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7572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1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最新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最新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最新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最新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最新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最新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最新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最新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最新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最新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最新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最新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最新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最新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最新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新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游戏体验法:

做“倒计时”游戏。

游戏一:

教师从5倒数到1,学生马上站起来,看谁的反应速度快。

游戏二:

反方向用手触摸耳朵,比如用左手摸右耳朵,用右手摸左耳朵。

老师先从3倒数到1,再说明要求。

(老师手握秒表)伴随着“滴答”声,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

【品析:

带领学生做“倒计时”的游戏,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受到1秒的时间非常短,对1秒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联系实际导入法:

播放“天宫一号”点火发射倒计时的视频,带领学生一起倒数。

师:

同学们,这是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

现在,就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天宫一号”发射时的精彩画面。

刚才我们听到的倒数10、9、8、7……都表示时间,那么你们知道这些时间是用什么来作单位的吗?

生:

秒。

是的,秒是比分还要小的时间单位,在生活中除了倒数计时需要用到秒,还有一些地方也要用到秒。

(课件出示:

交通信号灯图片)

这是交通信号灯,我们平时在十字路口经常能见到,它也用秒作单位。

看来,生活中还真离不开秒。

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秒。

(板书:

秒的认识)

创设具体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动画片激趣法: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当然喜欢!

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段好看的动画片。

小猪约小猴一起去看元旦联欢晚会的小片段。

)小猪约小猴8:

15一起去看元旦联欢晚会,小猪打电话催促小猴说:

“还有5分20秒元旦联欢晚会就开始了。

”可是小猴在家里还没有出发,

因为它不知道5分20秒有多长。

同学们,小猴不了解时间知识怎么办呢?

你想帮助小猴吗?

那咱们赶快来学习“秒的认识”吧。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是诱发思维的直接动因。

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再顺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把关注的焦点指向“秒的认识”。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阅读教材第2页的主题图片,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说一说图上的人们在做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

(1)整理从中获得的信息。

①春节联欢晚会上,人们用倒数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在倒计时时,每两个数的间隔很短,间隔的时间就是“1秒”。

②交通信号指示灯的时间一般也是用“秒”作单位,当倒数完1时,指示灯就会变换颜色。

③女孩跳绳,1分钟的时间跳了115个。

④跑步比赛也会用时间单位“秒”来计时。

(2)提出问题。

时间单位“秒”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十分重要,我们经常用“秒”来计量很短的时间。

那么你认识秒吗?

我们怎样表示1秒,1秒有多长,能做哪些事呢?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活动钟面,我们一起来认识秒吧!

本环节从学生生活中经常看到或参与的活动入手,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用秒作单位的时间通常是非常短的;

另一方面,“秒”这一时间单位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迁移的效力掌握新知。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钟面上的秒针。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活动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可以看书自学,也可以与小组的伙伴商量。

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时、分的知识,通过直观观察,并阅读教材第3页内容,通常会得出以下观察结果:

最短最粗的针——时针,是用来表示几时的;

比较长又比较粗的针——分针,是用来表示几分的;

最长最细的针——秒针,是用来表示几秒的。

(2)学生汇报,同时教师利用教具钟面进行直观演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认识。

根据“秒”这一时间单位的特性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环节主要采用观察、演示的学习方式,通过和小组伙伴的演示、讨论,学生会很快发现钟面上三个指针的不同之处,再结合教材关于秒针的介绍,与学过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完全能够总结出“秒针”的特点,进而再次体会“秒”的时间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对比、总结的能力。

◎观察操作,分组讨论,探究分与秒的关系。

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圈是几秒呢?

(1)提出探究问题。

请同学们观察活动钟面,并参照课前的观察记录,说一说:

钟面上每个大格间有几个小格,是几秒?

秒针走1圈是几秒?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2)汇报总结,发现规律。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观察钟面模型会很容易解决问题,可以采用个别学生汇报,集体订正的方式,共同完成,结论如下:

①钟面上每个大格间有5个小格,是5秒。

②钟面上一圈有12个大格,有12×

5=60(个)小格,是60秒。

③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

(3)实际钟表演示,揭示规律。

钟表演示:

伴着钟表“嘀哒”的声音,钟面上秒针走了60小格的同时,分针走了一小格。

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分=60秒。

此处教学,再一次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并结合以往“分”的知识,利用数一数和算一算等方式,重点分析了钟面上秒针和分针表示时间的关系,自己发现了规律1分=60秒。

通过秒针走一圈分针就走一小格的直观演示,让学生观察、

亲身体验分与秒表示时间长短的关系,从而抽象出1分=60秒的结论。

◎创设活动,实际体会,体验1秒有多长。

(1)创设情境,实际体验。

①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钟表发出一声“滴答”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做——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数——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以10秒为准)

(2)认识电子表和秒表,借助计量工具加深体会。

有些表上没有指针,只有数字。

(课件出示各种电子表和秒表)这些就是我们常见的电子表和秒表。

你们知道图中的电子表显示的是几时几分几秒吗?

