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真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047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理论》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理论》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理论》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理论》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理论》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教育理论》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教育理论》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教育理论》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教育理论》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教育理论》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教育理论》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教育理论》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教育理论》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教育理论》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理论》真题.docx

《《教育理论》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真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理论》真题.docx

《教育理论》真题

《教育理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2.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3.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4.教育心理学属于(   )。

 A.心理学   B.社会科学

 C.心理学与教育!

学的交叉学科   D.哲学

5.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6.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斯金纳   D.冯特

7.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   )。

 A.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B.主体价值

 C.创造价值   D.教育价值

8.“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9.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o.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行时间为(   )。

   A.2006年,6月29日   B.2007年1月1El

   C.2007年9月1日   D.2006年9月1EI

 11.教师注意力的特点集中表现在(   )。

   A.注意集中能力     B.注意稳定能力

   C.注意转移能力,   D.注意分配能力

l2.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   )。

   A.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B.社会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挑战

   C.我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

   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挑战

13.第29届北京夏季奥运会圣火在(   )古奥林匹亚遗址成功点燃。

   A.印度   B.希腊

   C.美国   D.雅典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l0空。

每空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邓小平提出:

教育要面向            、面向         、面向未来。

2、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           和          。

3、世界卫生组织于1986年提出健康的概念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身体健康、    健

 康、       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则反应的教学原则是           。

5、自我认识包括自我观察、       和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隐性课程

2、课程资源

3、程序教学

4、道德修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简述用教材教有哪些策略?

2、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3、简述课堂气氛的类型。

4、分析教学对象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

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2.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

“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

”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

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5分,共19分)

1、教学互动常见的形式有哪些?

试作简单分析。

2、试述再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二、选择题(下列四项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26分)

  16、“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    )首先提出的:

⑴《论语》⑵《孟子》⑶《学记》⑷《劝学篇》

  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    ):

⑴《大教学论》⑵《论演说家的教育》⑶《普通教育学》⑷《我的教育信条》

  18、“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    )提出的:

⑴赞科夫⑵巴班斯基⑶苏霍姆林斯基⑷凯洛夫

  19、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    ):

⑴和谐教育思想⑵教学过程最优化⑶教学发展观⑷全面发展观

  20、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    ):

⑴痒⑵序⑶校⑷学

  21、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    ):

⑴讲述、讲解、讲读、讲演⑵讲述、讲解、报告、讲演⑶讲读、讲演、讲评、讲述⑷讲述、讲解、讲评、报告

  2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

⑴教育的性质⑵教育的方法⑶教育的效益⑷教育的规模

  23、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

⑴做人教育⑵职业教育⑶基础教育⑷专业教育

  24、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    ):

⑴基础知识,基本技能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⑷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25、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    ):

⑴积极作用⑵影响作用⑶制约作用⑷导向作用

  26、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    ):

⑴主导作用⑵主动作用⑶领导作用⑷能动作用

  27、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⑴有明确的奋斗目标⑵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⑶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28、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   ):

⑴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⑵主体价值⑶创造价值⑷教育价值

三、简答题(共32分)

  1、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6分)

  2、简述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6分)

  3、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8分)

  4、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6分)

  5、什么是教学?

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6分)

 四.论述题(1.2两题任选一题,3题必做,共25分)

  1、学习教育学有何意义?

(11分)

  2、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

(14分)

  3、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11分)

要求:

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②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③每题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2009年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7分)

  1、杨贤江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

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四书)、(五经)。

  4、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国在(京师同文馆)首先执行了这个制度。

  6、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是中国最早实行的近代学制。

《奏定学堂章程》

  7、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相结合的学科。

理论性与应用性

  8、义务教育,也叫(),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

强制教育

  9、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10、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11、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是中小学教学的(辅助型式)。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四个环节组成。

  13、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各科教学)渗透德育。

  14、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中小学各类(课程计划)和各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之中。

  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之间的矛盾

  二、选择题(下列四项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26分)

  16、“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3)首先提出的:

⑴《论语》⑵《孟子》⑶《学记》⑷《劝学篇》

  17、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

(一):

⑴《大教学论》⑵《论演说家的教育》⑶《普通教育学》⑷《我的教育信条》

  18、“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

(二)提出的:

⑴赞科夫⑵巴班斯基⑶苏霍姆林斯基⑷凯洛夫

  19、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

(一):

⑴和谐教育思想⑵教学过程最优化⑶教学发展观⑷全面发展观

  20、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

(1):

⑴痒⑵序⑶校⑷学

  21、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

(一):

⑴讲述、讲解、讲读、讲演⑵讲述、讲解、报告、讲演⑶讲读、讲演、讲评、讲述⑷讲述、讲解、讲评、报告

  2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1):

