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立潮头唱大风1doc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8035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敢立潮头唱大风1doc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敢立潮头唱大风1doc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敢立潮头唱大风1doc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敢立潮头唱大风1doc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敢立潮头唱大风1doc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敢立潮头唱大风1doc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敢立潮头唱大风1doc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敢立潮头唱大风1doc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敢立潮头唱大风1doc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敢立潮头唱大风1doc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敢立潮头唱大风1doc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敢立潮头唱大风1doc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敢立潮头唱大风1doc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敢立潮头唱大风1doc2.docx

《敢立潮头唱大风1doc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敢立潮头唱大风1doc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敢立潮头唱大风1doc2.docx

敢立潮头唱大风1doc2

敢立潮头唱大风

——红安县实验小学科研基地2011年实验工作纪实

题记都说她是一张明片,已跻身于湖北省中小学综合实力50强;都说她底蕴丰厚,79年励精图治,79年文化积淀。

她已经化作了一个符号,成为当地求学者的憧憬和向往的地方。

因为这所学校从领导到老师,在现实与未来间实现着一天天求索,一次次跨越……倘若走进这所学校,你一定会感觉到79年的沧桑历史,到底给了她怎样的文化积淀!

科研型的教工群体,到底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发展!

我校是湖北省中小学综合实力50强学校之一。

在2009年被市教科院评为“黄冈市教育科研基地实验学校”以来,科研氛围浓厚,确立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创新管理”的办学宗旨,树立了“科研兴校”的战略意识。

学校有总课题,教师有子课题,人人参与科研。

先后组织实施了五个国家、省、市课题的实践与研究,组织了一系列教育科研校本培训,承担了大量县级教学业务活动,全面提升了我校教育科研水平,培养了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

现已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和良好的的发展势头,为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稳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持续发展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敢立潮头唯实谋划构建科研网络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科研,将教育科研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定期讨论全校性的科研工作,并能带头参加科研,主动承担科研课题任务,特别是刘秋安校长亲自抓教育科研,并且自身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意识,加之主管教学的专家型的杨清勇副校长坚持把教育科研作为学校教务工作重中之重来抓,给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一股强劲的动力。

学校领导和老师一致认为:

卓有成效的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我校根据教育科研的规律和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大胆探索学校教育科研的方法,逐步构建行之有效的学校教育科研网络。

(一)校长室——教学校长室——教科室——课题组——教研组的教育科研网络

我校校长亲自抓科研课题,是科研课题的责任人,全程宏观把控课题研究的过程;教学校长亲自指导课题,把脉课题实施过程中疑难困惑;教科室负责校级课题的立项及国家、省、市课题的申报、中期检查、结题总结等工作;课题组组织实践,教研组具体实施。

这一网络的建立,促使学校教育科研研究的顺利开展。

学校组织精干人员,确定岗位职责,明确分工,固定活动时间,实行分层管理,分层指导,逐步形成完整的学校教育管理网络。

(二)总课题——子课题——小专题的课题网络

我校近几年来共承担了五个国家、省、市级课题,分别是《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小学习作与阅读教学实践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实践研究》、《统计与概率领域中统计概念的有效性研究》、《未成年人创新人才个性化网络培养模式研究》。

学校依托这些总课题,结合学校的实际又在总课题下确定了一些量身定做的子课题:

1、针对大班额的教育现状,我们所做的研究:

⑴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⑵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研究(小组合作……);

⑶传统课堂教育教学方式的继承与发展(小黑板的运用);

⑷新理念落实的具体措施探究;

⑸学生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同学互评、互帮);

⑹教学公平的策略研究(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2、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

⑴大循环背景下的教法反思与经验总结;

⑵高低段内容与方法的连续、衔接、侧重及全局观的形成;

⑶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如何合理补充、替换、优化;如何将知识与方法以合理的方式展现给学生);

⑷课堂教学中探究材料的前期组织与合理加工;

⑸各年级学生现实知识起点的调查与研究;

⑹各册内容评价命题的科学性、有效性研究。

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研究条件自定一个或几个子专题。

这样对总课题进行分解,形成课题网络,使课题落实到各个部门、各教研组的工作中去,落实到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驻足课堂躬行省思推进科研常态

教育科研的阵地是课堂。

一切实验结果应该来自于课堂实践。

我校采取以下措施落实教育科研的开展:

(一)开放日→开放周→质量月

1、传出去:

促使我们的教学能适应社会、时代要求。

2、引进来:

