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古诗王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6776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中古诗王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中古诗王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中古诗王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中古诗王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中古诗王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山中古诗王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山中古诗王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山中古诗王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山中古诗王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山中古诗王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山中古诗王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山中古诗王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山中古诗王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山中古诗王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山中古诗王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山中古诗王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山中古诗王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山中古诗王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山中古诗王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中古诗王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山中古诗王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中古诗王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中古诗王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

盛于唐代王(王维)

孟(孟浩然)?

影响追随者韦应物、柳宗元。

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因此也称王孟诗派。

这些诗人用开阔的胸怀,深细敏

感的审美嗅觉,来描绘山水风景的优美壮丽,歌咏田园生活的闲适静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农民的安居乐业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

【写作背景介绍】

唐代"

安史之乱"

后,社会急剧变化,朝政日非,王维不再积极出仕,而是亦官亦隐。

他隐居

【字词、译诗】

(1)空林:

疏林。

(2)烟火迟:

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

(3)夏木:

高大的树木,

犹乔木。

夏:

大。

(4)啭:

鸟的宛转啼声。

(5)黄鹂:

黄莺。

(6)山中句:

意谓深居山中,望着槿花的开落以修养宁静之性。

(7)清斋:

这里是素食的意思。

久雨不停,林野潮湿烟火难升;

烧好饭菜,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

【艺术特点】

王维山水田园诗特点1--诗中有画。

请以此诗为例,对这一艺术特色作简要说明(结合课

后练习一)。

明确:

此诗写辋川之夏景,给人以画意盎然的印象。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一联,白鹭雪白,黄鹂金黄,色彩差异明显;

于白鹭描绘其飞行,而黄鹂则直说其啼鸣。

在背景上,"

漠漠"

,写出了水田一望无际,苍茫一片;

阴阴"

,描绘夏日林木茂盛,境界清幽。

这样,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如一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

此正可谓"

辛夷坞

【字词,译诗】

"

红萼"

,辛夷花红色的蓓蕾。

树梢上的辛夷花,在山中绽开了红色的蓓蕾。

崖谷山涧寂静无人,辛夷花纷纷扬扬地开放,

然后又飘落。

这首诗前两句着重写"

发"

,后两句着重写"

落"

王维山水田园诗特点2--以禅入诗。

分析这首诗中蕴含的禅意。

描写辛夷花开,尽管很美,但由于生长在绝无人迹的山涧旁,这里与尘世的喧嚣恰恰

相反,只有一片自然的静寂,所以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自开自落,没有生的喜悦,亦无死的悲哀,全然没有那种"

花开易见落难寻"

的苦楚,而是清幽深隐,含着空漠淡远的禅心(教师补充,王维以禅入诗,以山林胜景为客观描写对象,表现出诗人孤寂爱静的性格特点。

在王维的山水诗中,没有"

人生如梦"

的喟叹,也没有"

物是人非"

的凄凉,更没有"

因果报应"

的表露。

这是一种纯粹的"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一种对世界、人生在深层次上认知后的平和心境,忘我忘情)。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送别诗特点--借景抒情。

王维的送别诗善于借景抒情,请联系学过的《渭城曲》,细

细品味《送沈子福归江东》的景物描写与表达情感的关系。

《渭城曲》前二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主要写"

朝雨"

和"

柳"

两种景

物。

柳,与"

留"

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习俗,暗含依依不舍之意。

路上行人和车辆扬起的微尘被"

沾湿,"

客舍"

和柳枝在"

的浸润下显得格外清新,就在这样的背景中与友人劝酒惜别。

这是以景衬情;

《送沈子福归江东》前二句"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写送别之际与友人难分难舍的情谊,而第三句正是承前二句所发,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诗人巧设比喻,以有形可感的春色来比喻无形的相思,且境界辽阔,这是以景喻情。

二诗都是借景抒情,收到了极好的表达效果。

观猎

【导入】

王维的诗歌作品大致以40岁作为分界线,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作品表现了积极的人生

态度,希望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为社稷黎民谋福祉。

后期,思想日趋淡泊,佛教信仰日益发展,更多的是淡泊宁静。

《观猎》是王维前期的作品,洋溢着作者的豪情壮志。

【诗歌赏析】

1、《观猎》前六句表现出的紧张、激烈、迅疾,与最后两句的淡静、平缓形成鲜明的反差,

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你还能说出相似的例子吗(课后练习三)?

明确:

尾联与开头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

射猎时"

风劲角弓鸣"

,风劲云涌,气氛激烈;

猎后"

千里暮云平"

,风定云平,满载而归,心情悠然自得。

例子如李白的《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

有鹧鸪飞"

,诗歌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作了鲜明的对比。

诗歌着重渲染了昔日的繁华,末句以今日的凄凉来进行反衬。

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充分地表达了主旨。

2、请同学们看诗后的资料信息,教师补充,什么叫起承转合。

补充:

是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的顺序,"

起"

是开始,"

承"

是承接上文,"

转"

转折,"

合"

是全文的结束。

泛指文章做法。

诗歌的创作,尤其是格律诗的创作,很讲究起承转合。

即一首诗的起句,地位很重要,

往往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

句与"

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它不是对"

句简单的重复,而是"

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

则是合笔,是结句,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

3、"

是我们了解诗人感情、解读古诗主旨的最重要所在。

那么,"

的方式有哪些呢?

