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8531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

李宪印执笔人:

栾蕙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

管理学院

课程名称:

货币银行学

课程编号:

182039

英文名称:

MoneyandBanking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52理论学时:

52实验学时:

0

学分:

4

开设专业:

财务管理

先修课程:

西方经济学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系统阐述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及其运动规律;使学生了解客观介绍世界上货币银行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机制的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帮助学生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货币银行问题。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使学生能够:

1、使学生对货币银行方面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

2、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内容提要: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货币的产生过程;货币的定义及其本质;货币的职能;领会货币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的关系;了解我国人民币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明确人民币的性质和在流通中的地位;掌握国际货币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和理解货币起源理论、货币的职能,掌握货币形态的演变,理解其演变规律,并能运用货币的基本理论与知识解释和理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

一、代用货币与信用货币的异同

二、货币起源的本质

三、为什么要将货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优缺点

五、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1.1 货币的产生 (1学时)

一、货币的定义

二、货币的职能

三、货币的形式

四、货币的度量

五、货币的加权度量

§1.2 货币制度 (1学时)

一、货币制度的内容

二、货币制度的类型

§1.3 我国的货币制度 (2学时)

一、我国货币制度的建立

二、我国社会主义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内容提要:

掌握信用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信用的四种基本形式,并在掌握信用概念与形式的基础上,理解发展多种信用形式的必要性和意义;掌握信用工具的概念、特征、种类及其流通问题,掌握有价证券的理论价格公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信用的四种基本形式,有价证券的理论价格公式。

一、道德范畴的信用和经济范畴的信用的异同与关系

二、弥补政府赤字的主要方法

三、领会并计算名义收益率、即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

四、债券与股票的异同

五、金融工具的盈利性、流动性和风险性的关系

§2.1信用概述(1学时)

一、信用的含义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2.2信用形式(1学时)

一、商业信用

二、银行信用

三、国家信用

四、消费信用

§2.3信用工具(1学时)

一、信用工具的特征

二、短期信用工具

三、长期信用工具

§2.4信用工具价格(1学时)

一、证券价值评估及理论依据

二、债券价值评估

三、股票价值评估

四、证券价格指数

第三章 利息和利息率

内容提要:

掌握利息与利率的基本概念和利率的主要种类,掌握利率的决定因素和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掌握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和改革措施。

要求在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能联系实际探讨我国的利率调整问题和我国利率体制改革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利率的决定因素和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重点掌握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和改革措施。

一、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三者关系

二、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三、理解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对策

五、主要的利率决定理论的内涵及其对比

§3.1利息、利率的概念及计量方法

一、利息及利率的概念

二、利息的计量方法

§3.2利率体系(0.5学时)

一、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

二、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三、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四、法定利率和市场利率

§3.3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

一、社会平均利润率

二、资金供求状况

三、国家经济政策

四、物价水平

五、国际利率水平

§3.4利率功能

一、利率与储蓄

二、利率与投资

三、利率与经济核算

四、利率与通货膨胀

五、利率与经济调节

§3.5利率管理体制

一、利率管理体制的概念与类型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和思路

三、利率市场化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对策

§3.6利率理论

一、马克思的利息和利率理论

二、“古典”利率理论

三、凯恩斯货币利率理论

四、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第四章 金融机构

内容提要:

理解货币兑换业向银行转变的基本规律,掌握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了解现代金融体系的有机构成,掌握我国现阶段金融体系的构成及其有机分工。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银行的性质与职能,我国现阶段金融体系的构成及其有机分工。

一、区分侠义与广义金融

二、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

三、我国的金融机构类型及其体系

四、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五、我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4.1银行的产生

一、中世纪银行业的萌芽

二、资本主义银行的产生

§4.2金融机构的性质与职能

一、金融中介机构存在的必要性

二、金融中介机构的性质与职能

§4.3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

一、中央银行

二、商业银行

三、专业银行

四、其他金融机构

§4.4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一、合并解放区银行,建立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银行

二、没收官僚资本银行

三、取消外国在华银行特权

四、对民族资本金融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五、建立和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

§4.5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体系

一、中国人民银行

二、商业银行

三、政策性银行

四、其他金融机构

第五章 商业银行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阐述了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活动、经营原则、经营利润、管理理论、信用创造功能以及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活动,包括资本、负债、资产和附属业务,重点理解负债与资产之间的关系,重点和难点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管理理论,重点掌握并理解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

