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泸州泸州导游参考读本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8008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8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味泸州泸州导游参考读本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品味泸州泸州导游参考读本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品味泸州泸州导游参考读本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品味泸州泸州导游参考读本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品味泸州泸州导游参考读本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品味泸州泸州导游参考读本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品味泸州泸州导游参考读本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品味泸州泸州导游参考读本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品味泸州泸州导游参考读本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品味泸州泸州导游参考读本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品味泸州泸州导游参考读本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品味泸州泸州导游参考读本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品味泸州泸州导游参考读本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品味泸州泸州导游参考读本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品味泸州泸州导游参考读本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品味泸州泸州导游参考读本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品味泸州泸州导游参考读本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品味泸州泸州导游参考读本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品味泸州泸州导游参考读本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品味泸州泸州导游参考读本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品味泸州泸州导游参考读本文档格式.docx

《品味泸州泸州导游参考读本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味泸州泸州导游参考读本文档格式.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品味泸州泸州导游参考读本文档格式.docx

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升本路安抚使。

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战34年,元属重庆路。

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直隶四川行省,九年(1376年)直隶四川布政使司。

明宣德四年(1422年),泸州已成为全国33个大都会之一。

清嘉庆七年(1802年)泸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

泸州被公认为四川“成、渝、泸、万”四大商业口岸之一。

民国初改泸州为泸县,置永宁道,1935年设置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3日泸县解放,泸州先后为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相当于省级),泸州、泸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地级)、泸州专区专员公署,泸州市(川南行署辖、地辖)所在地。

1960年7月14日,撤销泸州专区,所属市县划归宜宾专区。

1983年3月3日,国务院批复将地辖泸州市改为省辖市。

二、铁打的泸州

泸州“西连僰道,东接巴渝,地兼彝汉,江带梓夔”,由于地处水陆交通要冲和控川滇战略要地,自汉武帝开西域以来,即为汉王朝与西南少数民族交往和兵家必争之地。

古城西有龙透关(原名神臂关),北有玉蟾山屏障,南有大姜山屏障和雪山关、鱼凫、符关等关隘扼守。

据《三国志》等载,诸葛亮入泸后曾驻节泸州城忠山上。

西晋至南北朝,泸州作为军事重镇发挥着拱卫川南沿线的作用。

隋代,泸州升为总管府。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升为都督府。

贞观中,唐太宗派程咬金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

宋代,泸州政治、军事地位持续上升,自北宋初年在泸州设州起,至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领剑东一道十五州的潼川府路安抚使止,泸州达到极盛时期,同年,泸州升为军事州,设泸州军节度使。

南宋与蒙古军之间的战争,在泸州神臂山上持续了34年(1243年--1277年),经过五易其手,才最后为元军占领”。

明崇祯13年到17年(1640年-1644年)张献忠先后两次攻入泸州。

清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太平军翼王石达开进入泸州属各县境。

据《泸县志》载,自蜀汉至清末的近17个世纪里,在泸州发生的重大“兵事”达70余起,故有“铁打泸州”之誉。

遗存众多的古关、古道及古战场遗址,丰富灿烂,使得泸州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研究价值。

三、光荣的革命斗争史

泸州是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名城。

近现代泸州多次发生重大历史事件,在我国近现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11年夏秋,佘英、黄方在泸州四次起兵反清,宣布脱离清朝,成立军政府,震撼清庭,为武昌起义作了成功的铺垫。

1916年蔡锷、朱德率护国军讨袁,在纳溪棉花坡一带与北洋军恶战40余天而胜之,蔡锷手书“护国岩”石刻及松坡楼犹存。

朱德住泸五年,“救民水火”,“除暴安良”,组织东华诗社及读书会,寻求革命真理,并解甲赴德留学。

1921年至1923年,革命先辈恽代英、吴玉章、肖楚女、李求实等,在原川南师范学堂进行革命活动,宣传马列主义、培养大批革命骨干和人才。

1926年12月,由杨闇公、刘伯承、朱德、陈毅、吴玉章等组织领导的泸州起义,是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影响深远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暴动力量。

“泸州起义”由于其在中国军事发展的重要地位和成功战事被载入了世界军事史。

1927年秋,中共川南特委在泸州成立,领导20多个县罢工及武装暴动,有力地配合了秋收起义和中央苏区武装割据。

1935年春,毛泽东、周恩来率红军四渡赤水,在泸州境内转战56天,出奇歼敌两个师八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关键性胜利,重振了红军军威。

