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365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建议书

 

附表:

附表1:

详细成本表

附表2: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3:

损益表

附表4:

财务现金流量表(增量全部投资)

附表5:

财政有偿资金还本付息表

附件:

附件1:

注册登记证书

附件2:

营业执照及组织机构代码证

附件3:

XX专业合作社

附件4:

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

附件5:

2005年度审计报告

附图:

附图1:

XX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基地分布示意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建设单位:

XX专业合作社

单位性质:

股份制

法人代表:

XXX

合作社概况:

XX合作社地处XX县XX镇,位于XX县东北部,由该镇脱甲村和西山村两村村民共同发起。

两村占地面积13.7m2,耕地面积3890亩,人口合计4560人,由于处于信息闭塞,交通不发达,资源相对贫乏的偏远山村,多年来村民以种植普通茶叶为主,1986年两村人均年收入仅288元。

从1996年XX县开始建设百里茶廊,两村人民抓住这个契机,适时组建了茶叶种植协会,依托XX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湘丰茶叶集团等龙头企业,组织农民改造既有茶叶基地和新开高标准茶园,开展科学种茶,当前两村成为了XX省出口茶叶及有机茶叶生产基地。

2005年3月,协会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程度及市场抗风险能力,顺应农村经济发展,适时对茶叶协会进行升级和体制改革,成立了XX专业合作社。

2005年底,合作社总资产49.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9.6万元,全年收入318.5万元,利润总额5.2万元。

1.1.2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名称:

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

新建

建设地点:

XX省XX县XX镇脱甲村、西山村

建设规模:

有机茶基地600亩

产品方案:

鲜茶120吨

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限12个月,即2007年1月~2007年12月。

主要建设内容:

新建良种苗圃50亩,新开茶园50亩,品种改良茶园250亩,测土配方施肥茶园250亩;新建培训楼400m2,配套购置培训设备、信息网络设备及茶叶机械若干台。

1.2.3项目建设方案

技术来源及先进性:

采用成熟、适用、先进的有机茶生产技术。

进度安排:

2007年底竣工,投入使用。

市场营销:

统一收购,供应湘丰茶叶公司。

项目组织管理:

合作社为项目执行单位,实行社长负责制,项目资金实行专账核算、专人管理,并严格执行报账制度,确保专款专用。

1.1.4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总投资178.6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3.32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50.00万元,预备费7.17万元,建设期利息0.14万元,铺底流动资金8.00万元。

拟申请中央财政(世行贷款)资金81.14万元(合10.14万美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40.57万元(合5.07万美元),协会自筹资金56.92万元(合7.12万美元)。

1.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建设规模

有机茶基地

600

1.1

鲜茶

120

2

产品方案

2.1

种苗

万株/年

1100

2.2

鲜茶叶

吨/年

120

3

工程定员

14

3.1

管理人员

6

3.2

技术人员

8

4

总投资

万元

178.63

5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113.32

6

建设期利息

万元

0.14

7

年销售收入

万元

240

8

年总成本

万元

171.80

9

投资利润率

%

24.40

10

投资利税率

%

29.57

11

财务净现值

万元

111.30

所得税后

12

财务内部收益率

%

20.13

所得税后

13

静态投资回收期

5.26

所得税后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3)《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4)《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2006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

(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7)《食品工业十一五规划》;

(8)《XX省统计年鉴》及《XX市统计年鉴》(2005版);

(9)XX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文件《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项目申报的通知》(湘农综涵【2006】19号);

(10)农业部文件关于印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试行)》的通知;

(11)《XX县百里茶廊建设规划》;

(12)《2003-2007XX县茶叶产业发展纲要》;

(13)国家及省、市(县)关于基本建设的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及定额。

1.3可行性研究结论及建议

1.3.1综合评价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世界银行扶持贫困农民的要求

该项目是属于茶叶种植业,是XX县三大主导产业(茶叶、蔬菜、花卉苗木)之一,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和世行团扶持贫困农民群体的要求。

该项目的建设是农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妇女就业的十分有效的途径,是科学的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实现种植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切入点,是XX县大力发展优势农业的迫切需要,是保证个体农民自己的协作经济组织可持续发展、提高整体效益和抗击市场风险的需要。

(2)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适应当今人们崇尚自然、安全、卫生保健消费潮流。

有机茶作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纯天然、无污染、高品位的健康饮品,顺应了当今社会日益形成的保健消费潮流。

目前,国内年需有机茶2万吨左右,预计每年还以20%需求量增加,而实际产量不足1万吨,国内销售市场将逐年看好。

国内有机茶销售已经启动,XX、XX、XX和宁波等城市以及部分县市已相继设立了有机茶专卖店(柜),掀起了一股有机茶热。

(3)项目预期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和资金偿还能力强

项目正常年利润总额为56.28万元,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与增值税总额为11.92万元,投资利润率为24.40%,投资利税率为29.57%。

