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6904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未来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未来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未来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未来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未来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未来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未来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未来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未来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未来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未来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未来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未来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未来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未来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未来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未来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未来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未来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未来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未来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

《未来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来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未来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

第七周:

…………………第十课

第八周:

…………………第十一课

第九、十周: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

………………第十二课

第十二周:

………………第十三课

第十三周:

………………第十四课

第十四周:

………………第十五课

第十五周:

………………第十六课

第十六周:

………………第十七课

第十七周:

………………第十八课

第十八周:

………………第十九课

第十九周:

………………复习

第二十周:

………………期末考试

第一单元 

好大一个家

1、祖国有多大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和途径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会看中国地图,知道图例、比例尺的含义,尝试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实际距离。

3、通过地图和生活实例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

4、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通过多种途径调查了解祖国有多大。

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导入学习

听儿童歌曲《祖国有多大》。

问:

祖国有多大?

看祖国的地图,它像什么?

这节课,我们来感受一下,祖国到底有多大。

二、计算比较,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

活动一:

"

徒步旅行"

,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1、做"

的游戏,出发前,先来看看要走的"

路线"

(学会看图例,认识国界和海岸线。

2、开始旅行吧!

从哪里出发?

(了解家乡浙江在我国的哪边,复习地图方位。

3、在"

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祖国的行政区划,并结合地图,了解祖国的四至点(祖国的最南边、最西边、最北边、最东边分别在哪)。

4、计算:

沿祖国大陆的边界走完一圈,至少要花多少时间?

通过这样的计算,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活动二、调查比较,体会面积之广

1、结合浙江地图,比较本地与浙江的面积。

2、结合中国地图,比较浙江与中国的面积。

3、结合世界地图,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面积。

比较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想说点什么?

三、了解行政区划,进一步感受祖国的辽阔。

1、读读书中的小资料,了解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了解首都、省级行政中心、一般城市等图例。

四、模拟旅游,充分感受祖国幅员辽阔。

1、说说自己小组准备去哪旅游。

2、小组交流旅游前了解的情况。

3、汇报交流:

(1)路程。

(尝试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通过路途遥远感受祖国的辽阔。

(2)温差。

(通过南北温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3)时差。

(通过东西时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五、总结升华

 

2、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1、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2、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和现代都市风貌。

3、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通过上网、看报、听新闻和看电视等方式,收看近期有哪些重要会议正在召开,北京还有哪些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和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动,最近,首都北京有哪些国际友人来访,有哪些国际性重大活动等。

2、广泛搜集反映北京古城与新貌的照片、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从此,北京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向往的地方。

2、提问:

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和我国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说首都是祖国的心脏?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

首都是国家政治中心;

首都是国家文化中心;

首都是国际交往中心。

3、学生分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分别阅读教材第10页至12页,选择与本小组探究问题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和讨论。

4、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为什么说首都是国家政治中心?

从哪些方面能看出首都是国家政治中心?

党中央、国务院所在地,国家领导人在北京办公。

党和国家许多重要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都在北京举行。

为什么说首都是国家文化中心?

高校,中央电视台和春节联欢晚会,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北京图书馆,北京军事博物馆。

为什么说首都的国际交往中心?

各国驻中国大使馆,中国外交部,国家元首来访,国际间友好合作。

5、引导学生探究北京古城的历史、文化和现代风貌。

提问:

北京有哪些著名的历史文物古迹,反映了哪些丰富的历史?

北京有哪些具有现代大都市的时代特色?

让学生互相交流。

板书;

首都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6、总结:

第三课、第三课、港和澳门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其他历史演变;

知道香港和澳门是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

简单了解什么是“一国两制”。

2、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其他历史演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1、搜集香港和澳门风光或旅游照片。

2、查阅资料了解港澳的历史。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特别行政区

1、提问:

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有两个被称为特别行政区。

它们是哪两个呢?

它们在哪里呢?

为什么是特别行政区?

特别在哪里?

2、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地图,找到香港和澳门。

3、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资料卡”,了解“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之处。

4、学生探究:

“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以及“高度自治”具体指什么?

“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怎么回事?

是谁提出的理论?

二、指导学生追寻历史1、为什么根据在香港和澳门建立特别行政区?

2、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资料卡”内容后,指名说一说。

3、教师补充讲解历史变革。

自古以来,香港就是中国的领土。

1842年,在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1860年,清政府再与英国签下《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

1898年,英国又强行租用新界地区,租期99年。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题发表联合声明。

1990年4月,我国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自古以来,澳门就是中国的领土。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骗取明朝政府的许可,在澳门租界地搭棚,存储货物。

1573年,明

朝政府筑墙为界,澳门被葡萄牙殖民者长期占用。

1849年,葡萄牙擅自宣告澳门为自由港。

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就澳门问题发表联名 

fc1 

?

