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含两课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889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含两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含两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含两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含两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含两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含两课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含两课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含两课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含两课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含两课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含两课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含两课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含两课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含两课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含两课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含两课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含两课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含两课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含两课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含两课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含两课时.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含两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含两课时.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含两课时.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含两课时

教案序号:

课题:

6.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年班:

教学目标:

1、懂得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彼此关爱,相互帮助。

2、懂得平等友善可以传递正能量,在温暖的友善传递中,我们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美好。

3、懂得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肩负应尽的责任,多理解他人,多为他人着想,更多的关爱社会上的一些弱势群体。

4、知道每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美好的受益者,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文明有礼。

5、懂得缺乏公共意识,只强调自己的利益,会妨碍甚至危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不利于构建平等友善的社会。

教学重点:

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平等待人,尊重关心帮助他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

教学难点:

懂得构建和谐美好的生社会生活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教育学生树立平等待人,关爱他人,尊重帮助他人的意识。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那么人与人之间该如何相处呢?

我们又能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做些什么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方面的问题。

板书课题:

6、我参与我奉献

二、友善相待

(一)彼此关爱,相互帮助

1、教师引导: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相处也需要平等相待,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我们大家彼此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2、出示课本34页活动园的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想一想在这幅图中餐馆老板为环卫工人提供了怎样的帮助?

这位餐馆老板看到环卫工人很辛苦,就在每天清晨为所在地区的环卫工人免费提供早餐。

3、这位餐馆老板的举动真是令人感动,有人说,餐馆老板提供的不仅是免费的早餐,而且是浓浓的爱心。

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

我很赞同这种说法,虽然这位餐馆老板为环卫工人们提供早餐这件事情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让我们体会到这位餐馆老板对环卫工人的关爱,让环卫工人辛苦工作之余,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浓浓的爱心。

4、教师引导:

虽然我们不能够像餐馆老板那样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但是,我们也可以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身边的一些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关爱和帮助。

在公共生活中,我们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呢?

5、出示情境题

情境1:

遇到问路的外地人,我们可以。

情境2:

去餐馆吃饭,服务员给我们上菜,我们可以。

情境3:

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小孩和孕妇,我们可以。

情境4:

班上有同学作业不会写,我们可以。

学生分小组讨论,选择其中的1-2个情境题说一说,遇到这些情况,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6、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一些确实需要帮助的情况,就可以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二)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1、教师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平等友善可以传递正能量,不过,在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们也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这样才能够将我们的关爱和帮助,传递出去。

2、比一比

某社区居委会计划开展爱心衣物捐赠活动,为了使捐赠活动能够顺利展开,居民们提出了两种方案。

出示课本35页的两种方案,学生读一读,比一比,并想一想这两种爱心方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你更欣赏哪种方案?

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

我赞同方案2的做法,因为方案2的做法更加科学合理。

大家可以随时随地的把要捐赠的衣物挂在爱心墙上,需要这些衣物的人,也可以随时随地把自己需要的衣物取走。

而不必固定在某一个时间。

我也更赞同方案2的做法,因为方案1要求捐赠人和接受捐赠的人同时出现在社区正门,这样会让接受捐赠的人心里不舒服,而方案2就很好的避免了这种见面的尴尬。

捐赠的人只要把衣服捐赠出去就行,不必知道接受捐赠的人是谁,而接受捐赠的人不必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捐赠,这种捐赠才是真正的润物细无声。

3、教师引导:

是的,我们在帮助关爱他人的过程中,一定要理解、尊重被帮助的人,这样才能够将我们的爱心和关爱传递出去,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同样,接受帮助的人也要理解那些帮助关爱他人的人。

4、学生读一读课本35页阅读角《张大爷的爱心卡》这篇文章,想一想张大爷为什么要制作爱心卡?

他的爱心卡的用途是什么?

从张大爷的身上,我们能够体会到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懂得,当别人关心我们,帮助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要认为是理所当然,而应该为他人的这种关心帮助表示理解和感谢,这样帮助人和被帮助人互相理解,互相帮助,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5、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有没有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和关爱,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现在想一想,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

如果不正确,应该怎么做?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自己接受帮助的案例,进一步懂得当别人为我们提供帮助的时候,我们要对别人表示感谢。

(三)多为他人着想

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多理解他人,多为他人着想,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不仅如此,我们国家和社会也在制度和设施等方面提供了很多有效的保障,比如法律方面的保障。

2、出示课本36页活动园的内容,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我国哪些法律体现了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关爱。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3、全班讨论:

刚刚我们细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部分内容,想一想,这些法律规定有哪些共同之处?

