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花卉产业国内目标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8090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花卉产业国内目标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云南花卉产业国内目标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云南花卉产业国内目标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云南花卉产业国内目标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云南花卉产业国内目标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云南花卉产业国内目标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云南花卉产业国内目标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云南花卉产业国内目标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云南花卉产业国内目标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云南花卉产业国内目标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云南花卉产业国内目标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云南花卉产业国内目标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云南花卉产业国内目标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云南花卉产业国内目标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云南花卉产业国内目标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云南花卉产业国内目标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云南花卉产业国内目标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云南花卉产业国内目标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云南花卉产业国内目标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云南花卉产业国内目标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花卉产业国内目标分析.docx

《云南花卉产业国内目标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花卉产业国内目标分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花卉产业国内目标分析.docx

云南花卉产业国内目标分析

云南花卉产业国内目标市场分析

一、国内花卉市场概况及特点

(一)国内花卉市场概况

1、市场消费潜力巨大

2003年世界人均花卉消费中,中国排在22位,鲜切花人均消费0.7欧元。

但由于人口基数的庞大,使得这一消费所蕴涵的市场潜力巨大。

据统计2005年全国花卉销售总额为503亿元人民币,分布在全国各地有大大小小的花卉交易市场共计2586个。

目前根据花卉消费需求和市场区位布局,形成了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华北市场;以沈阳为核心的东北市场;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市场;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市场;以成都、昆明为核心的西南市场;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市场。

北京、广州、上海、昆明、青岛为主要花卉出口贸易的集散中心和枢纽口岸。

2、花卉消费趋势转化及中心市场布局

从市场发育程度上看,呈现出从东部沿海城市、大中心城市向中西部城市扩张;从以中心省会城市为重心向周边城市蔓延的趋势,市场区域逐渐扩大。

近年来,特别在一些中心城市,花卉消费趋势已从过去集团消费为主逐步过渡到居民消费;从以礼仪、“应节式”公务、商务消费开始向家居日常生活消费发展,消费趋势的转化给花卉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消费潜力。

在国内花卉消费市场,鲜切花消费占据主流。

云南作为国内最大的鲜切花生产种植基地和交易集散中心,鲜切花产量连续十一年全国排名第一,鲜切花产品覆盖了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市场占有率60%以上,在国内花卉市场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根据国内花卉消费需求变化和发展,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主的三大区域性花卉消费市场和集散中心的市场格局。

3、市场流通格局基本形成

在市场流通渠道上主要靠批发市场来完成,同时依托分布于城市各个角落的私人花店进入消费者手中。

各地批发市场的功能同时兼营批发和零售,鲜切花交易方式主要以“对手交易”为主,在大型购物中心、超市的销售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上海的精文花卉市场,北京的莱太花卉市场、广州的芳村批发市场、沈阳的富莱美花卉市场成为全国花卉流通的主要市场,再由此辐射扩散到周边地区的花卉批发市场。

全国从事花卉经销的主体仍然以小规模个体经营方式为主,经营规模小成本低,市场占有分散、不稳定是其最大的特点,在这样的经营主体下,批发与零售交织在一起,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体系混乱。

花卉发达国家在市场流通体系建立上有更加完善严格的分工,从生产到批发到零售均有专业的协会来进行管理,规范市场秩序,这也是中国花卉市场建设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

(二)、国内花卉市场的特点

1、市场消费需求增长较快。

2、全国各地消费水平差异较大,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消费水平高于中、西部城市;省会中心城市高于偏远县级城市;城市高于农村。

3、“应节式”消费,集团式消费以及礼仪消费占主流,市场爆发式需求特征明显。

4、生产与市场需求信息难以得到及时有效反馈,市场阶段性、季节性、品种结构性供求矛盾突出。

5、市场流通网络基本形成,全国形成以广州、上海、北京为主的三个花卉消费集散中心,并相互呈鼎足之势。

但流通手段单一,流通渠道混乱,竞争激烈。

6、区域性的生产与市场消费圈开始形成。

7、丰富的消费群体结构构建成一个“立体型”的多方位花卉消费市场。

花卉消费理念相对于成熟市场已从单纯的数量型、价格型消费转向品种、品质、品牌更深层次的消费需求,并引领着花卉消费的时尚潮流,而新兴的消费市场更注重于花卉的价格,并成为继续推动国内旺盛需求的主流。