电子表中数字变化最快的部分表示秒。

请和老师一起看着电子表数20秒。

因为秒表计时比较精确,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本环节通过创设听、做、数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1秒有多长,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放置在实际生活中,使学生能切实感受;

秒表上秒的数字变化更为直观,通过实际观察秒表上快速变化的数字,学生会更直接、真切地体会到“秒”。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秒针的认识、分和秒的关系以及1秒有多长等知识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同桌之间互相提出利用分、秒计时的活动,比如在规定的时间做事情,或记录完成一件事情所用的时间等。

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新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质疑一: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5,是25秒吗?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钟面上1大格是5秒,从数字3到数字5是两个大格,所以是2×

5=10(秒)。

有几个大格,再乘5就是秒数。

质疑二:

用秒表示的时间比用分表示的时间快吗?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通常用来计量较短的时间。

比如1分钟以内的时间可以用秒来表示;

1分钟以上的时间,为了更精确可以用几分几秒来表示。

1分=60秒,时间的快慢与所使用的时间单位是没有关系的。

本单元的重点是将秒的认识由日常生活的感性认识抽象到可以计算、比较的理性认识,学生通过质疑、解疑实现了数学思维的转化,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

中灵活应用。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本节课,你们认识了哪个时间朋友?

什么时候会用到它呢?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钟面上秒针的特点,分和秒间的关系,并举例说一说哪些事情可以用秒作单位,哪些事情可以用分作单位。

然后衔接下节课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

怎样来计算经过的时间呢?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

课前布置学生制作活动钟面,利用钟面模型,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使学生做到了数学思想的转换。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

在完成“做一做”第2题后,学生对“1分钟你能做些什么?

”这一问题回答得很不好,多数学生重复已经列举过的事情,不能结合生活实际来说,不能正确区分什么时候要用秒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分作单位。

可见,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关注不够。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把知识尽量融合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讲解,体会生活中的时间问题,或利用时间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第2课时 时间的计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4页例1、第5页例2,第4~5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及第6~8页练习一中的第2、4、8、9题。

例1 学习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把较大单位变换成较小单位的换算;

例2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教学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1.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会进行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

2.会计算经过的时间,能根据经过的时间推算开始或结束的时刻。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思考,联系实际,注重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知识的实际价值,增强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重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难点:

准确熟练地进行时间的简单计算,体会实际价值,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1.本课时教学时间单位间的换算方法时,主要是利用知识迁移的教学方法,通过时、分之间的进率,让学生自主探讨2时等于多少分;

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时,首先在钟面和时间轴的帮助下让学生进行计算,用直观手段形成表象,使学生充分理解前一时刻和后一时刻,进而利用减法直接进行计算。

2.本课时学生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计算、总结、归纳概括等方法来学习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复习:

回顾时间单位秒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分和秒之间的进率,进行形如2分=(  )秒的练习。

学习:

掌握时间单位间的换算,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解决有关时刻和经过时间的简单问题。

延学:

掌握24时记时法,熟练掌握12时和24时记时法间的相互转化方法;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谜语导入法:

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好朋友,说它们是好朋友是因为我们每人都离不开它们,它们中一个高个儿,一个矮个儿,矮个儿走一步,高个儿走一圈;

矮个儿走一圈,高个儿走一晚。

你能猜出它们是谁吗?

真聪明,它们就是时针与分针。

(出示钟面)这是什么?

这是一个钟面,谁来介绍一下这个钟面?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

创设谜语能激发学生对时间问题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时针走1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60个小格是60分,也就是1小时,直观理解时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故事导入法:

开学了,喜羊羊和沸羊羊从羊村出发去学校,喜羊羊用了2小时,沸羊羊用了120分钟,喜羊羊说它用的时间少,沸羊羊说它用的时间少,它俩谁也不甘示弱。

同学们,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

我们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给它们两个当裁判,好吗?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喜羊羊和沸羊羊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

课件导入法:

课件出示清晨小明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的画面,同时出示小明离开家和到达学校的时间挂钟。

离开家的时刻是7:

30,到达学校的时刻是7:

45,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数学问题,由学生提出:

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开始本课新知的讨论学习。

通过播放课件能够使学生直观地发现小明从家出发的时刻和到达学校的时刻,并提示“数格子”的解决思路。

◎引领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例1,整理从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决的方法。

思考问题中有几个时间单位?

哪个是较大的时间单位,哪个是较小的时间单位?

怎样进行单位换算?

①有两个时间单位,分别是时和分。

②时是较大的时间单位,分是较小的时间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时=60分。

(2)解决的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后,可能出现的算法有:

①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②2时=60分+60分=120分。

③2个60是60×

2=120(分)(如果有这样的说法,教师要表扬)

(3)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60秒=(  )分  3分=(  )秒  1分40秒=(  )秒

(4)方法小结。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时间单位换算的方法小结:

先观察需要转换的两个

单位分别是什么,如果由大单位转换成小单位,大单位前是几,小单位前的数就是几个60的和。

本环节鼓励学生自主探求,利用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学习思考时间单位换算的方法,使学生思维过程具体化,形成计算过程,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究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并阅读教材第5页例2,早晨小明背着书包去上学。

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意义的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①小明7时30分(7:

30)离家。

②小明7时45分(7:

45)到校。

(2)提出的数学问题:

(3)探讨时刻和经过时间的区别。

学生提炼出已知信息和问题后,教师首先抛出问题:

题目中共有三个时间,分别是小明离家时间、到校时间,还有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这三个时间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生1:

离家时间和到校时间表示的意义相同。

生2: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表示经过的时间。

……

小明离家和到校时间,是能够在钟面上显示的某一特定的瞬间,是时刻。

而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是他出发时刻和到达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间,也就是经过时间。

它们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你能结合生活实际举一些例子吗?

