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8091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外贸;

对外贸易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方式为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技术转让。

国际贸易曾在世界经济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对参与贸易各国和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一度被西方学者称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当前,国际贸易仍然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纵观今日之世界,参与国际贸易是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参与国际贸易的范围、规模、程度及方式已成为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标志。

自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易总额高达1.18万亿美元,对来,我国进出口贸易额持续高速增长,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

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外贸易依存度超过70%。

对外贸易对于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2年以来,国际社会要求民币对美元升值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断高涨,特别是美国为了扭转其对华的巨额贸易逆差,强烈要求人。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将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同时宣布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升值约2个百分点。

汇率改革政策一经公布,立刻在国汇率政策相应调整。

我国实行一项经济政策,在国际上立刻引起如此强烈反响,折射出我内外财经界、政界和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甚至引升值;

人民发有关国家国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

在这里,我们需要关注的是:

人民币是否应该币升值会对我国宏观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

Mckinnon和Ohno(1997)提出日能够缓解贸元在广场协议后的升值导致了80年代后期的日本泡沫经济和90年代初以来的经济衰退。

人民币升值是否会步日元升值的后尘?

抑或如某些学者所言,人民币升值易摩擦、改善贸易条件、降低我国偿债风险、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

在研究以上问题时,我们必支的须回答以下问题:

人民币汇率(特别是实际汇率)变动是如何影响我国的贸易收支影易响的收?

即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作用机制;

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方式、方向、程度以及作用发挥的时滞等。

马歇尔-勒纳条件在长期内是否成立;

在短期内,是否存在“J”曲线效应。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2002年以来,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断高涨,特别是美国为了扭转其对华的巨额贸易逆差,强烈要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论率与我国贸易收支关系的关界对人民币实际汇注开始升温,很多学者担心人民币汇率升值将会给我国贸易收支带来严重冲击,进而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

本文试图对人民币实际汇率与我国贸易收支的短期关系和长期关系进行分析。

通过对加助于我们去探析如何有效的调节贸易收支,正确的引导贸易收支的流向,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这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人民汇率问题概述

人民币汇制改革的首要问题是要确定一个合理的汇率水平,可是怎样才能知道汇率水平合理不合理呢?

通常判别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把现实汇率与均衡汇率作比较,根据两者的偏差程度来判断现行汇率的合理性,如果两者基本一致,就可以说现行汇率是合理的,反之,就是不合理的。

这些指标通常是国民经济和对外经济关系中比较重要的指标,且受汇率的影响较大。

如果在当前的汇率条件下,该指标是令人满意的,那么我们可以认为现行汇率是合理的,反之,则不合理。

因此,判断汇率水平合理不合理不能单纯看它与均衡汇率的偏离程度,最终还要看汇率行为的结果,即一套经济指标是否令人满意。

由此可见,即使在均衡汇率能够确定的情况下,仍然需要用这些经济指标来衡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根据世界各国的情况,特别是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套判断汇率合理性的经济指标。

其中包括:

国际收支;

外汇储备;

实际有效汇率;

出口企业的盈利性;

出口商品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

外债偿还能力。

我们可以根据IMF这套指标来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性问题。

通过以往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名义有效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在走势上是极为相似的,具体又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至1994年)

1990至1994年,人民币官方汇率不断贬值,到94年跌倒谷底。

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走势与官方汇率的走势基本一样。

这与当时世界很多国家钉紧美元的政策有很大关系。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幅度比名义有效汇率小,主要是因为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与样本国家相比偏高。

第二阶段(1994年至1997年)

该阶段,官方汇率保持基本不变。

而此时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却大大高于样本国家,所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不断升值,并在97年达到顶峰,其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90年相比升值将近14%。

第三阶段(1998年至2001年)

这4年中官方汇率依旧基本保持不变。

由于经历了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亚洲的诸多贸易伙伴国纷纷贬值,而我国在这次危机中负责任地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政策。

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先贬后升,并一直处于高位。

该时期,我国的出口增长率也是先升后降,且平均增长速度较低。

第四阶段(2002年至2005年6月)

这期间官方汇率基本不变,而美元相对于欧元大幅度贬值。

由于人民币紧钉美元,所以人民币的有效汇率也相应贬值。

同时,在该时期内,我国通货膨胀率相对较低,而贸易伙伴国通货膨胀率普遍高于我国,所以这也导致我国的实际有效汇率贬值较大。

相对于基期1990年,2004年名义有效汇率贬值近32%,实际有效汇率也贬值近8%。

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和贸易顺差均大幅度上升。

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首度超过千亿美元,达1018.8亿美元,同比增加了近218.6%,为1994年汇改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

