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地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304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9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地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地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地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地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地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地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地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地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地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地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地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地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地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地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地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地理.docx

《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地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地理.docx

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地理

2014年12月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

每题3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观察下图,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周宗法制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长子

嫡子

 

 

 

 

 

 

 

次子

周王

 

 

 

 

 

长子

 

庶子

 

 

 

 

 

 

次子

A.

B.

C.

D.

2.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隋朝开始,采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成为历朝选官用人的主要制度。

这一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察举制D.科举制

3.“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9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中法新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4.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中国爆发了大规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这场运动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5.红色旅游是当前旅游的热点之一。

假如你想了解中共“一大”的相关史实应该去

A.武汉B.上海C.广州D.南京

6.1945年8月,艾青在其诗《人民的狂欢节》中欢呼:

“这是伟大的狂欢节!

胜利的狂欢节!

解放的狂欢节!

”此时,人民欢欣鼓舞是因为

A.辛亥革命爆发B.国民革命结束C.红军长征结束D.抗日战争胜利

7.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这一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B.“一国两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为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是

A.孙中山B.毛泽东C.邓小平D.江泽民

9.新中国一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积极走向世界舞台,1954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开罗会议C.德黑兰会议D.波茨坦会议

10.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被称为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当时访华的总统是

A.尼克松B.里根C.杜鲁门D.克林顿

11.古代希腊民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提到民主“言必称希腊”、“辉煌属于希腊”。

古代西方民主政治最有可能出现在

A.雅典B.伦敦C.巴黎D.纽约

12.罗马法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

A.《独立宣言》B.《人权宣言》C.《权利法案》D.《十二铜表法》

13.“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荷兰

14.美国1787年宪法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对国家权力进行分割。

这里的“三权”是指

A.监察权、选举权、立法权B.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C.集会权、司法权、考试权D.监察权、考试权、行政权

15.无产阶级斗争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A.工人运动兴起B.巴黎公社建立C.马克思主义诞生D.启蒙思想出现

16.1917年,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是

A.列宁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叶利钦

17.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其标志是

A.朝鲜战争爆发B.联合国成立

C.北约和华约组织成立D.越南战争爆发

18.“冷战”结束后,经过十多年的对话、谈判和斗争,世界格局呈现出

A.美苏争霸局面B.多极化发展趋势

C.美国独霸局面D.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

19.“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体现出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的主要特点是

A.多种经营B.机器生产C.男耕女织D.畜牧业生产

20.商鞅变法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发展。

这一政策是

A.重商主义B.重农抑商C.海外贸易D.殖民扩张

2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自强”和“求富”的旗号下,中国出现了一批军事和民用工业。

下列派别与之相关的是

A.洋务派B.顽固派C.保皇派D.革命派

22.第一次世纪大战期间,中国名族工业迎来“短暂的春天”。

当时迅速发展的是轻工业中的面粉业和

A.纺织业B.冶金业C.采矿业D.造船业

23.1958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出现了严重的错误,主要表现为错误地发动“大跃进”运动和

A.人民公社化运动B.三反运动

C.镇压反革命运动D.五反运动

2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大不同”。

其原因是在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的

A.土地改革运动B.耕者有其田制度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社化运动

25.歌曲《我的中国心》中唱到“洋装谁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洋装”开始传入中国是在

A.鸦片战争后B.甲午战争后C.辛亥革命后D.五四运动后

26.电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

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了第一部电影是

A.《定军山》B.《红楼梦》C.《水浒传》D.《三国演义》

27.17世纪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垄断世界航运业并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国家是

A.俄国B.法国C.德国D.荷兰

28.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迅速提高。

19世纪中期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并被称为“世界工厂”的是

A.荷兰B.英国C.葡萄牙D.西班牙

29.1929年10月24日,一场席卷全球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由此开始,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该危机首先发生在

A.苏联B.巴西C.日本D.美国

30.在20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期间,为解决失业问题,罗斯福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调整工业生产B.整顿财务金融体系

C.调整农业生产D.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31.十月革命后,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

为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实施了

A.重农抑商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农业集体化方针D.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32.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把改革的重点由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导致国内局势失去控制和苏联解体的领导人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33.二战后期,美国积极规划“战后世界经济蓝图”,确立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终于在,1944年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这一体系是

A.维也纳体系B.凡尔赛体系C.华盛顿体系D.布雷顿森林体系

34.右图是1993年某大洲联盟正式成立的旗帜,该联盟还有自己统一的货币。

这一联盟是

A.联合国B.欧洲联盟C.国家联盟D.世贸组织

35.右图中孔子正在给自己的弟子们讲学,他讲述的是

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兵家思想D.墨家思想

36.现实生活中常常听到这样一些言语:

天理何在、天理难容……下列学说与之相关的是

A.道家学说B.墨家学说C.程朱理学D.农家学说

37.他的发明与应用促进了航海技术的进步,有利于人类的远洋航行,推动了世界大发现时代的到来。

该发明是

A.火药B.造纸术C.指南针D.印刷术

38.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户。

出现于春秋末年、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A.《诗经》B.《春望》C.《登高》D.《月夜》

