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镜头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8541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8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镜头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分镜头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分镜头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分镜头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分镜头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分镜头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分镜头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分镜头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分镜头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分镜头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分镜头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分镜头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分镜头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分镜头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分镜头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分镜头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分镜头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分镜头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分镜头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分镜头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镜头设计.docx

《分镜头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镜头设计.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分镜头设计.docx

分镜头设计

学习单元五分镜头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分镜头元素,掌握各个元素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作用;

2.掌握分镜头思维,明确成组拍摄镜头与镜头组接的思维特点;

3.掌握分镜头设计技巧,理解镜头与叙事的关系。

能力目标

1.具备人物、事件、环境的分析能力,具备视听语言的思维能力;

2.具备成组拍摄镜头的能力,能够运用蒙太奇思维结构镜头段落;

3.运用分镜头技巧进行叙事、抒情、状物;

4.能够根据拍摄主题、解说词撰写分镜头稿本;

5.能够及时、准确把握编导意见,在分镜头稿本基础上进行实拍。

5.1任务描述

根据给定的拍摄主题与文字资料,结合其他相关资料,撰写分镜头。

分镜头是影视制作过程中视听语言思维的集中体现,是摄像人员与编导、剪辑人员沟通、协作的重要桥梁。

撰写分镜头稿本主要是把要拍摄的画面相关信息(包括镜号、景别、画面内容、时长、组接顺序等)与声音相关信息(包括音乐音响的内容、位置等)用表格或图示的形式记录成文字,便于摄像人员参考拍摄,利于编导、摄像、剪辑相互沟通,达到分工、协作完成电视节目制作工作的最佳效果,是电视节目创作过程中的理念创作与结构创作的关键环节。

本单元的工作任务为:

项目一根据拍摄主题“校园的早晨“,每人撰写一份时长为1分钟的分镜头稿本。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分析主题的内涵,定位作品类型;

2.对拟拍摄事物进行镜头组分析,草拟出镜头内容;

3.对镜头组进行段落结构;

4.明确声音表现方式、位置以及对镜头拍摄的要求;

5.依据前面工作内容,撰写分镜头稿本。

项目二根据以下文字解说词,每人撰写一份分镜头稿本。

科技铸造辉煌,智慧成就未来!

志存高远的“××企业”,将永不停息他创新的脚步,以最优质的产品和最完善的服务创立名牌效益,把握无限商机,永远站在时代的前沿,超越梦想,拥抱朝阳!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分析文字解说词内容;

2.对拟拍摄事物进行镜头组分析,草拟出镜头内容;

3.对镜头组进行段落结构;

4.明确声音表现方式、位置以及对镜头拍摄的要求;

5.依据前面工作内容,撰写分镜头稿本。

 

5.2基础知识

分镜头包含两个层次的创作过程:

首先是指分镜头思维的创作过程。

分镜头思维即视听语言思维,这种思维创作是指运用分镜头思维将存在于抽象文字或抽象概念中的意思通过视听语言表达出来,形成画面与声音有机结合的影像形式,更直观、更明确。

这种思维创作是每一个从事电视节目制作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具备并熟悉的,同时,特别强调摄像人员的分镜头意识,是因为这种意识的掌握是完成拍摄任务,与编导、剪辑沟通拍摄意见,提高拍摄水平的重要素质基础。

第二,分镜头是指将分镜头思维转化成文字稿本的创作过程,即把分镜头思维从脑力创造形成的理念转化为文字描述的物质形式,写出完整的分镜头稿本是一项依循一定模式进行创作的系统工程,这种模式就是分镜头稿本格式,而格式的由来也正是遵循电视节目制作的系统工作过程的要求。

所以,必然要考虑选题、策划、文字脚本、拍摄、后期制作、节目包装等制作环节,同时把握好镜头序列、镜头时长、景别、画面内容、运动方式、组接方式、声音设置等制作项目。

总之,想要完成本单元的学习与训练,需要同学们增加影视作品的观摩数量,强化每一部影视作品的解读质量,同时要进行创作手法、视听语言表现方式、叙事技巧等方面的总结,多进行镜头组、镜头段落的分镜练习和用文字表达画面的练习,再结合知识、能力目标,掌握技能训练内容,最终完成单元工作任务。

5.2.1分镜头思维

思维是一种思考模式,我们传统的、普遍的思维是语言文字思维,就是通过声音语言或文字语言思考问题的模式,这种模式较为抽象,需要大脑从抽象的语言、文字入手建构形象,再传达意思。

而分镜头思维,即视听语言思维,是一种较为形象、直观的思维方式,它主要是通过视听语言思考问题。

视听语言是人类创造并使用的,同时依托视觉与听觉两种感觉器官,以声音和图象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与传播的语言,视听语言已脱离交流交际主体(人本身)而单独存在。