同年,中共川南特委发动合江石顶山武装起义,震撼川黔,有力地策应和配合了红军转移和长征。

这些重大革命事件对我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至今还保存有丰富的实物遗存。

四、自然资源丰富

土地资源泸州市土地资源面积12243平方千米,折算为122.43万公顷,园地3.1万公顷,草地3.71万公顷,水域6.74万公顷,城乡居民厂矿用地6.24万公顷。

水资源泸州市水资源总量66.574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10.65亿立方米,泸州市均属长江水系,境内河流众多,集雨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共有61条,沱江、永宁河、赤水河及长江小支流均注入长江,全市水能资源蕴藏量为66.57亿立方米/年,多年平均发电量为13.69亿千瓦小时。

生物资源泸州境内既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人工植被,又有多种多样的栽培植被和园艺作物,主产水稻、小麦、玉米、高粱、油菜、烟叶、柑橘、柚子、枇杷、龙眼、荔枝等。

是四川省双季稻的主产区和全国唯一的晚熟龙眼、荔枝基地,素有“川南粮仓”美誉。

中药材资源有天麻、五信子、佛手、黄柏、杜仲、安息香等1144种,是有名的“药材之乡”。

全市林地面积41.8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4.21%,竹资源名列四川第一。

珍稀植物珙桐、水杉、连香树、香果树等46种。

飘溢“王者香”的佛兰、四季兰等兰草为珍稀名品。

珍稀动物中华鲟、白鲟、华南虎、黑颈鹳、猕猴等18种。

矿产资源泸州位处攀西---六盘水资源“金三角”开发区,资源密集度高,地下资源以煤、煤层气、硫铁矿、天然气、石灰石为主,品种多,储量大,质量优。

无烟煤资源量69亿吨,占四川无烟煤储量的33%,为泸州地区的优势矿产资源。

五、泸州得名由来

南朝梁武帝萧衍大同年间(535---546)置泸州,领江阳郡。

江阳郡领江阳县(治今江阳区)、汉安区(治今纳溪区大渡口镇)、绵水县(治今长宁县北)、安乐戌(治今合江县合江镇)。

州、郡治今江阳区。

得名历史约1470年。

得名“泸水说”。

〔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

“梁大同中置泸州,远取泸水为名。

”〔清〕李元《蜀水经》:

“郡得名为泸者,盖始因梁大同中尝(曾经)徙(迁移)治马湖江口(金沙江、岷江汇流处)置泸州。

马湖(金沙江下游自雷波至宜宾市一段,因流经古马湖县得名)即泸水(雅砻江下游)下流,因远取泸水为名。

第二章古韵遗存

泸州2000多年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南部汉民族同苗、彝、回等少数民族的长期杂居,再加之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移民迁徙,使其境内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其中蜀文化、巴文化、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三大文化圈与丰富的移民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汇与融合,形成了文化形态的多元化和交织状态,呈现出既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的格局,因而泸州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

一、历史遗殊(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泸州现已发掘整理出非遗资源项目218项,建立起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和代表性传承人体系。

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6项,省级非遗项目46项,市级非遗项目118项,已确认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6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5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08名,其中,白酒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兴建起了三星街“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传承示范基地、“先市酱油传统酿制技艺”传承示范基地等一批非遗传习基地和传习所,使保护传承与合理利用相得益彰,非遗申报成果和保护工作成效名列全省前茅。

特别是对一批重点非遗项目的抢救与保护工作卓有成效。

其中以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郎酒传统酿制技艺、雨坛彩龙、分水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先市酱油传统制作技艺、古蔺花灯为首的六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已成为泸州文化和中国酒城的名片与亮点;

护国陈醋、纳溪民歌、泸州肥儿粉、百和莲抢等一批重点省级项目也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成为酒城泸州的知名文化符号。

国家级非遗项目(6个)

泸县雨坛彩龙

“雨坛彩龙”产生于明末清初的泸县雨坛乡。

因当地常年干旱,故设坛求雨,传说中的“龙”为司雨之神,当地老百姓便因此扎龙舞之,以求上苍降雨,后逐渐演化为一种吉祥喜庆的民间舞蹈,在岁末年初的节庆和各种庆典中表演。

在延续不断的传承过程中由于民间艺人的不断创新和加工提炼,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模式,表演造型精彩,套路丰富,在连贯变化的表演中,伴以锣鼓吹打器乐等,气势磅礴,场面极其热烈生动,富有“东方活龙”之誉。