⑴教育的性质⑵教育的方法⑶教育的效益⑷教育的规模

  23、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3):

⑴做人教育⑵职业教育⑶基础教育⑷专业教育

  24、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

(1):

⑴基础知识,基本技能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⑷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25、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4):

⑴积极作用⑵影响作用⑶制约作用⑷导向作用

  26、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

(一):

⑴主导作用⑵主动作用⑶领导作用⑷能动作用

  27、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3):

⑴有明确的奋斗目标⑵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⑶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28、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

(一):

⑴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⑵主体价值⑶创造价值⑷教育价值

  三、简答题(共32分)

  29、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6分)

  答:

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分);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2分);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30、简述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6分)

  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分)

(2).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

(3分)

  3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8分)

  答: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示范

  32、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6分)

  33、什么是教学?

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6分)

  四、论述题(34、36两题任选一题,35题必做,共25分)

  34、学习教育学有何意义?

(11分)

  35、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

(14分)

  36、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11分)

  要求:

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②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③每题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评分说明]

(1)共15小题,17个空,每空1分,共17分;

(2)以标准答案为准,填正确记1分,不填或填错不记分。

  [标准答案]1、新教育大纲2、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3、五经、四书4、“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班级授课制京师同文馆6、癸卯学制7、理论性和应用性8、强制教育9、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10、教学活动11、辅助形式12、课外辅导13、通过各科教学14、课程计划15、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间的矛盾

  二、选择题:

  [评分说明]

(1)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2)以标准答案为准,选择正确,每项记2分,选择相近(或相似)答案或者选错不记分。

  [标准答案]16.③17.①18.②19.①20.①21.①22.①23.③24.①25④26.①27③28①

  三、简答题:

  [评分说明]

(1)共5小题,共24分;

(2)每小题按标准答案的要点记分;要点正确记分,要点不正确或未答出要点不记分。

  [参考答案]

  29.答:

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分);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2分);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分)

  30、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分)

(2).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

(3分)

  31、答:

(以下各点各2分)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32、答:

(以下各点各1分)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教学内容正确;教育方法恰当;教学结构紧凑;教学组织合理。

  33、答:

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人的活动。

(2分)普通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

(以下各点各1分)

(1)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是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通常称为“双基”教学。

(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增加学生的体力。

  四、论述题:

  [评分说明]

(1)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2)每小题按标准答案的要点评分:

要点的观点正确,展开论述,论据充分,联系实际,条理清楚记分;要点的观点正确,或未展开论述,论据不充分,或未能联系实际,条理不清楚,只记该要点得分的1/2;要点的观点错误则不记分;(3)字数在200字以下,150字以上在小题总分中扣1分;150字以下在小题总分中扣2分。

  [参考答案]

  34.答案要点: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既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起点,也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最终追求。

(1)有利于提高我们对教育事业战略地位的认识,热爱教育工作。

(2)有利于掌握教育规律,增强教学能力。

(3)有助于提高我们高尚的师德修养,自觉为人师表。

(4)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其它各门教育学科。

  35、答案要点:

(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涵义(2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选择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倾向。

(2)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争论(3分):

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实用主义的教育目的。

(3)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

a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是指在资本主义初期旧式分工使人的发展片面化,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下,工人“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和谐和充分、自由的发展学说。

(3分)b.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实际上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社会矛盾的一种体现。

(6分)①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

因此,总的来说教育目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②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③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36、答案要点:

(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本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教师招聘考试:

师德、教师法、教育法必考试题

一、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

”这种说法违反了——。

(B)

A、《学校管理条例》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这是师德教育的——。

(A)

A、“双赢”协作原则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

(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

(B)

A、三年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

A、1995年9月10日B、1994年1月1日

二、单选(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B)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B、1995年9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B)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B、主席令

3、国家实行(A)制度:

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B、教师竞聘上岗

4、(A)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5、(A)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B、世界公民

三、双选题(5分)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AB)

A.宪法B.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AB)。

A.学费B.杂费C.书费D.住宿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CD)

A、耐心B、个性C、平等D、个体差异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

(CD)

A、靠教师B、靠社会C、靠法制D、靠制度

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

(BC)

A、学历教育B、思想政治教育C、职业道德教育D、信息技术教育

四、多选题(5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

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

(ABCD)

A、教育方针B、政策C、法律法规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BCD)

A、“八荣八耻”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BCD)

A、共产主义B、爱国主义C、集体主义D、社会主义

4、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

————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

(ABC)

A、身份证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D、教材教法合格证

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ACD)

A、宪法B、教育法C、劳动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

五、简答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

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答:

《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