预设:

这三部法律都是保障我国社会中一些弱势群体的权益,这些弱势群体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这三类人群在社会中能力较低,生活较为困难,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

4、我国除了法律规定体现了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社会中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呢?

预设:

敬老院的设立。

特殊学校的设立。

贫困助学金的设立。

农村书屋的建立。

社区中老年活动场所的建立。

5、教师相机出示敬老院、特殊学校、农村书屋、老年活动场所等等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我们国家和社会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6、国家和社会为了关爱和保护弱势群体采取了很多措施,那么,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弱势群体,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

全班交流,预设:

关爱弱势群体,不嘲笑他们,歧视他们。

关爱弱势群体,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关爱弱势群体,就要平等的对待他们,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7、教师小结:

同学们,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关爱,我们应当平等的对待他们,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且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文明有礼

1、教师引导: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美好的受益者,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每个人做到文明有礼。

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却有一些不和谐的行为,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出示课本37页的三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在这三幅图中,他们的哪些行为不是文明礼貌的行为?

他们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怎样的影响?

预设:

图1:

在公园长椅上吃零食,还不把果皮等垃圾放进旁边的垃圾桶里,而是随地乱扔。

这样做不仅破坏了公园的整洁卫生,而且影响了他人在公园里的休闲和娱乐。

图2:

在展览馆中大喊大叫,破坏了展览馆的宁静和谐,影响了其他人的参观和思考。

图3:

人们在有秩序的排队,小文想插队。

这破坏了正常的秩序。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看过许多不讲文明礼貌的行为。

下面请同学们来举举例子,并说一说这些不讲文明礼貌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怎样的影响?

预设:

和他人说话的时候满口脏话。

为人不诚实,欺骗他人。

超市中,随便拆开包装,又不把东西放回原处。

未经别人同意,乱翻别人东西。

4、全班交流:

对日常生活中这些不文明有礼的行为,你想说些什么?

预设:

日常生活中这些不文明礼貌的行为,会影响其他人的生活和工作,因此,我们要摒弃这种不文明礼貌的行为和习惯。

这些不文明礼貌的行为会有损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形象,所以我们要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

教师小结:

正如大家所说的,这些不文明礼貌的行为对他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影响,也对和谐的公共生活产生了影响,所以我们要做到文明有礼。

但是文明有礼,不是空洞的口号,它体现在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之中,这就需要我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在生活中,还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缺乏公共意识,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妨碍甚至危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5、出示课本38页的上面一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想一想:

这幅图中,小刚在公共汽车上的哪些行为缺乏公共意识?

他的这些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预设:

小刚坐在公交车座位上,用脚不停的点着前面的座位,影响了前面座位上的乘客。

小刚戴上耳机和着音乐大声的唱歌,已经影响了车厢内的所有人,他还不以为然,并强调唱歌是他的权力。

教师小结:

像小刚在公交车上的这种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这些人缺乏公共意识,过分的强调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利益妨碍甚至危害了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6、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随时随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不影响他人,不危害他人。

那么,我们怎样去做,才能规范自己的言行,不影响危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呢?

7、出示课本38页阅读角的“容止格言”图片。

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天津南开中学容止格言的具体要求。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

勿傲,勿暴,勿怠。

颜色:

宜和,宜静,宜庄。

8、我们的国家总理周恩来就一直以此规范自己的衣着仪表和一言一行,并持之以恒贯彻了一生。

出示周恩来总理的图片,进一步体会周恩来的仪表和言行举止。

9、教师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规范自己的衣着仪表,还要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才能体现自己的品德修养,才能构建平等友善的和谐社会。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相处要平等相待,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彼此关爱,互相尊重,还需要我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板书设计:

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

友善相待

文明有礼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人与人相处需要()。

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彼此关爱,()。

2.平等友善可以传递()。

在温暖的友善传递中,我们相互()、相互(),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美好!

