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071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2020年高考历史专题训练精品卷

1.19世纪中期,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而与此同时兴起的民族主义潮流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

A.自由主义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

B.社会主义尚缺乏成功的客观条件

C.民族主义催生了欧洲的自由主义

D.资产阶级决定着欧洲历史的发展

解析:

选A 材料中“19世纪中期,欧洲”表明工业革命发展,导致三大潮流出现,而“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表明自由主义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故A项正确。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丝织工人提出“不能劳动而生,勿宁战斗而死”和“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的口号;英国工人在其《全国请愿书》中也提出:

“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来源,劳动者对于自己的劳动果实享有优先权。

人民是权力的唯一来源。

”材料表明,英法工人阶级(  )

A.开始走向国际联合   B.推动代议制走向完善

C.成为新兴政治力量D.追求社会主义理想

解析:

选C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第一国际还未建立,工人运动还未走向国际联合,故A项错误;英法工人阶级要求提高经济待遇和政治地位,没有反映出推动代议制走向完善,故B项错误;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故C项正确;英法工人阶级的要求,与追求社会主义理想无关,故D项错误。

3.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

恩格斯在此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A.促进世界无产阶级真正走向联合

B.使工人斗争富有了科学性

C.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

D.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解析:

选B 材料中没有提及无产阶级真正走向联合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对于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说明了工人斗争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但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4.下图是《巴黎公社委员成分结构图》

材料反映出巴黎公社(  )

A.群众基础比较广泛B..无产阶级妥协退让

C.建立民族统一战线D.经过民主选举产生

解析:

选A 材料中“委员成分结构”复杂,说明有广泛性,故A项正确;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工人比例最高,与“妥协退让”不符,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与“民族”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选举,与题中“材料反映出”不符,故D项错误。

5.法国元老院为表彰拿破仑的功绩,宣布用法国军队在历次战役中缴获的1250门大炮为原料,熔化后铸成凯旋柱,耸立在旺多姆广场上。

1871年,巴黎公社作出决议拆毁凯旋柱。

这表明巴黎公社(  )

A.向往和平反对争霸战争

B.与资产阶级政权针锋相对

C.反对政府宣扬个人崇拜

D.受马克思主义的直接影响

解析:

选A 根据材料中凯旋柱是用法国军队在历次战役中缴获的大炮为原料,熔化后铸成的,因此体现了法国对战争的崇尚,而巴黎公社决定拆毁凯旋柱,说明其向往和平,故A项正确。

6.列宁说:

“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据此可知,列宁认为(  )

A.俄国参加一战引发了二月革命

B.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

C.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D.一战前夕的沙皇政府统治最脆弱

解析:

选A 一战激化了沙皇俄国社会固有矛盾,成为社会革命的导火线,故A项正确;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是对材料的曲解,故B项错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与材料论述无关,故C项错误;沙皇政府的统治最脆弱材料缺乏依据,故D项错误。

7.彼得格勒爆发了罢工暴动,原因是运输工具不充足,从而导致了食品和燃料的极度缺乏。

沙皇当局命令军队前去维持秩序,但士兵们却同示威者亲近起来。

以上材料反映的事件引发了(  )

A.彼得格勒起义      B.二月革命

C.七月流血事件D.“四月提纲”

解析:

选B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材料中有沙皇,所以罢工暴动引发的是二月革命,故B项正确。

8.2012年版俄罗斯普通学校历史教科书《俄罗斯1917年的革命风暴》将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

它们不矛盾主要表现在(  )

A.努力实现和平民主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解析:

选A 1917年俄国革命是由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社会矛盾而引发的,所以,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都是为实现和平民主而奋斗,故A项正确;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是二月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错误;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是十月革命的要求,故D项错误。

9.“9月,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连续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列宁提出上述主张主要是基于(  )

A.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性质

B.俄国在战争中处于有利的局面

C.革命已失去和平发展可能

D.布尔什维克党控制了大量武装

解析:

选C 临时政府血腥镇压示威群众,政权完全转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七月事件表明,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与材料中“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相符,故C项正确。

