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住宅楼测量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8522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剪力墙住宅楼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剪力墙住宅楼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剪力墙住宅楼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剪力墙住宅楼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剪力墙住宅楼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剪力墙住宅楼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剪力墙住宅楼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剪力墙住宅楼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剪力墙住宅楼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剪力墙住宅楼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剪力墙住宅楼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剪力墙住宅楼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剪力墙住宅楼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剪力墙住宅楼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剪力墙住宅楼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剪力墙住宅楼测量施工方案.docx

《剪力墙住宅楼测量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剪力墙住宅楼测量施工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剪力墙住宅楼测量施工方案.docx

剪力墙住宅楼测量施工方案

 

广州富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保利兰台花园A地块项目部

2014年5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1

二、编制依据……………………………………………………………2

三、工程施工测量特点………………………………………………..3

四、平面控制网点的测设………………………………………………3

五、高程控制网布设……………………………………………………5

六、工程平面放样………………………………………………………7

七、标高传递……………………………………………………………9

八、变形观测控制………………………………………………………10

九、质量保证措施………………………………………………………13

十、外墙垂直度控制措施………………………………………………14

十一、主要测量仪器及工艺质量检测计量器具一览表………………14

十二、附图……………………………………………………………14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保利兰台花园A地块工程

建设单位:

江苏保利宁恒房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勘测单位:

南京苏杰岩土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广东重工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广州富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保利兰台花园A地块工程,位于南京江宁区的南部,东靠双龙大道,北临兰台街,本工程结构属于框剪结构,建筑面积约为79000m2,该工程地上建筑由分别由A1#、A2#、A3#、A7#楼住宅楼和一个地下车库组成。

1号楼:

建筑面积为22618.18㎡,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1873.97㎡,地下建筑面积(自行车库)744.21㎡,建筑层数:

地上31层,层高2.9m,地下2层,层高2.7m;建筑高度:

91.7m

2号楼:

建筑面积为7201.84㎡,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836.55㎡,地下建筑面积(自行车库)365.29㎡,建筑层数:

地上19层,层高2.9m,地下2层,层高2.7m。

建筑高度:

55.4m

3号楼:

建筑面积为25020.47㎡,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4291.59㎡,地下建筑面积(自行车库)728.88㎡,建筑层数:

地上34层,层高2.9m,地下2层,地下一层高2.7m,地下二层高2.75m;建筑高度:

98.9m

7号楼:

建筑面积为8579.31㎡,其中地上建筑面积7525.89㎡,地下建筑面积(自行车库)470.47㎡,建筑层数:

地上18层,层高2.9m,地下2层,层高2.7m;建筑高度:

54.0m;

本工程结构为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及建设单位提供的规划放样的相关资料

名称

内容

单位

图纸名称

兰台花园A地块

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兰台花园A地块地下车库

江苏浩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规划放样的资料

控制点测量成果表

建设单位提供

2、主要规范、规程

序号

规范、规程名称

发布日期

施行日期

规范规程编号

1

工程测量规范

1993.3.26

1993.8.1

GB50026-93

2

《建筑施工测量手册》

2003.9

/

/

三、工程施工测量特点

1、本工程平面控制采用方格控制网,施工方格控制网一般经初定、精测和检测三步进行,采用极坐标放线法进行工程定位,并需配备相适应的专用仪器和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2、由于建筑工程量大,工期长,为保证工程的整体性和各局部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开工前要测设足够精度的主控坐标导线点和标高控制网。

控制网点在整个施工期间能准确、牢固地保留至工程竣工,并能移交给建设单位继续使用,这项工作是保证整个施工测量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施工测量中难点。

3、在施工期间要按规范与设计图要求进行必要的环境的变形监测和建筑物本身的变形观测,竣工之后由建设单位负责继续观测。

4、施工测量要与设计、监理等各方面密切配合,事先充分作好准备,制定切实可行的与施工同步的测量放线方案。

测量放线人员要严格遵守施工放线的工作准则。

每步都检验与校对。

四、平面控制网点的测设

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⑴平面控制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⑵布设平面控制网根据建筑设计总平面图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⑶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⑷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2、建筑坐标系的建立

