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热议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6736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年热议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青年热议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青年热议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青年热议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青年热议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青年热议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青年热议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青年热议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青年热议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青年热议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年热议Word下载.docx

《青年热议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年热议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年热议Word下载.docx

只不过,潘晓们的困惑更多地体现在理想幻灭后的彷徨,而当代青年的苦闷则更多体现在生活挤压下的种种纠结和艰难。

也因此,从去年6月开始,本刊决定在30年后以“人生的路,是不是越走越难”为大标题,在广大青年读者中开展一场新的人生问题讨论。

在这个大标题下,本刊发表了马本勋的来信《漂泊之路,为什么越走越难?

》在读者中引发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讨论一直持续到今年初。

特别是今年第2期本刊刊发的一组稿件,出自一群打工诗人之手。

他们与马本勋一样,都曾在别人的都市里漂泊、流浪过。

打工的艰辛,灵魂的煎熬,身心的疲惫和种种伤痛,他们全都经历过、体尝过。

但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永远不变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

无论是许强的“既然是在路上,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努力”、李明亮的“为自己的小小梦想去做一些事情”,还是汪雪英的“为了生活和理想,就要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都表达了同一种价值取向。

  今年第8期,本刊又编发了李波的来信《仕途之路,为什么越走越难?

》,来信中,李波吐露了自己正面临着的矛盾和困惑,而他的矛盾和困惑,在现实生活中显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作为一位年轻干部,李波的道德坚持和一些不向现实妥协的做法,比如不愿随波逐流,不愿意让自己与官场上的不良风气同流合污,在做人为官上有自己的底线……反映了当代青年一种自觉的道德坚持。

而在此后近半年的时间里,有无数热心读者对讨论倾注了很多心血。

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自己对于人生、事业的真知灼见,给正处于矛盾、困惑中的李波,送上真诚的建议和不啻于当头棒喝般的人生警示。

  

  “北上广”纠结

  文/本刊记者陈亦佳

  2008年的一个雨夜,靳君伟悄悄向夜色中的北京挥了挥手,离开了这座呆了四年的城市,奔向了南方的妻子和幼女身旁。

“国企的工作虽然稳定,但高企的房价远远超过了薪水的涨幅。

两难的抉择之下,理想让位于现实,决心还是为了一家人的亲情、团聚和孩子的成长,到二线城市换个活法。

  “北上广”的关键词是“拼搏”。

他们给予青年无尽梦想和舞台,同时给他们施加沉重压力。

房价高企,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加班是家常便饭,升职面临残酷竞争……它们是“中国最累的城市”,白领过劳死的新闻屡见报端。

  那两年,有很多靳君伟带着不舍和苦涩,以及对家乡闲适生活的向往,逃离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大城市。

  然而在一些二线城市,“闲适”慢成了“死水微澜”,而“拼搏”则变成了“拼爹”。

  山东小伙小田被父母从北京“拽”回了老家。

2010年夏天,父母到处托人找关系给他找了当地一个事业单位的工作,每个月能拿2000多元。

“吃住都在家里,所以剩的比在北京多。

”在新单位还不到一年,他便发现,在当地,一个人的家庭背景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比如单位里的各种评奖、评优,多是家里有关系、有背景者得。

“明明是每天迟到早退,年底依然得先进。

而且都是靠关系进来的,新来的哪有家里没花钱的?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早就见怪不怪了。

”家里背景并不很硬的小田,在这里看不到自己想要的未来。

2011年,小田选择重返北京。

而在他的身边,有很多和他做出一样选择的年轻人。

  在远离北京的江南,靳君伟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也许很多在北京驻留过的人们都会和我一样,被这座城市混杂交织的奇怪气场所深深地吸引和征服。

离开,也许仅仅意味着一次候鸟般的长途旅行。

  再会,还是再回?