形成合力,通过对教师的评价促使教师自动化教学方法,保证必要的自主研究压力。

3、保公平:

使教师在课堂中真正做到照顾每一名学生。

(二)常规管理

1、比武课、教研课、亮相课、过关课的组内研究方式。

2、推门听课的校内管理方式。

3、(主题研究)每一年级突破一个课题的年级精品教案研究。

4、一学期一个专题的高低两段学科研究。

5、教师论坛→集中展示组内、年级、年段研究成果,同时交流探讨、答疑解惑。

6、案例、论文、随笔的常态化总结与发布。

(三)同课异构、一课多上的精品案例创作模式

就拿2011年春季举例来说吧,我们通过多种形式促进教育科研的多层面提高,向常态化发展。

1、专家引领。

2011年春在刘秋安校长及校委会的真诚邀请下,先后有省教研室数学教研员刘莉、市教科院副院长周丛波、黄冈市实验小学王海青校长来校进行视导,结合特级教师涂如豹的数学课《长方体的认识》就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实践策略、课题研究方法及成果推广方式、新教材教学设计经验与方法、有效性教学课题研究新成果发布等方面对部分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指导,促进了一线教师对新教法探究和新教改精神的及时了解,保证了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有意渗透和灵活运用,以期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课堂教学行为。

2、专题研讨。

2011年秋,我们结合“课内比教学”活动,举办了历时4月的“教学教研系列活动”。

4个月来,我们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在继承原有机制与经验的同时,又创造性地组织活动,做到了全员参与——一人一课,人人实战,确保课堂教育效益;整体提升——多人一案,同课异构,发挥团队协作功能,使“努力打造实验小学的金字招牌”不再成为一句空话。

整个活动开展得扎实有序,达到了提高教学教研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争取社会广泛支持的预期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活动效果。

整个活动,我们经历了几个阶段:

⑴、宣传发动阶段

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安排,教务处迅速行动,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统一认识,进一步完善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于8月27日制订并下发了“课内比教学教学教研系列活动”的方案和具体计划,对活动进行了整体部署。

同时及时召开了教研组长专题会议,对活动要求、开展形式与方法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规定,不仅在全校迅速形成抓教研、促教学、上质量的氛围,而且把本活动推向社会,推向家庭。

结果证明,本次活动确实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展现了实小的教育品位。

⑵、“一人一课”阶段

由于学校班级和教师众多,让每位教师都参与面对学校和社会上公开课很不现实。

根据我校实际,我们采取了以教研组为单位上教研课的办法,实行同课异构,一课多上。

要求同级同科选取同一内容,先进行集体备课,然后每位教师写出预案,并在小组内举行公开课,进行互听互评,最后选取其中两份优质预案,小组重新组织讨论研究,形成最终的精品教案,进入学校的《精品教案集》;并推选两名教师代表各自教研组在全校进行优质课集中展示。

同时,在一至四年级各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五、六年级各抽取一个班级向家长和社会开放,请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近距离地了解孩子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组内听课评课活动中,校级领导共听课76节,人均听课11节;一线教师共听课601节,人均听课6节。

全校115位教师,除5人因病、因事请假,加上50岁以上教师5人和中层干部10人外,共执教教研课95节,真正做到“一人一课”。

各年级组集体备课82节,听课、评课95节。

各年级组教研课听课评课情况统计如下:

级组名称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体音美

综合组

应听节数

12

11

12

13

10

9

12

16

实听节数

12

11

12

13

10

9

12

16

蹲点领导

余常武周海林

杨清勇方建新

刘海松杨清勇

宋祖海姚流明

邱志刚方建明

韩建洲徐敬武

黄永红袁洪涛

李四权吴自然

⑶、教学开放阶段

10月18日—10月22日,学校在报告厅举行了教学开放周活动。

根据事先随机抽取的班级,我们依次向家长和社会开放了一(5)、一(7)、二(3)、二(7)、三

(2)、三(4)、四

(2)、四(6)、五(7)、六(6)共10个班级,展示了16节优质课,让家长走进课堂观摩,近距离观察、聆听、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

事先我们向开放班级的学生家长发放了邀请函,听课后,各班均安排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家校、家长和教师的交流与沟通,让家长对教师教学、学校管理、班务工作、家庭教育等方面提出建议、达成共识,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为更好更快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契机与途径,为更准更全的提高教育服务质量提供了条件与可能。

