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420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普通班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试题分数:

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道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虽一笔千年,但不能固步自封。

从早期外国传教士用拉丁字母对汉字进行注音,到中国学者的“拉丁化新文字”,再到民国政府的“注音字母”“汉字简化”等方案,中国汉字在变革中步履蹒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批准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推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广汉语拼音三大举措,开始了扫除文盲的艰难任务。

这是汉语言文字改革力度最大、普及最快的时期。

从此,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阅读文化成果的能力,古老的汉字也在改革中获得新生。

改革开放,国门洞开,国际社会的汉语热随之升温。

今天,海外300多所孔子学院,让世界通过汉字、通过中华文化更立体地感知中国。

汉字的一路征程也曾走过弯路,比如汉字简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简化是为了易写便认,提高沟通效率,但是一旦简单到无从认识或者误认,简化到瘦骨嶙峋,就失去了汉字结构的美、寓意的美。

科技的进步,也曾让中国汉字遭遇考验。

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引发了信息革命,1952年中国科学家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但是以字母为主的输入方式把方块汉字拦在了门外。

“中国必须摒弃传统汉字,走拼音文字道路” ,外国专家如此定论,国内一些废除汉字的主张也沉渣泛起。

如果汉字进入不了电脑,在信息浪潮惊涛拍岸的今天,中国航船就无法驶入国际航道;如果放弃汉字,中国文化将面临竭泽断流的危险,何况失去汉字的国家还是中国吗?

别无选择,一批中国科学家和语言学家开始专攻汉字信息处理技术。

1956年,终于诞生了第一批理论和实践成果。

随后30年,汉字输入输出方法、汉字编码程序、汉字智能终端、汉字打印系统等难题被一一攻克。

1985年,中国科学家王选领衔研制的中国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获成功,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古老的方块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出神奇的生命力。

中国的文化客厅容得下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可以让各种文明以礼相待,推杯问盏。

这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我们不反对引进外来语,经过汉化的外来词汇同样能丰富中国词库,但我们反对取之无度、用之过滥;我们不反对让流行的网言网语进入汉语的传统家庭,但要注意汉字的规范,不能玷污汉字的纯洁,消解汉语的魅力。

这是我们的文化自觉。

今天的汉字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当下的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书写和阅读习惯,屏幕化、碎片化、快速化、浅层次阅读盛行;各种键盘消解了我们的书写技能,层出不穷的智能终端让我们患上输入法依赖症,提笔忘字;网络词典让我们在享受便捷轻巧的同时失落了追根溯源的乐趣和咬文嚼字的味道;网络俚语带来简明晓畅、通俗风趣的同时,削弱了汉字的美好。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文化的崛起,民族的复兴不能没有文化的复兴。

在继承中发展,在革新中坚守,呵护母语,就是留住民族文明的根。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述的“汉字变革”的一项是()(3分)

A.公元1605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1625年,金尼阁借鉴利玛窦的注音方案写成《西儒耳目资》注音书。

B.1935年8月21日,国民政府教育部第11400号部令,向全社会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共计324个简体字;还公布了《推行简体字办法》。

C.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推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广汉语拼音等举措,开始了扫除文盲的艰难任务。

D.中考、高考中,语文学科成绩的比重在提高;语文测试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简化汉字是为了易写便认,提高沟通效率。

然而,简化要考虑汉字自身的特点,注意不要伤害汉字结构之美、寓意之美等。

B.改革开放后,为了促进汉字改革并让世界通过中国文化更立体地感知中国,海外300多所孔子学院应运而生。

C.汉字输入输出方法、编码程序、智能终端、打印系统等难题的攻克,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成功,给汉字带来了神奇的生命力。

D.我们有容纳各种文明的文化自信,不反对引进外来语,经过汉化的外来词汇同样能丰富中国词库,但不能取之无度、用之过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汉字的简化对汉字的普及意义重大,它不仅使古老的汉字重新获得生机,而且让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阅读文化成果的能力。