一、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主要内容

二、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主要内容

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

四、商业银行主要的资产与负债管理理论

五、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基础和条件

§5.1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概述

一、商业银行的资本及负债业务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5.2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与利润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二、商业银行的利润

§5.3商业银行的管理理论

一、资产管理理论

二、负债管理理论

三、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5.4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

一、信用创造的基础和条件

二、信用创造的过程

三、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主要制约因素

§5.5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一、银行业务的综合化

二、银行业务的国际化

三、银行业务的电子化与网络化

第六章 中央银行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阐述了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性质、职能、主要业务,要求理解中央银行产生的必然性,并通过对必然性的理解认识和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了解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与难点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重点掌握中央银行职能。

一、中央银行与一般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区别

二、中央银行的三大职能

三、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四、中央银行的资产项目与负债项目

五、我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

§6.1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三、我国的中央银行

§6.2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6.3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一、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一般原则

二、中央银行负债业务

三、中央银行资产业务

四、中央银行清算业务

§6.4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一、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二、我过中央银行负债表的基本内容

第七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阐述货币供给的实现机制及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货币需求的主要理论、货币供求均衡与失衡等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现代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给实现机制,重点掌握和理解货币需求的主要理论,重点掌握和理解货币失衡的经济影响及其调节措施。

一、现代信用货币供应渠道主要有哪些

二、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三、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四、现金交易说与现金余额说的内容

五、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原理

六、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决定因素的主要观点

§7.1货币供应

一、二阶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应

二、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分析

§7.2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理论的演变

二、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与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比较

§7.3货币均衡

一、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的关系

二、货币失衡的表现

三、中央银行对货币供求失衡的调节

第八章 金融市场

内容提要:

金融市场是指进行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和各种金融资产交易行为的总和。

金融市场具有聚集功能、分配功能、调节功能和规避风险功能。

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衍生工具市场,本章将对上述内容充分介绍并探讨金融监管的模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现代银行体制下的金融主体、交易对象及金融监管体制,重点掌握和理解金融市场的功能和主要信用模式,深入掌握和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运作原理,以及金融监管的机制与措施。

一、金融市场的构成及其功能

二、现代金融市场的主要信用模式及其特点

三、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构成及其特点

四、融通商业票据和真实商业票据的联系与区别

五、深入领会并运用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交易

§8.1金融市场概述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

二、金融市场的要素

三、金融市场的功能

§8.2金融市场的结构

一、货币市场

二、资本市场

三、外汇市场

四、黄金市场

§8.3金融市场创新

一、金融期货市场

二、金融期权市场

三、互换交易市场

四、票据发行便利市场

五、远期利率协议市场

§8.4金融市场监管

一、英国的金融监管模式

二、日本的金融监管模式

三、美国的金融监管模式

四、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

第九章 金融创新与金融自由化

内容提要:

金融创新与金融自由化包括突破金融业多年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等方面都进行了明显的变革。

金融创新的兴起和迅猛发展,给各国的金融体制、金融宏观调节和国民经济发展都带来了深远影响。

本章主要阐述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的理论与实践,以及金融危机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现代经济与金融体制下的金融创新原因、方式与内涵,深入理解金融创新的创新内容与方面及其相互关系。

理解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方面的深层次因素,为推进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金融逐步自由化改革提供国际经验借鉴,并探讨金融创新的途径与措施。

一、金融创新的动因是什么

二、金融业务创新包括哪些方面及其相应内涵

三、金融制度创新包括哪些方面及其相互关系

四、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及其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

五、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探讨

§9.1金融创新

一、金融创新的原因

二、金融创新的内容

§9.2金融自由化

一、金融自由化的内涵

二、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

§9.3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

一、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与金融危机

二、对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反思

第十章 货币政策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讲授了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工具体系和传导机制及效应评价。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并了解各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现象;理解中央银行选择中介目标的必要性和选择标准,掌握中央银行可以选择的主要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解各中介目标的优劣;掌握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理解传统的“三大法宝”(法定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及其优缺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原则和主要的中介目标,重点和难点是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即三大法宝——法定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及其优缺点。

一、理解货币政策的内涵及其各目标之间的矛盾

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标准

三、为何法定准备金率是一个最强有力的工具

四、再贴现工具是如何达到控制利率水平目的的

五、公开市场业务为何是央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

六、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

七、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0.1货币政策的目标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含义

二、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及选择

§10.2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作用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标准

