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8164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2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

2、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是利用红磷燃烧耗尽密闭容器中1/5体积的氧气,

使容器内压强减小,导致水被吸入集气瓶内大约1/5体积。

反应方程式为:

4P+5O2=2P2O5。

3【实验步骤】

1)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用于溶解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同时吸收燃烧产生的热,有利于瓶内降温),把集气瓶剩余容积划分为5等分,并做上记号。

2.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

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观察红磷燃烧时的现象。

3.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4【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时发出黄白色火焰,同时放出热量,随着反应的进行,瓶内充满白烟。

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时,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被吸进集气瓶中,进水的体积恰好近似于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5【注意事项】 

1.装置不能漏气。

2.红磷要过量,以保证瓶内的氧气耗完。

3.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不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4.止水夹要夹紧,防止红磷燃烧时气体膨胀使瓶中气体从导管逸出。

5.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时再打开止水夹,防止瓶内气温高于外界气温,使进入瓶内的水减少 

6【实验分析】实验后若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有红磷量过少、装置气密性不好、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实验后若结果偏大,可能的原因有止水夹没有夹紧、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慢。

7、实验时选择的可燃物需具备以下条件:

(1)能在空气中燃烧(如铁丝不行);

(2)燃烧时只消耗氧气(如镁带不行);

(3)生成物不能为气体(如硫粉、木炭等不行)。

8、该实验还可推出,瓶内剩余4/5体积的气体是氮气,其物理性质有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9其他常见变形装置如下图:

装置形式虽然不同,但原理都是相同的,即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注意:

该实验应从1、实验现象的描述;

2、实验原理;

3、实验的改进;

4、药品的选择;

5、实验推断的性质等五个方面去掌握)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教学地位:

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基本的气体制取实验,后面学习二氧化碳和氢气,其中的装置气密性检查、,装置的组装和拆除、改进等都要以本节知识打基础。

1、了解催化剂的概念,指导二氧化锰在分解氯酸钾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2、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3、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了解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4、初步懂得用实验来探究物质制备的科学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5、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本节为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对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进行改进。

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教学过程:

氧气的制法

一、药品:

氯酸钾、二氧化锰

二、反应原理:

2KClO3=2KCl+3O2↑(反应条件:

催化剂二氧化锰,加热)

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具有催化作用。

催化剂————能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

催化剂所起的作用较催化作用。

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这个实验,实验前应明白注意事项。

教师边演示变实验总结出制取氧气的步骤。

三、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1、检:

检查气密性

2、装:

把药品装入试管里

3、固:

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

点燃酒精灯加热

5、集:

收集气体

6、移:

把导管移出水面

7、熄:

熄灭酒精灯

四|、利用氧气的物理性质给学生介绍氧气的收集方法

1、排水法 

2、瓶口向上排空气法

五、氧气的验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氧气收集已满。

六、此实验室本节的重点内容,要让学位生自己动手完成这个实验,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在安装仪器时,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2、如何检查气密性

3、装入药品后,试管口向下倾斜

4、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5、用什么方法收集,如何收集?

6、怎样检验收集到的气体

试验后,组织学生讨论完成以上有关问题。

应该是一帖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1.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2.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1.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 

2.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 

3.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 

此外,还有 

1.过滤必须用到玻璃棒引流,不可直接将滤液倒入漏斗 

2.滤纸要完好,无破损,否则会影响过滤效果 

3.承接滤液的烧杯要洁净,否则会使得到的滤液受到污染

《质量守恒定律》探究性实验教学省黔南州福泉市实验学校

摘要:

实验探究是开展化学活动课的一种重要课型和教学方法,是充分发挥学生主

动性、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和加深基础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

教学中要求学生能通过探究实验的过程理解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化学变化前后质量

守恒的重要结论,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一定守恒的原因,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猜想、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和结论描述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

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体验成功。

关键词:

课改理念

情景创设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质量守恒定律

设计思想

验探究是开展化学活动课的一种重要课型和教学方法,是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和加深基础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设计一

堂既符合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水平,又能对学科课程内容进行拓展,更能促进创新思维

培养的化学活动课,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实验为载体激活学

生的思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体验成功。

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建立了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

基础上,要求学生从“质”和“量”的方面对化学变化过程作出科学、客观的了解和描

述。

同时,要求学生能通过探究实验的过程理解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化学变化前后

质量守恒的重要结论,并能利用先前学习的化学变化的基础和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

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一定守恒的原因。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猜想、