整个开放活动10个班级共760余位家长参加了听课,不少家庭是两三位家长同时来参加活动,共160余位家长作了发言,同时回收了700余份意见表,并对所回收意见表认真进行了整理与归类。

教务处几位主任主持了整个活动,学校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全程参与活动,且就家长提出的相关问题作出了相应的解释与答复。

教研室黄中东书记现场进行了评课。

学校网站、红安教育网站、红安电视台进行了全程的跟踪报道。

整个活动反响强烈,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⑷、集中展示阶段

在小组研讨课的基础上,10月28日至11月1日,全校共推荐了语、数、外、科学、体育、美术、科学、思品等8个学科20位青年教师举行了校级优质课集中展示。

在三天的集中展示活动中,各相关学科教师学习热情高涨,主动参加听课、观摩、学习,参与面高达95%。

喻长慎老师一直坚持听完了全部数学课,为青年教师树立了一个虚心好学、与时俱进的好榜样。

梅吉荣、韩咏荣、秦幼芳、李约明、金花、江虹、刘丽、吴茜等老师,不但听完了自己学科的课,还积极参加其他学科的学习观摩,这种广泛汲取教育营养、主动打破学科界限的学习精神值得提倡。

3、社会监督。

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应创办让家长满意的教育,本着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课堂、了解学生、了解教师的宗旨,2011年春我们利用一周的时间对一至六年级每个班级对社会进行开放,并举行了36场现场答辩活动。

3500余位家长和社会人士现场听课、评课,并交流意见,共回收3500余份问卷调查表,以真诚、理解、包容、接纳的胸怀,虚心听取家长意见,广泛征求共治方案,正面宣传教育教学,为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的信息沟通及情感增进架起了一道桥梁。

4、落实常规。

2011年春针对低段班大人多的特点,重点对低段语数课堂教学进行了大面积听课、评课活动。

其中刘婷婷、甘爱华老师主动邀请校领导到班听课,吴柳青、甘爱华、甘霖在本学期多次执教教研课,一年级语数教师共执教公开课10节,全年级教师在课后都积极参与评课活动,各抒己见,虚心接纳,群策群力,在教材处理、科学理答、合理预设、动态把握等教学策略上形成共识,在有效教学的方法与认识上有了量与质的进步。

5、多角度辐射。

实验小学作为红安县小学教育的龙头老大,必须具有敢立潮头唱大风的勇气与自信,有责任和义务在教育科研方面走在时代的前列和教改的前沿,也有责任和义务对各兄弟学校进行互动、交流和协同发展。

2011年春,我校和涂如豹、戴月红、张元梅三位老师两次到台南三台小学、华河镇小公开课、并作专题讲座;2011年秋,我校结合“课内比教学”活动,刘秋安校长,杨清勇副校长和李四权、罗振妮、刘彩红、秦幼芳、刘娟、吴自然到七里坪镇联山联校执教展示课,并作上课、说课的课堂规范讲座;涂如豹、姚流明、方建新三位教师多次到朝阳小学听课、评课,指导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工作,柯念忠、周海林亦多次到二程、杏花中心校进行语文教学辅导,活动形式受到了兄弟学校的热烈欢迎,各位教师的业务能力、专业修养受到了听课教师的尊重与敬佩。

除在小范围内展示我校的教研成果外,我校教师涂如豹还代表湖北省青年特级教师参加了江苏徐州全国特级教师数学课展示活动,在多位与会执教教师中名列前矛,受到了专家及同行的一致好评,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实小教师“高、精、尖”优势。

教师的功底,课堂教学能力是综合指标,课后总结与反思亦是必备能力之一,为促进教师在教学设计、理念落实、经验积累、风格形成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与创新,2011年我们组织参与了湖北省数学论文评比,从教师所交作品中,粼选出20份稿件进行修改,部分作品四易其稿,力求立意新颖、理论深刻、例举科学、论证详实,变修改为学习提高过程,变投稿为规范常规过程,收到良好效果,其中获省一等奖2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6篇,居全县中小学之首。

为校本研修和教师业务素养的提升创设了一条有效途径。

做足课题探寻真谛促进教师成长

学校课题布局情况:

(一)具体课题级别、参与形式、参加人数。

“十一五”期间,承担了五项课题,具体情况见表一、表二。

(二)各项课题进展情况:

“十一五”课题已经申请结题有《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正在进行研究的省市规划课题有三个,详见表一、表二、表三。

1、“十一五”研究课题名称、级别、主持人、实验教师(表一)