B.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汉语应该有接纳网络用语的胸怀,但是必须注意汉字的规范,不能允许它玷污汉字的纯洁,消解汉语的魅力。

C.当前,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书写和阅读习惯,屏幕化、碎片化、快速化、浅层次阅读盛行,人们与汉字的距离,使汉字面临着新的挑战。

D.汉语是中华文明的根,汉字必须在继承中发展,在革新中坚守,因为中国的崛起离不开文化的崛起,民族的复兴不能没有文化的复兴。

二、古诗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兰亭集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其次:

它的旁边,指曲水之旁

B.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

指自然界的万物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相与:

互相赠与

D.或取诸怀抱                     怀抱:

胸怀抱负

5.下面全都属于作者感到“信可乐也”原因的一项是()(3分)

①暮春之初,修禊事也 ②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③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④无丝竹管弦之盛 ⑤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写兰亭聚会,畅叙幽情。

描绘兰亭周围的山水美景,暗示它可以引发与会者的诗兴,从而有了“一觞一咏”的作诗情形。

B.第二段情景交融,以景托情。

写与会者的主观感受,先用美景烘托,由此说到“俯”“仰”之所见,再归结为“游目骋怀”之“乐”,顺理成章。

C.第三段兴感抒情,发挥议论。

先说躁者“悟言一室之内”;静者“放浪形骸之外”;接着指出不管怎样不同,人总要死,从而提出“死生亦大”的观点。

D.文章借题发挥,立意高远。

从一次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一死生”“齐彭殇”的“虚诞”“妄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5分)

⑵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8-9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8、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5分)

9、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道题2分,共6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面对祖国山河发出深沉的思考:

“,?

(2)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

”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异曲同工之妙。

(3)、《短歌行》中运用比喻、慨叹人生短暂的句子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18分)

余光中:

中国文字的炼丹人

1928年重阳节那天,余光中出生于南京。

余光中从十二岁开始跟从父亲和舅舅学习古文。

《谏太宗十思疏》《留侯论》《赤壁赋》《阿房宫赋》这些经典文章,他都特别喜欢。

他觉得文字有一种力量,“我愿意跟着它走”,“我将来一定要当作家”。

整个青年时代,余光中都在寻找着“精神上的家人”,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济慈、雪莱、王尔德等都是他的“家人”。

1954年,他的“精神家人”又增添了一大批。

余光中与钟鼎文和邓禹平等人共创了“蓝星”诗社。

他们经常聚会,讨论诗歌,勤奋创作,不是一首一首地写,而是一辑一辑地写。

  毕业没几年,余光中被派去美国爱荷华大学留学。

那时,台湾和美国的现代化程度差别很大。

余光中虽然热爱西方诗歌,但一想到美国人瞧不上台湾,心里就觉得委屈。

加上那年家里也发生一些大事:

母亲去世,自己同妻子新婚才两年,大女儿刚出生,还没看清孩子的脸,他就匆匆地出发了。

每一个孤寂的长夜里,他都想回到台湾,回到“蓝星”诗社,和朋友们一起为中国的现代诗奋斗。

  1964年,三十六岁的余光中回到台湾,他质问自己,怎么都已经三十六岁了?

拜伦、徐志摩,都在这一年结束生命;王勃、济慈,不到这年纪,便合上了诗集,竖起了石碑。

那一年余光中唯一的儿子出生仅三天就夭折了。

丧子之痛加上诗人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

好在美国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使他获得救赎。

  余光中非常喜欢美国西部的民歌,南部的蓝调以及新生事物摇滚乐。

特别是摇滚乐,甚至影响了他一个时期的创作风格。

他在散文集中大量介绍了摇滚乐,并将西方音乐的节奏融入诗中,借此抒发心中的很多不平。

连余光中自己也没想到,他的这些诗歌被杨弦拿去谱了曲,继而引发了台湾的第一波校园民谣风潮。

“给我一把吉他和一肩风里飘飘的长发……”当时杨弦被余光中这些极富旋律感和节奏感的文字所打动,将《江湖上》等诗改编成歌曲,如今最为海内外读者所熟知的《乡愁》也是其中之一。