青年正用脚步投票。

在“中国城市发展”这个巨大的天平之上,也正呈现人才与人心向大都市的倾斜。

  拼爹:

时代流行病

  文/本刊记者陈敏

  来看看网络流行的段子:

  “70后的有存款,80后的有贷款,90后的有老爸。

  2011年9月6日晚上,北京海淀区西山华府小区南门前,两名分别驾驶奥迪和宝马的年轻人将一对夫妇打伤,最终被业主们堵截。

据透露,其中15岁的年轻人李天一,正是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

  网友们将李双江跟之前新闻事件中的李刚、王军、卢俊卿一起被列为“四大名爹”,并写出对联:

“恨爹不成刚,怨爸不双江”;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爹更比一爹狂。

  这些名爹,基本都是因为儿子们犯了事,才大白天下的。

事实上,在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尖锐的今天,“拼爹”已在各个领域盛行。

有个好爸爸,在教育、就业、消费、婚恋等方面都占尽上风的年轻人,比比皆是。

哪怕做错了事情,某些青年也会因后台的强硬而有恃无恐,喊出“我爸是某某”的响亮口号。

不被曝光之前,估计这样的口号能帮他们逃脱法律制裁和道德审判。

  而拼爹失败的年轻人,没有强大的人脉和资金资源,没有公平的平台和上升渠道,他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来博取最后一点希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教授说:

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但社会结构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导致中产人群数量过少等。

  不少论坛都称:

我们刚刚进入“拼爹”时代!

  我们希望,“拼爹”不是一个时代,而是能被治愈的流行病。

我们希望,每位青年都能享有公正公平的社会资源、教育和就业环境,有信心也有梦想去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寻找合理的房价

  文/本刊记者杨振宇

  2011年对中国楼市有着特殊意义,长达一年多持续不放松的房地产调控终见成效,70个大中城市的价格平均环比指数年内首次出现负增长――政府终于走出屡次调控成“空调”的怪圈。

  但是,房价下行并不能减少国人的焦虑,到底哪里是房价的底?

到底调控政策何时退出?

银行能承受的房价回落幅度有多大,楼市真的出现拐点了吗?

不仅百姓搞不明白,就连最知名的经济学家们也莫衷一是。

  8月,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房价下跌将会引发失业等问题,老百姓扛不住。

11月7日,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在其微博上称,若房价下跌,86%的有房家庭、银行、地方政府、财税部门会“倒霉”。

最近,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指出,如果房价在北京、上海、广州出现10%的下降的话,一定会带来比房价上涨30%还大的社会问题。

  有关房价下降会引发社会问题的言论,同样受到一些业内人士的批评。

经济学者马光远撰文指出,一些经济学家之所以这么说,有被利益集团利用企图逆转政策走势之嫌。

  “任何一个人都清楚,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需要抑制。

”知名财经评论人叶檀强调,从房价收入比、租售比以及房地产总市值占GDP的比例来看,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不可持续,如果不主动调控,必然成为引爆未来中国实体经济与金融的炸弹。

  11月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房价虽然已经开始松动,但调控绝不可有丝毫动摇,调控的目标是要使房价回归到合理的价格。

  那么,楼市的合理价格在哪里呢?

恐怕这又会引发不小的争论。

也许,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的观点会提醒我们,中国的房地产调控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毕竟,目前的住宅总量依然处在绝对短缺的状态,有人依然没有房住。

假如有100人,却只准备了80份盒饭,那么无论盒饭的价格涨到天还是跌到地,还是会有20人没有盒饭吃;

将盒饭的价格降下来,80份盒饭也不能变成100份。

  因此,房价拐点存在与否、何时到来,之于楼市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如何能够满足“没有盒饭的20人”,也就是没有住房者的刚性需求,才是调控的终极目标,也是当下楼市的当务之急。

  物价上涨,世界为难

  文/本刊记者刘善伟

  2011年初,“蒜你狠”,“豆你玩”,曾让无数国人为难不已,消费者价格指数从2011年1月的同比上涨4.9%不断攀升并在7月达到高点6.5%,随后不断回落,11月统计出炉的数据显示,10月CPI数据为5.5%。

本轮物价上涨主要由房租、猪肉、蔬菜水果价格上涨引发。

猪肉价格的上涨和进口猪肉的增加,甚至使得美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猪场被偷猪贼“光顾”的现象。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从事农牧业生产的人口越来越少,而人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又使得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一消一长便形成了肉、蛋、奶以及水果出现了供求紧张的现象。

  物价的上涨主要靠扩大生产、改善流通来平抑。

收缩货币政策被证明效果不大。

一些中小企业因为紧缩的货币政策面临生死关口,都说明货币政策的紧缩应当谨慎推行。

物价上涨光靠货币政策解决不了,学界和政策的制定者们需要更准确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固定的思维套路往往不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