该彩龙曾多次进京表演,获胡锦涛总书记点睛的殊荣。

2013年在全国广场舞比赛中获得文化部颁发的“群星奖”金奖。

江阳区分水纸伞传统制作技艺

江阳区分水纸伞传统制作技艺创制于明代,在清代得到广泛传承运用。

该技艺选用楠竹、特制手工皮纸和桐油为制作原料,采用全手工制作,共有90余道工序,其伞面多为龙、凤、花、鸟等吉祥图案。

如今仅有江阳区分水镇还在生产,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其技艺曾在北京及各大省会和上海世博会上展示。

以红油伞为元素编创的舞蹈,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性舞蹈大赛中荣获金奖。

泸州老窖酒传统酿造技艺

该技艺创制历史悠久,定型于1573年。

是酿制泸州老窖酒的技艺总称,它包含泥窖制作、曲药制作、原酒酿造、看花摘酒、原酒陈酿、勾兑尝评及其相关的传统技艺,是我国酒类行业中享有“活文物”酿造的典范,代表着酒技术、酒文化的一种不可模仿的独特典型,是泸州众多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的荟萃,是泸州人民长期劳动实践的智慧结晶,蕴涵丰富的历史、科学、人文及经济价值,也是世界酒类酿造业中的一笔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被国家列为申报世界非遗的预备名单。

郎酒传统酿制技艺

该技艺是酿制酱香型白酒郎酒传统技艺的总称。

它依托赤水河畔二郎古镇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历经百余年的传承与创新,逐步完善成型。

其技艺包含曲药制作、原酒酿造、原酒陈酿、盘勾尝评及其相关的传统技艺。

其中利用天然溶洞“天宝洞、地宝洞”的储酒技艺为天下独创,整个技艺生产过程蕴涵丰富的历史、科学、人文及经济价值,“天宝洞、地宝洞”已被载入世界迪尼斯记录。

合江县先市酱油传统酿制技艺

该技艺由民间艺人袁海中创制于清光绪19年。

其老作坊“江汉园”位于赤水河畔的合江先市镇,制作技艺包括“浸泡、蒸、凉、天然接种、入缸、晒露、秋子过滤、除菌”等十余道工序,所产酱油具有“酱香浓郁,色泽棕红,体态澄清,味道鲜美,挂碗不沾碗,久储不变质”的优良品质,成为川南黔北一带的调味佳品,在老百姓中有“先市酱油,仁怀(即今赤水)醋”的口碑。

其产品“浓郁清香,醇和爽口,咸甜适度,锅煎不糊,久存不生花”的特点。

古蔺县花灯

自明清时期就流传于古蔺地区的一种以舞蹈为主的节令性民间民俗歌舞。

其表演形式具有“要逗要笑、要拽要闹、要唱要跳”的特点,唱词多为即兴发挥,内容以祈福、奖勤罚懒、乡间爱情故事等为主。

如《闹花灯》:

“正月里,闹哟花灯,姑娘小伙歌声哟高,哎呀歌声高啊,哎呀元啊宵节上乐呀乐逍遥哟喂·

·

”每年正月初二至十五期间,各路灯班便走村串户“耍花灯、贺新年”,为乌蒙山区百姓带来欢乐。

2012年以古蔺花灯元素创作的歌舞曾亮相央视,并多次在省市大赛中获奖。

省级(部分)

永宁河船工号子

指产生并流传于永宁河沿途船工号子的总称,具有独特腔调、发声方法、衬词及江河风格的韵味。

如协调动作的:

“连手们哟、要加油喔,提斗提斗,拿下来哟。

”又如战胜险滩后打趣的《撸号子》:

“幺哥呀,要答白哟,连手儿,快把肥猪拖出槽。

老表嫂,蛇来了,快点跑,要逮倒喔。

”号子唱词多由领唱即兴而发,内容为沿途风光、劳动场面和风土人情等。

2014年以“永宁河船工号子”为元素的歌舞节目曾参加四川卫视春晚演出,获得好评。

纳溪区民歌

是纳溪一带农耕时代人们在野外劳作的产物,它种类繁多,表达方式朴素、生动、幽默、风趣,颇具画面感和形象感,如:

太阳渐渐落下坡,情妹打米来下锅。

想留情郎吃顿饭,米筛做门眼睛多。

——《米筛做门眼睛多》

十七十八年娇,小妹呃,你在房中挑花绣朵绣花哟鞋,

斗(儿)大一股黄风(儿)吹进来,这股黄风(儿)吹得怪,

不知哪个老表(儿)带信哟来。

风不吹槐槐不动,妹不招郎

郎不哟来,呀矣。

手头拿支笔儿写张请贴,约齐明年二三月,十七十八

情郎哥哥,天气凉快噻,请来耍噻。

请来哟玩哟…….十七

十八年娇,小妹呃。

你在房中听见哟,拍脚打掌,句(儿)

了,句(儿)了,撵野猫哟喂!