这里需要着重注意几点:

视听语言的使用与接收的载体是人的视觉与听觉;视听语言的形态是画面与声音的综合形态;视听语言不需要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通过电影银幕、电视荧屏、电脑屏幕、手机屏幕等介质传达影像中的信息。

理解视听语言之后,我们来分析视听语言思维,即分镜头思维。

绘画艺术与摄影艺术的发展使人类的图象思维越来越发达,也为视听语言思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影视艺术是一种时空、动态的艺术形式,这也是有别于绘画、摄影这种空间、静态艺术的重要特征。

这一特征决定了视听语言思维不是静止的、瞬间的、单一空间的,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有一定的时间长度的,并且能够实现不同空间的变换。

分镜头思维就是在把握视听语言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影像的时空建构。

比如,通过单一镜头内的场面调度(人或物的运动)实现景深变化,形成单一空间中的时间推移;通过多个镜头连接形成表现一个事物的镜头组,实现多个角度认识一个事物,在这个过程中,空间变化、时间推移;通过镜头组的连接形成镜头段落,或者镜头段落再组合成叙事段落,这种连接遵循某一种剪辑方式或蒙太奇思维,最终实现对一个事件完整过程的再现或者对一个人物性格的表现;在镜头组接的同时引入声音元素,实现人物对话、情绪烘托、交代剧情等等目的,这个过程使得整个影像更逼真、更富有情感。

上面提到的几个例子其实就是蒙太奇思维的基本表现,分镜头思维正是以蒙太奇思维为基础的,“蒙太奇”(montage)一词源自法文建筑学中的一个名词,意谓装配、构成。

20世纪20年代被引进至电影术语中,蒙太奇思维就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发展,将所要表达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然后再将它们合符逻辑地加以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有机的影像整体的思维创作方式。

蒙太奇是在移动摄影和剪辑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影视艺术的一种富有个性的叙事方法。

理解了视听语言、蒙太奇、蒙太奇思维等概念,我们就更容易把握分镜头思维了,那么分镜头思维是用来干什么的?

其实前面已经提到,这种思维方式用来创作和解读影视艺术作品,更具体的说我们运用分镜头思维来叙述事件、表达情感、传递信息。

当然,要想熟练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分镜头的元素,即视听语言元素。

5.2.2分镜头元素

一、画面与镜头

画面,简单来说,是摄影摄像工具拍摄下来的一幅图像,它的物理特征是在矩形边框中形成二维图像,这个矩形边框可以是电影银幕、电视荧幕、电脑屏幕、手机屏幕,通过借助图像中的光线、色彩、构图等元素在观众大脑中形成三维空间,再加上画面内人与物的运动,产生时间维度,从而使观众把画面想象成蕴含丰富的时空艺术综合体。

镜头是指摄影摄像工具从开机到停机之间一次完整地不间断地摄取的、连续的、留有影像画面的片段,是组成影像的基本单位。

这里为了方便同学们掌握这一元素,需要比较一下这两个概念。

一帧画面或者一幅画面是相对静态的图像显示,它本身虽然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单位,但是对于影像动态、时空的艺术特征来说,它变得忽略不计了,其实就是没有显示出影像艺术的特征,所以不能称之为基本元素。

例如一个单一场景的固定镜头画面,要么是存在着镜头内部运动来表现时间的推移,空间的不变;要么是与其他镜头画面组接,形成新的含义,单独这个镜头不能构成影像的意义。

而由一帧一帧画面组合而成的镜头就成为了影视作品的最基本单位,因为单一固定镜头中仍然蕴含着时间变化,单一运动镜头更包含了时空的变化,影像的意义就产生了。

早起影视作品大多数是单镜头作品,通过景深变化、内部运动和运动摄影来讲故事、表达情感。

比如卢米埃尔兄弟的系列短片作品《工厂大门》、《水浇园丁》(图5-2)等等。

 

图5-2《水浇园丁》海报

图5-1卢米埃尔兄弟

一系列的镜头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便形成了蒙太奇句子,即镜头段落,而一系列蒙太奇句子(镜头段落)按照一定结构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部影视作品的镜头整体。

对于表现一个人物、事件、环境,我们通常进行成组拍摄,形成从不同空间、角度表现一个事物的镜头组,镜头组是进行进一步分镜头设计的基础。

二、镜头运动

镜头运动主要是指镜头内部运动和外部运动(摄影摄像工具运动拍摄)呈现出来的创作过程。

它是形成镜头组与蒙太奇句子的基本方法。

同时,镜头运动是参与叙事、抒情、传达信息的重要手段。

比如下面的一个单一运动镜头截图(从左往右图5-3)显示的是打腰鼓的特写,表现场面热烈、宏大。

(片段来自电影《黄土地》)