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和结论描述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思考提出猜想,并通过实验,探究

白磷燃烧,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等情况,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并领悟科学的探究方法。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上看,初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还处于启蒙阶段。

这就需要注意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

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成科学态度,

获得科学的方法,

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从能力水平上看,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可以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

因此,

我们可以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第- 

页共5 

页①、通过实验探究归纳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对实验的操作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力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②、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以及质量没有

改变,让学生从“质”和“量”两方面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2、

过程与方法:

在实验中明确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对科学规律的探究中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

让学生在自我实现中增强成功的体会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难点: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方法

情境激疑→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拓展延伸→整合应用→反思总结

教具准备

1、实验仪器及药品:

托盘天平、盛有少量细沙的锥型瓶、带单孔橡皮塞的玻璃管、

气球、烧杯、试管、坩埚钳、石棉网、白磷、铁钉、硫酸铜溶液、盐酸、碳酸钠粉末、

镁条、火柴、酒精灯、药匙、镊子、小刀、吸滤纸。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课件展示):

蜡烛燃烧

师:

同学们知道蜡烛燃烧后变短了,该事实表明了化学反应前后不仅涉及到物质种

类的改变,而且涉及到质量变化,那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

总和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二、活动探究、建立模型

1、

提出问题:

“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引导

学生交流、讨论,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作出尽可能多的假设或猜想。

2、猜想与假设:

①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增加;

②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减少;

③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不变;

④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增加,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减少,而在某些反应中可能不变等。

3、设计实验:

在充分假设的基础上,

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哪一种假设是正确的呢?

实验:

①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③盐酸与碳酸钠粉反应前后天平的变化;

②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④镁条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

4、实验验证:

方案一: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教师描述实验操作步骤并演示) 

(学生活动):

在测定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下列问题,请你结合实验的观察,思考后回答:

(1)在实验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请你猜想生成的白烟是什么物质?

(2)在玻璃管的上方为什么要系上一个小气球?

若不系上小气球,可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实验测定结果又如何变化?

(3)点燃白磷并伸入锥形瓶后,为什么一定要塞紧橡皮塞?

(4)实验中,为什么一定要等到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才能称量反应后的物质总质量?

(5)实验结束后,再次称量物质的总质量时,你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观察并记录现象:

(教师提示:

实验中请仔细观察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气球的形态变化及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 

分析:

反应前的总质量 

锥型瓶及细沙的质量 

橡皮塞、玻璃管、气球的质量 

空气的质量(氧气与其他气体)+ 

白磷的质量 

反应后的总质量 

锥型瓶的质量 

橡皮寒、玻璃管、气球的质量 

其他气体的质量 

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结论: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反应后生成物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演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方案二: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将学生分组,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师生活动] 

按照教材提供的方案进行实验,要求各组同学如实地记录实验现象、物质的状态、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等,根据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在化学变化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总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总质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师生活动)分析:

烧杯的质量 

铁钉的质量 

硫酸铜溶液的质量 

铜的质量 

未反应的铁钉的质量 

硫酸亚铁溶液的质量 

参加反应的铁钉的质量 

通过实验,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一规律。

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

5、得出结论 

实验完毕,请各小组汇报结果。

通过学生的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第五单元《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教材《化学》九年级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的教学内容。

作为新教材《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碳的单质和化学性质之后,有由浅入深的作用。

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

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时,形成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及实验改进等思路的最佳素材。

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提高化学基本实验技能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基础和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对于气体制备应考虑的几个主要问题如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气体收集等也比较熟悉,应该说,学生已具备了研究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的先决条件。

通过活动和探究的方式来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及其改进,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这一教学目标是能够达成的。

【教学目标】

了解实验室中制取CO2的反应原理:

探究实验室中制备CO2的装置:

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过程和方法:

能合理使用课堂资料,会利用这些资料设计和改进实验方案,并设计装置进行制取和收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启发探索法:

讲解、讨论、实验的引导探究。

【教学重点】:

探究实验室中制取CO2的装置,并制取CO2

【教学难点】:

通过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教学准备】:

仪器:

注射器、锥形瓶、平底烧瓶、大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及单孔塞、带塞子的弯导管、水槽、酒精灯、药匙、破底试管,铜丝,带孔小药瓶、分液漏斗、干燥管、具支试管、U形管。

药品:

碳酸钠粉末、碳酸钙粉末、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木条。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解原理、装置,第二课时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教学过程】: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1、课程引入:

多媒体展示有关温室效应造成的气候异常图片资料,

提问:

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什么?