①直接点题,于篇末或抒发感情,或议论明理,直接揭示主旨。

②收束方式是暗中寄

托,即用暗示的方法表现作者的感情、阐述的事理。

最常见的是寄情于景,以景语作结。

这种方式寓不尽之情于景物中,表达含蓄深婉,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引起读者回味。

因为其含蓄,给我们阅读带来了比较大的障碍。

这需要我们能够从结句本身的个别关键词捕捉一些有效信息,或者结合诗词的前半部分,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寻求突破。

【总结】

王维在盛唐时期以开阔的胸怀,细腻的情感对山水田园进行吟咏,对自然景物加以赞

美,为后代留下了诸多美妙的诗篇。

他把自己对于绘画色彩的领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寓于山水田园诗中,形成了两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诗中有画、以禅入诗,让读者既有对想象中美景的向往,又有对人生的深层次哲学思考。

同时,他的送别诗也发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把离别时的情感映衬得更加浓厚。

他前期的诗歌则又体

现出一种豪情壮志的色彩。

作业布置:

预习《李白诗四首》。

篇二: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第一课时

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鹿柴》。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

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

2)解诗题。

柴"

,通"

寨"

,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

2.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

要求:

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鹿柴"

的"

柴:

读作"

zhà

i"

,不要读作"

chá

返景"

景"

jǐng"

yǐng"

青苔"

苔"

tāi"

3)自学诗中的生字。

,不要多加"

彡"

复"

中间是"

日"

不是"

目"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的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

逐一解释。

青苔:

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2)自己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一说。

一、二句句意:

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

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4.展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

前两句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

后两句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是从视觉上来描写环境的幽美。

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构成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

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色彩丰富、绚丽。

空山中有"

人语"

,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字。

这样描写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3)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

①在这首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②学生这首诗你还有哪些疑问?

(为什么前两句明明写"

人语响"

,我们却说它写空山的寂静?

后两句写"

复照"

,我们却说它写深林的幽暗?

4)教师小结:

《鹿柴》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

5.练习朗读,试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读时注意自然停顿,读出韵味。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2)自己试背。

3)同桌互背。

4)集体背。

四、作业:

背、默古诗;

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有关作者资料。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3.正确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

请几名同学背。

2.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写。

学生补充介绍有关作者资料。

2.解诗题。

渔者--打鱼的人。

这首题目的意思是:

江上打鱼的人。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

没"

风波"

波"

bō"

pō"

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

渔"

鱼"

(2)"

君"

字第二笔右边要出头。

3.齐读《江上渔者》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

往来:

来来往往。

但;

只。

美:

鲜美。

出没:

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

风浪。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意。

一、二句: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

三、四句:

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3)把四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学生朗读全诗,学生边听边想象,打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场面惊险。

2.课堂讨论:

(1)诗人在这首诗中讲了几种人?

他们有什么不同?

(2)从哪儿看出打鱼人的艰辛?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到诗中讲了两种人:

吃鱼人和打鱼人。

吃鱼人只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打鱼人捕鱼十分艰险。

打鱼人为了捕鱼,每天要驾驶着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荡,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生命危险,自身无安全保障。

他们的劳动成果是来之不易的。

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反映吃鱼人不知打鱼人的艰辛。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练习朗读。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4.汇报、评读。

5.自己试着背诵,同桌互背。

6.作业:

背默古诗《江上渔者》;

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找有关诗人资料。

江上渔者

北宋:

范仲淹

第三课时

1.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背诵课文。

1.集体背诵《鹿柴》《江上渔者》。

2.请几名同学背。

3.回顾古诗的学习方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

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

2.解诗题。

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

宿"

shù

暮"

幕"

墓"

贫"

上下结构,上边是个"

分"

,不要写成"

蓉"

上中下结构,中间是个"

吠"

大"

字上面不要丢点。

3.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日暮:

天色将晚。

柴门:

树枝做的门。

苍山远:

苍苍茫茫的远山,一直连向天边。

贫:

穷。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1、2句:

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

我投宿的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人家。

3、4句:

忽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

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

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图?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

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4.可根据诗的内容,试着画一幅"

风雪夜归人"

图,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5.练习背诵古诗。

(1)自己试着背。

篇三: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教案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王维的生平,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作品。

2、了解王维诗歌"

的艺术特点,品味诗人"

的山水田园诗特色。

3、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鉴赏诗歌"

的山水田园诗特色,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趟进诗歌的河流

中国被称为"

诗的国度"

,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六朝古诗到唐诗宋词元曲,大半部中国文学史主要是诗史。

人们将中国古代诗歌喻为一条灿烂的银河,这条银河中最灿烂的星群,无疑是唐诗宋词。

所以,在现在我们的语文高考试题中,诗歌鉴赏一直是个必考题。

那么,我们鉴赏古代诗歌,要如何鉴赏,鉴赏些什么,考试又要考的什么内容呢?