为便于施工中测量数据计算,需要建立建筑坐标系,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原点,建立建筑坐标系。

施工中的数据计算采用计算机AutoCAD精算各轴线交点坐标与设计图纸的轴线距离进行坐标验算,复核轴线交点坐标值的准确性,最后对计算机计算的轴线交点坐标值进行归化改正,将此坐标值输入全站仪,建立本工程建筑坐标系,轴线放样工作均应以此坐标系为依据。

3、坐标控制点的建立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点,用全站仪放样出坐标控制点,并定期(二星期左右)复测一次。

控制点的做法:

方格网控制点浇混凝土台1.2*1.2m表面高程9.40m。

在控制点的混凝土台外侧0.3m处,用脚手管或钢筋焊成方框做临时围护栏杆,并刷上显眼的黄黑相间的油漆(防锈)标志。

台上控制点预埋100*100*6mm铁板,定位并经复核后钻2mm孔,作为高程与坐标的控制点。

4、施工放线

垫层施工完成后,要根据本工程建筑坐标系精确测定建筑物各轴线交点,各轴线交点要以红三角作标记,要求轴线间距、线垂直角必须附合规范要求。

5、轴线控制网的精度等级及测量方法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轴线控制网的指标

等级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二级

±20

1/15000

为满足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测量仪器采用电子全站仪,一测回测角,二测回测边。

测量时,严格按规程中水平角观测和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来进行。

五、高程控制网布设

1、高程控制网起始依据

高程控制网依据业主提供场区内高程控制基点测设。

2、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根据地下工程与上部结构工作分段进行的特点,高程控制网分段测设,但为了保证标高精度一致,要及时进行复测。

考虑到施测方便,高程控制网,在基础施工时,使用坐标控制点的高程。

地下室完成后,为了便于施测及校核,每段布设2~3个控制点。

在控制点的设置位置,用清水冲刷掉墙面浮灰,薄抹一层水泥砂浆,做成一块10cm×10cm的平整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涂上红色“”标志,并在旁侧注明相对标高。

3、高程控制网的精度等级及测量方法。

根据《工程施工测量规范》标高控制网拟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等级

每千米高差误差

路线长度

水准仪型号

水准标尺

观测次数

附合闭合差(mm)

二等

3-2mm

50km

DS2

双面

往返各一次

±12L

注:

L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

测量仪器选用DS2型水准仪,往返观测。

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符合下表的规定。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水准仪

型号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

较差

前后视距累积差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

基辅分划读数差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

二级

DS2

75m

2m

5m

0.3m

2.0mm

3.0

4、标高竖向传递

标高竖向传递采用钢尺丈量,控制线采用激光垂准仪,详见后文。

5、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本工程定位控制测量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条件,选择适当地方按一次埋设,多种用途、长期使用的原则埋设一级控制点、组成一个完全能满足施工放样的施工控制网点。

控制点按要求进行技术处理、控制点所处位置要保证今后不被占用且障碍较少、以使对控制点进行使用和保护。

控制点既作平面控制之用,又作标高控制之用。

工程开始前,根据工程结构情况,利用一级控制点,放出二级控制点作为施工的二级控制,并进行复测。

该控制点既可用于细部点的放样,同时以可用作对工程上各结点的复合检测。

利用全站仪对所有控制点进行精确测定,并将导线点与建设单位指定的控制坐标点进行联测,使其坐标与高程统一为一个系统,便于今后使用。

利用配套计算机对所有观测值进行严密平差,保证整个控制精度完全能够符合国家工程测量技术规范和工程设计要求。

平差成果存入计算机内,需要时可以随时调用。

随着施工的进展,考虑到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经常对所有控制点作必要的检测。

六、工程平面放样

1、垂准测量

随着结构的升高,要将首层轴线逐层向上投测,用以作为各层放线和结构竖向控制的依据。

其中,以建筑物外廓轴线和控制电梯井轴线的投测更为重要。

施工中对竖向偏差的控制要求越高,轴线竖向投测的精度和方法就必须与其适应,以保证工程质量。

这是本工程施工测量的重点和难点。

⑴测量允许偏差

层间竖向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全高(H)竖向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H/10000,而且不应大于:

序号

建筑物总高度(m)

精度(㎜)

1

30m

±10mm

2

60m

±15mm

3

90m

±20mm

4

120m

±25mm

5

150m

±30mm

为了满足精度要求,根据本工程特点,无法使用常规的测量方法从外控点测设楼层面上轴线,因此考虑到能设至最大高度,在楼板上预留孔洞(避开柱梁)使能在上、下贯通且互相通视的位置设置内控点。

作为楼层平面放线和投测轴线的依据。

内控点设在一层楼面上,共3~4点,以一块150mm×150mm×10mm的铁板作为标志,在浇筑一层楼面混凝土时埋设固定好,然后用电子经纬仪精确测定其位置并刻上十字丝表示点位,以后各层面预留150mm×150mm孔洞、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将垂直仪架设在底层内控点上,经过中整平后打开电源开关,由望远镜向天顶垂直方向发出激光,并通过在楼板上事先预留好的孔洞投射到接收靶上(接收靶用半透明有机玻璃制成),由靶旁标点员用水笔或玻璃铅笔标出靶上的光斑中心。

由于始终以底层内控点为投测依据,不仅避免了逐层向上投测易产生的累计误差,而且由垂直仪设在底层室内,各种振动干扰相对较少,又不受大风、强光等气候因素影响,因此仪器稳定、操作简便、精度可靠(铅直精度可达1/20000以上)。

只是实测时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落物击伤仪器。

得到投测点位后,将经纬仪搬到楼层投测点上,先个别设站检测其相应的边长及水平角。

经检测点位满足精度要求后,据此投测点按极坐标完成所在层面上的定位放样。

其他各层参照上述方法放样,测设完毕,各层楼面预留孔洞用盖板上以保安全。

七、标高传递

在现场场地质比较稳定且安全可靠的地方,埋设四个标高基准点,具体埋设位置由现场施工人员会同建设、监理方踏勘选定,这三个基准点既可用来控制楼层标高,又可作为沉降观测水准点。

现场标高基准点埋设后,使用S2级水准仪,在建设方指定的水准点上,按国家II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以闭合水准路线法引测一地基准点上,其闭合差应小于±5√nmm(n为测站数)。

楼层的标高传递采用沿结构外墙,边柱或电梯间向上竖直进行(见下图),为便于各层使用和相互校核,至少由三处向上传递标高。

先用水准仪根据统一的±0.000水平线在各向上传递处准确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然后用钢尺沿竖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画出正米数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按量取,高差超过一整钢尺时,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条起始标高线作为再向上传递的依据,最后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收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控制在±3mm以内。

在各层抄平时以两条后视水平线什么样校核。

竖向标高传递示意图

H2=H1+b1+a2-a1-b2公式<1>

其中:

H1——首层基准点标高值;

H2——待测楼层基准点标高值;

a1——S1水准仪在钢尺读数;

a2——S2水准仪在塔尺读数;

b1——S1水准仪在钢尺读数;

b2——S2水准仪在塔尺读数。

为保证高程传递的精度,采取以下基本措施:

1、仪器观测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

2、所用钢尺经过计量检定且固定使用;

3、当从±0.000以上向上量取时,要用规定的拉力且加上尺长和温度修正;

4、上、下司尺员事先要碰头交底,做到心中有数,配合默契。

5、在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后,应重新引测相应的结构标高,以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要求。

八、变形观测控制

建筑从施工准备起,到全部工程竣工后的一段时间内,应按施工规范与设计要求,进行沉降、位移和倾斜等变形观测。

一部分是观测建筑施工造成邻近建筑物的变形,重点是观测附近现有建筑的沉降和变形,观测点放在建筑物四角,以保证安全和正确指导施工。

另一部分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和竣工后,观测建筑沉降变形,以检查地基基础,并为结构设计反馈信息。

