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车间岗位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6997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蒸发车间岗位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蒸发车间岗位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蒸发车间岗位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蒸发车间岗位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蒸发车间岗位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蒸发车间岗位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蒸发车间岗位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蒸发车间岗位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蒸发车间岗位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蒸发车间岗位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蒸发车间岗位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蒸发车间岗位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蒸发车间岗位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蒸发车间岗位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蒸发车间岗位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蒸发车间岗位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蒸发车间岗位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蒸发车间岗位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蒸发车间岗位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蒸发车间岗位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蒸发车间岗位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蒸发车间岗位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蒸发车间岗位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蒸发车间岗位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1.3.1.5蒸发器酸洗;

3.1.3.2动作标准

3.1.3.2.1蒸发器组开车动作标准

(I蒸发)

a)通知各岗位人员检查流程是否畅通,关闭各放料阀,检查设备仪表及控制回路的完好情况;

b)联系电工检查电气设备的绝缘情况;

c)联系调度送循环水和准备新蒸汽;

d)通知现场操作工检查仪表用气及轴冷却水压力是否正常,给各种泵加入轴封水;

e)检查各种泵及风机润滑油的油质及油位;

打开风机的润滑油站循环冷却水阀,启动润滑油站并调整好油量(1.5~3L/min)和油压(3bar);

f)通知现场操作工将现场所有设备的控制开关转到“遥控”位置;

g)做好各效液位的设定(55%),适当调整各种阀门的状态及开度;

h)确认准备工作就绪后,通知各岗位人员准备启动蒸发站。

i)启动水泵249给VI效蒸发器二次洗涤水槽进水;

j)当VI效蒸发器二次汽洗涤水槽满后,停止加水,并启动循环洗涤水泵2036;

k)启动原液泵向蒸发站进料;

l)当VI效分离器液位到达30%时,启动2006泵和2016泵并调整进料端循环量;

当VI效分离器液位到达55%时,手动打开V效、III效的进料控制阀FV320、FV321;

m)打开VI效的不凝性气体控制阀PV1016和XV11006;

n)缓慢打开VI效新蒸汽阀进行预热;

o)V效分离器液位30%左右时,启动循环泵,液位55%左右时,启动过料泵,同时将过料泵投入自动;

p)给真空泵加入循环上水,有溢流后,启动真空泵;

q)IV.III.II效操作方法同1.3.7;

I效分离器液位30%左右时,启动循环泵,并将液位控制阀门LV329投入自动;

r)I效循环泵启动后,打开新蒸汽旁路暖管约15分钟;

s)第III闪蒸器液位到其设定值(70%)时,启动出料泵,出料到原液槽循环;

t)打开新蒸汽主控制阀FV309,关闭新蒸汽旁路预热阀,缓慢提升蒸汽量(幅度1-3t/min);

u)每次提流量需待上次调整系统平稳后方可进行;

v)当风机的入口及机体内的温度预热到77oC时,关闭VI效预热新蒸汽阀,打开风机的轴封新蒸汽(压力调整稳定在1.2bar),启动风机;

打开风机的防蒸汽过热喷淋水阀(流量控制在1.80l/h);

缓慢提升转速(幅度为80到100rmp/min),直到正常转速;

w)当各效冷凝水罐内水位达到设定水位时,启动冷凝水泵,并将液位控制投入自动;

x)当新蒸汽冷凝水温度达到140oC时,启动冷凝水板式热交换器(一、二水需合格);

y)第III闪蒸器密度达1.34—1.35kg/m3时,III闪出料改往调配槽。

(II蒸发)

a)通知各岗位人员检查流程是否改好、畅通,一、二次冷凝水改往水槽,III闪出料改往原液槽;

b)通知各岗位人员检查电机轴承是否改润滑,攀车试运转,联系电工测绝缘;

c)通知各岗位人员检查就地和中心控制是否灵活好用,控制按钮转向中央控制;

d)通知各岗位人员检查控制装置和安全仪器,阀门限位开关的正确位置;

e)检查并掌握各储槽液位情况;

f)通知各岗位人员给将要启动的泵加注轴封水并其流量是否正常;