  1971年至1972年间,余光中在台湾写下了《乡愁》。

他回忆说,当时二十分钟一气呵成的原因,“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二十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后来《乡愁》在大陆被选入教科书,电视台也用,很多人都会背。

  1988年,古稀之年的余光中出版了第二卷诗集。

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余光中说,“以前所想到的能入诗文的题材比较少,以前我主要写自己——你不知道你是谁,你忧郁;你知道你不是谁,你幻灭;你知道你是谁,你放心。

”现在,余光中已经脱离这三个情况了,写作的题材全凭缘分。

  2009年,导演陈怀恩接拍余光中传记纪录片《逍遥游》。

片中除了日常工作生活状态外,导演还安排余光中带着夫人到垦丁——余光中在台湾唯一写过游记的地方——故地重游。

余光中一路为夫人解释景物,还在海边童心大发,打起了水漂,并传授诀窍——石头要扁,形状要圆,出手要快,脱手要平稳而飞旋——出水为鸟,入水为鱼。

  台南小学教科书收录了《雨,落在高雄港上》一诗,导演安排余光中去高雄三民小学听小学生读书。

不料那天余光中的女儿遭了车祸。

行程既定,余光中无法随夫人赶往医院,心情郁闷。

怎料一听小学生读诗,余光中竟然又开心起来,还教他们该怎么念这首诗,拍摄完后还乐呵呵地给他们签名。

最后陈怀恩就片子定名为《逍遥游》一事征询余光中的意见,他幽默地说:

“我哪敢说同不同意?

庄子同意就行了。

  说到幽默,余光中自有一番论调。

他认为,所谓幽默,就是不正面迎敌,绕一个弯子去排解误会与痛苦。

比如看牙医这样痛苦的事情,也能被他写成诗。

再比如,从“马屁诗人”到“文白之争”,李敖似乎一直在逗余光中和他对骂,但余光中就是不理他,还幽默地说:

“李敖天天骂我,说明他的生活不能没有我。

”在余光中的经验中,幽默其实要比愤怒有用。

除了写诗,翻译也是余光中近年热衷的一项工作。

如今,已经八十五岁的余光中依旧笔耕不辍。

他目前正在翻译济慈的诗,此时的感觉定与年轻时的不同吧。

(摘自《名人传记》2014年第3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以前写诗,他喜欢把中国文字压缩、锤扁、拉长、磨利,把它们拆开又并拢,拆来又叠去。

如今他却争取写、改、誊一次完成。

散文的话,每页纸最多改一两处地方。

尽管外文系毕业的他用英语写论文都不成问题,但他说自己在写诗和骂人这两件需要抒发情绪的事情上,是非得用母语不可的。

②深入生活越多,就越需要清净和一张干净的桌子。

当生命走到暮年,对于“我是谁”的问题,诗人余光中早已不再质问,而是报以淡淡的微笑。

(1)下面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余光中整个青年时期都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人”,屈原、李白、济慈、雪莱、钟鼎文、邓禹平等人都曾是他的精神家人,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B.余光中到美国留学,内心非常不愿意。

异地他乡的孤寂,母亲的去世,他自己新婚不久,孩子刚出世,匆匆而别让他很不舍,每晚他都盼望着能够回到台湾。

C.从美国回到台湾,余光中已经三十六岁,相比大器早成者,他感叹自己“老而无成”,丧子之痛加上他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对前途、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D.余光中在回忆《乡愁》创作时说,“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二十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表达出一种对祖国的深情。

E.余光中重游垦丁时,一路为夫人解释景物,还像小孩子一样打起了水漂,而且还传授诀窍,这是童心未泯的表现,也是对女儿的深切怀念。

(2)余光中少年立志“将来一定要当作家”,最终成为中国文字的炼丹人。

请结合文本,分析促使其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4分)