 

图5-3电影《黄土地》

三、镜头组接(剪辑)

镜头组接,即剪辑,将不同镜头依据某种逻辑关系组接起来,用以叙事、抒情、传递信息。

镜头组接是体现分镜头思维的重要创作环节。

对于剪辑在画面编辑理论中还有更具体的讲解。

对于电视摄像的分镜头元素,要明确镜头组接的基本方式,比如”蒙太奇句式“、”时空剪辑“等。

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独特的表达方式,镜头组接集中体现了分镜头思维(蒙太奇思维),摄像人员掌握这一元素才能科学合理的进行分镜头设计和创作,才能使拍摄工作高效地完成。

不懂剪辑的摄像通常无法顺利、快捷、准确的完成工作任务,掌握更多的镜头组接技巧可以使摄像工作事半功倍。

四、声音

声音元素具体分为人声、音乐与音响三大部分。

(一)人声

人声即人物语言台词,针对电视节目作品分为电视解说词(独白与旁白)与同期声采访(对白)。

电视解说词是电视语言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是电视节目制作中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因素,解说词一般以第一人称(独白)或第三人称(旁白)的形式出现,是用以介绍人物、事件、环境的解释性话语,在电视专题片、艺术片等类型中应用较多。

电视解说词本身是不能独立完成对事件独立报道的,也不能独立塑造电视艺术形象,它必须和电视的其他手段(尤其是画面)一道配合起来,才能最终完成对事件的全面报道,对人物形象的整体塑造,因此,电视解说词是不能单独孤立存在、不能独立成章的,而是要灵活运用文字语言技巧,协助画面表达主题的深层次含义。

要求写作时浅显易懂并具有思想性。

同期声采访一般出现在新闻节目、访谈节目和专题节目中,主要表现为记者与被采访对象的对话,大多数同期声采访同步伴有同期声音响。

(二)音乐

音乐是一种动态的听觉艺术,也是时间艺术。

它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构成声音意象来表达人的情感、反映现实生活。

音乐是由人的声带或器物发出的音响所构成的。

音乐通过声音意象作用于人的听觉,使感受者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想象,进而在自己的头脑中产生一定的富有情感的体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和陶冶。

电视音乐是影视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主题音乐、背景音乐、片头音乐和情景音乐。

(三)音响

音响即声音效果,是指除了人声和音乐之外的电视作品中的所有声音。

主要包括同期声音响和特殊音效。

同期声音响是指电视画面拍摄过程中同步记录的动作声效、自然声效、环境声效、现场声效等,它为人物,环境的存在奠定了真实性的基础,更容易使得观众理解人物、事件和环境的特点,更真实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特征。

特殊声效是人为制造出来的非自然音响或对自然声进行变形处理后的音响,这类音响在电视作品中能够增加特殊的生存体验感受和更丰富的生活气息,为节目主题烘托特殊的气氛,渲染现场气氛,扩大观众视野,增加画面表现力的广度和深度,给观众更加强烈的现场参与感。

声音元素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具有画面语言无法表达的境界,成为视听语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与画面的有机结合,形成风格统一、形式丰富、节奏明确、内涵深刻的电视作品。

五、声画关系

声画关系主要体现声音元素的剪辑创作与镜头剪辑创作的有机结合。

比如常见的声画关系有:

声画同步(合一),即影像和声音经过整合,使它们同时被看到和听到。

声画同步表现为音响与画面紧密的结合,音乐与画面情绪基本一致,音乐节奏与画面节奏完全吻合;声画并行,即声音不是具体地追随或解释画面内容,也不是与画面处于对立状态,而是以自身独特的表现方式从整体上揭示影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情绪状态,在听觉上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联想空间和潜台词,从而扩大影片在单位时间内的信息量;声画对立,导演和作曲有意使画面与声音形象之间在情绪、气氛、节奏以致内容等方面互相对立,从深化影片主题;声画错位,声音先于或后于画面出现,实现镜头、场景之间的过渡、转场与连接。

六、字幕

电视字幕是视觉语言的一种,它以文字符号的方式传递信息,是对声音与画面所表达内容的强化和补充,具有传递信息、突出主题的作用。

字幕制作的技术要求有字体搭配相得益彰;字体色彩醒目突出;字幕内容能够传递情感、烘托气氛。

5.2.3分镜头设计

一、分镜头稿本格式

在熟悉了分镜头元素后,我们开始进行分镜头的基础设计。

首先要了解分镜头稿本的格式。

分镜头设计在电影创作中通常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故事脚本,也叫故事板(StoryBoard),是以逐格绘制画面与镜头的方式呈现的,在故事板中省却了镜头景别、角度、画面内容、运动技巧等方面的赘述,代之以直观、形象的手绘图像,只需要另外注意镜号、时长和声音设计;另外一种就是我们所讲的分镜头稿本,整体都是由文字组成的,用文字语言来表述分镜头的各项元素。