  中国是世界上诸多商品的主要生产国家,曾帮助世界平抑物价,然而在一些西方国家不断扩大货币发行的背景下,中国一国的努力也显得徒劳。

美元的滥发使得全球范围内物价不断上升,中东等一些国家的百姓难以忍受通货膨胀甚至走上街头,美国国内民众也不堪忍受越来越拮据的生活,发起了占领华尔街运动。

世界各国的货币政策需要统一的协调,美国政府声称在亚太有重要利益,然而美国国内媒体对其对外政策却鞭挞不已,声称美国应该首先解决国内的经济疲软,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前景在美国不负责任的货币发行背景下,仍然难以乐观,各国抛弃美元结算进出口货物,或许是减少美元滥发对各国通胀指数抬高的有效办法。

  “国考”:

“渐趋平缓”的竞争

  文/本刊记者韩春丽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已于10月底结束。

报名人数,在经历了2010年144.3万人、2011年141.5万人的高纪录之后,2012年最终通过审查的合格人数为133万人,这是国家公务员自实行公开招考以来,报名人数连续第二年减少。

因此有人结论:

国家公务员考试竞争程度已渐趋平稳。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试行公务员考试,2000年后逐渐成熟。

世界上最早开始公务员考试的国家,一般是指1870年的英国。

而在我国公务员报考从2003年起火爆升温,并被简称为“国考”,却也恰如其分。

如果说,20年前的“国考”是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现今“国考”则是指竞争激烈程度是高考几十倍的公务员考试。

2001年,“国考”招录比率是13.7%,高考的录取率是59%;

2010年,国考总竞争比例为93∶1,招录比率1.44%,而高考的录取率则是68%。

  一项有17330人参与的调查显示,73.6%的年轻人愿意当公务员。

公务员的“高含金量”激发了大学毕业生和社会在职人员报考公务员的热情,医疗、养老都有保障及某些所谓“切实利益”,使其成为年轻人热捧的“金饭碗”。

数年居高不下的报考数字,曾引得整个社会探根寻源。

  而今年的报考人数为何降低?

国家公务员局给出的解释是,各招录机关根据职位需求,设置了更加科学合理和具体的资格条件,报考人员必须有针对性的报考相关职位。

  实际上,“国考”除去选拔建设一支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兼优的公务员队伍、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各行业间人才流动等等优点外,弊端也日益显现:

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进入机关门的“三门干部”越来越多,他们普遍存在善于考试但缺乏基层工作阅历、不了解基层情况、眼高手低等问题。

因此,今年的“国考”,特别增加了“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这一规定和要求,因为招录单位知道,仅仅通过笔试和面试很难找到真正需要的人才,他们更希望能招到“熟手”,入职后立马能上手。

而仅这道“两年门槛”就会卡住无数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

  随着“国考”招考条例更趋科学性和合理性,加之当前就业形势有所好转,公务员不再是毕业生就业主渠道,以及考生对公务员考试更加理性等,成千上万人角逐同一职位的惨烈局面有望得以改善。

  文化凝聚青年

  文/本刊记者张杰

  11月8日至10日,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就共青团组织如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广大青少年,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等课题在安徽调研。

陆昊先后深入企业、高校、乡镇,并与企业青年员工,高校、乡镇团干部座谈。

陆昊强调,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共青团组织要认真学习领会,在把握核心内容的同时,更善于用文化元素来创造吸引凝聚青少年的路径、引导青少年的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主张传播给青年人。

  陆昊说,能够影响人的行动的逻辑实际上只有三条:

一是信仰,二是利益,三是感情。

一个社会要想实现合理发展,一定要实现信仰、利益与感情的平衡。

对于共青团组织来说,要引导青年既尊重合理的利益,又强调信仰、利益与感情的平衡,不能“唯利益化”。

文化产业与共青团组织一样,肩负着进一步激发民族精神力量与凝聚力的重大使命,让青年既尊重物质财富创造,又有精神追求;

既尊重合理的利益,又有对国家、民族、人民的责任与感情。

要看到信仰和感情的力量,但凡一个社会成员在年轻的时候就拥有“爱人民”的理性基础,社会上就不会有“地沟油”之类让党和政府担忧、让人民群众不满的现象出现。

陆昊希望,团组织要与优秀的文化企业加强合作,就加强道德底线和法制意识的教育、传播真善美、培育爱人民的理性基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把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主张有效传播给青年。

  重建诚信,正当其时!