10.彼得格勒起义当晚,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的通告称:

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

”苏联解体后研究资料也表明,当晚冬宫的防卫长官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起义者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

然而此前苏联官方坚称起义者在冬宫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

苏联政府这样叙述历史细节,是为了(  )

A.赞扬列宁的英明决策B..证明革命具有残酷性

C.证明敌人的凶恶顽固D.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

解析:

选C 材料中彼得格勒起义者是和平地占领冬宫的,但是苏联官方坚称发生了激烈战斗,在这个细节上存在巨大差别,只能解释为苏联政府的政治需要。

这一做法与赞扬列宁的英明决策无关,故A项错误;这一做法与证明革命具有残酷性无关,故B项错误;在强调阶级斗争的形势下,要充分证明敌人的顽固与凶恶、不会轻易放弃权力,最好是捏造出激烈战斗的场面,故C项正确;苏联政府掩盖了历史真相,故D项错误。

11.在农民土地问题上,1917年8月前,布尔什维克尽管支持农民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要求,但并不同意按农民的要求平分土地。

6月,社会革命党把平分土地写进了自己的党纲,遭到了布尔什维克的强烈批评。

但到8月底,布尔什维克把社会革命党的这个口号接了过来,变成自己的口号。

这反映了当时的布尔什维克(  )

A.在土地问题上缺乏成熟的考虑

B.试图削弱其他各党派的影响

C.真正重视农民问题和粮食问题

D.意在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解析:

选A 根据材料“并不同意按农民的要求平分土地”到“把社会革命党的这个口号接了过来,变成自己的口号”,说明布尔什维克就农民土地问题缺乏成熟的考虑,故A项正确。

12.1844年6月4日,德国爆发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指出,工人们“毫不含糊地、尖锐地、直截了当地、威风凛凛地厉声宣布,他们反对私有制社会”。

材料反映出(  )

A.起义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欧洲无产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C.起义的斗争目标设定显然过高

D.起义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解析:

选D 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与“1844年”不符,故A项错误;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已开始表明欧洲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故B项错误;工人们积极争取政治权利,表明广大工人已经觉醒,不是“过高”,故C项错误;工人们“反对私有制社会”,表明了起义的性质,故D项正确。

13.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的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难抑兴奋激动的心情说:

“今天我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的战斗力量,它们第一次在一个旗帜下动员成为一个军队,以求达到一个最近的目的。

”恩格斯意在说明(  )

A.欧洲各国正在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各国工人组织已建立稳固统一的联盟

C.无产阶级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政治诉求

D.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理论

解析:

选D 1890年资产阶级已经确立其在欧洲的统治,欧洲各国还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条件,故A项错误;此时第二国际内部存在修正主义,工人组织还未建立稳固统一的联盟,故B项错误;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政治诉求,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它们第一次在一个旗帜下”,反映出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理论,故D项正确。

14.“巴黎公社委员瓦尔兰和茹尔德都曾任公社的‘财政部长’,曾经支配过400万法郎。

但他们却两袖清风,不为金钱所动。

他们家距财政部大楼并不是很近,但他们始终坚持步行上下班。

旧官吏把乘坐豪华马车视为莫大的荣耀,而公社委员却将乘坐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

”巴黎公社委员如此廉洁,若从制度建设角度看,这主要得益于(  )

A.巴黎公社是一个民主自治机构

B.巴黎公社委员是民主选举产生的

C.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社委员

D.巴黎公社立法、行政、司法权分立

解析:

选C 民主与廉洁无必然联系,民主自治机构不是导致公社委员廉洁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民主选举不会影响委员行使职权是否廉洁,故B项错误;人民可以监督罢免公社委员,可以促使公社委员秉公守法,不敢贪污受贿,故C项正确;巴黎公社没有采用三权分立体制,故D项错误。

15.巴黎公社的机关报《公报》在1871年3月20日的社论中说:

“巴黎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已经了解到:

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权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他们已经了解到:

