于胆汁很苦,所以也叫苦胆。

”解释完了学生还是不明白。

林老师又问学生,你们吃过的最苦的东西是什么。

“苦瓜”、“苦菜”……

学生们一下就活跃起来了。

勾践每天吃苦胆,就是要提醒自己不忘复国。

结合案例,教师应具备那些知识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广博的知识面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满足学生需求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教育实践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反复积累和提炼出自己的实践经验,形成教育机智。

材料分析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yè

】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问题:

1、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什么?

(4分)

答: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具体来讲,在方仲永幼时能作诗他的父亲每日带他在众人面前炫耀,没有让他继续学习,这就是后天教育不足的问题所导致方仲永长大成人后很平淡,也就是泯然众人矣的关键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