39.19世纪四十年代,受林则徐委托编写《海国图志》,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A.魏源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

40.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倡导民主与科学,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由此兴起。

这场运动是

A.新文化运动B.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辛亥革命运动

41.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为其制定的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并将其阐发为

A.师夷长技主张B.中体西用主张C.君主立宪主张D.三民主义思想

42.20世纪二十年代,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是

A.袁世凯B.孙中山C.蒋介石D.毛泽东

4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瞿秋白D.邓小平

44.“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为此,他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多次获得国际大奖,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是

A.詹天佑B.冯如C.袁隆平D.杨利伟

45.这幅圣像索蕴含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是

A.蒙昧主义B.人文主义C.理想主义D.社会主义

46.发表《论法的精神》,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的著名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B.薄伽丘C.莎士比亚D.拉斐尔

47.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英国著名科学家是

A.普朗克B.哈维C.拉马克D.牛顿

48.瓦特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

他的杰出贡献是

A.发明电灯B.发明汽车C.发明飞机D.改良蒸汽机

49.既把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先河,创作了《影响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不朽作品的音乐家是

A.贝多芬B.舒曼C.威尔第D.比才

50.以下对影视艺术的看法,不符合实际的是

A.丰富和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B.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悄然改变

C.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

D.必然导致肥胖症、视力障碍、抑郁症等疾

 

2014年12月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D

B

D

C

C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A

B

C

A

C

B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A

C

A

A

D

B

D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D

D

B

B

C

C

A

A

A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D

D

D

C

B

A

D

D

A

D

 

2014届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诊断试题

1.地球成为太阳系中有生命存在的特殊行星,是因为

A.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不断变化

B.宇宙时空无限大,天体运动互不影响

C.地球体积大小适中,使水能以液态存在

D.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早晨,英军海岸防卫指挥部接到各雷达站的报告,说雷达受到了来自东方的奇怪的干扰,干扰的方向与太阳移动的方向一致,而且只出现在白天。

你认为这种对雷达的干扰,其原因可能是()

A.德军使用的一种秘密武器B.雷达本身出现的故障

C.太阳活动的影响D.外界杂质的影响

3.北半球夏至日

A.是12月22日B.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近

C.地球公转速度较快D.太阳直射点在23026/N

4.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不同B.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034/

C.自转的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D.太阳既是地球自转的中心又是地球公转的中心

5.某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2时16分,则该地经度为

A.116°EB.124°E

C.104°ED.136°E

6.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早晨升旗的时间与日出同步,下列节日中,升旗最早的是

A.国庆节B.儿童节C.劳动节D.建军节

7.下列关于莫霍界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界面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B.该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减小,横波完全消失

C.是上地幔和下地幔的分界面D.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

8.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9.近地面风向是:

A.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B.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

C.与等压线平行D.指向低压并与等压线斜交

10.关于气压、高度、气温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B.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则气压高

C.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则气压低D.空气总是由气压低的地方流向气压高的地方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附近B.乙点位于30°N

C.①是冷性气流D.②是暖性气流

12.①②两地的风向分别是

A.①东北风,②西南风B.①东南风,②西北风

C.①西南风,②东北风D.①西北风,②东南风

13.七月份,被亚洲低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压带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D.极地高压带

14.由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①热带草原气候 ②热带雨林气候 ③地中海气候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15.下列天气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A.我国北方夏季暴雨多是由暖锋形成的锋面雨

B.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是冷锋南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C.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的台风是副热带高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D.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时常受冷高压控制,以阴雨天气为主

16.下图中表示暖锋的图形正确的是

17.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北半球某气压系统的图是            

A.①B.②C.③D.④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第18题:

18.图中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为:

A.③④B.①③⑤⑥C.①②D.①②③④

19.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模式的是:

A.B.C.D.

暖流

寒流

20.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东岸气候受寒流影响显著

B.寒、暖流交汇处常常是台风的发源地

C.秘鲁附近沿海寒、暖流交汇,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

D.洋流加快了海洋污染的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

右图为一典型褶曲剖面,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示褶曲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

22.图示山岭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23.关于陆地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叙述不正确的有

A.是受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的影响B.以热量为基础,与水分状况无关

C.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D.由海南岛到大兴安岭的热带一亚热带一温带自然景观的差异体现了这种分异

24.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

25.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合理容量在不同的地区往往是相同的

B.发达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

C.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D.人口合理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

26.关于城市等级、数目和服务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广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广

C.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广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广

27.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内在原因是

A.城市规划的需要B.功能活动之间的空间竞争和聚集

C.交通条件的发展D.人口的消费需要

 

读下图回答28--29题

 

 