声明。

1993年3月,我国八届全国人民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三、回顾港澳回归

播放香港和澳门回归时,中英和中葡举行政权交接仪式的实况录像。

师生共同观看香港和澳门回归庆典的相关影片,重温激动人心的时刻。

讨论:

香港和澳门回归说明了什么?

四、在地图上认识香港和澳门,认识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1、学生阅读教材地15页地图和教材第16页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

2、让学生画一画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

3、展示有关香港和澳门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香港和澳门。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第四课、第四课、宝岛台湾

1、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和特殊历史。

2、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初步形成维护祖国统一的愿望和信念。

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和特殊历史,使学生初步形成维护祖国统一的愿望和信念。

1、搜集台湾风光图片或旅游照片。

2、查阅资料了解台湾的历史。

一、导入新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终于圆了萦绕一个世纪的团圆梦。

现在我们还有一个夙愿:

就是实现台湾和大陆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二、指导了解台湾1、提问:

台湾在哪里?

2、台湾什么样?

3、台湾和大陆分离多久了?

为什么会分离?

4、指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图》,找一找台湾的位置,师生小结:

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位于我国东南部的海面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

包括台湾岛及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岛等80多个岛屿,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

北回归线从台湾中部穿过,南部是炎热的热带地区,北部是温带。

台湾的地形特点:

西部是平原,东部和中部是山地。

5、阅读教材20页,师生总结:

美丽气候: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环境:

山高、林密、瀑多、饶、市和海港6、引导学生探究海峡两岸关系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提问:

台湾的风土人情和大陆有什么关系?

台湾和大陆分离多久了?

为什么会分离?

我们应该如何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已经做了工作?

有什么意义?

是否要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相关问题的理解和看法:

台湾与大陆分离的原因;

海峡两岸关系血浓于水;

大陆对台政策是努力实现两岸直接“三通”。

7、课外拓展给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两岸统一的渴盼心情。

板书:

风光秀美4宝岛台湾 

资源丰富工业发达,海上交通便利

第五课、我们的“母亲河”第五课、我们的“母亲河”

1、了解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就懂得择水而居,知道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懂得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热爱祖国山河。

知道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中国地形图,中国水系图,长江、黄河流域图。

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中国河流分布图》找到黄河和长江,在图上找到自己知道名字的主要河流,并把它们的名字填写在表格里。

二、指导学生了解黄河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第26页《黄河流域图》。

找一找,黄河流经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

说一说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按照黄河流经的顺序)。

阅读教材第26页至27页,讲一讲黄河流经的地方什么样?

“母亲河”给予了我们什么?

为什么说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呢?

黄河从青藏高原流出,流经内蒙古大草原,流经黄土高原,流经华北大平原,最后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横贯中国北部,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其中黄河下游还是我国的粮、棉基地。

黄河流域还有石油、化工、煤炭等工业基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让学生分组探究黄河泛滥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探究后指名说一说,师生评议总结:

现存问题:

“地上悬河”现象及危险;

黄河断流现象及危险。

解决办法:

南水北调工程。

三、用同样的办法了解长江。

四、总结复习,完成练习。

1、水是生命之源,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

2、(

)和(

)是我国两条主要的河流。

)省中部,流经(),全长约()个省

3、黄河发源于我国(级行政区,从山东注入(国第()长河。

)千米,是我

4、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发出(“在黄河中上游(防止()。

)防止,(

”)的号召,),

)在下游加高加固;

5、黄河下游形成的“黄河再现生机和活力的工程是(“6、长江发源于(流经((

”是黄河汛期的一大隐患。

使”。

))。

长江

)西部,最后注入(

)个省级行政区,全长约(

)千米,是我国第

)大河。

7、长江沿岸著名的大城市有()(、)(、)

和上海市。

8、长江流域出现了很多问题,源头的(上游的( 

)正在退缩,),导

)遭到破坏,人们把长江当成天然的(

致长江严重的垃圾污染。

第六课、第六课、祖国名山知多少

1、了解祖国名山的自然风光和其他承载的历史文化。

2、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了解祖国名山的自然风光和其他承载的历史文化,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搜集祖国名山大川的图片,文字或其他相关信息。

2、准备主题汇报。

一、谈话引入新课我国不仅有世界著名的长江和黄河,还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名山。

在这些名山中,有的山势挺拔,气势雄伟;

有的重岩叠翠,悬峭俊秀,有的流泉飞瀑,云雾缭绕。

你知道这些名山吗?

