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地理 复习题108.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413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3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地理 复习题10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课标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地理 复习题10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课标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地理 复习题10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课标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地理 复习题10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课标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地理 复习题10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新课标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地理 复习题10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新课标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地理 复习题10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新课标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地理 复习题10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新课标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地理 复习题10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新课标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地理 复习题10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新课标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地理 复习题10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新课标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地理 复习题10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新课标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地理 复习题10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新课标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地理 复习题10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新课标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地理 复习题10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新课标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地理 复习题10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新课标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地理 复习题10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地理 复习题108.docx

《新课标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地理 复习题10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地理 复习题108.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地理 复习题108.docx

新课标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复习题108

新课标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10-8)

地理复习题

1.选择题。

有一架飞机在当地时间7月1日5时从旭日东升的A机场起飞,沿纬线向东飞行,一路上阳光普照,降落到B机场正值日落。

读图完成1-3题。

120°

120°

1.从A机场飞行到B机场经历的时间约是

A.6小时B.10小时C.14小时D.22小时

22225222222222222243答案:

D

.降落到B机场时,当地时间为

A.7月2日11时B.7月1日21时C.7月1日19时D.6月30日19时

3.A机场所在国应是

A中国B美国C澳大利亚D智利

东北某黑土丘陵区南北坡坡度相同,其坡度小于东西坡,各坡向降水差异很小。

读图完成4-5题。

4.两个年份该区域各坡向侵蚀沟密度 

A.西南坡大于东南坡 B.东南坡大于西北坡

C.南北坡大于东西坡   D.西北坡大于东北坡

5.侵蚀沟密度南坡大于北坡的自然原因是

A.北坡为阴坡,积雪多,流水作用强

B.南坡为阳坡,昼夜温差大,冻融作用强

C.北坡为冬季风迎风坡,降水侵蚀力大

D.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风力侵蚀力大

如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

读图,回答6-7题:

6.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B.天气状况C.昼夜长短D.海拔

7.下列四地中最适合建太阳能电站的

A.①B.②C.③D.④

下表示意我国30°N附近四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的气候资料,读表完成8-9题。

8.四个城市按海拔由低到高排列依次为()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①③②④

9.年太阳辐射量最大的城市是()

A.①B.②C.③D.④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服装经销商多从我国订购服装成品,但从21世纪初开始将订单转移到一些东南亚国家。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东盟地区最大的高档面料和纺织机械供应国。

读图,完成10题。

 

10.东盟国家从我国大量进口高档面料产品,主要原因是当地

A.纺织原料短缺B.工艺水平较低C.与我国交通联系便捷D.产业升级的需求

城市化给市区带来“热岛效应”。

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的出现,受下垫面因素和人为热因素的制约(城市下垫面整体反射率小于郊区)。

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的出现还和风速、云量等天气因素有密切的关联。

阅读材料回答11-12题:

省级行政中心城市

气温(℃)

降水量(㎜)

1月

7月

1月

7月

全年

3.8

29.1

34

151

1222

7.6

28.4

20

171

1138

5.5

25.2

7.3

230.5

921.2

-2.1

15.3

0.5

119.4

420.5

 

11.根据上述材料和下表推断上海城郊温差最大的时段是

上海市区某年各月平均风速和平均云量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风速(米/秒)

3.2

2.9

4.2

3.7

3.9

3.2

3.7

4.1

3.1

2.9

2.4

2.1

平均云量

4.7

7.3

8.4

7.5

8.4

8.8

9.4

5.6

5.7

4.1

4.1

5.0

A.春末初夏B.盛夏时节C.秋末初冬D.冬末初春

12.阅读上海市区与郊区近数十年雾日数变化表,判断引起上海市区雾日数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上海市区

周围郊县区

1971-1980年年平均值

51.5

33.6

1981-1990年年平均值

43.1

34.5

1991-2000年年平均值

34.6

37.7

上海市区与郊区近数十年雾日数变化表(单位:

天)

 