g)通知各岗位人员打开蒸汽管疏水阀,排除管中积水;

h)联系调度室缓慢输送新蒸汽,打开蒸汽管手动疏水阀,待管中积水排干,关闭手动疏水阀;

i)各效分离器液位设定为50%,III闪液位设定为60%,冷凝水罐液位设定为50%;

j)联系调度室供应循环上水,流量为2500m3/h;

k)通知各岗位人员关闭各效排空阀(I效除外);

l)蒸发系统真空度设定为0.88bar,真空度控制阀投自动;

m)各效冷凝水罐间的液位控制阀投自动;

n)启动原液泵,原液进料总流量为500m3/h,其中IV效进料流量300m3/h,VI效进料流量200m3/h;

o)启动两台真空泵,蒸发系统开始抽吸真空;

p)VI效分离器液位达到40%,启动循环泵;

q)VI效分离器液位达到50%,启动过料泵,液位控制投入自动;

r)V效分离器液位达到40%,启动循环泵;

s)V效分离器液位达到50%,启动过料泵,液位控制投入自动;

t)启动III闪出料泵循环原液槽,液位控制投入自动;

u)I、II、III、IV效分离器液位达到40%,启动循环泵;

v)II,III,IV效分离器液位达到50%,启动过料泵,液位控制投入自动;

w)调整IV效、VI效进料流量均等为360m3/h,总流量720m3/h;

x)注意监控各效分离器液位,如偏离设定值,可采用手动调节,使液位稳定后,再投自动控制;

y)I效蒸发器通汽暖管15分钟,关闭I效排空阀;

zz)I效蒸发器结束暖管,打开主蒸汽阀门,缓慢通汽,提汽速度为2吨/分钟,最终蒸汽使用流量为60吨/小时;

aa)新蒸汽冷凝水罐液位为70%,启动新蒸汽冷凝水泵,并把出口阀投入自动控制;

bb)二次蒸汽冷凝水罐液位为70%,启动二次蒸汽冷凝水泵,并把出口阀投入自动控制;

cc)III闪出料密度达到1.36t/m3时,出料改往调配槽;

dd)启动强制效进料泵,进料强制效,流量为120m3/h;

ee)强制效分离器液位达到40%,启动循环泵;

ff)强制效分离器液位达到50%,启动出料泵进行自身循环,液位控制投入自动;

gg)缓慢打开I效-强制效蒸发器蒸汽阀,给强制效蒸发器暖管;

hh)强制效用汽操作方法与I效相同,最终蒸汽使用流量为11.6吨/小时;

ii)强制效出料密度达到1.45t/m3时,出料改往沉降槽。

3.1.3.2.2蒸发器组正常运行动作标准

a)新蒸汽压力5.0~6.0bar,温度170±

200C;

b)蒸发系统真空度0.88bar;

c)I蒸发VI效汽室压力0.7bar;

d)I蒸发VI效汽室温度90~95oC;

e)I蒸发VI效液室压力0.4—0.46.1bar;

f)I蒸发VI效二次汽(一级风机入口)温度77oC;

g)蒸发原液温度 80~85oC;

h)汽耗≤0.280t/t·

H2O;

i)蒸发三闪出料浓度NK>

250g/l;

j)二蒸汽冷凝水Na2O3含量≤600uml/l;

k)循环母液浓度Nk:

235~250g/l;

l)强制效蒸发母液浓度Nk300~320g/l;

m)调节蒸发器进料量,平衡各贮槽液量;

n)调整蒸汽流量,稳定真空,使第III闪出料浓度符合要求;

o)注意对各效液位.设备运行情况以及各种技术参数进行监测,做好记录;

p)主控室人员及时对计算机报警认真分析及时处理;

q)及时询问化验结果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各项指标控制在常范围内;

r)对各种经济技术参数严格监控,力求在最佳值;

s)检查泵的电机电流是否正常稳定;

t)对各种槽罐的液位进行监控,如有异常要及时报告,准确判断其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

u)对计算机的各种报警进行分析,及时准确掌握设备运行情况;

v)定时做好各种设备及生产运行记录;

w)根据化验室分析结果,适当调整蒸汽或原液进料流量,保证III闪及强制效的出料浓度符合生产要求;