项目经济效益计算期内,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达20.13%,财务净现值为111.30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不含建设期):

税前为4.47年,税后为5.26年。

(4)该项目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本项目直接安排14人就业,转移安置3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1000户农户从事茶叶种植,同时茶农种植有机茶每亩茶园收入高达1500元/年,社会效益较好。

本项目能增加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控制环境污染,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绿化荒山,美化环境,形成较好的旅游资源,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生态效益明显。

1.3.2论证结论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产品市场前景看好。

项目采用的技术、设备先进,产品市场优势明显,且项目基础条件具备。

项目实施后,具有较强的市场抗风险能力,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因此,本项目可行。

1.3.3问题与建议

(1)该项目建设筹资有较大困难,合作社自筹资金有限,需请求国家财政和世行团大力支持。

(2)该项目属于有机茶种植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建议要加强农户的培训教育及搞好有机茶生产技术的组装配套。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2.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

“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次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它与上个世纪50年代初“农村合作化运动”不同,是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的农民以不改变财产所有权为前提,实行参加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等原则,依据合作社章程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在农户、企业、市场、政府之间搭建起桥梁和纽带,规避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有效地解决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相互脱节的矛盾,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等国家重要文件都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社”写入其中,并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旨在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解决生产经营或技术中的主要困难,使全体成员共同受益,促进健全合作机制、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2.2.2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

(1)茶叶被列为XX市四大、XX省五大农业优势产业带之一

茶叶是XX优势农产品之一,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XX省人民政府于2001年下发了《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湘政发[2001]30号)。

《意见》指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紧紧抓住我国加入WTO、湘西纳入西部大开发范畴的机遇,抓好茶叶产业的调整与发展,并确定了XX县、浏阳市、攸县、石门、沅陵、南岳区等22个县(市、区)为茶叶基地县(市、区)。

果蔬茶产业链是XX省五大优势产业链之一,为此省委省政府在《XX省十一五规划》指出:

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心环节,紧紧围绕粮油棉麻、肉奶水产、果蔬茶、竹木林纸和烟草5大产业链条,突出抓好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等5大关键环节,力促上规模、上水平,创品牌、增效益。

同时指出,茶叶,重点发展名优茶、有机茶。

(2)茶叶被列为XX县主导产业之一

茶叶是XX县三大主导产业(茶叶、蔬菜、花卉苗木)之一。

目前XX县东双江往XX、高桥、春华一带,贯穿着一条绿色茶叶长廊,跨越9个乡镇,蜿蜒100余里,这就是被列为XX市四大优势产业带的XX县“百里茶廊”。

百里茶廊现有茶园基地面积7.45万亩,XX县各类茶叶加工企业23家,加工厂房8.3万平方米,年加工茶叶能力5万吨。

2005年,XX县加工干茶2.3万吨,产业加工总产值2.8亿元,实现年销售收入3.5亿元,其中出口创汇1020.6万美元。

为加快茶叶产业的发展,XX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并制定了《2003-2007年茶叶产业发展纲要》,确立了“构建百里茶廊,建设茶叶市场,组建茶叶集团,弘扬茶叶文化,打造茶叶品牌”的五年发展思路,确定了九个重点乡镇为百里茶廊的主产基地,并指出要突出基地开发、规模生产、产业化经营主题,加快区域优势产业带的形成。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2.2项目建设宗旨及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宗旨

该项目建设的根本宗旨是:

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服务成员、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盈余返还,以成员为服务对象,依法为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信息、生产资料购买和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等服务,发展有机茶叶产业,充分发挥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带动和辐射功能,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使本项目成为农村经济合作社示范项目。

2.2.2项目建设必要性

(1)是适应当今人们崇尚自然、安全、卫生保健消费潮流的需要。

据有关资料,目前全世界有机农业生产面积和产量正在逐年增加,有机食品贸易也在逐年扩大,到本世纪前10年,世界有机食品销售量将占食品总量的5~10%。

就有机茶而言,全世界现有有机茶园15万亩,年生产量8000至10000吨,国内有机茶生产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

因此,开发有机茶,顺应了国内外消费新潮流。

(2)是扩大XX省农产品出口创汇的需要。

茶叶在XX省农产品出口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历史最高年份出口上万吨,创汇4000多万美元,约占全省农副产品出口总额1/3左右。

2002年出口创汇不足2000万美元,跌到只占全国1/25。

阻碍XX省茶叶出口的主要原因是茶叶农残超标、品质差、质量低。

随着我国加入WTO,关锐壁垒已被打破,而技术壁垒则更加严格,对茶叶出口来说,茶叶质量、卫生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严格。

开发有机茶将使产品安全化、标准化、多样化,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扩大出口,增加创汇。