也正是这段时期,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高。

而中国政府于2005年7月进行了新一轮汇率改革。

第五阶段(2005年7月2006年底)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放弃单一钉住美元,改为钉住一篮子货币。

人民币官方汇率从此开始不断地、小幅地升值,这从图三官方汇率指数中也可以看出。

同时,有效汇率在经历了05年的小幅增长后,2006年反而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美元走弱,欧元走强。

相对美元而言,人民币的升值幅度不如欧元的升值幅度大。

从1990年至2006年总体来看,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总体上呈现贬值趋势,这是导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导致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

但事实上,中国实际有效汇率虽波动较大,但基本上维持在均衡汇率上下波动,而近几年我国的实际有效汇率相对于基期而言仅仅存在小幅度的贬值。

综合起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总体持平,但波动较大。

而近期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相对于基期而言仅仅存在小幅度的贬值。

2、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相对于实际有效汇率存在着较大幅度的贬值(25.4%),这是导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导致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

以2006年底为基准,为使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符合实际有效汇率,人民币应当升值20%左右。

第三章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3.1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3.1.1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

3.1.1.1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体制因素

一直以来,汇率变动的体制因素始终是主导着人民币币值的变化。

而到了改革开放后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逐步改革,这种主导因素逐渐减弱。

一般来说,体制因素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人民币可兑换过程的推进,另一种是官方对汇率干预方式的转变。

1.人民币可兑换过程的推进

1994年1月1日,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实现了单一的、以市场供给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19%年12月又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比向国际组织承诺的在2000年实现提前了三年。

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包括资本项目在内的完全自由兑换货币。

在实现这一目标时,必然伴随着体制的剧烈变动。

体制的变动将会影响到外汇市场上,导致外汇供需的不平衡,造成汇率的变动。

2.官方对汇率干预方式的转变

从目前汇率制度来看,我国己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而资本项目并未完全放开,这就使得管理部门在汇率运行过程中可以双管齐下地对汇率波动进行干预,一方面可以限制外汇交易中的需求数量来控制价格(实际上是限制了能够参与外汇交易实体的数量),另一方面可以在外汇市场上直接进行公开市场操作,通过影响价格来调控外汇需求数量。

因此,在这方面人民币汇率受到管制的影响要区别于那些在资本项目下已实行自由兑换国家的货币,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工具较少,短期资本难以自由进出外汇市场。

3.1.1.2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经济因素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币汇率实行浮动汇率制是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我们知道,浮动汇率制下的币值变化是由外汇的供需起决定作用的,也就是说以市场因素为主导因素。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经济因素可以包括以下几项:

(l)国际收支对汇率变动的影响

国际收支是一国汇率变动的直接原因,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外汇供求的基本情况。

它对汇率的中期变动影响很大,尤其是贸易收支。

自2001年以来我国一直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顺差规模并不断扩大。

这是因为:

①我国是一个高储蓄国家,长期以来国内储蓄大于投资,这是经常项目收支盈余的基础;

②中国经济稳定、外资政策优惠、资源和劳工成本低廉以及市场前景广阔,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持续较大流入;

③长期以来,我国涉外经济政策的基本点是扩大出口、限制进口,鼓励外资流入、限制资本流出;

④本外币正向利差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境内机构和个人持汇和购汇动机减弱,结汇意愿增强,也是近期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之一。

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直接改变了我国外汇市场的供给,到2006年1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0663亿美元。

而央行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必然在外汇市场上投放本币,吸收外币,从而造成了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2)通货膨胀水平对汇率变动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长期、主要而又有规律性的因素。

在一国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该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就会减少,其实际购买力也就下降,于是其对外比价也会下跌。

当然如果对方国家也发生了通货膨胀,并且幅度恰好一致,两者就会相互抵消,两国货币间的名义汇率可以不受影响,然而这种情况毕竟少见。

一般来说,两国通货膨胀率是不一样的,通货膨胀率高的国家货币汇率下跌,通货膨胀率低的国家货币汇率上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通货膨胀对汇率的影响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为它的影响往往要通过一些经济机制体现出来:

(l)商品劳务贸易机制。

一国发生通货膨胀,该国出口商品劳务的国内成本提高,必然提高其商品、劳务的国际价格,从而削弱了该国商品、劳务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影响出口和外汇收入。

(2)国际资本流动渠道。

一国发生通货膨胀,必然使该国实际利息率(即名义利息率减去通货膨胀率)降低,这样,用该国货币所表示的各种金融资产的实际收益下降,导致本国投资者把资本移向国外,不利于该国的资本项目状况。