引出二氧化碳制取课题。

【板书】: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观察,讨论,交流

1、引起探究二氧化碳制取方法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期待和注意

2、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1、多媒体演示: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

2、提问: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方法。

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选择原料——设计装置——收集验满)

反思改进

4、用以上思路完成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观察,回忆,思考

回答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装置、操作)

1、通过对氧气制取的复习,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铺垫。

2、让学生回忆已有知识,为研究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确定研究方向。

3、告知目标,引起注意,

一、反应原理和原料的选择:

1、列举部分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以上反应中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什么?

3、反应原理:

碳酸盐与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1、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2、分析是否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3、回答,并说明理由。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

2、练习化学方程式书写。

3、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理念。

4、初步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料的选择思路。

实验与

探究

合作与交流

1、介绍实验用品和实验内容。

用常见的碳酸盐(碳酸钠、碳酸钙与)常见的酸(稀盐酸、稀硫酸)实验。

2、提示实验观察重点。

3、提示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

1、分组完成学案上的实验:

探究二氧化碳制取的原料的选择。

2、记录实验现象。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4、小组内交流。

1、认识实验对比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更注重学生获取新知的体验学习。

2、练习基本操作。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其通过实验获取化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

归纳与小结

提高与

拓展

1、提问:

通过实验,选择什么原料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

2、(多媒体展示)气体的制备,选择一个正确有效的反应和所用原料,并考虑反应是否容易控制、速率是否适中,生成气体是否纯净,条件是否容易满足、原料是否容易获得且价格是否低廉,原料和产物是否有毒有害等。

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很快,不易控制;

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时,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碍了反应物的接触,反应慢慢停止了,得不到足够的二氧化碳;

其中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反应速度适中,产生气体较纯净,易制易取。

3、确定:

用石灰石(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CaCO3+2HCl

=CaCl2+H2O+CO2↑

1、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2、观看,思考,对照。

3、识记:

实验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1、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实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化,潜意识地培养学生认识规律的一般方法。

2、实现双基目标。

反馈

练习:

(多媒体出示)

思考,解答

及时巩固新知

二、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1、出示以下装置:

ABC

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哪个?

3、小结装置的设计思路:

看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而定。

4、固+液,不加热(制CO2)

1、观察思考

2、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并回答。

3、聆听

1、实现双基目标,教学学生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

2、留下伏笔,为下一步装置的改进预留一定的空间。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提高

1、用以上B装置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2、举例说明用以上B装置制取氧气时曾经遇到过的不便。

3、提问:

能否改进装置。

4、点评学生的回答。

5、展示装置改进,指出其优点是便于加入酸液。

1、聆听,思考。

2、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方法,说明改进的理由。

1、实现双基目标,应对目标测试中的相关练习。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下一步改进设置梯度。

合作

1、演示启普发生器,重点表现其在控制反应上的优势。

简单说明其适用范围(不做过多拓展)。

2、提出对上述装置的改进要求:

通过改进,实现对反应的控制。

3、点评各小组改进方案。

给予鼓励。

1、观察,思考。

2、合作、探究装置的改进方法。

3、回答:

装置的改进方案,说明理由并指出是否能够控制反应的进行。

2、强化其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学无止境,不断进取的良好品质。

4、培养学生节约意识。

课堂小结

简易装置→便于加酸→控制反应

观察,聆听

1、通过对比认识装置的改进有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

2、培养创新意识。

1、多媒体出示课堂练习:

详见学案。

2、全班分10个实验小组,用下列提供的仪器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每组上交一份设计方案。

3、展示台演示各组设计方案,点评。

1、分组讨论

2、合作探究,

3、绘制装置图

4、交流,说明本组设计方案的基本思路及操作方法。

1、识别仪器;

2、培养学生实验装置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

4、培养学生评价能力。

5、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6、体验实验创新的过程。

交流

1、多媒体展示各种设计方案:

2、点评其中几个方案,从控制反应,废物利用,节约药品等方面点评其优点。

思考,识记

1、再次体验创新学习的快乐。

2、培养学生绿色化学实验的理念和思路。

3、实现双基目标。

实践

[课外作业]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探究氢气的实验室制取。

要求:

1、上网(或到图书室)查询或问询氢气的性质及生成氢气的相关反应。

2、设计好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