3.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肩负应尽的责任,多理解(),为()着想。

同时,我们也需要国家和社会在()、()等方面提供有效的保障。

4.我们身边有一些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

我们应当()地对待他们,自觉维护他们的(),并为他们提供()的帮助。

5.每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也是和谐美好的()。

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做到()。

6.文明有礼不是()的口号,需要我们()自己的行为,它体现在每个人的()中。

7.有些人缺乏(),过分强调自己的(),妨碍甚至危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不利于构建()的社会。

二、判断。

1.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

()

2.有钱人是不需要穷人帮助的。

()

3.我们作为小学生,不能对社会有所帮助,只能让社会帮助我们。

()

4.小明在公园里玩耍,将手里吃的坚果壳随手扔在地上。

()

5.我和小方的关系特别好,打饭时我去迟点也没关系,到时直接站在小方前面就可以了。

()

6.在公共汽车上高声歌唱是我的权利。

()

7.我们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更是和谐美好的受益者。

()

8.文明有礼需要我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

()

当堂检测答案

一、填空。

1.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

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彼此关爱,(相互帮助)。

2.平等友善可以传递(正能量)。

在温暖的友善传递中,我们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美好!

3.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肩负应尽的责任,多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

同时,我们也需要国家和社会在(制度)、(设施)等方面提供有效的保障。

4.我们身边有一些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

我们应当(平等)地对待他们,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5.每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美好的(受益者)。

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做到(文明有礼)。

6.文明有礼不是(空洞)的口号,需要我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它体现在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中。

7.有些人缺乏(公共意识),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妨碍甚至危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不利于构建(平等友善)的社会。

二、判断。

1.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

(√)

2.有钱人是不需要穷人帮助的。

(X)

3.我们作为小学生,不能对社会有所帮助,只能让社会帮助我们。

(X)

4.小明在公园里玩耍,将手里吃的坚果壳随手扔在地上。

(X)

5.我和小方的关系特别好,打饭时我去迟点也没关系,到时直接站在小方前面就可以了。

(X)

6.在公共汽车上高声歌唱是我的权利。

(X)

7.我们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更是和谐美好的受益者。

(√)

8.文明有礼需要我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

(√)

通过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懂得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彼此关爱,相互帮助。

 

了解身边无私奉献的热心人,让我们感到生活的温暖。

 

懂得平等友善可以传递正能量,在温暖的友善传递中,我们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美好。

 

懂得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肩负应尽的责任,多理解他人,多为他人着想,更多的关爱社会上的一些弱势群体。

 

知道每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美好的受益者,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文明有礼。

 

明确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做到文明有礼,提升公共意识。

 

知道公共生活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树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观念。

 

懂得缺乏公共意识,只强调自己的利益,会妨碍甚至危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不利于构建平等友善的社会。

 

教案序号:

课题:

6.我参与我奉献(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年班:

教学目标:

1、知道温馨有活力的社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而美好社区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主动承担社区的事务。

2、懂得社区中的每个成员既是社区秩序的受益者,也是社区秩序的建设者,社区中的每个成员都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才能让社区生活更有品质,更有温度。

3、了解什么是公益事业,懂得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意义及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4、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哪些公益事业,懂得每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再小的力量也会因为积累而变得强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明白服务社区的重要性,树立学生服务社区的意识,引导学生懂得公益事业的意义和作用,并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公益事业的意义和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我国的公益事业尽一份力量。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社会成员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文明有礼。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一下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这两方面的内容。

板书课题:

6、我参与我奉献

二、服务社区

(一)什么是社区?

1、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

一个社区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

2、社区的特点:

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

3、出示课本39页相关链接,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农村社区”这个概念。

4、教师相机出示一组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体会社区的概念。

(二)共同维护社区

1、温馨有活力的社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是我们生活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去维护。

2、出示课本39页活动园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想一想,这个小区的居民们制定的《邻里公约》有哪些内容?

3、师生共同交流这份《邻里公约》的内容,教师引导:

不过,有的居民就不认可《邻里公约》,有一位居民就认为《邻里公约》就是一个“紧箍咒”,你认同他的说法吗?

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

我不认同他的说法,因为社区是每一个人的家园,需要每一个人共同去维护,而《邻里公约》就是对社区这个家园的维护。

我不认同他的说法,因为《邻里公约》保证了我们在社区生活的安宁和平静,只要我们每个人遵守这份《邻里公约》,社区生活就非常和谐,所以《邻里公约》不是一个紧箍咒,只是社区生活的一个规章制度,需要我们每个人去遵守。

4、教师小结:

刚刚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社区是我们生活的家园,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共同维护,破坏了《邻里公约》,就是破坏了社区的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三)共同服务社区

1、社区中的每个成员既是社区秩序的受益者,也是社区秩序的建设者。

只有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社区生活的建设,为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的社区环境才会越来越好。

2、出示课本40页的三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相关的文字,想一想,这三幅插图中的人物为建设社区生活做了什么?