(3)余光中的许多诗歌,包括为海内外读者所熟知的《乡愁》,被杨弦拿去谱曲并引发了台湾校园民谣风潮。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余光中诗歌能够引发民谣风潮的原因。

(4分)

(4)记录余光中日常工作、生活状态的纪录片以“逍遥游”为题。

为什么说余光中是“逍遥”的?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12-18每道题3分,共21分)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要革除“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B.“爸爸去哪儿”节目的火爆源于人们长期对在“女主内、男主外”文化中存在的“父亲角色失位”现象的重新审视。

C.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羊绒衫价格悬殊非常之大,大商场里售价基本在千元以上,小摊上却只卖几十块钱。

业内人士表示,价格很低的羊绒衫肯定不是纯羊绒的。

D.淘宝网传来消息,12月12日将推出本年度继双十一之后最大型的网购盛宴,并继续开展去年的“全民疯抢”活动。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______的天职。

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______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______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当仁不让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B.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当仁不让责无旁贷

14.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谣诼嘻戏拾掇溘然长逝要言不烦

B虚诞厮打江渚冯虚御风残无人道

C忸怩和蔼拊掌趣舍万殊时过景迁

D契合窈然磐石无物以相汗流浃背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中国最强音》节目一推出,就受到各方诟病。

有人认为简单地模仿电视台同类节目并不一定会产生好的效果,邯郸学步只会丢掉自己的长处。

②参加《我是歌手》节目的选手们风格各异,演唱的歌曲也各有特色,曲尽其妙,整个现场激情澎湃,让歌迷们完全沉浸其中。

③整节课几乎是学生的天下。

每一位发言的同学都侃侃而谈,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对别人的看法提出异议,或补充说明,显示出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

④着眼当下,土地仍然是很多农民维持生计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新一轮城镇化浪潮中,我们从制度上保留承包权就相当于保障了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

⑤已经路人皆知的品牌为何还要铺天盖地地投放广告?

因为不管一个品牌知名度多大,品牌的轻度消费者是非常重要的,此为提醒和转换品牌的轻度消费者。

⑥在西方英美法系国家,著名法官其实就是法理功底深厚的学者,法官的判决书往往连篇累牍,一篇精彩的判决书甚至堪称出色的法学。

A.③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⑥D.①③④

1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也许毕竟甚至然而B.即使毕竟还有然而

C.也许但是还有而且D.即使但是甚至而且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最近秘鲁在利马的斜坡上竖起很多捕雾网,以收取一定量的水。

,,。

,。

,生活在利马的人不得不花费高于普通水价6倍的价格购买卡车运进来的干净水。

①被迫要从数英里以外的安第斯山脉的冰川上取水

②在世界其他地区的人肆无忌惮地浪费水的时候

③秘鲁首都和周边山区很少下雨

④但是安第斯山脉的冰川面积正在缩小

⑤这使人们非常担心有一天这里会面临非常严重的水荒

⑥生活在这里的人

A.②⑥①④⑤③B.③⑥①④⑤②C.②⑥①③④⑤D.③⑥①⑤②④

1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史书、国别体史书、纪传体史书。

B.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C.《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人蒋海澄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的作品。

D.“零度写作”多指作者在文章中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想法,完全是机械地陈述。

19.米兰·昆德拉说:

“生命是一颗长满可能的树。

”由于性格、经历和生活环境不同,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请你从以下四位人物中,任选两位仿照示例各写一句话,表达对生命的理解。

要求符合人物特征,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大致相同。

(6分)

人物:

荆轲苏轼鲁迅贝多芬

示例:

徐志摩--生命就是一个星辉斑斓的梦,只有轻轻地来去,才能让梦长留心底。

六、作文(60分)