3.1.3.2.3蒸发器组停车动作标准

a)系调度压汽,将新蒸汽缓慢减少至20t/h左右;

缓慢降低风机转速至600rmp/min;

b)缓慢减少原液进料量至360m3/h;

c)以上三个步骤交替进行,每次调整需待上次调整系统平稳后方可进行;

d)蒸发器液位平衡后,启动Pc114进水蒸发器,并切断原液进料,蒸发器进行水洗;

e)II闪密度≤1.34T/m3时,III闪出料原液槽,密度≤1.30T/m3时,出料至洗前槽,进行循环水洗;

f)水洗时间约4小时;

g)水洗结束后,先关闭新蒸汽阀门,停风机;

h)停水洗泵Pc114和原液泵;

i)当各效内的料打完后,停循环泵和过料泵;

j)III闪内的料打完后,停出料泵,停真空泵和循环上水;

k)冷凝水罐没有液位停冷凝水泵;

l)通知现场打开各效排放阀,卸压放料。

m)在紧急情况下停车,要和调度联系,压汽,停风机,停止进料;

n)停各效过料泵和出料泵;

o)停循环上水和真空泵,并通知现场破系统真空;

p)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停循环泵放料;

q)故障停车时的流程切换

r)如果新增加的VI效(MVR系统)因故障需停车处理时,将生产流程切换到一期设计的五效作业生产流程;

s)打开VI效进料与出料连通管上的阀门,关闭VI效进料的进料阀;

t)将VI效出料改为进到V效和IV效,同时,将IV效出料改为进III效;

u)缓慢关停风机和VI效的真空(PV1.816);

v)当VI效的料和水打完后,停循环泵、过料泵和冷凝水泵;

w)关闭VI效出料阀,打开排空阀和放料阀,卸压放料;

x)如果故障停车出现在I~III效时,流程切换为VI效单独运行模式;

y)将VI效出料至IV效的阀门打开,关闭进III效的阀门,即VI效出料进入IV效和V效,然后,从IV效出料到蒸发出料泵222进口,经222泵送往原液槽或母液槽;

a)联系调度室,蒸发器缓慢压汽,压汽速度3吨/分钟,最终流量为0时,关闭主蒸汽管手动蝶阀;

b)新蒸汽冷凝水改往冷凝水槽;

c)停水洗泵、原液泵,蒸发器水洗完毕(水洗具体操作参考“蒸发器水洗操作步骤”;

d)新蒸汽冷凝水罐为0%时,停新蒸汽冷凝水泵,二次汽冷凝水罐为0%时,停二次蒸汽冷凝水泵;

e)VI、IV效液位控制改变为手动控制,操作中要注意保证V、III效液位稳定,避免出现高液位(70%);

f)VI、IV效分离器液位小于20%时,停循环泵;

g)VI、IV效分离器液位为0%时,停过料泵;

h)V、III效液位控制改变为手动控制,操作中要注意保证II效液位稳定,避免出现高液位(70%);

i)V、III效分离器液位小于20%时,停循环泵;

j)V、III效分离器液位为0%时,停过料泵;

k)II效液位控制改变为手动控制,操作中要注意保证I效液位稳定,避免出现高液位(70%);

l)I效分离器液位小于20%时,停循环泵;

m)I效分离器液位为0%时,关I效-I闪间控制阀;

n)停真空泵,联系调度室停止循环上水的供应;

o)III闪器液位为0%时,停出料泵;

p)通知现场打开排空阀破系统真空;

q)通知现场将蒸发器及管道放料;

r)蒸发器及管道放料。

3.1.3.2.4蒸发器水洗作业动作标准

a)联系调度室缓慢压汽,同时,缓慢降低原液进料流量,最终,新蒸汽使用流量为25吨/小时,原液进料流量400m3/h;

b)停强制效并放完存料,关闭放料阀;

c)启动水洗泵,同时,关闭原液泵原液进料阀,蒸发器以水代料进行水洗;