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必须立即履行的职责和绝对的权利。

”据此可知(  )

A.无产阶级政权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B.巴黎公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政权

C.巴黎公社的使命是挽救民族危亡

D.巴黎公社政权的特点是权力集中

解析:

选C 根据材料“巴黎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暴露了法国政府的腐朽、软弱,成为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原因,因此当时的使命是挽救民族危机,故C项正确。

16.俄罗斯巴枯宁认为巴黎公社既没有依赖于一个先锋队,也没有掌控国家或者企图建立一个新的革命政府。

巴枯宁认为巴黎公社(  )

A.缺少有效的和统一的政权管理

B.缺乏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而最终失败

C.没有工人参加而缺乏群众基础

D.没有采取维护人民利益的革命措施

解析:

选A 巴枯宁认为巴黎公社没有“一个先锋队”、没有“建立一个新的革命政府”,缺少有效的和统一的政权管理,故A项正确;巴枯宁认为巴黎公社缺乏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这只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不够全面,故B项错误;“没有依赖于一个先锋队”是指缺少政党领导,而非没有工人参加,故C项错误;巴枯宁的观点没有反映出巴黎公社是否采取维护人民利益的革命措施,故D项错误。

17.彼得格勒工人在国际妇女日这一天开始了罢工和游行。

工人队伍按习惯走向市中心涅瓦大街,打出了“面包!

”“打倒战争!

”“打倒专制制度!

”的口号。

此次罢工直接导致的革命事件使俄国(  )

A.完成了民主革命的全部任务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很快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D.出现苏维埃和临时政府政权并存局面

解析:

选D 1917年3月,彼得格勒工人举行示威游行,引发了二月革命,与材料中“在国际妇女日这一天开始了罢工和游行”相符,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故D项正确。

18.“俄国革命最近之形势,政权全归急进社会党之手,将从来之政治组织、社会组织根本推翻。

……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这里所说的“政治组织、社会组织”是指(  )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沙皇专制政府

C.苏维埃政府D.保守党政权

解析:

选A “……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说明题干针对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因此推翻的“政治组织、社会组织”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沙皇政府、苏维埃政府和保守党政权无关,A项符合题意。

19.列宁的“四月提纲”最初被彼得堡委员会以13票反对、2票赞成、1票弃权否决。

但是,列宁顽强地坚持自己的思想主张,频繁地向中央委员会的同志们宣传和解释,并在不同的组织层面上进行辩论,终于赢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多数票通过。

这表明(  )

A.俄国不具备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

B.列宁的革命主张在党内并没有获得支持

C.俄国从此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D.列宁的执着精神有利于十月革命的爆发

解析:

选D 根据材料中“列宁顽强地坚持自己的思想主张,频繁地向中央委员会的同志们宣传和解释,并在不同的组织层面上进行辩论,终于赢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多数票通过”可以看出列宁的执着有利于十月革命的爆发,故D项正确。

20.俄国十月革命后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

”这一措施(  )

A.使俄国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

B.推动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C.促进苏俄工业化的迅速开展

D.建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

解析:

选B 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即推动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故B项正确;苏俄工业化是1928年开展,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说明D项错误。

21.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巴黎公社被看作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

1917年二月革命以后,列宁不断向巴黎公社求教,这个存在72天的革命政权及其措施成了苏维埃政权效法的榜样。

因此,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是(  )

A.接管铁路和银行,对企业实行工人监督

B.对外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C.实行议行合一的苏维埃体制取代议会制

D.对内颁布《土地法令》

解析:

选C 据所学知识可知,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执行等十个委员会,行使政府所属各部门的权力,体现了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故C项正确。

22.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丘巴里扬曾说:

“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与此相连的国内战争,较之其他国家类似的革命,完全可以称之为‘伟大的革命’。

”其理由是俄国通过这些革命(  )

A.推翻了俄国君主专制统治

B.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C.奠定了俄国社会转型基础

D.彻底改变了社会落后面貌

解析:

选C 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俄国君主专制统治,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终于从理论变为现实,也奠定了俄国社会转型的基础,故C项正确。