(3)心理预期作用。

如果一国持续发生通货膨胀,会影响市场上对汇率走势的预期心理,继而有可能产生外汇市场参加者有汇惜售,待价而沽,无汇抢购的现象,进而对外汇汇率产生影响。

(3)利率水平对汇率变动的影响

当一国利率相对于另一国利率上升或下降时,由于市场上存在着数额庞大的短期游资,这部分游资总在国与国之间流动以寻找最优惠的利率。

为追求更高的资金回报,低利率的货币将被卖出,而高利率的货币将被买入。

由于相对高利率货币的需求增加,故短期而言该货币对其他货币将升值。

改革开放前,我国没有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利率和汇率均由国家统一制定集中管理,分割而治,相关度较低。

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后,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它与利率和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的相关性逐渐显现。

相关实证研究表明,利率的变动和汇率与国际资本流动之间在一定程度上互动作用,随着市场开放度的加大,这种作用越来越大。

(4)经济增长率的差异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实际经济增长率相对别国来说上升较快,其国民收入增加也较快,会使该国增加对外国商品和劳务的需求,结果会使该国对外汇的需求相对于其可得到的外汇供给来说趋于增加,导致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不过在这里注意两种特殊情形:

一是对于出口导向型国家来说,经济增长是由于出口增加而推动的,那么经济较快增长伴随着出口的高速增长,此时出口增加往往超过进口增加,其汇率不跌反而上升;

二是如果国内外投资者把该国经济增长率较高看成是经济前景看好、资本收益率提高的反映,那么就可能扩大对该国的投资,以至抵消经常项目的赤字,这时,该国汇率亦可能不是下跌而是上升。

我国就同时存在着这两种情况,近年来尤其是2003年以来中国一直面临着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

(5)财政收支状况

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常常也被作为该国货币汇率预测的主要指标,当一国出现财

政赤字,其货币汇率是升还是降主要取决于该国政府所选择的弥补财政赤字的措施。

一般来说,为弥补财政赤字一国政府可采取四种措施:

一是通过提高税率来增加财政收入。

如果这样,会降低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从而个人消费需求减少,同时税率提高会降低企业投资利润率而导致投资积极性下降,投资需求减少,导致资本品、消费品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进而导致汇率升值;

二是减少政府公共支出。

这样会通过乘数效应使该国国民收入减少,减少进口需求,促使汇率升值;

三是增发货币,这样将引发通货膨胀,由前所述,将导致该国货币汇率贬值;

四是发行国债,从长期看这将导致更大幅度的物价上涨,也会引起该国货币汇率下降。

在这四种措施中,各国政府比较有可能选择的是后两种,尤其是最后一种,因为发行国债最不容易在本国居民中带来对抗情绪,相反由于国债素有“金边债券”之称,收益高,风险低,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投资机会,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因此在各国财政出现赤字时,其货币汇率往往是看贬的。

(6)外汇储备的高低

一国中央银行所持有外汇储备充足与否反映了该国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汇价稳定的能力大小,因而外汇储备的高低对该国货币稳定起主要作用。

外汇储备太少,往往会影响外汇市场对该国货币稳定的信心,从而引发贬值;

相反,外汇储备充足,往往该国货币汇率也较坚挺。

3.1.2人民币汇率变动与进出口贸易状况回顾

改革开放前,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降低进口设备等资本品的价格,我国采取了高估的人民币汇率政策。

在1953年至1972年的20年期间,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在1美元兑人民币2.46元;

在1973年至1980年的期间,人民币持续升值,从1973年的1美元兑人民币2.46元升到1980年的1.50元。

改革开放后,为推进我国的出口创汇,调节贸易收支逆差,综合到当时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采取了让人民币贬值的策略。

从1980年的l美元兑1.50元人民币最低跌到1994年1月旧的8.70元,14年间贬值82.76%。

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了以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人民币汇率在并轨后呈小幅上浮,由1994年的8.62人民币/l美元升值到2005年的8.19人民币八美元。

人民币汇率的并轨对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发展与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人民币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打下了基础。

19%年12月1日,我国承担了IMF协定第8条所规定的义务,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但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直到2005年,我国一直采取固定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一直稳定在1美元兑人民币8.2760一-82780元之间,上下窄幅波动。

2005年以后,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是波动增加,中间的变动幅度不是很大,这说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整体上影响不大,虽然短期内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升值的压力逐渐被消化。

在这期间,进出口贸易额的增加幅度分别是32.81%和43.46%。

3.1.3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调节机制传导的,而影响这一机制传递效果的因素很多。

其中,有些因素在短期范围内的可变动性较小,如出口供给能力、出口需求弹性、进口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以及进口国的政策调整等;