d)注意监控III闪出料密度变化,当出料密度<1.35t/m3时,III闪出料原液槽,当出料密度<1.25t/m3时,III闪出料洗前槽;

e)启动进料泵进水强制效,液位为40%时,液位控制投入自动,启动循环泵并给强制效通入I效二次汽;

f)蒸发器组水洗时间为4小时;

g)停水洗泵,同时打开原液泵原液进料阀,以料代水,蒸发器水洗结束;

h)注意监控III闪出料密度变化,当密度>1.25t/m3时,III闪出料原液槽,当密度>1.38t/m3时,III闪出料调配槽;

i)同样,当强制效密度>1.25t/m3时,出料改原液槽,当密度>1.45t/m3时,出料改沉降槽;

j)缓慢提高原液进料流量及新蒸汽使用流量,最终原液进料流量、新蒸汽使用流量达到正常生产水平。

3.1.3.2.5蒸发器酸洗作业动作标准

a)蒸发器水洗停车,放完存料;

b)切换流程,把要清洗的蒸发器和其它各效隔离,保证进出酸流程畅通正确;

c)进新水冲洗蒸发器,使其中温度小于600C;

d)配制稀硫酸(130g/l)并加入钝化剂(2%的若丁);

e)进酸,分离器液位40%左右,停止进酸,启动循环泵;

f)酸洗时间1.5—2.0h;

g)酸洗结束,停循环泵,启动261废酸泵把废酸送回酸站;

h)进新水清洗蒸发器几遍,然后放料外排;

i)恢复正常作业流程。

3.1.4工作结束

3.1.4.1作业内容

3.1.4.1.1整理物品

3.1.4.1.2打扫卫生

3.1.4.1.3交班

3.1.4.2动作标准

3.1.4.2.1本班工作结束,要把原始记录表、岗位记录本、日检表等物品定置摆放;

3.1.4.2.2用干抹布擦干净电脑、操作台、桌椅上的灰尘,用拖把拖干净地面;

3.1.4.2.3接班人员到齐,详细说明本班的生产情况及设备运行情况,具体讲清安全注意事项、卫生清洁情况;

3.1.4.2.4对接班人员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回答,交班不清不得交班。

3.2蒸发现场岗位作业程序及动作标准

3.2.1上岗前的准备

3.2.1.1作业内容

3.2.1.1.1劳保穿戴;

3.2.1.1.2检查工具器;

3.2.1.1.3巡检。

3.2.1.2动作标准

3.2.1.2.1取出安全帽、工作服、防护眼镜、手套等劳动防护用品,按要求穿戴,班组人员互相检查是否有漏缺或穿戴不标准;

3.2.1.2.2检查工具箱内工具,看工具器是否有漏缺或损坏,看物品是否按定置要求摆放;

3.2.1.2.3班组人员分工作班前巡检。

3.2.2接班

3.2.2.1作业内容

3.2.2.1.1检查上班生产情况

3.2.2.1.2交接班

3.2.2.2动作标准

3.2.2.2.1检查所辖区域内所有设备运行情况及物料情况;

3.2.2.2.2仔细阅读交接班记录,认真查看各项技术指标及工艺条件,了解车间安全生产工作安排。

3.2.2.2.3检查现场卫生状况及定置管理情况;

3.2.2.2.4确认正常后在交接班记录上签名,填写接班记录。

3.2.3正常作业

3.2.3.1作业内容

3.2.3.1.1蒸发器组操作;

3.2.3.1.2泵的操作;

3.2.3.1.3巡检作业;

3.2.3.1.4排盐苛化过滤机的操作;