23.列宁在总结十月革命意义的时候说:

“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其中“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的含义是(  )

A.用两个政权并存方式来稳定社会秩序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C.采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来夺取政权

D.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推进国家的现代化

解析:

选D 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了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俄国甚至人类开创了现代化发展的新路,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载是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

年轻时,范仲淹曾勉励他读《中庸》,学儒家之学。

张载读完仍未感满足,又读遍佛家、道家之书。

几年后,又发现这些都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回过头来求之六经,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的道理。

回乡后,张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

前者是为了用儒家礼制净化民俗民风,后者则是为了缓和土地兼并所引起的社会矛盾。

特别是对井田制,张载用心最多。

他与学生买了一块地,按照《周礼》的模式,划分为公田、私田数井,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企图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根据龚杰《张载评传》整理

材料二 罗伯特·欧文,1771年出生在英国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家庭。

欧文从小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所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1800年,欧文管理了一个拥有2500多工人的工厂。

他在自己的工厂里开始了第一步实验。

他缩短了工人的劳动时间,禁止使用童工,取消针对工人的罚款制度,尽力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

他创办了工人食堂、托儿所、幼儿园,设立工人学校,设立医疗费和养老金制度。

欧文在提高了工人福利的同时也积攒了一大笔钱。

1821年,他公开提出建立一个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共同劳动的新社会。

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从英国来到美国。

他在印第安纳州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按照自己的理想建立起一个“新和谐公社”。

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

“新和谐公社”的建立,引起了全世界注意,人们从世界各地纷纷赶来,热情参加和谐公社的建设。

——根据柯尔[英]《社会主义思想史·第一卷》

和《欧文文集》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和欧文各自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

(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张载和欧文都探索了理想社会,分析两者的异同。

(13分)

解析:

(1)问,张载为北宋时期的思想家,欧文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结合二人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

(2)问,从空想性和理想主义上寻找共同点;从实现理想社会的方式上、内容上和前提条件上比较归纳不同点。

答案:

(1)张载:

儒学危机和三教合一的趋势;商品经济繁荣对民俗民风的冲击;土地兼并严重。

欧文:

工业革命开展,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出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尖锐;工人生活悲惨。

(2)异:

①方式上:

张载以复古的方式在儒家经典中寻找理想社会;欧文:

根据自己的社会实践开创性地探索理想社会。

②内容上:

张载的理想社会是以奉行儒家伦理道德和维持等级秩序为特色的;欧文的理想社会是财产公有,权利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

③前提:

张载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上;欧文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工业社会的基础上。

(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同:

两者都缺乏实现的社会基础(空想);两者都充满了理想色彩;都强调天下大同(为公);都重视实验验证。

(言之成理即可)

25.仔细观察漫画,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漫画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予以说明。

(说明:

可对漫画进行整体解读,也可对漫画的某一部分进行解读;可对漫画的寓意进行肯定,也可否定。

)(12分)

解析:

根据漫画内容“俄皇被刺”“德皇危在旦夕”“1918”“民主”等基本信息可以判断十月革命的爆发推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传播民主思想,冲击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解读该漫画可从作者作画的目的、肯定十月革命的重要作用、肯定十月革命的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等角度来分析。

以作者作画的目的来看,对十月革命的赞颂反映了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系统传入中国,对中国思想领域带来新变化;论述原因可从近代中国探索救国的曲折历程、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意义等方面论述;最后可从客观评价作者的主观性,判断漫画的史料价值。

答案:

该漫画表达了作者对俄国十月革命的颂扬,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思想领域的新变化。

近代中国在经历了各种救国方案的失败后,急需寻找新的发展道路。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思想解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迷茫中的中国提供了新的救亡道路,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转而向俄国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

作品把民主比作利剑,不仅已致俄皇于死命,而且将波及德皇,歌颂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并暗示其将影响到中国。

漫画作品是对重要历史事件的特殊呈现方式,往往带有作者的主观倾向性,对研究当时的历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