28.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所属城市对应正确的是

A.甲普通小卖部  乙家具商店   丙五星级宾馆

B.甲早点铺   乙汽车销售   丙高级家具电器

C.甲珠宝行   乙家具商店   丙早点铺

D.甲五星级宾馆   乙珠宝行   丙早点铺

29.关于六边形服务范围模式的形成,正确的说法是

A.当某一货物的供应点只有少数几个时,各供应点会彼此竞争,服务范围会重叠

B.在利润的吸引下,新的供应点出现,原有的服务范围会缩小,彼此相切

C.圆形的服务范围彼此相切不重叠,可以覆盖所有的区域不留空白

D.空白区的消费者选择最近的供应点,从而分割成四部分,使圆形范围变为六边形

19世纪中叶以后,北美洲小麦向欧洲倾销,英国、丹麦两国的农业,因谷类作物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而纷纷改耕作业为畜牧业。

我国已加入WTO,预计粮棉生产会受到较大冲击,而花奔、园艺业则有较大的优势。

回答30—31题。

30.导致英国、丹麦两国谷类作物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光、热不足,产量较低B.劳动力不足,劳动成本较高

C.国土狭小,土地价格高D.投资多,能耗大

31.面对入世的挑战,为防止类似北美小麦向英、丹倾销的现象在我国出现,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是A.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粮棉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B.提高粮棉进口税,保护本国粮棉生产

C.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效益

D.借鉴英、丹经验,着重发展畜牧业,以应对国外粮棉倾销

下图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四种模式,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

读图完成第32题。

32.工厂区位选择与图示相符的是

A.①生物制药厂 ②食品罐头厂 ③电脑装配厂 ④玻璃厂

B.①彩印厂   ②造船厂   ③纺织厂   ④皮革厂

C.①水泥厂   ②造纸厂   ③家具厂   ④烤烟厂

D.①啤酒厂   ②炼铝厂   ③缫丝厂   ④制糖厂

下图表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

a、b、c均为发达国家。

第I阶段,该公司将国内生产的产品销往a、b、c三国;第Ⅱ阶段,该公司分别在a、b、c三国投资设厂,以避开贸易壁垒。

据此完成33-34题。

33.影响该种工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劳动力B.原料C.市场D.动力

34.根据生产布局的这种变化推测,该公司在第I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

A.品牌优势B.成本优势C.管理优势D.技术优势

35.下列运输方式的选择,不正确的是

A.从火车站运送50吨货物到20千米远的市区各仓库选择公路运输

B.从成都运送100吨钢材到拉萨选择铁路运输

C.从山西运送5000吨煤到北京选择水路运输

D.从深圳运送20千克急救药品到香港选择飞机运输

36.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因地而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稀少的地区,不宜设置过密的固定商业网点

B.人口稠密的地区,应多采取流动服务的灵活组织形式

C.交通不便的地方,因与外界联系少,宜设置固定式网点,以保证居民消费

D.随着电信通信的发展,网上购物已经取代了货郎担、大篷车等流动式商业网点

2000年的“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广泛讨论了我国新世纪的“四大工程”,即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青藏铁路工程。

据此完成37-38题。

37.“四大工程”中属于交通运输建设的项目是

A.西电东送、南水北调B.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C.西气东输、南水北调D.西气东输、青藏铁路

38.青藏铁路的建设表明

A.自然条件是影响铁路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B.先进的科学技术能有效地克服交通运输线建设中的自然障碍

C.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首先要考虑填补地区空白

D.社会经济因素有时对铁路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并不明显

39.今天,一个全球性企业可以把它的研究开发部、加工基地、销售总部分设在世界各地,而这些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就像在同一座办公楼一样方便,这有赖于()

A.交通运输网B.邮政网络C.电信网络D.商业网点

40.“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

”这句话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

材料一:

21世纪全球已经进入知识信息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信息和高科技的竞争。

材料二:

“GIS”的英文全名是GeographicInformationSyslem,也叫地理信息系统,它具有地图处理、数据库和空间分析这三项功能。

GIS可以像传统地图一样,解决“地点”、“状况”有关查询,但GIS系统能进行势态分析,复杂的“模式分析”和用“虚拟模拟”进行预测分析……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回答10—13题:

41.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

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B.测量范围大

C.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D.获得信息速度快、周期短

42.在联合国对伊拉克违禁武器核查期间,专家使用美国的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时主要运用()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技术C.全球定位技术D.计算机技术

43.如果将GIS新技术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B.用来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和灭火所用的大致时间

C.用来预测森林火灾后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尽快制定灭火方案

44.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

45.导致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东西方向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条件向东向西逐渐变干B.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减

C.水分条件由西向东逐渐变干D.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加

46.下列行动有利于亚马孙雨林保护的是()

A.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B.移民亚马孙平原

C.吸引国外投资在此开辟肉牛牧场D.建立自然保护区

47.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使用的能源可分为两大类:

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B.可再生能源主要指太阳能、水能、风能、天然气等

C.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指煤炭、石油、潮汐能等

D.可再生能源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必须倍加珍惜

48.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土地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留出大面积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