二、云南花卉市场状况及特点

云南花卉商品化生产源于20世纪80年代,在得益于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强盛的市场需求拉动,在政府大力引导和扶持下,云南花卉迅速在10多年时间里奠定了产业基础,成为全国乃至东南亚主要的鲜切花生产中心和市场交易中心。

据云南省花卉产业联合会统计:

2005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24万亩,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9.3万多亩,产量36亿枝。

鲜切花产品覆盖了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产品已出口到俄罗斯、日本、新加坡、泰国、香港、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和地区,远的开始少量出口到澳大利亚。

2005年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一)花卉市场建设及流通

1、“云花”市场的形成

云南花卉市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是在昆明尚义街自然形成的一个露天市场,主要满足市内花店购花所需。

因当时云南花卉生产面积不足100公顷,且品种单一,冬季昆明本市所需花卉如玫瑰、剑兰还要从广州调入昆明。

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在斗南村建立了一个占地约1公顷的小型花卉交易市场,至此云南花卉开始通过这个市场大量进入省外市场。

97年在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前提下,建成了目前占地约5公顷的“斗南花卉批发市场”,逐渐形成了如今云南花卉在全国的生产中心,销售中心的地位。

2001年,占地10公顷的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投入使用,云南花卉市场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云花”的流通及市场的划分

在实施花卉拍卖之前,“云花”一直以传统的“对手交易”方式进行销售。

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批发商通过“议价”方式购得鲜花后通过航空、铁路运往全国70多个城市。

现在全国凡是有鲜切花销售的地方就有“云花”的身影,在北京、上海、沈阳等城市“云花”的市场占有率达60%,部分城市已超过90%。

“云花”以其艳丽的色彩、丰富的品种、长年稳定持续的供应、相对其它地区良好的品质迅速占领了全国鲜花消费市场的“半壁江山”,并继续保持着种种强势。

在香港80%的“洋花”已被“云花”所替代。

由于远离消费市场,云南花卉出省的主要方式70%通过航空运输,30%则通过火车及地面汽车运输。

“云花”的市场营销成本较高。

就云南花卉的目标市场分布来看,生产总量中15%-20%的高端产品出口到香港、日本、俄罗斯、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韩国等地,少量进入欧洲、澳大利亚市场。

出口量最大的是香港、俄罗斯、日本、韩国,由于大量存在转口贸易,“云花”的实际出口量很难准确把握。

国内市场仍是云南花卉销售的主要市场,并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为中心,一方面这些城市本身消费量较大,另一方面这几个城市已形成全国花卉中转集散中心,通过这些中心“云花”又扩散到其周边城市。

目前,在云南从事流通的商户约有1000—1500家,其中10%为正式注册登记的公司,另外大约30%—40%为具有稳定销售渠道的批发商,剩下的近50%的为更小经营规模的散户,这部分群体采购量极不稳定。

除此之外,云南花卉行销格局也比较复杂,有通过二级,甚至三级批发再到零售商手中,也有直接从产地一级市场销售到零售商手中。

云南花卉交易方式目前传统“对手交易”约占总交易量90%,拍卖交易约占10%。

前者大部分花是经过斗南批发市场进行,另一部分则是经销商直接与生产基地和农户订购,直接定购的这部分产品主要集中在一些品质较高,市场紧缺的品种上。

(二)云南花卉市场的特点

1、典型的产地型批发市场,市场构成复杂、容量大,市场需求多元化,立体化。

2、市场扩展速度快,但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配套服务建设滞后于市场发育速度。

3、淡、旺季明显,全年需求不平衡,阶段性供求矛盾突出。

4、对外部市场依赖度大,自身消费极为有限,在市场风险构成中除供需因素外,其它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