1、对邻近建筑物变形观测

变形观测特点

⑴精度要求高

为了能准确地放映出邻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量的1/10——1/20。

为此,变形观测中应使用精密水准仪、精密经纬仪和精密测量方法。

⑵观测时间性强

各项变形观测的首次观测时间必须按时进行,否则得不到原始数据,而使整个观测失去意义。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也必须根据工程进展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变形量及其变化情况。

⑶观测成果要可靠、资料要完整

这是进行变形分析的需要,否则得不到符合实际的结果。

⑷变形观测的基本措施

为了保证变形观测结果的精度,除按规定时间一次不漏地进行观测外,在观测中应采取“一稳定、四固定”的基本措施。

⑸一稳定

一稳定是指变形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变形观测点,其点位要稳定。

基准点是变形观测的基本依据,至少要有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并每半年复测一次;工作基点是观测中直接使用的依据点,要选在距观测点较近但比较稳定的地方。

⑹四固定

四固定是指所用仪器、设备要固定;观测人员要固定;观测条件、环境基本相同;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2、本建筑物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应在基础底板完成后开始观测,施工期间,每施工1-2层观测一次,如有必要,观测次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竣工后,第一年内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4-6个月观测一次,直到建筑物沉降基本稳定为止。

沉降停测标准可采用连续两次半年沉降量不超过2mm。

埋设在地下室底板上的初始沉降观测点应随施工逐层向上引测至地面以上。

施工应注意对沉降观测点的保护,待竣工时提供完整观测资料。

到±0.000时,按设计要求埋设永久性沉降观测点,并将高程引测量新观测点上以保持沉降观测的连贯性。

沉降观测使用DS2型精密水准仪和钢尺,采用闭合水准路线观测,其闭合差应符合±5√nmm的要求,观测次数按设计或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执行。

为了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精确度和可靠性,采用以下措施:

⑴固定使用经过计量检定的水准仪和水准尺,并定期进行检验校正;

⑵使用固定的水准点并定期进行高程检测,对水准点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高程变动造成差错;

⑶首次观测前到现场确定仪器安置位置和选定监时水准点(转点),并与永久性水准点一起绘制一张沉降观测路线图,以便每次观测时按规定的路线进行;

⑷首次观测值是计算变形量的起始值,其高程正确与否至关重要,以连续观测2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各点的高程;

⑸作业时,观测员、记录员、立尺员三位一体,要基本固定且做到密切配合;

⑹每次观测结束后,由测量工程师负责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投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

⑺根据沉降变形特征点处布点和大面积均匀布点相结合的原则,在一层均匀布设沉降观测点若干个。

为便于长期观测,标志点用钢质结构,均设于墙柱内,每增高一层观测一次,计算沉降量和累计沉降量,以便及时掌握平均沉降量和各点间差异沉降。

九、质量保证措施

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1、所有质量活动均应按照《工程测量专业质量手册》以及实施细则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

2、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工程测量规范》进行。

3、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5、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6、轴线放完后要求进行闭合检查。

7、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8、每一项测量工作都要进行自检—互检—交叉检。

十、外墙垂直度控制措施

1、提高外墙模板边线的放线精度,在钢尺量距时采用统一标准钢尺,并采取固定拉力以消除误差,钢尺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标定及量距调整。

2、轴线基本放好后,用全站仪进行复核,确保外墙轴线尺寸万无一失。

3、木工严格按尺寸要求支模,每五层对垂直度进行较核,保证测量精度。

十一、主要测量仪器及工艺质量检测计量器具一览表

序号

器具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1

全站仪

NTS-320

1

2

经纬仪

DJ-2

1

3

水准仪

DSZ-3

3

4

激光垂直仪

2

5

激光接受靶

2

6

钢尺

50m

3

7

钢尺

70m

1

8

钢尺

5m

15

9

盒尺

5m

2

10

塔尺

5m

3

11

对讲机

3

12

墨斗

8

13

线锤

5kg

5

14

线锤

0.5kg

2

十二、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