——《撵野猫》纳溪区民歌尤以《撵野猫》《螃蟹歌》《这山没得那山高》等闻名,俗称“滚板山歌”,其中《撵野猫》曾获得第五届中国西部民歌邀请赛金奖,2008年曾参加四川民族歌舞团在首都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演出。

泸县“福集耍锣”

又称地锣鼓、围鼓、杂打锣鼓等,在泸县境内流传约有四百多年历史。

是一种打击乐演奏形式,其特点为列队座打和行进演奏,以鼓、锣、钵、镲、马锣、小锣组合而成,曾与“玄滩狮舞”组合参加第二届成都国际非遗节。

泸县“玄滩薅秧歌”

产生于泸县玄滩一带,俗称“吼薅秧歌”,是农耕薅秧时劳动者抒发感情的一种民歌。

表现形式为一人领、众人和,也兼有独唱、齐唱和对唱,形式多样,别具一格。

歌词多为状物抒情,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

 一窝冬寒菜啥,发了几十根苔。

 你要想割它啥,刀儿要磨得快。

箩篼儿不好装,要劈断它的苔。

 不要弄坏了啥,最好用秧蓝子来抬……——《一窝冬寒菜》小小田儿稗子多,扯了一窝又一窝。

又要埋头扯稗子,又要抬头唱山歌。

——《小小田儿稗子多》

合江县福宝高腔山歌

是在合江县福宝一带产生、流传并向川南黔北渝西地区传播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原生态山歌。

福宝高腔山歌以七言为主,歌词采用比兴手法,唱腔高亢、粗犷,感染力大,穿透力强。

哎……姑娘采茶进茶林,各人心事各人明。

嫂嫂采茶思儿女,小妹采茶思郎君。

——《姑娘进茶林》赤水河九道弯,依么呀么嘿哟。

弯弯拐拐到丁滩,依么呀么嘿哟。

岸边一排老作坊,满坡都是大坛坛。

一坛一个尖顶盖哟,酱油做了几百年。

呀啰嘿·

依儿哪·

——《赤水河九道弯》合江县福宝贯打唢呐

产生于合江县福宝一带,是流传于川南黔北渝西地区的一种以唢呐主奏、贯以锣鼓等打击乐器伴奏的鼓吹乐。

有单吹、双吹、对吹、合吹等演奏形式和技法,尤以乐师“隐形换气法”堪称一绝。

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赞誉福宝贯打唢呐为“民间古乐瑰宝”、“难得的民间文化艺术珍宝”。

叙永县木格岛苗族祭祀鼓乐

木格岛苗族祭祀鼓乐,源于叙永县分水镇木格岛,流传于蜀滇黔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表现形式为多人表演。

该鼓乐仅用于死人、祭祀、迁坟等祭祀活动,苗族用这种祭祀方法超度亡灵寄托哀思。

叙永县蜀南彝族咪苏唢呐

是指产生、流传于叙永县南部山区彝族村寨内的民间吹奏音乐,“咪苏”为彝语“彝寨”之意。

彝族咪苏唢呐为二人演奏,分高、低音,俗称“公母”,采用和声演奏和循环呼吸法,有一百多个曲牌。

在彝族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上表演,极具地方和民族特色,曾参加第二届成都国际非遗节表演。

江阳区分水火龙节

火龙节是江阳区分水岭的民间节俗活动。

每年正月十五在分水岭古镇举行,整个活动以龙为载体,按固定程序逐一展开,即开光、请水、回娘家、拜年、排街、灌龙、烧龙和送龙”8个仪式,活动程式中蕴涵儒、道、佛文化,同时融合了多种民间表演艺术。

