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扩切眼作业规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7751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80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0扩切眼作业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010扩切眼作业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010扩切眼作业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010扩切眼作业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010扩切眼作业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010扩切眼作业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010扩切眼作业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010扩切眼作业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010扩切眼作业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010扩切眼作业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010扩切眼作业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010扩切眼作业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010扩切眼作业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010扩切眼作业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010扩切眼作业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010扩切眼作业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010扩切眼作业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010扩切眼作业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010扩切眼作业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010扩切眼作业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0扩切眼作业规程.docx

《010扩切眼作业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0扩切眼作业规程.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10扩切眼作业规程.docx

010扩切眼作业规程

 

平煤股份四矿

井巷施工作业规程

 

 

工程名称:

庚20-21010扩切眼

施工单位:

掘进二队

施工队长:

_______

技术主管:

_______

编制日期:

2011年11月6日

执行日期:

________

庚20-21010扩切眼作业规程会审签字表

措施名称:

庚20-21010扩切眼作业规程

审批地点:

主持人:

审批时间:

__年_月_日

审批单位

审批人

职务或职称

日期

开拓科

机电科

地测科

通风科

安检科

煤质科

防突科

调度室

总办室

施工单位

开掘副总

机电副总

通风副总

安全副总

总工程师

庚20-21010扩切眼作业规程审批意见

一、主要存在问题

 

二、处理意见

 

目录

封面························································1

庚20-21010扩切眼作业规程会审签字表······················2

庚20-21010扩切眼作业规程审批意见························3

第一章概况················································7

第一节概述·················································7

第二节编写依据·············································9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10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10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10

第三节地质构造·············································13

第四节水文地质·············································13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13

第一节巷道布置·············································13

第二节矿压观测·············································14

第三节支护设计·············································15

第四节支护工艺·············································21

第四章施工工艺·········································26

第一节施工方法·············································26

第二节凿岩方式·············································26

第三节装载与运输···········································29

第四节管线及轨道敷设·······································31

第五节设备及工具配备·······································31

第五章生产系统·········································32

第一节通风·················································32

第二节压风·················································34

第三节瓦斯防治·············································35

第四节综合防尘·············································36

第五节防灭火···············································38

第六节安全监控·············································38

第七节供电·················································40

第八节排水·················································40

第九节运输·················································40

第十节通讯和信号···········································41

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6

第一节劳动组织·············································46

第二节循环作业·············································47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8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63

第一节一通三防·············································49

第二节顶板·················································52

第三节防治水···············································55

第四节机电·················································55

第五节运输·················································58

第六节其他·················································60

第八章各项安全制度·····································64

第一节工作面交接班制度·································64

第二节工程质量验收制度·····································65

第三节抢险备用物料管理制度······························65

第四节通风仪表使用检修制度·································66

第五节隐患排查整改制度·································67

第六节巷修制度·············································68

第七节煤质管理制度········································68

第九章灾害应急措施和避灾路线··························69

第十章事故案例···········································75

附页

1、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

2、作业规程补充学习和考试记录

3、作业规程复查记录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庚20-21010扩切眼用途为庚20-21010采面安装支架,设计长度200m,切眼下段原已扩30m,剩余施工工程量为170m,沿庚20煤层顶板掘进施工,平均坡度约为90,服务年限为庚20-21010采面安装结束。

预计开工时间为:

2011年11月16日

预计竣工时间为:

2011年11月28日

附:

巷道布置平面图。

庚20-21010扩切眼平面放大图

第二节编写依据

1、由总办室设计的庚20-21010切眼施工图,审批时间为:

2011年8月10日。

2、平煤股份四矿地测科2010年11月18日提交的庚20-21010掘进地质说明书。

3、根据已施工的庚20-21010单切眼情况;预计庚20-21010扩切眼施工过程中顶板较为完好、顶板及两帮侧压均不明显,但局部出现离层现象,管理难度较大,施工过程中应充分加强支护。

4、《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作业规程》、《煤矿操作规程》《平煤股份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指导性编制规范》、《平煤集团开拓掘进精细化管理细则》及国家、集团公司、矿下发的其它技术规范性文件。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1、巷道相应的地面位置、标高,区域内的水体和建、构筑物对工程的影响等,见表1。

2、巷道与相邻煤(岩)层、邻近巷道的层间关系,附近已有的采掘情况对工程的影响,见表1。

表1井上下关系对照表

水平、采区

二水平庚一采区

工程名称

庚20-21010切眼

地面标高(m)

+248~+340

井下标高(m)

-400~-465

地面的相对位置建筑物及其他

地面位于王家以南500米的东西一带,为低山丘陵,

工作面垂深在675~770米之间。

井下相对位置对掘进巷道的影响

该面位于庚一采区东翼中部,相邻的南部和北部均未布置工作面,东至二四矿井田边界,西与庚一皮带下山、轨道下山及回风下山相通,。

邻近采掘情况对掘进巷道的影响

相临的南部北部均未布置工作面,上覆的己1617-21290采面已回采结束,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1、叙述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f)、预计巷道揭露的各煤层间距,顶、底板s岩性及特征分析,见表2。