3.2.3.1.5配酸作业。

3.2.3.2动作标准

3.2.3.2.1蒸发器组操作

a)接到主控室开车指令后,检查各仪表用气及各轴封冷却水压力是否正常,经各泵注入冷却水;

b)检查各泵及风机润滑油的油质及油位,打开风机的润滑油站循环冷却水阀,启动润滑油站并调整好油量;

c)检查泵皮带及地脚螺栓的松紧情况,并调整好;

d)检查排净蒸汽管路、冷凝水管路、冷凝水罐及其他设备内积存的冷凝水;

e)检查现场各种阀门是否灵活好用,并将现场所有的控制到“遥控”位置,一、二次水改往Tt120槽;

f)检查流程是否畅通完好,关闭各放料阀及各效排空阀;

g)准备工作做好后通知主控室可以开车;

h)仔细检查泵的地脚螺栓是否紧固,电机皮带或联轴节是否紧固正常;

i)把放料考克关闭;

j)把进料阀全部打开,出料阀适当打开,启动泵并观察其电流、响声等情况;

k)真空泵启动前必须先往泵腔内注入循环水,启动后再打开进气阀,等泵运行稳定后关闭辅助进行阀;

l)通入新蒸汽前必须把蒸汽管路手动支及自动疏水阀全部打开,等确认客内无冷凝水时再把手动疏水阀关闭;

m)暖管必须缓慢进行;

n)缓慢蒸汽蝶阀,直至完全打开100%状态;

o)看到安全阀有蒸汽喷出后关闭不凝性气体控制阀

p)得到主控室停车命令后先关闭新蒸汽蝶阀;

q)打开新蒸汽排空阀;

r)待各泵停下后关闭原液进料阀,打开放料考克放料;

s)根据主控室指令改变物料出料方向;

t)接到主控室放料指令后,对各容器、管道、设备进行放料,入料过程中站位要正确,站在阀或考克的一侧进行操作,开阀动作要慢;

u)停真空泵,打开辅助进行阀及各效排空阀破真空。

3.2.3.2.2泵的操作

a)开泵前联系检查电机绝缘情况;

b)攀车前仔细检查泵的地脚螺栓是否紧固,电机皮带或联轴节是否紧固正常;

c)检查泵的轴封水压力、流量,泵轴承的润滑油质及油位;

d)关好放料阀,打开进料阀,泵出口阀开1/3;

e)把启动按钮打到“就地”位置,启动泵;

f)观察泵的运行情况,待稳定后缓慢打开泵出口阀。

g)停泵前把泵出口阀关小至1/3或1/2;

h)按泵的停止按钮;

i)关泵进口阀;

j)放泵进、出口管道余料;

k)关泵轴封水。

3.2.3.2.3巡检作业

a)准备好板手、听诊器、钳子、以及记录本等;

b)按:

水洗槽区→原液槽区→酸站→母液槽区,蒸发站:

污水槽→I效→II效→III效→IV效→V效强制效→VI效→真空泵→下封槽→III闪→II闪→I闪路线巡检;

c)检查泵的轴承温度、响声,轴封水压力、流量,润滑油油质、油量,皮带或联轴节及各部位的连接螺栓的紧固情况;

d)检查电机的温升、响声情况;

e)检查现场压力表、温度计显示状况,管道、阀门是否有泄漏;

f)检查风机的润滑油量、油压和循环冷却水状况,以及喷淋水量;

g)检查新蒸汽管压力、各效蒸发器的压力及蒸发器、闪蒸器、预热器的震动情况;

h)检查各槽、冷凝水罐是否有泄漏,以及周围环境卫生情况。

3.2.3.2.4排盐苛化过滤机的操作

a)开过过滤机前联系给过滤机送料;

b)启动过滤机搅拌器;

c)启动转鼓并调整其转速;

d)抽吸真空并调节真空度大小,使滤儿童饼含水率符合要求;

e)打开热水阀冲洗滤布及溜槽中滤饼;

f)定时给过滤机加油,定时检查过滤机运行状况;

g)停过滤后要往半液槽槽内加入热水泡洗过滤机;

h)停过滤后要检查滤布是下有破损及溜槽上否有滤饼。

3.2.3.1.5配酸作业

a)配酸现场严禁烟火;

b)先往稀酸槽中注入新水至槽液位70%左右;

c)往稀酸槽加浓硫酸,加酸时速度要慢,流量要均匀;

d)稀酸槽液位80%左右时,取样化验,直至稀酸浓度合格;

e)酸洗前半小时加若丁;