火龙节期间鞭炮震天,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龙马潭区胡市火龙表演

龙马潭区胡市的民间节俗活动。

从正月初一到元宵节晚前,为“火龙”走村串户闹春表演,意为驱邪呈祥,给当地百姓送去祝福和祈愿。

元宵节当晚举行火龙烧花,意为送龙上天,表达人们的良好祈愿,以保来年风调雨顺。

合江县焦滩大端午活动

合江县焦滩的民间节俗活动。

在每年农历五月十五重过端午,届时群众自发聚集焦滩乡临江场,街坊店铺出资“吼河闹”,沿街表演龙灯、搬打狮子、跳花船、秧歌等活动,祈愿风调雨顺。

苗族踩山节

古蔺、叙永一带苗族民间习俗活动。

每年正月踩山,二月至七月赶苗场,地点大多设在苗族同胞相对集中的山头。

期间,各村男女盛装参与,除完成特定仪式,还开展苗族乐曲、芦笙歌舞等表演,男女青年谈情说爱,换腰带以定情,喜结良缘。

江阳区蓝田花船

系汉族民间传统歌舞,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长三角地区的“下江人”入川带入,并与泸州当地民间歌舞融合。

由4人合演,即艄翁、“坐船小姐”、“疯婆”和“癫汉”,表演风格滑稽幽默,诙谑和谐。

纳溪区搬打狮子

起源于清光绪年间,是集杂技与武术为一体的民间舞蹈,主要流行于纳溪一带。

其中“高台舞狮”和“猴子爬杆”具有高难度的高空表演,惊险而富有观赏性。

泸县百和莲枪

源自清光绪年间,起源于“叫花子”乞讨,其主要道具莲枪由叫花子“打狗棒”演化而成。

表演时并配以唱腔、唱词和自编的滑稽舞姿,且击且唱且说,它记录了当地劳动人民的苦难历程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后演化成一种民间舞蹈,在各种喜庆的场合表演,曾参加第二届成都国际非遗节表演。

泸县得胜花灯

“得胜花灯”是流传在泸县得胜镇及周边乡镇的一种民间歌舞,至今已有近100年历史,又称“彩灯”、“幺姑灯”,是一种以说唱为主,以舞蹈为辅的汉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形式。

演唱内容主要是奖勤斥懒、民间趣闻、打情骂俏等,深受当地老百姓喜欢。

泸县玄滩狮舞

“玄滩狮舞”是流传在泸县境内的民间舞蹈,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该狮舞属武狮流派,一般以雌雄成对出场表演,常配一对小狮,尽显自然界之美趣。

其特点是以川南民间吹打乐为伴奏,富有地方特色,曾参加第二届成都国际非遗节表演。

泸县兆雅火龙

泸州民间传统龙舞,因在龙舞过程中伴以吐焰火而得名。

火龙表演套路有龙垒塔、龙抢宝、龙穿梭、龙翻江、龙钻洞、龙行云、黄龙滚、二龙戏珠等,配以川南民间吹打乐伴奏,一般在春节期间表演。

古蔺县苗族歌舞

古蔺县民间苗族民俗文化活动中表演的歌舞。

舞蹈有相对固定的表演模式,并伴以芦笙音乐,唱词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苗族人民丰富的哲学、历史、文学、民俗等思想和观点。

如古蔺红岩脚《苗歌》:

画眉爱唱歌,哪有我歌多。

唱了苦歌唱甜歌,欢歌唱醒红岩脚。

往日红岩脚,枯草盖满坡。

干人流血汗,地主比狼恶。

如今红岩脚,变成米粮坡。

泸县牛滩马儿灯

该马儿灯是以传统器乐伴奏的民间传统舞蹈。

表演一般为三人,其腰前绑马头,身后绑马尾,每人各拿一件乐器表演,表演灵活多样,伴以说唱,内容以祝福、劝善为主,风趣幽默,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娱乐性。

“泸州河”川剧

“泸州河”川剧艺术是川剧的重要流派之一。

其传承历史悠久,尤以“高腔”戏和刻画人物性格著称,经历代艺人传承发展,在剧目建设、声腔音乐、表演艺术、器乐演奏和帮腔上屡有建树,极富鲜明的地域特征,影响遍及川滇黔渝,是泸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泸州中河调杨琴

该技艺系四川扬琴在泸州一带的重要艺术流派。

其传承历史悠久,多在江河码头一带茶馆酒肆里演唱表演,唱腔优美细腻,旋律婉转悠扬,演唱内容多为历史故事、才子佳人,蕴涵较高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是泸州历史文化与码头文化的见证。