但另一些因素不仅具有多变性,而且不受时间范围的影响,如与生产成本有关的投入要素的来源等。

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汇率变动的短期贸易效果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

目前理论界有关汇率变动对外贸的长期影响的讨论可分为两种:

中性论和非中性论。

所谓中性论是指汇率变动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对一国的贸易影响趋于零。

因为汇率变动形成的价格竞争优势只可以在短期内存在,而在长期内各种制约因素逐步抵消了由汇率变动形成的价格竞争优势。

所谓非中性论,即汇率变动不仅在短期内可以促进一国的出口贸易扩大,而且可以促进一国出口贸易的长期、稳定发展。

其理由是:

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不仅表现为短期内价格竞争优势的形成,更重要的是,这种短期贸易促进功能可以为启动一国潜在的、有利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各因素发挥作用,进而推动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

从这两种观点中可以发现,汇率变动对外贸发展长期有利效果并非汇率变动本身造成,而是以汇率变动为契机,通过比较优势的转换形成。

3.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

3.2.1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一国贸易结构的变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经济体制改革、比较优势状况、国际市场前景、其他国家的竞争等等。

1、技术进步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由于他们的比较优势主要在资本和技术方面,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一般还在自然资源或简单无技能的劳动力方面,因此充分利用现有的比较优势就可能与技术进步发生矛盾,要推动技术进步,现有的比较优势可能就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而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比较优势,可能就意味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速度放慢。

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推动技术进步,不断提升自身的动态比较优势,才能使自己的产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不断升级,使自己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产业结构

从理论上说,产业国际竞争力表现为同一产业或可替代产品间的关系,取决于各国相同产业和可替代产品相互比较的生产力,贸易结构即所反映的是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

在开放型产业结构条件下,产业结构是贸易结构的基础,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一国贸易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较快,在贸易结构中的比重必然趋于上升;

而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较慢,甚至出现衰退现象,因而在贸易结构中的比重趋于下降。

贸易结构的变化并不仅仅取决于国家之间比较优势的变化,同时也取决于各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变化。

3、外商直接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与较快增长,以及我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从零开始,到2005年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达到638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

在过去16年里,我国一直是发展中国家中吸引FDI最多的国家。

国内学者研究表明;

我国出口与外国在华直接投资长期的均衡关系,FDI企业对扩大我国出口规模和提升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做出突出的贡献。

FDI对出口市场结构有直接的影响,从来源国的广度分析,我国吸收FDI的主要来源是港澳台地区,但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FDI的来源结构不断优化,港澳台地区直接投资占我国实际利用FDI的比重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美国、欧盟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呈现出上升趋势,出口份额的变化和FDI的变化基本是同一趋势的。

美国、欧盟、韩国、台湾、新加坡在我国的对外贸易比重中一直处于较快的上升阶段。

FDI的增加以及投资国数量的增加会使出口市场在数量和广度上得到扩大。

另外,FDI的投资主要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也造成了我国贸易内部区域结构的偏向于东部的结果。

4、贸易结构

汇率在开放经济中,汇率不仅可以用来调节贸易流量和贸易平衡,长期来看,汇率政策也可以用来调节贸易结构,它也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历史来看,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期都是通过汇率的贬值来降低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获得竞争优势。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注重汇率的作用,经历过五次较大的汇率调整,汇率的变动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金融发展

金融发展理论认为,金融发展具有动员储蓄、配置资源、便利风险分散、监督与控制、便利商品与劳务交换等五个功能,这些功能又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

国内有关学者分析了金融发展与内生经济波动,得出金融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而后者是传导国际影响的重要渠道。

他认为金融发展会影响借入资金的成本或规模,这一差异影响一国的比较优势,进而对国际分工、国际贸易模式产生影响。

3.2.2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现状和特征

3.2.2.1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总特征

1、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1978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06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不足1%。

此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外贸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也在加快。

198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381.4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85.1%。

198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27.8亿美元。

2004年,我国加入WTO的第三个年头,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10000亿美元,达到11545.5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居全世界第3位,其中出口贸易总额为5933.2亿美元,进口贸易总额为5612.3亿美元,二者同期增长分别为35.4%和35.9%,2005年中国的贸易总额持续大幅增加,达到14221.2亿美元的规模,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3.3%。

2006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创纪录的1.76万亿美元,增长24%。

2、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通常用本国的对外贸易额在本国的GDP中所占的比重表示,具体地又可分为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这两个指标在主要表述一国通过出口和进口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程度和与GDP增长的相关性。

.

1981-1984年间中国处于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在汇率制度安排上,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