(3)是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现代农业对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创造了现代物质文明,但由此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病虫害产生耐药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并通过受污染的食品、水源、空气直接危害到人类的健康。

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XX县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维护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

(4)是解决项目区茶叶生产、加工、流通相互脱节的矛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规避风险,降低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帮助远郊乡镇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

本项目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运作,合作社向农户提供种苗及种植技术,组织茶叶种植户参观示范基地,着重培训农户有关种植播种、植株与施肥,灌溉与排水,以及采收要求等内容,并与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按保护价收购农户种植的茶叶。

产、加销各环节有机结合,能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促进帮助远郊乡镇农民脱贫致富。

第三章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XX县位于XX省东部偏北,东经113016’、北纬28012’,西与XX市区、望城相邻,南与湘潭县及湘潭、株洲市区相邻,北与平江、汨罗毗邻。

3.1.2自然资源状况

XX县地处湘中丘陵偏东北部。

东、北、南三面环山,中西部略低,地形以岗地平原为主。

全县有大小山丘200多座,植被葱郁,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7.2℃,年降雨量1390mm,日照1677h,无霜期275天,且境内板页岩发育土壤面积大,十分适宜茶叶的生长。

3.1.3社会经济状况

XX县总面积1997km2,辖4个乡、16个镇,547个村民(居民)委员会,乡村户数20.9万户,乡村人口73.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32万人。

全县现有耕地58000公顷,水田542100公顷,旱地36300公顷,可供开发的丘岗山地99559公顷。

2004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6630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87407万元,第二产业576427万元,第三产业302475万元,人均GDP14575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1147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24%;种植业产值为157768万元,占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2.39%;据统计,2005年,全县茶园面积已发展到7.45万亩,其中良种茶达4.66万亩;有各类茶叶加工企业23家,实现茶叶加工总量2.3万吨;茶叶加工总产值2.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其中出口创汇1020.6万美元。

全县鲜茶产量8万吨,除企业自有基地外,农户通过订单收购,实现鲜叶收入3818.4万元,茶农人平收入724元。

茶叶产业已成为XX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途径。

3.1.4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本项目拟建于XX县XX镇脱甲村、西山村。

3.2项目建设条件优势分析

3.2.1区位优势

项目建设地点XX县,处XX东北部,为XX省会城市XX的近郊县,交通四通八达。

长浏高速公路、319国道、107国道、京珠高速从境内穿过,黄花国际机场已经开通国内外多条航线,距XX火车站18km,距XX霞凝港18km,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

3.2.2政策优势

茶叶是XX县农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XX县政府依据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的特点及优势,把茶叶产业作为全县农业的首要产业来抓,确立了五年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出台了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如《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新扩茶园标准及奖励办法》等,开展了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系列活动,营造出全县上下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同时该项目的提出得到XX县委、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与支持。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预测

4.1市场供求现状与预测

4.1.1市场供求现状

(1)国内外茶叶供求现状

近五年来,中国茶叶种植、产销稳步增长,2004年全国茶园面积达127hm2,茶叶总产量达79.60万吨,与2000年相比茶叶种植面积增加18.09hm2、总产量增加11.27万吨;出口增长较快,2004中国茶叶出口增加到28.02万吨,比2000年增长5.25万吨,占茶叶生产量的三分之一,出口金额4.37亿美元,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茶叶出口国。

表4-12000~2004年中国茶叶产销量统计表

序号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1

茶园面积

108.91

114.07

113.42

120.70

127.00

2

生产总量

68.33

70.17

74.54

76.81

79.60

3

出口总量

22.77

24.97

25.23

26.00

28.02

4

内销总量

45.34

46.50

47.70

50.00

52.50

世界茶叶生产量由2000年的295.9万吨,增加到313.6万吨,世界茶叶贸易量从2000年的132.25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147.0万吨。

印度、斯里卡兰、肯尼亚、中国四个主要茶叶贸易国,四国2004年的出口贸易量占全球贸易量的73.6%,比2003年的70.4%增加了三个百分点。

见表4-2、4-3

表4-22000~2004年世界茶叶生产量及贸易量

序号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1

生产量

295.9

303.89

305.6

309.7

313.6

2

贸易量

132.25

137.4

144.4

140.6

147.0

表4-32000~2004年世界主要产茶国出口情况

序号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1

印度

20.7

18.3

19.9

17.37

17.75

2

斯里兰卡

28.0

28.7

28.6

29.19

29.06

3

肯尼亚

21.7

25.8

26.6

26.99

33.38

4

中国

22.77

24.97

25.23

26.00

28.02

5

全球

132.25

137.4

144.4

140.6

147.00

(2)国内外有机茶生产现状

有机茶最早在斯里兰卡开始生产,随后在印度、坦桑尼亚、日本、肯尼亚及我国相继出现有机茶园和有机茶生产。

2001年全世界现有有机茶园15万亩,世界上交易有机茶产品约0.8万吨,只占茶叶贸易总量的0.2%,主要是红茶和绿茶,还有少量乌龙茶。

国内有机茶生产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通过有机茶认证的茶叶生产企业已达到300多家,认证茶园面积超过12万亩。