序号

课题名称

级别

涉及学科

主持人

实验教师

1

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省级

全学

杨清勇

涂如豹、柯念忠、姚流明、

张元梅、李杏花、李全福、

李四权

2

小学习作与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省级

语文

刘秋安

杨清勇

柯念忠、张元梅、周海林、

袁丹姣、吴淑莲、刘彩红、

徐艳红

3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实践研究

市级

全学

刘秋安

杨清勇

涂如豹、柯念忠、姚流明、

方建新、张元梅、袁丹娇、

李杏花、李四权、赵萍英、

方建明、梅吉荣

4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领域中统计概念的有效性研究

省级

数学

刘秋安

杨清勇

余常武、涂如豹、姚流明、方建新、李杏花、李四权、方建明、艾珍香、戴月红、陈美建、李彩萍、程向红

5

未成年人创新人才个性化网络培养模式研究

国家级

刘秋安

杨清勇

余常武、涂如豹、柯念忠、姚流明、方建新、李杏花、李四权、方建明、吴自然、黄卫明

2、参与形式、研究起始时间(表二)

序号

课题名称

起始时间

参与

形式

1

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4.3—2009.10

独立

2

小学习作与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2007.9—2010.8

独立

3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实践研究

2005.10至今

独立

4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领域中统计概念的有效性研究

2010.9至今

独立

5

未成年人创新人才个性化网络培养模式研究

2010.8至今

独立

3、每项课题研究过程中及结题后取得的成果(表三)

课题名称

研究此课题取得的成绩及成果

成果形式

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研究

①学校建立了良好的教学模式:

创境→设问→探究→归纳→

拓广

教师行为:

确立研究主题→提出探究问题→引导探究过程

→评价探究活动

学生行为:

提出问题→收集证据→提出解释→评价解释→

交流和论证解释

②实验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

③学校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和锻炼

④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提高

⑤参与实验研究的学科编写了本学科的文集

⑥参与实验的教师多数成为省市县骨干教师

⑦教师的研究论文收编在相关刊物中

结题报告、实验报告、论文、案例论文集,教学研究模式

小学习作与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①建立了阅读链→写作链→读写结合链

②形成阅读习作经验:

阅读来补白→依文编故事→递进表评价→续写表意尽→仿写出真品→移迁己之感

③教师多人次获省、市级指导证书

④学生多人次获优秀作文奖

⑤形成独具特色语文教学风格

⑥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结题报告、实验报告、

论文案例集、学生的阶段精彩课堂随笔集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实践研究

①提出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要解决教师、教材、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路径问题:

教师

教材学习者

②提出了实践的、合作的、自学的、传授的、现场的、活动的、游戏的等多元学习方式。

③形成了两种学习方式的一般步骤:

实践学习的步骤:

目标—计划—实施—评价或理解—尝试—检测—应对措施;

合作学习的步骤:

问题—不同意见—讨论—归纳或任务—统一计划—分工合作。

实验报告、论文案例集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领域中统计概念的有效性研究

此实验正在进行中。

我们有很好的资源:

涂如豹老师的《条形统计图》获中南八省教学比武课一等奖,姚流明老师的《中位数》获湖北省教学比武课一等奖。

前测中的研究资料、

实验中部分的教学案例

未成年人创新人才个性化网络培养模式研究

此实验正在进行中。

前期我们已完成前测中的研究资料收集、实验中的部分教学案例

前测中的研究资料、实验中部分的教学案例

正视现实循序渐进形成自身特色

我们虽取得一些教育科研的进步,但在瞬息万变、与时俱进的教改征程中要想紧随时代发展不掉队,要想形成自我的教研特色,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如何在普遍班大人多的教学环境中体现教育的公平?

(二)长期的高低两段小循环教学现状,如何保证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小学阶段知识、技能、方法与意识的合理衔接?

(三)新课程实施以来,对课程和理念的探讨较多,对组织教学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以保证教学目标的落实?

(四)如何使本校“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题成果在各年级各学科得到普遍推广与应用?

以上四个课题,将在下阶段进行重点探索与研究。

困惑及不足:

(一)空中课堂、网上教研的参与不足,缺乏更广泛的信息渠道。

(二)生本资源的进一步发掘与合理利用。

(三)校级课题的分解与细化、以及具体操作、推广,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四)教师的配备,尤其是如科学等学科人员的缺乏。

(五)教师的学习提高培训与学校可用经费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结语:

我们知道教育科研是教育活动的第一生产力,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先导。

要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大力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所以我们学校会坚持不懈地走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育人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