f)把若丁搅拌均匀,配酸结束。

3.2.4工作结束

3.2.4.1作业内容

3.2.4.1.1整理物品

3.2.4.1.2打扫卫生

3.2.4.1.3填写交班记录

3.2.4.1.4交班

3.2.4.2动作标准

3.2.4.2.1整理物品

a)本班工作结束,要把点检表、记录本、当班便用的工具器、劳保用品等归类定置摆放;

b)打扫现场操作室内卫生,把空调、饮水机、电话等固定资产上灰尘擦干净;

c)把本班交班时的生产、设备情况填写清楚;

d)向接班者详细讲清本班的生产、设备情况,对接班人员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回答;

e)交班。

3.3钳工作业操作程序与技术动作标准

3.3.1上岗前的准备

3.3.1.1作业内容

3.3.1.1.1穿戴好劳保用品

3.3.1.1.2参加班前会

3.3.1.2动作标准

3.3.1.2.1按照氧化铝厂劳保穿戴要求,规范好着装,将安全帽、手套等取出放在主控室内桌子上。

3.3.1.2.2认真听取班长安全事项及生产工作安排;

3.3.1.2.3检查本班人员劳保用品穿戴情况,对不合要求者,应要求其立即改正。

3.3.2接班

3.3.2.1作业内容

3.3.2.1.1检查上工具器

3.3.2.1.2检查场地

3.3.2.2动作标准

3.3.2.2.1检查工具器是否安全可靠、作业所需工具器是否齐全;

3.3.2.2.2检查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对影响安全作业的因素要及时排除;

3.3.2.2.3检查现场卫生情况及定置管理情况;

3.3.2.2.4确认正常后填写接班记录。

3.3.3.正常作业

3.3.3.1作业内容

3.3.3.1.1錾削操作

3.3.3.1.2锉削操作

3.3.3.1.3锯削作业

3.3.3.1.4钻孔作业

3.3.3.1.5修理作业

3.3.3.2动作标准

3.3.3.2.1錾削操作动作标准

a)确认工器具安全可靠;

b)左手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握持扁铲,拇指与食指自然接触,铲头露20mm,倾斜角度5º

-8º

c)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紧握住手锤,拇指贴住食指,锤把尾部伸出15-300mm;

站立在虎钳近旁,左脚在前,与固定好的虎钳中心线为30º

角,左腿稍微弯曲;

右脚在后,与虎钳中心线成75º

角,右腿伸直站稳,头部要伸直;

d)保持扁铲与待加工材料成45度角,手锤由右上方划弧线形上下挥动,对准扁铲锤击,自右向左切削;

e)錾削距尽头10mm时停住,调头錾削余下部分。

3.3.3.2.2锉削操作动作标准

b)站虎钳近旁,站立姿势同;

c)右手握住锉刀把柄,左手压住或夹住锉刀头部,两手端平向前锉。

3.3.3.2.3锯削作业动作标准

b)站立姿势同3.2.1.3的动作标准;

c)右手握手锯弓拉手,左手扶住锯铲前端,然后右手前后推拉,左手压住并掌握平衡,前后往复推拉,直至材料锯断。

3.3.3.2.4钻孔作业动作标准

a)8mm以下的孔,可手握工件进行钻孔;

b)8mm以上的孔,用虎钳夹持牢靠;

c)圆轴和圆件钻孔,将工件放在V形铁上进行;

d)钻大孔或工件较大,用压板和螺栓将工件牢固地固定在工作台上;

e)根据工件厚度和钻孔深度钻床行程,将钻头夹持牢;

f)站在钻床工作台侧面,单手启动电钮观察,运转是否正常;

g)左手搬运旋臂,右手握住钻头升降把头,钻头尖对准划好线的洋冲眼,左手慢慢下压;

h)钻深孔时,钻头钻进深度达孔径三倍时将钻头退出排屑,每钻进一些,就要退出排屑;

i)需要冷却液时,右手操作把手,左手拿液壶浇液,壶嘴与钻头保持适当距离,并躲开排屑方向;

j)钻孔装卸大件时,钢丝绳拴绑牢固,指挥天车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