除了产地销售外,有机茶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也拥有一定市场,大连、XX、济南、大庆等城市的市场开始启动。

同时出口市场表现良好,出口欧洲、美国的有机茶价格比普通茶高出50%左右,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4.1.2市场预测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以“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促进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绿色时代”的到来,茶叶特别是有机茶叶越来越受到发达国家和工业化发展较高地区的消费者的喜爱,有机茶叶将成为21世纪“绿色饮料之王”而畅销国际市场。

目前有机食品贸易的主要市场在欧洲(欧盟国家及瑞士)、美国和日本。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有机食品占食品总量的比例越来越高。

1997年这三大市场的有机食品销售为105亿美元,1998年为130亿美元,2000年为200亿美元,2001年为240亿美元,2002年达到300亿美元。

据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估计近期有机食品销售值年增长率将在5%~40%之间。

2004年世界茶叶总产量313.6万吨,贸易量为147.0万吨,有机茶贸易量只占茶叶贸易总量的0.2%,相对其它有机食品来说,更具有巨大的潜力。

国际贸易市场年需有机茶10万吨,每年还以30%以上需求量增加,现年产量不足2万吨,有机茶市场缺口较大。

从2000年7月1日起,欧盟开始执行新的更严格的进口茶叶农残检测标准,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农残问题等技术壁垒一直困扰中国茶叶界,而有机茶可以逾越这个障碍;关税的降低,给茶叶尤其是有机茶的出口带来了新的机遇,有机茶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前景。

我国2004年产茶叶79.60万吨,出口28.02万吨,内销52.50万吨,人均消费量仅为0.3kg,与发达国家1.6kg的平均茶叶消费水平相比,差距甚大,与爱尔半、英国、美国、日本等国3~7kg/人差距更远,潜力较大。

有机茶作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纯天然、无污染、高品位的健康饮品,顺应了当今社会日益形成的保健消费潮流。

目前,国内年需有机茶2万吨左右,预计每年还以20%需要量增加,而实际产量不足1万吨,国内销售市场将逐年看好。

国内有机茶销售已经启动,XX、XX、XX和宁波等城市以及部分县市已相继设立了有机茶专卖店(柜),掀起了一股有机茶热。

4.2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

本项目选址于XX县XX镇,项目区适宜的气候、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有机茶生产提供了最佳场所,大大降低了有机茶生产成本,提高了本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

本项目有机茶生产及加工严格按照日本JAS有机食品法规、欧盟《EEC№2092/91有机食品法规》、美国NOP有机食品法规等技术规程操作,所有产品均通过日本“JONA”有机食品认证,严格要求茶叶质量和卫生质量,使有机茶按照安全化、标准化、多样化生产。

4.3产品生产及销售方案

本项目产品重点突出“有机”品牌,生产质量上乘的有机鲜叶,供应给湘丰茶叶公司的制茶加工厂作为加工原料。

所得名优茶产品及精制加工后产品以出口创汇为主,预期国际销售70%,国内销售30%。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5.1建设任务与建设规模

5.1.1建设任务与建设规模

立足于项目区农业产业化实际,依托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根据世界银行贷款农业科技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社建设项目的精神,本项目拟建设有机茶叶基地600亩,培训大楼400m2,购置茶叶生产、培训及信息服务网络设备若干台(套)。

5.1.2产品方案

(1)种苗1100万株/年

(2)鲜茶叶120吨/年

5.1.3依据标准及产品性能指标

1、依据标准

(1)NY/T5197-2002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2)NY/T5199-2002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

(3)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4)GB/T19630有机产品

(5)NY525-2002有机肥料

(6)NY227-94微生物肥料

2、产品性能指标

鲜茶叶产品理化指标见表5-1

表5-1鲜茶叶理化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数据

备注

1

水分含量

≤6.0%

花茶≤7.5%,紧压茶≤8.5%

2

粉末含量

≤1.0%

3

总灰分含量名

≤6.5

紧压茶≤7.0%

4

水浸生物含量

≥34%

5

铜含量

≤30毫克/千克

6

铅含量

≤1毫克/千克

紧压茶≤2毫克/千克

7

六六六、DDT、三氯杀螨醇

不得检出

5.2建设规划与布局

合理规划、集中连片、局部隔离、高标准搞好园地、道路、生态林建设,品种全部实行良种化栽培,采用科学的生产手段,建成高标准的、全国一流的有机茶生产示范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