5、市场的经营主体普遍规模小,门槛低,竞争激烈,抗风险能力差。

三、“云花”国内市场竞争力分析

国际花卉市场竞争力为花卉生产国花卉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且能够持续发展和获取稳定利润的能力。

对花卉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分析,有助于花卉生产国依托本国所具备的条件(指标)扬长避短来促进花卉的发展。

花卉产业竞争力最终体现在产业效率、产品价格、产品质量、市场销售以及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程度等多方面。

“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把花卉市场竞争力分解为以下十大指标。

根据这些指标可评判出花卉产业上所具备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

1、自然资源:

主要指花卉生产所依赖的光、热、水、土壤、气候等综合自然因素。

这是花卉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也是决定产业方向的重要基础。

任何花卉生产都离不开自然资源的约束,虽然在科技进步的今天,先进的科技手段,设施可以使花卉生产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实现,但花卉的产业化、规模化、花卉市场的持续均衡供应等特点要求花卉生产向适宜地发展,以求最低的投入和最大的收益。

2、品种及保护:

花卉品种如同流行的时装一样,具有时效性、新颖性、文化性的特点。

花卉品种是决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是整个花卉产业链的制高点。

对新品种的培育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市场“新、特、奇”需求,优良品种所具备的高品质、高抗性、高产量的特性是花卉生产能持续稳定的基本保障。

没有一流的品种就没有一流的产品,继而缺乏对一流市场的竞争力。

为此,花卉发达国家对花卉新品种的开发、培育相当重视,把其视视为提升产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一个焦点,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花卉产业实力的重要指标。

目前,世界花卉新品种主要由欧、美、日少数发达国家所控制,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非常少。

3、资金:

花卉生产有别于传统农业,属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

现代花卉生产已完全脱离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进入了设施栽培、工厂化生产,衡量花卉市场竞争力的资金指标主要是指花卉生产国和地区花卉生产经营主体的投资能力以及获取银行、信用社等社会金融体系支持的能力。

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花卉产业资金、整体投入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产业水平也不同。

4、劳动力成本及素质:

花卉生产属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构成花卉生产成本主要因素中劳动力成本占了相当的比重。

在荷兰,劳动力成本支出占其总生产成本的35%。

因此降低劳动力成本成为提高花卉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劳动力成本的降低并非单纯的追求劳动力支出成本的降低,还要综合地考虑劳动力的素质,如果缺乏高素质的劳动力,同样也会对降低生产成本不利。

5、专业生产技术的普及运用:

花卉生产专业技术对于实现高产、高品质、周年生产极为重要。

产业技术水平一方面体现在整体从业人员对专业生产应用技术的掌握、运用能力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相关科研力量的技术创新对促进专业技术水平提高的能力上。

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采后保鲜处理技术、土壤改良及水肥均衡供应技术、病虫害防治控制技术、品种繁育技术等等无不贯穿在整个生产及经营中,并极大地提高了产业生产力。

因此,专业生产技术的普及及提高,创新及进步是衡量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6、管理:

花卉产品生产供应链长,环节众多,体现在管理上大到跨行业、跨部门之间如何分工协作以及资源如何配置,产业如何发展的行业管理;小到农场日常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市场经营管理。

所管理对象的可变因素复杂,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把管理作为构成花卉市场竞争力的指标,也正说明了管理在整个行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7、能源消耗:

在构成花卉生产综合成本的主要因素中,除劳动力成本外,能源的消耗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花卉生产必须做到全年均衡供应。

在现代设施栽培中为营造一个有利植物生长的最佳环境,通常要采用人工加温、降温、光照等措施,这是花卉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能耗的主要原因。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对花卉生产的能源消耗关注、重视程度较过去有了较大的提高,花卉生产所需能源向低成本、低消耗、清洁能源、永续能源方向发展的态势越来越明显。

8、基础条件及相关配套体系建立:

花卉的生产疏通离不开一个完善的配套产业和基础。

在许多国家花卉业是外向型的一个产业,即花卉生产地与花卉消费地的分离。

花卉产业链涉及到航空运输、育种及专业育苗生产、自动化生产设备、温室生产、包装材料、电脑软件开发、采后处理及品质检测控制、新技术的研究及运用等各个环节。

社会化配套服务体系的完善将极大的提高花卉产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

9、品质控制:

对产品的品质追求永远是体现市场综合竞争力的不变的主题,花卉产品尤其如此。

花卉的市场异地化特征和产品的鲜活易损的特性使品质控制成为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花卉品质的控制不仅仅是单纯的某一环节的控制,而是贯穿在品种、种苗、生产、采后处理、运输等一系列环节之中。

品质控制最终体现在产品的一个“鲜”上,对花卉这一鲜活农产品品质控制水平高低无疑是评定一个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指标。

10、环境保护:

花卉生产大量集中使用农药、化肥,已对土壤及周边环境以及从事这一行业人的健康产生了潜在的危害。

因此,在欧洲率先实施花卉生产环保MPS认证。

MPS认证将针对种植者在生产中对能源使用、杀虫剂、肥料施用、防止浪费、从业人员的劳动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对符合条件的给予MPS资格认证,并准其产品进入指定市场。

目前,在荷兰花卉拍卖体系中,其本国有3000多个种植者得到了此项目认证,国外也有500多家种植者得到了认证。

肯尼亚是获得这一认证最好的发展中国家。

MPS认证今后将成为各国花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通行证”。

(一)云南花卉比较优势分析。

1、自然资源优势;

云南土地面积大,地形地势复杂,造就了全境气候类型,土壤类型的多样性,随之而来的是植物资源以及适应花卉品种的多样性。

以昆明为代表的滇中地区相对地势平坦,耕地条件好,适合温带花卉栽培;以丽江,香格里拉为代表的滇西北地区气候冷凉,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球根类花卉的生产和繁育,而以西双版纳为代表的滇南地区气候炎热,高温多湿,极适宜热带花卉以及切叶类植物生长。

云南因此成为世界公认的全球三个最适宜花卉生产的地区之一,具有国内其它地区无可比拟的自然优势。

国际主要鲜切花产区全年各月气候对比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

昆明

7.5

9.3

12.7

16.1

18.9

19.4

19.7

18.9

17.4

14.8

11

8

14.5℃

荷兰

3

2

5

8

11

15

17

17

15

11

7

4

10℃

哥伦比亚

 

 

 

 

 

 

 

 

 

 

 

 

 

肯尼亚

 

 

 

 

 

 

 

 

 

 

 

 

 

北京

-4.7

-1.9

4.8

13.7

20.1

24.8

26.1

24.8

19.9

12.8

3.8

-2.8

 

上海

3.1

4.3

8.4

13.9

19.1

23

27.8

28.1

24.1

18.1

12.5

5.9

 

成都

6.7

8.1

12.7

17.7

22.3

24.1

26.5

25.8

22

17.6

12.5

7.7

 

除此之外,云南低纬、高海拔,光照条件较好,紫外线辐射强,使切花不仅花朵艳丽,而且茎干挺直。

2、能耗低的优势

在云南境内能够找到各品种的最佳适宜生长地,这意味着在花卉生长过程中因加温、降温以及补充光照所需消耗的能源较国内其它省份要少,同时,比荷兰、日本的也少。

能耗的减少直接导致生产成本的降低。

在滇中地区,冬天最冷月在12月至1月,即使部分品种需加温也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月,而在我国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如全年要进行温带花卉生产则要从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份加温,有的地区甚至像荷兰一样有长达半年的加温期。

到了炎热的夏季,全国许多地区均存在降温的问题,而降温的费用比增温还要大。

3、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花卉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在花卉的栽培过程中,修剪、抹芽、摘蕾、剪花、分级、包装均需耗用大量的人力资源。

在荷兰,为降低在劳动力成本上的投入,生产过程中凡能以机械化代替人工的环节均采用机械化,如全自动水肥滴灌系统、自动分拣包装机、自动喷药系统。

其它环节多半采用大量季节工,即使这样,其劳动力成本仍占了整个生产成本的35%。

高成本的投入使荷兰被迫放弃了一些常规花卉的生产,最典型的就是康乃馨。

云南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一些山区和半山区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以年轻人居多。