  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毒豆芽,买菜、吃菜的时候,已经很难有一颗踏实的心;

“房多、钱多、女人多”的三多书记们陆续入狱,官场的道德诚信遭遇质疑;

名校教授潜规则考学的学生,知名人士拿着买来的博士学位,甚至知名的学术打假人士也被爆出自己的一篇学术文章90%的文字居然与别人已发表的文章雷同,学术诚信的圣洁遭遇玷污让人们失去对知识的尊重;

著名的婚恋网站被曝成为一夜情集中地,爱情难以让人爱得踏实。

还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相信社会的诚信?

我们又该如何寻找丢失的诚信?

社会诚信重建成为时势所需。

  10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

”推进行业、部门和地方信用建设。

依法依规有效采集、整合和应用个人、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

形成统一平台,实现对失信行为的协同监管。

推动信用信息在全国范围的互联互通,对失信行为强化监督和约束;

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决策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升公信力。

  文明之邦、礼仪之邦,在经历了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后,要重建社会诚信,对此我们充满信心,虽然我们现在每天去外面吃饭都还在担心是否会吃到地沟油,虽然食用奶制品的时候还在担心三聚氰胺。

  移民潮不应成潮流

  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与胡润研究院在10月联合发布《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报告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中拥有海外资产的已经达到三分之一,同时,有14%的高净值人群目前已移民或者在申请移民当中,还有近一半在考虑移民。

这份报告来自对全国18个重点城市的千万级别以上的高净值人群面对面的访问,共获得980份有效问卷。

他们的平均财富达到6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平均年龄42岁。

  2011年8月15日,中国首部华侨华人研究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1)》发布。

蓝皮书指出,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9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即国家公派、单位公派、自费留学)总数为162.0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9.74万人。

以留学身份出国,目前仍在国外的留学人员有112.34万人,其中89.29万人正在国外进行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学术访问等,有30万人学成后留在国外发展。

  2011年,移民潮成为媒体关注话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各界人士试图吸引中国富人移民,一些议员甚至提议,投资50万美元在美国买房即可获得居留权。

在经济危机背景之下,一些发达国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试图以发放绿卡为手段从别国“抢钱抢人”,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确实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带来了竞争压力。

  移民带走了资金、人才和市场潜力。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这一现象自然不会轻视。

实际上,近年来中国加速推行民生政策,打压过快上涨的房价,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改善社会法制环境,在中国加速社会治理,推行民生政策的背景下,移民潮不应成为一种潮流,而只应是一种短暂的现象。

毕竟,中国有着全球最有潜力的市场,有着充分的就业环境,有着相对稳定的社会治理机构和流动性充裕的公共财政。

而子女就学、生育政策、户籍高考限制等问题都会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步得以解决。

  小悦悦:

全社会的“痛”

  这个2岁的小女生穿着白色碎花连衣裙,手里拿着火腿肠,嘻嘻笑着。

  谁能相信,这已是一张遗照。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轧,躺在狭窄的巷子中,口鼻流血,微弱哭泣,7分钟内有18名路人从她脚边经过,却无人停下,其中包括一名牵着5岁女儿的母亲。

直到一位拾荒阿姨陈贤妹施以援手。

  8天后,小悦悦抢救无效去世。

  有记者去采访“冷漠路人”,有的矢口否认看见,有的说很害怕,有的说内疚悔恨。

一位热心的崔先生曾找其中一位理论,对方回应:

“又不是你的孩子,多管闲事干吗?

  难道,她不是我们所有人的孩子?

当一个孩子垂死挣扎时,我们都漠然走开,那么究竟谁会来爱我们的孩子?

  此事引发了舆论大讨论。

广东佛山280名市民聚集在事发地点悼念“小悦悦”,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

  小悦悦事件后不久,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海尾新市场又发生一起车祸,一岁八个月的小杰被撞倒,当后车轮即将再次碾轧时,路人大声喝止了不知情的司机。

周围十余名档主迅速找到孩子的家人,司机也积极施救。

幸好孩子只是左腿骨折,假以时日即可痊愈。

  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小杰这样的幸运。

搜索近日新闻便会发现,丧身车轮的幼龄儿童,还有东莞市长安镇涌头围村的杜杨洋,增城市新塘牛仔城的悦悦……当时他们的监护人,和前文小悦悦的母亲一样,都在附近几十米的店铺忙碌,对幼儿身处公共区域的危险没有任何预防。

我国每年儿童伤亡事故,大部分都由监护不力造成。

  除了对肇事司机、冷漠路人的道德拷问,我们更要追问:

幼儿监护人该如何担负责任?

从法律和安全教育的角度,该如何发力保护我们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