他们为社区生活做了什么贡献?

预设:

图1:

为社区的宣传栏设计画面和内容,既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为社区的宣传工作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2:

随手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箱,这样的举动会使社区更加干净整洁,为大家提供一个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

图3:

陪社区中的老人聊天,使这些老人不再孤单寂寞,为和谐美好的社区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3、除了书上提供的三幅插图之外,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是怎样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活动的呢?

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分享。

教师小结:

同学们,社区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建设,社区成员在情感上的互相支持,生活上的互相帮助,会让社区生活更有品质,更有温度。

4、学生读一读课本40页阅读角《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这篇文章,想一想,在这篇文章里,社区中的人们为了营造社区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怎样做的?

5、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和讨论,我们懂得社区是我们生活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去维护,生活在社区中的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社区生活建设,为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像文章中说的“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三、参与公益

教师引导: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而公益事业正式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无私奉献的热心人,让我们感到生活更加温暖。

1、出示课本41页上面的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高考爱心车,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想一想作者的爸爸参与了什么公益活动?

他的行为有什么作用?

教师相机出示历年高考爱心出租车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体会高考中的温暖。

2、志愿者

(1)什么是志愿者?

出示课本41页志愿者的标志,引导学生看一看,体会这个标志的含义。

青年志愿者标志说明:

标志的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同时也是英语“青年”(YOUTH)的第一个字母Y;图案中央既是手,也是鸽子的造型,与红色的背景构成爱心图案。

标志寓意中国青年志愿者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奉献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面向世界、奔向未来,表现青年志愿者“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主题。

(2)出示课本41页下面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什么是志愿者。

志愿者(英文Volunteer)联合国将其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

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来说,志愿者是这样定义的“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

(3)讨论交流,有人说公益活动离不开热心的志愿者,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呢?

预设:

因为志愿者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开展有益于社会和个人的活动,而不会收取任何物质报酬。

正是这些志愿者支撑起了整个公益活动,使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能够顺利、有序的开展,所以说公益活动离不开热心的志愿者。

出示一些各个公益活动中志愿者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志愿者,了解这些志愿者在从事什么公益活动。

3、公益活动的内容和作用

(1)教师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公益活动的内容非常广泛,到底有哪些公益活动呢?

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公益活动,教师相机再出示一些,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公益活动的内容。

预设:

为灾区捐款。

资助贫困学生。

帮助困难家庭。

利用业余时间照顾孤寡老人。

参加保护生态环境。

(2)教师引导:

公益活动的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大到为灾区捐款,小到上街发放环保传单,都属于公益活动的内容。

这些公益活动虽然有大有小,但是公益活动产生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3)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本42页活动园《公益的力量》这篇文章,想一想,在这篇文章中。

谁是公益活动的受益者?

他在公益活动中获得了哪些帮助?

全班交流

小娟在公益活动中获得了哪些帮助?

小娟的家庭贫困,和她素不相识的叔叔对她进行了长达10年的上学资助,并且给她写信,鼓励他努力学习。

小娟的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有时候虽然公益活动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他可以产生很大的作用,甚至于改变某个人的命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4)小娟的例子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体会到了公益的力量。

日常生活中,除了小娟的故事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故事体现了公益的力量?

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下面我们就来分享大家收集的故事。

学生分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故事,然后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进一步体会公益的力量,树立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意识。

(5)辨析题

有人说,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就算参与公益事业,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你们说,这种说法对吗?

请说一说你的看法。

预设:

虽然每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很多人聚在一起,力量就非常强大,正如一句名言说的:

“人心齐,泰山移。

虽然每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每一个人微小的公益力量积小成大时,就能有效帮助需要帮助的个人和群体。

每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我们日行一善,从小事做起,就能发挥公益的力量。

教师小结:

同学们说的对,服务社会不分大事小事,只要是有爱的公益行为,再小的力量也会因为积累而变得强大,因为生活中的小小善举,最终可以汇聚成社会中的浓浓大爱。

(6)出示课本43页阅读角的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幅图片的内容。

教师引导: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片中的田家炳这个人吗?

这所中学为什么要用田家炳这个人的名字来命名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阅读角《慈善要用心衡量》这篇文章,走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