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76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K12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配套K12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配套K12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配套K12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配套K12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配套K12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配套K12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配套K12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配套K12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配套K12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配套K12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配套K12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配套K12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配套K12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配套K12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配套K12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配套K12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配套K12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配套K12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配套K12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K12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x

《配套K12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配套K12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x

配套K12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

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

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

  [师]科学之旅的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课本图0.1-1实验[演示]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

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

是缩小的。

  乓球会落下吗?

  [师]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物理学的研究范围:

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

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难点:

误差的产生。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引入新

  复习: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

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讲授新

  .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

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

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

秒、分、时

  ②学生活动:

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长度的测量

  ①长度的单位:

→→d→c→→μ→n

  ②测量长度的工具:

直尺、卷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③学生活动:

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

  ④学生讨论并活动:

如何较准确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

  .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

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

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

  课堂小结

  懂得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和用具

  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同步练习

  教学后记

  §1—2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教学过程

  引入新

  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

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入了解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

  讲授新

  .机械运动

  让学生讨论课本图11.1—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

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

  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

  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

  引导学生从讨论和回答中得出:

  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改变。

  提出问题:

  ①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

  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

  讨论得出:

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参照物

  播放一部分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VcD。

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

“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学生活动:

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

让学生讨论回答:

  ①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②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

  ③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得出参照物的概念:

  参照物:

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一起描述图11.1—3卡车的运动情况:

选取地面做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

  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从而得出:

  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图11.1—4的各种情形物体的运动状况。

  课堂小结

  什么是机械运动?

  什么是参照物?

为什么要选参照物?

  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作业与思考

  .课本第22页的“动手动脑学物理”

  .同步测试相应的练习。

  教学后记:

  §1—3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速度的计算

  .难点:

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引入新

  场面描述:

我校的100米决赛正在进行,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羡慕地说,他跑得真快!

而在5000米的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

小马跑得真快!

  引导学生从事例中提出问题:

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讲授新

  .速度

  组织学生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从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讨论得出:

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快。

  得出:

“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提问:

小李步行,而妈妈骑自行车,大家同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

  学生讨论得出:

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

  提问:

怎样比较小明和小马谁运动得快呢?

  启发学生回答:

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是运动快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长也是运动快的。

  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

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v=s/t

  单位:

/s或者是/h

  例题:

书本23页

  指导学生学会单位换算

  练习:

20/s=54/h=

  例题:

书本24页

  指导学生学会熟练掌握公式的变形。

  .匀速直线运动

  指导学生观察图11.2—2。

让他们提出不同之处。

从而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

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

  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

  平均速度:

v=s/t这样算出的速度上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课堂小结

  .怎样表示运动的快慢?

  .速度是怎样计算的?

  .速度的单位怎样进行换算?

  .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变速运动呢?

  作业

  .书本26页、四题

  .完成相应的同步测试

  教学后记

  §1—4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③.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过程;

  师:

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

生答。

  师:

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

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

速度又怎么知道呀?

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

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

板书课题:

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

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

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

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

生答。

  总结:

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

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

哪位同学知道呢?

生答。

  总结:

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

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

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

时间为10分钟。

开始:

  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

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

  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

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

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

生答。

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

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

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

不能,有什么办法吗?

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

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

  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测出1路公共汽车从河师大到火车站的平均速度呢?

  【作业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块手表,怎样既方便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

简要说出测量步骤。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

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设计探究的实验。

  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

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过程:

  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

引入课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

、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扩展:

录制声音

  声音的传播:

  得出:

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实验14页图1-4示:

得出: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

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

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声波:

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

同水波进行对比。

  声速: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

、看15页的表格内容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s。

  学生活动:

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

  回声:

声音的反射。

 <0.1秒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

  演示实验:

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

  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课堂小结:

  噪声的和危害有哪些?

  怎样防治噪声?

  六、布置作业:

  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七、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完成。

  §3—1温度

  教学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难点:

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2、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器材:

烧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问题:

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

这些状态如何转化?

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教师:

刚才有同学说“温度”,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

  二、进行新课: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试验:

课本70页试验:

图4.4-1示

  结论:

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探究:

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

  学生结论〔……〕

  温度计:

测量温度的仪器

  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

  结构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

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摄氏温度:

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

  它是这样规定的: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

  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

低于0℃用负数表示

  例:

37℃读作37摄氏度-45℃读做零下45摄氏度

  体温计:

○1结构、量程、分度值○2使用

  实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

怎样使用?

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

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或低于量程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

  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单位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温度计的使用方面,按课本要求让学生进行探究,但一定要把步骤总结并进行板书。

  可以对几种温度计进行对比§3—2熔化与凝固

  教学目标:

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重、难点:

1、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

烧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

单位是什么?

是怎样规定的?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体温计的测温方法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

这些状态可以转化?

  物态变化: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

  探究实验:

课本75页,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试验……

  进行试验……

  数据记录:

  时间/in123456789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然后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

  ……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熔化和凝固:

  固体晶体:

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

  非晶体:

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

  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记住冰的熔点。

  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介绍一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节奏可以放慢些,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

如:

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

  §3—3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重、难点:

1、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

  教学器材:

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

热。

  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规律是什么?

  晶体温度在熔点和凝固点所处的状态是什么?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那里去了?

  进行新课:

  探究:

水的沸腾

  ……提出问题

  ……设计试验

  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进行试验

  数据记录:

  时间/in123456789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沸腾: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沸腾,沸腾时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蒸发有吸热致冷作用

  沸腾与蒸发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液化:

举例说明:

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

  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降低温度与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液化要放热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液化、汽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可以举较多的例子进行分析

  可以讨论:

吸热、放热是必要条

  §3—4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重、难点:

1、判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器材:

可密封的玻璃瓶、酒精灯、碘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物质由_______转变为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物质由_____转变为_____的过程叫液化。

液化过程______热量。

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的方法,是石油气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汽化现象;

  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

  A、降低了周围的温度;

  B、降低了人的体温;

  c、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发;

  D、赶走了人体周围的热空气。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雪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猜想:

〔……〕

  进行新课:

  升华: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

凝华: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

  实验:

碘的升华和凝华

  结论:

、注意“直接”。

、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1卫生球变小○2“干冰”的人工降雨和人造烟雾○3“冰花”的形成

  ○4雪、霜、冰雹的形成○5雾松的形成○6灯泡用久了会变黑

  固体

  小结本章内容:

  液体气体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要分析一些常见的凝华、升华现象§4—1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s。

  过程和方法

  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宇宙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