一位世界第一的推销大师,在介绍他的经验,一下子吸引了500余名保险界的精英。

人们要求他介绍推销秘诀,他微笑着让四个大汉抬上一个铁架子,铁架子下面悬挂着一个大铁球。

人们莫名其妙,聚精会神地看着。

这位推销员并不说话,只是用小锤子敲了一下大铁球,大铁球纹丝不动。

过了五秒钟,推销员又敲了一次,铁球依然纹丝不动。

就这样每隔五秒钟推销员就敲一次。

人们的耐心被销蚀着,逐渐有人离开会场,推销员却还是不停地用小锤子敲大铁球,会场中的人越来越少了。

终于,大铁球在不断敲几下终于慢慢动了起来,摇晃的角度越来越大,后来想让它停下来也办不到了。

最后这位推销员向会场中剩下不多的人说:

“成功就是重复地做一件简单的事情,这种持续的努力会使事情进步一点点,当成功的时候,你挡都挡不住。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该项内容体现为语文考试的改革,不涉及汉字本身的变革。

2B。

“为了促进汉字改革”错,根据原文第3段。

孔子学院的建立应是适应“国际汉语热”和“让世界通过汉字、通过中华文化更立体地感知中国”。

3A。

根据原义第2段,“让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阅读文化成果的能力”的是“推出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广汉语拼音三大举措,开始了扫除文盲的艰难任务”,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汉字简化”是不恰当的。

4.(3分)C(相与,相交往)

5.(3分)B(①是交代时间、事件,④指当时不具备的条件。

二者都不是“信可乐”的原因)

6.(3分)C(应为:

静者“悟言一室之内”;躁者“放浪形骸之外”)

7.(4分)⑴(这可以)用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乐趣。

(“所以”1分,大意1分)

⑵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妄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作相等是没有根据的。

(“一”1分,大意1分)

8、“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呆坐的神态,用“灯前”引出“影”,“伴”又将“影”与“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苦坐的“身”,显得孤单寂寞。

(5分)

9、①作者通过想象中的画面,即冬至深夜,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之情的。

②诗的语言质朴无华。

(6分)

10、默写

(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3)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1.

(1)AD(4分。

B“内心非常不愿意”属无中生有。

C“对前途、生活失去信心”依据不足。

E“对女儿的深切怀念”分析不当)

(2)①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

余光中从小跟随父亲和舅舅学古文,李白、杜甫等人都给他一定的影响。

②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

比如济慈、雪莱等人对他影响很大,他也曾在美国留学。

③勤奋的诗歌创作。

青年时代和朋友创立“蓝星诗社”,不断进行诗歌创作,到晚年依然笔耕不辍。

④性格开朗而意志坚强。

面对误会与痛苦,他幽默对待;面对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他依然坚强前行。

(抓住外在影响、个人努力、性格品质三个方面分析。

每点1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3)①形式方面,融入了西方音乐节奏,极具节奏感和旋律感。

②内容方面,他的诗歌情感真切,内容丰富,有思念大陆之情、客居他乡的孤独,以及自己心中的不平,特别能打动人。

(4分。

意思对即可。

(4)①在创作中随缘。

创作上已经摆脱了束缚,写作题材全凭缘分。

②生活上童心未泯。

在故地重游中,余光中童心大发,率性而为。

女儿发生车祸,他心情郁闷,但听到小学生读诗,又开心地给予指导。

③用幽默化解误会和痛苦。

对于李敖的批评,他懂得幽默比愤怒有用。

④不再质疑自我,有成熟的自我认识。

对于“我是谁”的问题,余光中早已不再质疑。

只是报以淡淡的微笑,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⑤写作自如,母语熟练,一气呵成。

写作时争取写、改、誊一次完成,散文则修改很少。

(共6分。

意思对即可)

12、A(B.语序不当,“长期”应在“存在”前;C项:

赘余,“悬殊”指差别很大,与“非常”意思重复;D项:

缺少主语)

13、C【解析】所给的三个成语意思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每个成语所偏向的重点是有区别的:

“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责无旁贷”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理应接受。

①句的中心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很明显是道义上的,故应填“义不容辞”;②句主要说的是“父亲们所承担的义务”,所以应该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