2、预测巷道瓦斯涌出量、瓦斯突出倾向、煤层自然发火倾向、煤尘爆炸指数、地温等,见表2、表3、表4。

 

表2煤层特征情况表

指标

单位

参数

备注

煤层厚度(最大~最小/平均)

m

2.6~1.4/2.0

大部分为2.0m左右

煤层倾角(最大~最小/平均)

(°)

9.2~8.6/9

东部9°中部9.2°西部8.6°

煤层硬度

f

3

煤层层理(发育程度)

层理明显清晰

煤层节理(发育程度)

内层发育

自然发火期

d

绝对瓦斯涌出量

m3·min-1

3.91

相对瓦斯涌出量

m3·t-1

煤尘爆炸指数

(%)

25.11-31.24%

地温

表3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顶底板名称

岩石类别

硬度

厚度

岩性

顶板

基本顶

泥岩及粉砂质泥岩

5~6

11m

灰色含黄铁矿结核

直接顶

石灰岩

7~8

4.6m

灰色含方解石细脉,岩性较硬

伪顶

底板

直接底

泥岩及中粒砂岩

4~5

5.5m

顶部为泥岩1.0米以下为灰白色中粒砂岩。

老底

石灰岩

6~7

11m

浅灰色,含方解石脉,蜓蝌化石。

 

表4

第三节地质构造

根据已施工的庚20-21010单切眼情况,扩切眼施工过程中地质构造比较简单,不会揭露断层或构造。

第四节水文地质

庚20煤层顶板为灰色石灰岩,厚度4.6米左右,为直接含水层,局部可能有隐伏的小溶洞及裂隙;底板受寒武纪灰岩承压水的威胁。

由于受沉积原因和构造挤压影响,厚薄变化较大,根据施工单切眼过程中情况来看,在掘至煤层厚薄变化较大的地带、小褶曲地带会出现瓦斯异常并伴有顶板淋水现象。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庚20-21010切眼位于庚20煤层中,水平标高为-400~-465,施工断面为矩形,设计工程量200m,沿庚20煤层顶板掘进施工平均坡度约为9°;施工过程中按地测科给定的中线施工;开口中心位置为庚20-21010机巷+18点以东216.2m处,方位角为197°41′15"。

单切眼现已施工完,自切眼下口向上开始进行扩切眼施工。

附:

开口大样图

第二节矿压观测

1、观测对象:

庚20-21010切眼顶板、顶帮锚杆。

2、观测内容:

庚20-21010切眼顶板离层情况、压力情况,巷道两帮位移情况、顶板下沉量、锚杆锚固力情况。

3、观测方法:

根据庚20-21010单切眼施工过程中顶板安设的顶板离层仪;每30-50米或300根(含300根以下)锚杆必须检查一组锚杆锚固力情况,每组3根(顶2帮1)。

4、数据处理:

顶板离层仪、锚杆锚固力情况挂牌管理;由技术主管负责收集整理数据,分析上报有关科室;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第三节支护设计

全锚网支护选型:

根据<<庚20-21010单切眼作业规程>>中的切眼支护选型计算及总办室设计,结合该工程的服务时间,确定扩切眼施工过程中的支护参数及规格如下:

顶锚杆使用规格为:

¢=20mmL=2400mm的左旋高强树脂锚杆

西帮帮锚杆使用规格为:

¢=18mmL=2100mm的玻璃钢锚杆

东帮为已施工的单切眼侧,不再使用锚杆进行支护.

顶板锚杆间排距:

1100mm×1000mm,

西帮锚杆间排距:

1000mm×1000mm,

A、锚固剂选择

根据经验应选择树脂锚固剂,采用端头锚固.

特点:

凝结速度快(15分钟)锚固力大,能达到60KN以上,操作方便。

树脂-K2335×3(顶)-K2335×2(帮)(锚杆)

树脂-Z2335×6(锚索)

B、托盘

采用钢板托盘,制成150mm×150mm方形,厚为10mm~15mm。

C、金属网:

采用8#冷拔丝编织的金属方格网(50mm×50mm)

顶网规格:

2.2m×1.2m;

西帮网规格:

2.3m×1.2m;

D、表面支护:

梯子梁

顶板梯子梁:

2.2m,西帮不使用梯子梁。

E、锚索

顶锚索长为6.5m,¢=17.8mm普通锚索,排距2m,与锚杆间隔布置;具体位置布置在距扩切眼中心线以西950mm处(施工过程中,锚索间排距可根据现场情况做相应调整)