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选修1《唐诗宋词元曲选读》中的第一课《王维诗四首》,以此为例来跟同学们共同探讨。

二、走近作者:

瞻仰大师的灵光

1、你喜欢王维的诗吗?

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学过的可不少哦,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好么?

(课件展示)《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山居秋暝》(高考必背篇目)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关于王维,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好不好?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王维(701-761)

☆结缘佛教:

字摩诘,来源于《维摩诘经》。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

☆仕途经历:

官至尚书右丞,有《王右丞集》

☆思想分期:

前期奋发有为,后期亦官亦隐。

☆艺术造诣:

多才多艺,诗书琴画样样精通,被称为"

南宗"

山水画之祖,"

☆诗歌成就:

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王孟"

(山水田园派是盛唐诗坛两大诗歌流派之一,作品以题咏山水景物和田园生活著称。

作品较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

这一派代表人有王维、孟浩然等。

三、品鉴诗歌:

在诗人的心尖上遨游

同学们以前都已经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鉴赏过很多诗歌了,都是怎样赏析的啊?

学生回答

这样的分析都是正确的,那么今天我们学习鉴赏诗歌,除了这些鉴赏方法之外,还要大家按照高考的要求分析鉴赏诗歌。

(课件展示):

鉴赏诗歌主要分两大块: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两个方面来鉴赏诗歌。

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是走进作者的心灵,与诗人对话,体验诗人的感情,换句话说,就是在诗人的心尖上遨游。

品鉴过程:

1、学生根据字音自由大声朗读诗歌。

(课件展示)(朗读)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lí

炊黍shǔ饷东菑zī.

漠漠水田飞白鹭lù

阴阴夏木啭zhuà

n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jǐn,

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

3、检查预习情况。

(用现代文理解诗歌)学生提出关于诗中不理解的词语,教师解答。

学生根据解答理解诗歌内容。

师:

昨天布置大家预习这首诗,在诗歌的字词句的梳理上,有什么困难吗?

有的话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解答疑问

请一个学生朗读自己的作业。

同学们都做得很认真,做得很好。

连雨季节,天阴地湿,幽静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

勤劳的农妇蒸藜炊黍,送给在村东田地辛勤耕耘的家人。

广漠无际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日幽静的树林

中传来黄鹂婉转啼鸣。

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木槿晨开

晚谢;

在松下采摘露葵,留着清斋素食。

我已和村里的人

走进诗人的世界了吗?

想象到了一种怎样的画面?

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王维"

,这是一个很贴切的赞誉,诗中的景真的写得很美很有诗情画意,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

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分析一下。

师问:

写景的主要是哪几联?

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这些特点,先从诗中找出所写的形象,也就是诗中所写的景物。

(课件展示)《积雨辋川庄作》一诗中的形象有:

积雨,空林,烟火,藜、黍(蒸藜炊黍的农妇),东菑,水田,白鹭,夏木,黄鹂

问:

那么像由这些景物组成的这样的一幅画面,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呢?

师明确:

空阔清幽、恬静优美、清静闲适等。

知识链接

(课件展示)诗中的"

或"

物"

(包括人)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景物,它们往往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诗人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其客观之"

象"

与主观之"

意"

共同构成了极富美感的"

形象"

因此,诗中的形象又称为意象。

而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就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壮阔、开阔、深邃、闲适恬静、清幽、清新、自然、幽美、淡雅、安谧、平和·

·

),诗人借此来渲染烘托自己的思想感情。

其实我们刚才回答的就是指诗歌营造的意境,通过意境,我们就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感情。

这种方式就是诗歌常用的技巧――借景抒情。

这也就是诗歌的艺术特色。

像刚才所说的"

那也是诗歌的艺术特色。

那么我们从刚才所归纳出的意境特点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学生自由回答

讲了这么多,我们似乎忽略了这首诗的尾联,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

除了刚才所讲的这艺术特色之外,这首诗的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方式?

有什么作用?

4、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好的,现在我们就依据这些知识来归纳一下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课件展示)这首诗描写了(恬静优美)的辋川山野、(怡然自乐)的农妇农夫和(闲适脱俗)的隐居诗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空阔清幽、恬静优美、清静闲适)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和澹泊自然的心境)。

(分析的一般规律是:

主要景物-景物的特征-意境-思想感情)

那么现在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鉴赏这种类型的诗歌的一般规律是:

先分析主要景物及其特征,然后归纳意境,再从中体会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小结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鉴赏诗歌的两大块: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并不是相分离的。

考试的题型无论怎么变,也无非是这两个方面,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在考试中所遇到的诗歌鉴赏题,看看是不是这样。

比如这次次中段考试中的两题,第1小题,问的是写景方面的,这是有关意境方面的,与艺术特色有关,而第二小题,问的是对"

凉"

字的理解,这个其实也是考的思想内容方面。

五、探究讨论:

对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