二、说一说祖国名山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3页图文。

2、教师以泰山为例,结合自然与人文进行讲解。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

它以“擎天捧日”之姿、“拔地通天”之势,被尊为“五岳之首”。

泰山在中国的政治、文化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

历代帝王在登基之初,大多来泰山祭拜天地;

许多文人墨客在泰山览胜之余,也留下许多佳作。

孔子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语;

唐代诗人杜甫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佳句。

3、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国名山进行学习,结合搜集整理的文字、图片信息,进行汇报。

4、出示课件,完成练习:

(1)“五岳”指的是我国的五座名山,它们是东岳(于(位于(于()省,西岳()省,北岳()省。

”,孔子有“”之语,唐代),位于()位于()省,南岳()省,中岳(),位)山,),位

(2)东岳泰山被尊为“诗人杜甫有“(3)华山有“

”的佳句。

”的说法。

黄山有“”(。

山瀑布有“疑似银河落九天”的佳句。

三、发表会“我爱祖国山河水”提问:

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祖国山水的热爱?

确定表达方式;

分组;

小组自主探究;

各小组依次发表小组的研究成果。

四、课外拓展

汇编名山之最;

访谈家乡名山日月山。

第七课、第七课、走上黄土高坡

1、了解我国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2、了解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生了解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1、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幻灯片。

2、《中国政区图》。

一、走上黄土高坡1、曲《黄土高坡》2、提出问题:

你知道这首歌中所说的“黄土高坡”在哪里吗?

“黄土高坡”是什么样子?

这里的人们是怎样生产、生活的呢?

我们能从歌词中找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板书歌词中反映西部地区环境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词语:

黄土高坡、大风、四季风、西北风、东南风、窑洞、牛、黄河。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上黄土高原,看个究竟。

3、学生阅读教材第37页地图。

说明:

图中区就是黄土高原,人们又称黄土高坡。

看看黄土高原在我国什么地方?

黄土高原上有哪些地名是你曾经听说过或去过的?

(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

)4、小结:

“黄土高坡”位于我国黄河中上游的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境内,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人们把这里叫做黄土高原。

5、质疑: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

学生探讨交流。

阅读“资料卡”。

教师图示讲解:

高原西部为贺兰山、东部位太行山、南部为秦岭,只有北部与内蒙古高原相连,且高原北部为沙漠和戈壁,这里常年盛行西北风,沙子和黄土就随风而至。

经过上百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黄土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6、黄土高原什么样?

联系生活经验:

谁去过或在电视中、图片中见过黄土高原?

说一

说黄土高原什么样?

师生语言描述。

播放黄土高原图片。

提问:

黄土高原为什么是这样?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讲解。

二、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1、提出问题:

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人们是怎么生产和生活的呢?

2、阅读教材第38页至40页图文。

3、说一说,人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要修建梯田、挖窑洞、打井、穿老羊皮袄、戴羊肚毛巾,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1)生产方面:

修建梯田;

植树种草;

放牧。

(2)生活方面:

开凿窑洞;

打井取水;

扎白毛巾。

三、课外拓展学生收集人类与环境密切关系的相关资料,在班上相互交流。

第八课、第八课、登上世界屋脊

1、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2、了解青藏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了解青藏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1、青藏高原环境和藏民 

生活短片和幻灯。

2、《中国地图》。

一、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1、指导学生识图出示:

《中国地形图》。

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到青藏高原。

观察比较:

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观察:

教材第41页地图。

观察青藏高原范围:

青藏高原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

2、小结:

在我国的西南部优这样一块神奇的土地青藏高原,主要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境内。

这里平均海拔在

4000米以上,总面积约250平方米,相当于我国领土总面积14,这里不仅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地方,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地方,所以被称为“世界屋脊”。

二、登上“世界屋脊”欣赏青藏高原自然风光1、提出问题:

这么高的地方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登上“世界屋脊”,看个究竟。

2、播放:

青藏高原自然风光的幻灯片。

3、学生阅读教材第41页至第42页的山水风光图。

4、阅读教材第41页地图。

在地图上找到青藏高原上著名的山脉和河流。

5、小结:

这里有神秘的雪山,圣洁的水,碧蓝的天,灿烂的阳光和未受污染的耕地、大气和草原,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上人类生活的最后一块“净土”。

三、登上“世界屋脊”领略青藏高原气候1、提出问题:

青藏高原海拔这么高,高原的气候和平原地区相比有什么不同?

2、阅读教材第43页,教师讲解。

气温低。

地势越高的地方,气候就寒冷,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就降低6摄氏度,所以地高天寒是青藏高原典型的气候特征。

牦牛和青稞是适应这种高寒气候的特有物种。

空气稀薄、日照强。

说明:

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阳光辐射强,日照时数多,所以这里又是全国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地方。

看教材第43页“布达拉宫”图,讲解“日光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