锚索托盘使用300×300mm的方形轧制钢托盘,厚度为10mm。

安装锚索绳时,每眼装药不少于6个药卷,构件安装齐全,锚索露出锁头长度:

≤250mm。

F:

托棚(单体柱+木大梁)

单体柱使用长度为2.5m的铁质单体柱,

木大梁使用长度为3m,厚度及宽度均不小于150mm的坚硬木大梁,

托棚采用一梁三柱,单体柱上下垫木大梁;共两排,布置在扩切眼中

心线两侧各700mm位置处(施工过程中,具体位置可根据现场情况做

相应调整)

 

 

第四节支护工艺

一、支护形式:

(临时支护、永久支护)

1、临时支护:

戴帽顶柱

戴帽顶柱材质、规格及标准:

戴帽顶柱为3根全长为2.5米的铁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3根大板使用;每根单体柱配合一根大板使用;大板使用厚度不小于80mm、宽度不小于150mm、长度为1.5m的结实木质大板。

2、永久支护参数:

(锚网+锚索+托棚联合支护)

根据<<庚20-21010单切眼作业规程>>中锚杆选型计算、总办室设计及该工程的服务年限和施工断面得出:

庚20-21010切眼在施工过程中采用锚网+锚索+托棚联合支护;

(1)锚杆、锚索材质、规格:

顶锚杆采用¢=20mm,L=2400mm左旋高强树脂锚杆;西帮锚杆采用¢=18mm,L=2100mm玻璃钢锚杆;

锚索采用¢=17.8mm,L=6500mm钢绞线普通锚索

(2)锚固剂材质、规格及使用数量:

根据经验应选择树脂锚固剂(MSK2335);¢=23mm,L=350mm,类型为快速

使用数量:

顶锚杆使用3卷,帮锚杆使用2卷,顶锚索使用6卷。

(3)锚杆、锚索托盘材质及规格:

锚杆托盘采用轧制钢板,方形150mm×150mm,厚为10mm~15mm。

锚索托盘采用轧制钢板,方形300mm×300mm,厚为15mm~20mm.

(4)金属网材质及规格:

顶帮均采用8#冷拔丝编织的金属方格网(50mm×50mm)

顶网规格(长×宽):

2.2m×1.2m;西帮网规格:

2.2m×1.2m。

(5)表面支护材质及规格:

(梯子梁)

顶帮均使用直径为16mm圆钢焊接成宽度为75mm的梯子梁。

顶梯子梁规格:

L=2200mm

梯子梁眼距按照顶帮锚杆设计的株距布置,梯子梁眼净长度为100mm。

(6)锚杆、锚索间排距:

顶板锚杆间排距:

1100mm×1000mm

帮锚杆间排距:

1000mm×1000mm

锚索间排距:

锚索排距2米,距扩切眼中心线西侧950mm布置;锚索与锚杆间隔布置。

(7)托棚:

(单体柱+木大梁)

单体柱使用长度为2.6m的铁质单体柱

木大梁使用长度为3m,厚度及宽度均不小于150mm的坚硬木大梁

托棚采用一梁三柱,单体柱上下垫木大梁;共两排,布置在扩切眼中

心线两侧各700mm位置处(施工过程中,具体位置可根据现场情况做

相应调整)

3根单体柱分别布置在木大梁中心位置处及距木大梁两端各300mm位置处.

二、支护质量标准:

1、巷道净宽:

5700mm,允许误差:

-50mm~+150mm

上下口10米大断面净宽:

6300mm,允许误差:

-50mm~+150mm

巷道净高:

2400mm,允许误差:

-50mm~+150mm

上下口10米大断面净高:

2600mm,允许误差:

-50mm~+150mm

2、锚杆间排距:

顶锚杆间距:

1100mm帮锚杆间距:

1000mm,允许误差均为:

±100mm

顶锚杆排距:

1000mm,帮锚杆排距:

1000mm,允许误差均为:

±100mm

3、顶帮锚杆对应布置,横平竖直一条线,扭斜≤100mm;锚杆材质、规格符合设计要求

4、锚杆孔深允许误差0~+50mm

5、锚杆外露:

螺母外沿30mm~50mm

6、锚杆方向与巷道轮廓线角度:

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150

7、梯子梁安装:

符合设计要求,不弯曲变形,紧贴金属网。

8、铺网:

网与网之间搭接不小于100mm且搭接段必须压在梯子梁下,压茬均匀牢固,铺网具有一定的张紧力,帮网与顶网用12#铁丝至少200mm一道进行连接牢固。

9、扩切眼侧顶网必须与老切眼侧顶网搭接不小于100mm,并使用12#铁丝至少一道进行连接牢固。

10、扩切眼侧梯子梁与老切眼侧梯子梁搭接不小于100mm,且搭接段必须压在锚杆下;若老切眼侧原锚杆外漏过短无法搭接时,可使用12#铁丝将新老切眼梯子梁捆扎牢固。

11、锚杆托盘必须紧贴梯子梁,方向与巷道方向一致;锚杆螺帽用专用工具紧固,严禁松动.