我们上午8:

10开始上第一节课,8:

10是时刻。

一节课有40分钟,40分钟是经过时间。

◎观察操作,合作探究解决方法。

(1)师:

求小明从家走到学校共用多长时间,就是求经过了多长时间,你有什么方法?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2)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3)学生通过操作钟面、计算等方法可能得到以下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

方法一:

直接数一数,在钟面上拨出7:

30和7:

45两个时刻。

从7:

30到7:

45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方法二:

利用时间轴数一数、计算。

时间轴上每段表示5分钟,从7:

45共经过了3段,一共是15分钟,因此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15分钟。

方法三:

两个时刻相减。

从家出发的时刻是7时30分,到学校的时刻是7时45分,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就是经过的时间。

7时45分-7时30分=15分,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15分钟。

方法四:

用分钟相减。

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15(分)计算出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15分钟。

(4)师生共同总结求某一段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要计算经过的时间,你认为我们应该用哪种方法来计算呢?

①先读出或写出开始的时刻,再读出(或写出)结束的时刻,然后用结束的时

刻减去开始的时刻,就是经过的时间。

②先看开始时刻的分针、时针和结束时刻的分针、时针,看看走过了几大格几小格,然后根据1大格、1小格表示的时间算出这段经过的时间。

当然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呢?

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对经过时间计算的生活经验,想出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方法多样化到方法最优化,建立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模型: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

  在学习完时间单位的换算和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解决稍有拓展的单位换算问题,根据经过时间计算起始时刻或结束时刻。

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提升新知。

2小时36分=236分,对吗?

先算2小时是120分再加上36分,是156分。

7:

50到8:

10经过了1小时40分钟,对吗?

计算经过时间要用后一时刻的时减前一时刻的时,用后一时刻的分减前一时刻的分,不能把其中任何一个颠倒位置,当分不够减时,要从小时部分“借出”1小时化成60分,与分部分相加后再减去前一时刻的分,本题用60+10=70(分),70-50=20(分),所以从7:

10经过了20分钟。

本环节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适当地拓展,让学生掌握了把几时几分转换成几分的时间单位的换算方法及求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不是同一小时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出示挂钟)同学们,我们从8:

10开始上课,现在马上就到几时了?

(生:

8:

50)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40分钟就要过去了,你在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请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说收获)看来你们的收获真不少,为了使你们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不浪费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老师要求大家,认认真真地制作一个作息时间表,我这里有一个表样(出示表格),项目包括起床、吃早饭、上学、放学、吃晚饭、写作业、睡觉,当然这些项目可以适当增减,如看动画片、体育锻炼等。

希望大家如实

填写,合理安排,并且认真灵活地执行。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布置制作作息时间表

的任务,使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要珍惜时间。

鼓励学生利用活动钟面和制作时间轴,形象直观地解决例2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又由此抽象到一般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究经过时间的多种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完成课后“做一做”的题目时,学生对“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不是同一小时,求经过时间”这类问题解决得不是很好,多数学生用9:

00的9时减去8:

40中的8时,再用8:

40中的40分减去9:

00中的0分,得出1小时40分。

学生对“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掌握得不够灵活。

在后面的练习中,要精选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时间的计算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时、分、秒”第2~8页。

知识梳理

内容

重点知识

认识时间单位“秒”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分与秒的关系

分和秒的关系:

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

秒针从数12再走回到数12是走一圈,走60小格,也就是60秒;

秒针走一圈分针刚好走1小格,即1分钟。

体验时间的长短

感受秒的长短的方法:

声音、动作、心跳、秒表……

时间单位的换算

1时=60分 1分=60秒

秒换算方法:

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

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解决问题

时间点:

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

时间段:

经过的时间。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表示经过时间时,若遇到以时为单位的,最好写小时,如:

一场电影看了1小时30分。

复习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的基础上,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计量。

2.能结合生活实际体验时间的长短,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3.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难点

理清本单元的知识脉络,在探索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用时、分、秒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复习方法

通过回顾与整理,帮助学生理清本单元知识结构,进一步掌握时、分、秒的关

系以及时间单位的换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

导入新课: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时、分、秒的很多知识,你能回顾一下第一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吗?

操作方式: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交流。

(2)汇报:

展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归纳。

第一单元学了哪些知识呢?

学生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

学生口述要点,教师板书知识结构网络。

二、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1.在

里填上“>

”“<

”或”“=”

9分

90秒  3时

100分  5时

500分  150秒

2分

2.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35(  )。

   

(2)看一场电影要2(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