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指标

四、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化过程

§10.3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的信用控制工具

二、选择性信用控制工具

三、直接信用控制工具

四、间接信用控制工具

§10.4货币政策的传导与效应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二、货币政策效应

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讲授了通货膨胀的定义、度量、类型、效应、治理对策,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其度量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对我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加深认识;掌握通货膨胀的类型,尤其是根据成因的分类,界定我国历史上发生的通货膨胀的类型;理解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掌握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结合我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加深对其影响和治理对策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通货膨胀的含义、形成机制和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理解通货膨胀的效应。

一、如何衡量通货膨胀

二、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产生原理及其治理策略

三、成本退进行通货膨胀的产生原理及其治理策略

四、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的产生原理及其治理策略

五、结构型通货膨胀的产生原理及其治理策略

六、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七、通货紧缩的产生原理及其治理措施

§11.1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度量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二、通货膨胀的度量

§11.2通货膨胀的类型

一、根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划分

二、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划分

三、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划分

§11.3通货膨胀的效应

一、通货膨胀对经济的效应分析

二、通货膨胀对非经济领域的影响

§11.4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一、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二、实施收入政策

三、实施供应政策

四、实施指数化经济政策

§11.5通货紧缩

一、通货紧缩的含义及判断标准

二、通货紧缩形成的原因

三、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

四、治理通货紧缩的措施

第十二章 外汇与汇率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讲授了外汇和汇率的相关知识,以及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讲授了外汇交易和外汇风险管理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外汇的概念,理解汇率的概念,比较汇率的两种标价方法,掌握外汇汇率的主要种类;掌握影响、决定汇率的主要因素和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并联系国际汇率变动的实际,加深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外汇、汇率的概念,比较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重点和难点是汇率的决定因素和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重点掌握外汇交易的各种主要方式。

一、外汇的含义、种类、标价法和变动因素

二、外汇变动对国民经济和对外经济的影响

三、人民币汇率的主要特点

四、人民币实现资本项下可兑换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五、理解人民币汇率该和的目标

六、如何防范外汇交易的风险

§12.1汇率与汇率制度

一、外汇

二、汇率及报价方法

三、汇率的种类

四、决定和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五、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12.2人民币汇率制度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过程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本内容

三、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12.3外汇管制

一、外汇管制的产生和发展

二、外汇管制的目标和类型

三、外汇管制的实施机制与管制对象

四、外汇管制的范围与内容

五、我国外汇管制制度

§12.4外汇交易及风险管理

一、外汇市场的交易形态与交易主体

二、外汇交易业务类型

三、外汇风险管理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讲述了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失衡的判断标准、失衡原因、失衡的调节措施等相关内容,简要介绍了我国国际收支的状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国际收支的基本分析方法,理解国际收支失衡的判断标准、失衡原因及其调节措施。

一、如何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

二、理解判断国际收支是否失衡的标准

三、影响国际收支平衡变化的因素

四、理解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五、掌握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六、如何运用经济手段和政策措施来调节国际收支

§13.1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的概述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三、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的原则与内容

§13.2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分析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差额

二、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作用

三、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的判断

四、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

§13.3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第十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组织

内容提要:

通过本章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主要内容,掌握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中的主要类型,了解区域货币一体化的相关知识,并以欧元为例加深对其的理解;掌握国际上几个主要的国际金融组织的主要业务活动,了解跨国银行的发展及其原因,掌握跨国银行的主要业务活动,理解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和类型,尤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货币体系的形成过程、基本作用和内容;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内涵、形成过程和作用。

国际金融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国际金融组织的类型、组织形式和发展趋势。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背景、内容和作用

三、国际货币体系现状和发展前景

四、国际金融组织的特点和作用

五、欧元的前景及贵世界货币体系的影响

§14.1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14.2区域性货币一体化

一、区域性货币一体化与最适度货币区

二、欧洲货币体系

三、欧洲单一货币-欧元

§14.3国际金融组织

一、国际金融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二、国际金融组织的类型

§14.4跨国银行

一、跨国银行的发展

二、跨国银行迅速发展的原因

三、跨国银行的组织形式和业务

四、跨国银行的作用

四、学时分配

章次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备注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8

8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4

4

第五章商业银行

4

4

第六章中央银行

4

4

第七章货币供求与平衡

4

4

第八章金融市场

16

16

第十章货币政策

8

8

第十一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4

4

合计

52

52

五、考核说明

期末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中的20%

六、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一)主要教材

1.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四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黄 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