古蔺县黄家扬琴

该技艺属于四川扬琴的中河调,以家族传承为主,延续发展在古叙一带,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

其唱词内容多为戏剧名作,如《琵琶记》《白蛇传》《活捉三郎》等,蕴涵较高艺术价值,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泸县石雕

该技艺是以泸县当地出产的天青石为原料的石材加工工艺。

该技艺以“直刀法”、“圆刀法”为主,工艺有捏、镂、剔、雕四种,雕刻内容注重民族性、装饰性、意象性,题材广泛,是泸县民间的重要传统工艺。

其代表作有“流民图”、“百龙图”等。

合江县匠笔画

该技艺出自民间画工艺人之手。

画幅主要用于道场、庆典等祭祀场合,有“道场画”(道、巫、佛教仪式时的画,内容为菩萨、诸天、鬼怪等)、“功德画”、“福寿图”等。

绘画技法类似中国传统工笔,以毛笔、柳枝炭条和天然矿物质在熟宣纸、木板、牛皮、羊皮等材料上作画,是傩文化重要载体之一。

合江县周氏石雕

该技艺源自合江周氏家族,集合江地区民间传统石雕技艺之大成,形成了独特的石雕技艺和风格。

石雕强调因材施技,造形自然、随意,手法简洁、精炼,线条流畅、刚劲,成品匠心独具,生动传神,粗犷而不失秀雅,细腻而不失气魄,种类繁多,无所不包。

泸州肥儿粉传统制作技艺

该技艺产生于川南民间“米羹羹”制作,技艺雏形形成于清嘉庆年间,有二十多道工序。

主要原料为精制米粉、绿豆、黄豆、薏仁、鸡内金等,并配以中草药秘方,经高温焙制而成,对人体生长具有滋补健体之功效,尤其适合婴幼儿成长发育期食用,它承载着泸州及川南百姓几代人的童年记忆。

传承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填补了国内婴幼儿辅食米粉传统技艺的空白,曾连续四次参加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展示、展销。

纳溪区护国陈醋传统制作技艺

该技艺创制于清末1902年,采用优质大米、麦麸为主料,辅以一百多味中草药制曲,并按独特的祖传秘方和传统工艺制作。

其产品具有酸味醇厚、陈香爽口、余味悠长、久藏不腐的特点以及调味、祛病健身之功效。

2012年央视曾为其制作专题片播放。

江阳区观音场月母鸡汤传统制作技艺

该技艺是川南传统饮食技艺。

藴含着看似简单,实则高超的奥秘,其烹制的鸡汤营养滋补,老少皆宜,是川南传统饮食佳肴中的上品。

川南孕妇食用月母鸡汤,包含着丰富的民俗习惯和营养学原理,曾参加第三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展示。

泸县仁和粬药制作技艺

该技艺是泸县得胜镇仁和村大曲、小曲、米曲曲药制作技艺的总称。

其麯药产品是白酒酿制技艺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和工艺环节,该项技艺传承历史悠久,工艺流程复杂,蕴含丰富的微生物培植繁衍科技价值。

叙永县构树皮造纸手工艺

构树皮造纸,是叙永县分水镇民间的一种传统的土法造纸技术。

它就地取材,砍树刮皮,挖地为池,引用沟水,程序繁多,流程复杂,时间跨度较大,造纸过程十分艰辛、劳苦。

但构树皮纸纸质极佳,有光泽,千年不变质。

合江县符氏中草药热灸技艺

该技艺是流传于合江民间的一种特殊医技。

它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由符氏家族世代传承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其医技采用72种中草药制作的灸条,用手指借助点燃的灸条活力取下药力,根据不同病症,对患者进行准确的穴位和经络按摩,达到祛病之功效。

其技艺曾参加第三、第四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展示。

合江县福宝石工号子

是福宝先民在石工劳动中,为鼓劲、缓气、统一步调所呼喊的号子,是一种古老的适用功能与艺术表现相统一的群体劳动歌唱。

其节奏明快,悠扬婉转。

号子内容表现劳动,体现石工们乐观奋发的人文精神,称作“山魂之歌”。

市级(部分)

泸县加明花号

是一种流传在泸县一带的民间演奏乐器,也称“过山号”,采用数节竹子组合制作,因其声音悠长,可翻山越岭而得名,用于民间奠祭灶神时烘托喜庆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