在云南的种植基地,基本上人均月工资支出在500/月。

劳动力支出均占总生产成本的10-15%。

滇中花卉生产区多属传统农业生产区,农民以种植水稻、蔬菜、烤烟等作物为主,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田间精耕细作经验和生产技术。

经过培训后能够很快掌握花卉栽培所需的常规生产技术。

4、生产技术的优势

正如上面所说的,花卉集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为一体,在常规生产技术方面,云南有相对其它省市较强的优势。

首先,云南花卉产区的生产者精于农业的精耕细作,有的地区已有十多年花卉生产的经验,整体花卉生产技术水平要高于其它国内省市;其次,云南每年还有专业园艺学校(院)大量培养花卉技术人才充实到生产第一线,对提高整体产业生产技术水平有促进作用;云南每年都有园艺方面大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也为提高产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创造了诸多条件。

我们更多缺乏的是优质高产的先进栽培管理技术、采后保鲜处理技术、全营养均衡水肥技术,而这些技术推广的最大障碍是资金与技术推广普及支撑体系。

5、市场的区位优势

虽然云南花卉远离消费地,但产销异地化所带来的矛盾是可以随着产业的发展解决的。

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云南从过去国内的“大后方”变成了面向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花卉的市场区位优势得到加强。

从花卉市场区位优势看,云南北临国内大陆腹地广阔的市场,南接东南亚、南亚新兴花卉市场,并能借泰国曼谷及新加坡航空枢纽通向中东及欧洲市场;再往北可借助北京、乌鲁木齐两地辐射到俄罗斯、韩国等国;临东可依香港、上海,直抵日本、韩国和欧美。

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欧亚大陆花卉市场背景下,云南是整个地区无可争辩的最佳的一个温带鲜切花生产适宜地,而且,在与东盟各国的花卉贸易中,由于两地气候类型的不同,花卉贸易有较强的互补性。

这些都构成了云南花卉综合的市场区位优势。

6、综合生产成本低的优势

综合以上比较优势的分析,云南花卉生产的优势最终集中体现在生产成本低的优势上。

云南主要大类鲜切花生产综合成本对比表

(元/亩)

品类

种苗

基础设施折旧

土地租金

水电费

农药化肥

薄膜

人工费用

包装费

运费

合计

产量

成本(枝)

玫瑰

1100

5800

850

200

1500

1400

2400

3000

900

17150

60000

0.285

康乃馨

3500

5000

850

200

1000

1400

1200

3000

1000

17150

1E+05

0.153

非洲菊

3200

2500

850

200

1000

1400

600

3000

900

13650

1E+05

0.113

备注:

以上三大品类以反映行业中等规模投资水平来进行测算,其中非洲菊以农户生产为主;

玫瑰、康乃馨如完全按农户现有生产水平则成本还要低;

以企业为主的生产成本测算中还应考虑其综合管理费因素

以及种苗专利费;

玫瑰种苗以2年分摊,并应要以市场生产的主打品种进行测算。

(二)云南花卉市场比较劣势分析

1、缺乏资金投入

资金上的劣势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云南花卉投资主体是成千上万个农户,在花卉生产上的投入能力有限。

具备资金实力的生产企业为数太少。

整体产业资金投入水平低,处于原始积累。

第二,由于银行贷款规定的限制,多数企业、基地花农无法获取银行的资金支持,缺乏发展后劲。

2、缺乏品质控制链的劣势;

影响品质控制的因素有终端消费市场对花卉品质概念模糊,生产经营者对品质控制的不重视,以及缺乏相应市场制度建立,最终还有资金技术的投入。

云南花卉就目前来看,品质控制刚刚开始起步,相信在市场正确的引导下,云南花卉在品质控制上所处的劣势将变成优势。

台湾地区花卉鲜切花在90年代后期出口日本市场份额急剧降低,最终变为以内销为主的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建立严格的品质控制管理体系而导致的。