A.平均风速减小B.凝结核增多C.大气结构趋向稳定D.空气湿度变小

均质平原上某一制造业的产品中,原料R1占40%,原料R2占60%,其产品全部投入市场。

若不论是原料或产品,单位重量的运费都相同且仅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

结合下图回答13-14题。

13.如果R1、R2两种原料的原料指数均为1,那么工厂最佳应设于

A.R1地B.R2地C.N地D.M地

14.该企业最有可能是

A.钢铁工业B.电子装配工业C.制糖工业D.啤酒工业

下表数据为我国西部某城市部分年份人口数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增长率,读表完成15-16题。

15.表中表示人口增长率的数字代号为

A.①B.②C.③D.④

16.该市的人口变化可能导致该市

①交通拥堵②资源枯竭③环境污染④用工紧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下图示意某发达国家地区简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M、N、E、F四地降水量最多是

A.MB.NC.ED.F

18.图示地区最适宜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大牧场放牧业      B.商品谷物农业C.乳畜业             D.水稻种植业

下图中甲、乙、丙、丁为某省区四个不同区域示意图,其人口密度、某种工业企业规模及人均收入分别如下,据此回答19-20题。

19.图中某企业最有可能是()

A.汽车制造厂   B.钢铁厂    C.可口可乐生产厂D.电子装配厂

20.调查发现,图中乙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超过69%,影响其发展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是()

A.便利的交通 B.较高的科技   C.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    D.优美的环境

下图是某时刻昼半球的部分区域,OR与OQ长度相等,P点为极点,Q点位于赤道,OQ是晨昏线的一部分。

完成21-22题。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点位于赤道

B.OR、RQ、PQ长度相等

C.O点为0时或12时

D.太阳位于O点正北方位

22.从Q到P太阳高度

A.越来越大B.越来越小

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某探险协会组织“火山主题探险旅游”,目的地分别为下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半岛或岛屿上的火山。

完成23-24题。

 

23.图中某一地火山附近的板块边界类型与其它三地不同,它是

A.甲B.乙C.丙D.丁

24.在甲、乙、丙、丁四地附近还可以欣赏到的特色景观依次是

A.肥美草原牧场、高峻海岸山脉、旖旎峡湾风光、填海造陆工程

B.高峻海岸山脉、填海造陆工程、肥美草原牧场、旖旎峡湾风光

C.高峻海岸山脉、旖旎峡湾风光、肥美草原牧场、填海造陆工程

D.填海造陆工程、旖旎峡湾风光、高峻海岸山脉、肥美草原牧场

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

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雨水被蒸腾的量。

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与地下水的总量。

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

读我国部分省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回25-26题。

 

25.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

下列地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

A.北京B.山西C.江苏D.海南

26.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 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A.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④

右下图中虚线是某岛屿火山喷发后火山灰厚度等值线,a

读图,完成27-28题。

27.该火山喷发时最有可能的季节是

A.春季B.冬季

C.秋季D.夏季

28.下列关于该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终年温和多雨②适宜生产柑橘、葡萄

③植被具有耐旱特征④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小

A.②④B.③④

C.①④D.②③

大高加索山脉,全长约1200千米,最宽处达200千米,山势陡峻,具有完整的垂直景观带谱。

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是欧洲第一高峰,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3°21′,东经42°26′。

据此完成29-30题。

29.大高加索山脉从基带开始的3个垂直自然带依次是

A.常绿硬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

B.温带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

C.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带

D.针叶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

30.厄尔布鲁士山高山冰川带的分布类似于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

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完成31~32题。

31.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高的月份是(  )

A.4月   B.6月C.7月D.8月

32.该地所处的纬度可能是()

A.0°B.30°C.50°D.80°

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

完成33-34题。

33.从水循环的过程中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

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

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34.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   )

A.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      

B.直接形成于伏尔加河的沉积作用

C.开发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      

D.输出主要通过伏尔加河运往西欧

下图为图示期间①、②两地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变化图。

读图完成35-36题。

35.有关①、②两地正午直立物日影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先变长,后变短

B.①地朝北、②地朝南

C.①地朝南、②地朝北

D.②地先变短,后变长

36.①地位于②地的

A.东南方向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D.西北方向

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37-38题

37.图中②为 ()