12、锚杆锚固力:

不小于60KN。

13、梯子梁的迎山角β按照巷道坡度α计算,迎山角β=(1/6—1/8)α,现场测量中按照1m垂线水平距离L=(α-β)×17mm量取,严禁退山或迎山过大。

14、锚索:

(1)、锚索预应力不小于设计值20吨;

(2)、锚索孔深应小于锚索绳长度400mm,允许误差0mm~+100mm

(3)、锚索构件安装齐全,锚索露出锁头长度:

≤250mm;

(4)、锚索间排距:

按设计施工,横竖成线,允许误差±100mm;

(5)、锚索钻孔方向:

钻孔轴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角≤30;

(6)、锚索必须使用专用锁机及时安装锁盘,锁盘必须紧贴金属网面,锁盘与锁绳均不得松动,符合要求。

15、托棚:

(1)、单体柱的迎山角β按照巷道坡度α计算,迎山角β=(1/6—1/8)α,现场测量中按照1m垂线水平距离L=(α-β)×17mm量取,严禁退山或迎山过大。

(2)、托棚布置在扩切眼中心两侧各700mm处,允许误差±100mm

(3)、木大梁必须紧贴巷道顶底板,如有不接顶处必须加垫木盘或木楔

(4)、顶板木大梁必须使用12#铁丝每1m一道与顶板梯子梁或金属网连接牢靠,单体柱上部端头处必须使用12#铁丝与木大梁捆扎牢固.

(5)、单体柱的初撑力不得低于设计值的95%.

(6)、打好的托棚必须拴上防倒绳

(7)、托棚要打成一条直线,其偏差不超过±100mm

16、施工过程中,若煤帮坚硬不易片帮可不使用帮网,但必须用大眼木盘配合帮锚杆使用;当煤帮松软极易片帮时,必须使用帮网。

三、支护工序安排及要求:

总体安排:

支护前先敲帮问顶再进行临时支护,最后进行永久支护。

1、临时支护使用方法:

 

戴帽顶柱的使用方法及要求:

敲帮问顶工作结束后,先将预上的顶网

伸平,将木大板放在距第一排顶锚杆200mm处位置,使用单体柱将

大板顶紧;再依次将木大板放在第二排、第三排顶锚杆之间的中部空

顶区下,使用单体柱将大板顶紧;每根单体柱配合一根木大板使用,

单体柱打在木大板的中间位置处;安装临时支护时必须从外向里依次

进行,不得同时安装;单体柱必须打在实底上(不能打在实地上的必

须在下面垫上表面平整的道木或柱鞋),上端托住大板且升紧打牢;

单体柱必须迎山有力,不得歪斜。

在单体柱未升紧打牢之前,必须有

专人手扶住单体柱,防止歪倒伤人。

2、永久支护工序安排及要求:

先进行敲帮问顶工作,然后将迎头预上的顶网伸平,对顶板进行临时

支护后,验收员按线量取巷道宽度,施工人员刷帮至设计宽度后,验

收员按线量取并号定帮顶锚杆眼位;施工过程顶帮锚杆可同时平行作

业施工;施工顶帮锚杆的同时将老切眼顶板西帮柱间锚杆盘拆卸掉,

顶锚杆施工完后将金属网挂在锚杆上再将梯子梁对准锚杆安装上去

(与老切侧顶梯子梁搭接好),同时将下一排的顶帮金属网按搭接要

求提前上好并压在梯子梁(锚杆)下,梯子梁安装完后,使用工具对顶

帮锚杆进行紧固;拆除临时支护,按照此顺序将空顶区内顶板支护完

后,进行下一循环作业.

 

第四章施工工艺

第一节施工方法

1、扩切眼采用机掘施工,后跟皮带出货.

第二节凿岩方式

1、机掘施工工序:

交接班安检→隐患排查处理→开工准备→按截割顺序割煤→出货→敲帮问顶→临时支护→永久支护→自检→进入下一循环。

截割顺序:

顶板完好时、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较大时分别采取不同的截割方式及顺序。

(附图一、图二)

 

 

3、施工过程中设备布置方式:

 

第四节装载与运输

一、装载与运输方式:

施工过程中使用掘进机进行截割装载,经切眼和庚20-21010机巷内皮带转载至庚一皮带下山;运输方式为胶带输送机运输。

二、装载、运输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名称、型号、安装位置、固定方式,安全设施的安设方式运输距离等。

(附图表)

装载、设备运输方式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安装位置

固定方式

运输距离

备注

1

掘进机

EBZ-200TY

1

010切眼

30m

2

带式输送机

800mm

1

010切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