3、缺乏完善的基础配套的劣势;

在基础配套方面,目前云南省较为突出的问题是:

(1)航空运力不足,航线分配及密度不理想,特别是出口航线。

(2)出口相关手续复杂、耗时、外汇结算不方便。

(3)地面运输缺乏冷藏设施。

(4)生产区到交易市场没有专业的运输服务机构提供短途货物运输。

(5)产区缺乏技术服务体系。

(6)缺乏公共信息平台。

4、生产上缺乏集团化和规模化的劣势

这是云南花卉从开始发展到现在一直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千家万户分散、小规模生产的种植者所决定的,而要彻底改变云南花卉生产主体由小规模生产农户组成的格局是不现实的。

但这种局面的存在,对云南花卉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却是较上述所有问题更严重的。

解决之道就是建立以花卉拍卖为主导的现代营销体系,在前端通过种植者联合体和生产合作社来强化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荷兰、法国、以色列、日本、中国台湾的发展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5、环境保护

目前,生产者普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的手段。

这个问题短期内对花卉发展不会产生较大影响,但是建立公众共有的环保意识对云南花卉长期、持续、稳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以出口为导向的生产企业。

四、云南花卉国内市场的划分及各市场的特征分析

云南花卉随着生产面积的扩大,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便开始销往省外,借助航空和铁路这两大主要运输工具,“云花”源源不断的进入到全国七十多个大中城市,截止2005年其市场占有率连续几年保持全国第一。

在有的城市,“云花”市场占有率已达80-90%。

如今,“云花”形成了以北京为主的华北市场;以上海为主的华东市场;以广州为主的华南市场;以沈阳为主的东北市场;以武汉为主的华中市场;以西安为主的西北市场;以成都为主的西南市场和以香港为主的周边出口市场。

1、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市场:

该市场包括了北京、天津、河北的石家庄、唐山、承德、内蒙古的包头、呼和浩特、山西的太原等重要城市。

其中北京市场是云南鲜切花进入最早的市场之一,也是整个华北市场鲜花的消费中心和鲜花集散中转中心。

北京市场对鲜切花品种、品质的要求较高,集团消费特征明显,是云南鲜花最主要的一个市场。

2、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一直以来是鲜切花消费的主要市场。

一来,上海是中国鲜花消费最具历史的地区,80年代未,90年代中期其曾经是中国康乃馨切花和种苗的主产区,后虽然其康乃馨鲜花生产的地位被云南所替代,但作为花卉的消费中心和集散中心的地位一直没有改变;其二,上海作为一个时尚之都,市民有很深的鲜花消费传统,与北京不同,上海鲜切花的市民日常化消费特征非常明显。

虽然对品质的要求较北京要稍低一些,但数量确是最大的。

除此之外,“云花”通过上海中心市场的集散作用还大量进入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等地。

另外,包括山东的青岛、济南、烟台、浙江的杭州、宁波、绍兴、金华、安徽的合肥都是鲜花消费的重要城市,同时也是消费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

整个华东市场因经济、交通、人口、消费传统等原因成为了中国鲜花消费最主要的地区,其特点是消费量巨大,消费日趋日常化,对花卉品质要求正在逐渐转向中高档,对品种的需求较为丰富,包容度较大。

华东市场不仅是“云花”目前最重要的一个市场,将来也同样是最重要的市场。

与此同时,该市场对“云花”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

3、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市场:

这个市场目前“云花”主要涵盖的城市有河南的郑州、洛阳、开封;湖北的武汉、宜昌、荆门;湖南的长沙、衡阳;江西的南昌、景德镇、九江等城市。

相对华东、华北市场而言,华中市场鲜花消费尚处在一个初期发展阶段,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及其周边,而且礼仪性消费特征较为明显,花卉消费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对花卉质量要求不高。

4、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市场。

包括黑龙江的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吉林的长春、吉林;辽宁的沈阳、大连、锦州、鞍山和营口……这些城市是“云花”在东北的主要市场。

虽然东北市场总体市场消费量有限,但一直以来销售价格非常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