A 草原   B 荒漠  

C 针叶林   D 针阔混交林 

38.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  B 洋流   C 地形  D 季风 

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完成39-40题。

39.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5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40.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非选择题。

41.(22分)读某区域年降水量及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12),完成下列问题。

 

(1)试描述图示区域中陆地年均10℃等温线走向及其主要原因。

(6分)

 

(2)依据图中信息,推断A地自然带名称并分析A地自然带形成原因。

(8分)

 

(3)B地所在国家被称为“世界的粮仓和肉库”,根据所学结合图中资料,任选一种该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说明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区位条件(8分)

 

42.(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

可以使原油运输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从西南地区输送到中国。

图13为“中缅油气管道运输线路图”。

 

材料二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包括原油管道、储运设施及其附属设施,以及在缅甸马德岛建设的一个可从超大型油轮卸载原油的码头和终端及附近建设的原油储运设施及其他附属设施。

双方同意由中石油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

(1)材料一中国四大能源进口通道,三个选用管道运输,评价管道运输的特点。

(6分)

 

(2)根据图文资料,简述中缅油气管道建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8分)

 

(3)列举中缅油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4分)

 

43.(10分)读酒泉周边地区的自然景观图(图14),完成下列问题。

 

(1)距今2100年前的西汉中期,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

依据图中信息,分析酒泉“城下有泉”的原因。

(6分)

 

(2)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农产品需求越来越大,依据酒泉自然地理环境,你认为酒泉是否应该大力发展农业,阐明原因。

(4分)

赞同原因:

反对原因: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A

B

B

C

B

A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7

19

20

C

D

D

B

C

A

B

C

C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

B

C

A

C

B

D

B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D

C

C

C

B

A

D

D

C

41.(22分)

(1)(6分)陆上西侧向北(低纬)凸出(2分);东侧向南(高纬)凸出(2分);地形(2分)

(2)(8分)温带荒漠带(2分);年均温或纬度位置说明A地地处温带(2分);A地西侧高大山地阻挡西风(2分),A地位于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2分),降水少(只说年降水量小于200mm,形成荒漠带可得2分)

(3)(8分)大牧场放牧业(2分);优良草场;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等(三点即可6分)

或商品谷物农业(2分);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和;交通便利等(三点即可6分)(利用图中降水和年等温线值作为原因可以给分)

42.(18分)

(1)(6分)优点:

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合理两点4分);缺点:

需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合理一点2分)

(2)(8分)不经马六甲海峡,从西南地区输入,实现石油运输渠道多元化,保障中国能源供应安全。

通过油气管道建设,加深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

通过合作带动缅甸相关产业(石化工业)的发展,满足缅甸国内对能源的需求;推进西南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带动管道沿线的经济发展。

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管道沿线的城市化进程。

降低中国对煤炭的依赖度,缓解环境污染;降低沿线地区因为生物能源对植被的破坏。

(体现关键词,论述包括三方面、四点即可得8分)

(3)(4分)多地质灾害威胁施工安全;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翻山过河加剧施工难度等(合理两点即可4分)

43.(10分)

(1)(6分)祁连山山地降水和冰川融水为本区河流提供水源(2分)河流流经石质戈壁、砂质戈壁下渗形成地下水(2分),酒泉位于祁连山山麓冲积扇前部地下水渗出带(2分)(说明水源来源、埋藏条件和渗出原因三方面即可给分)

(2)(4分)赞同原因:

满足当地对农产品的需求,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单产高,可以发展特色农业,提高收入等

反对原因:

本区水资源有限,酒泉地区大量用水,会导致下游无水,生态环境恶化

本区蒸发旺盛,大规模饮水灌溉,可能引起次生盐碱化,土地质量下降,温带大陆性气候,气象灾害多等(只要合理,不同方面的两点即可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