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因为较之电影创作过程更简单,因此普遍采用的是分镜头稿本的形式。

当然在一些电视剧、电视广告、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中,对作品艺术质量要求较高,需要在拍摄之前更精确、更详细的进行分镜头设计时,也会采用绘制故事板的分镜方式。

具体内容包括:

镜号、景别、时间长度、画面内容、拍摄技巧、对话、声音以及备注等(表5-1)。

镜号

Cut

景别

Size

时间

Time

画面

Picture

技巧

Action

对话

Dialogue

声音

Voice

其他

 

 

 

 

 

 

 

 

 

 

 

 

 

 

 

 

 

 

表5-1分镜头脚本格式

镜号:

每个镜头按顺序的编号

景别: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

时间:

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以秒为单位。

画面:

详细写出画面里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和拍摄角度等。

技巧:

包括镜头运动(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和镜头组接(淡出谈入、切换、叠化等)。

对话:

主要指声音元素中的人声,包含解说词、同期声人物对话等。

声音主要包含音乐与音响;使用什么音乐与音响,应标明起始位置。

如同期声音响中的现场环境声效、自然声效、动作声效等,需要运用特殊声效,也在起始位置注明声效特点,便于声效制作人员理解。

备注:

此栏是编导标注特殊事项,注明特别要求或进行特别提醒的地方。

二、单镜头分镜设计

单镜头分为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

单一固定镜头主要进行拍摄视角、镜头内部运动的设计,比如仰俯角拍摄的象征意味、大景深人物运动、人物表情细微运动、音乐运动。

例如某MP3广告中的一个主人公听音乐的固定镜头,设计成主人公头戴耳机陶醉在音乐中的画面:

(表5-2)

镜号

Cut

景别

Size

时间

Time

画面

Picture

技巧

Action

对话

Dialogue

声音

Voice

其他

 1

 近景

 5s

 平行视角,主人公头戴耳机,站在金黄色的麦田中,闭目倾听音乐,陶醉状。

 

 固定镜头

 

 

 

 音乐跟随画面渐起,随镜头结束渐弱。

 

 

 

表5-2分镜头内容

单一运动镜头主要进行镜头运动的设计来更好地表现拍摄主体。

比如运用推、拉、摇、移、跟、升、降等运动的基本含义与作用来表现主题。

注意单一运动镜头的运动轨迹不只是单一的,可以包含多种运动方式,比如先下降镜头,再跟镜头,最后推镜头来完成对拍摄主体的动作、状态再现。

例如下面一组单一运动镜头的视频截图(图5-4),从左到右的顺序在一个镜头内一次完成了跟拍、推镜头、摇镜头的运动轨迹,来表现母子相见的喜悦和幸福。

(片段来自电影《悲伤电影》)

 

图5-4电影《悲伤电影》

三、镜头组分镜设计

我们讲拍摄下来的一段一段的画面按照一定的规律和原则组接起来,就构成了一组镜头,这一组镜头往往会产生新的含义,起到单个镜头不能起到的作用,会产生出更丰富的意义。

镜头组可以由同一时间和空间拍下来的若干个镜头组成,也可以由在不同的事件和空间拍下来的若干个镜头组成。

镜头组接可以产生了新的时空表达形式,这正是独特的影视叙述方式。

例如下面一组镜头组的视频截图,从左至右分别用仰拍摇镜头、俯拍镜头、特写镜头三个镜头组成镜头组来表现了清明节期间柳树、池塘的初春景色。

(图5-5片段来自北京卫视《这里是北京》特别节目《大家说清明》)

 

图5-5《大家说清明》

四、分镜头组接设计

分镜头组接主要是应用镜头组接的规律和方法来结构镜头段落。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都是由一系列的镜头按照一定的排列次序组接起来的。

这些镜头之所以能够延续下来,使观众能从片子中看出它们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那是因为镜头的发展和变化服从了一定的规律。

在此我们主要介绍两种组接规律:

蒙太奇句式和时空剪辑。

(一)蒙太奇句式

镜头的组接必须符合观众的思维方式和蒙太奇句式的规律。

一部电视作品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中心思想,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确定根据观众的心理要求,即思维逻辑选用哪些镜头,考虑如何样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景别的变化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一般来说,我们在拍摄一个场景的时候,景别的发展不宜过分剧烈,否则就不容易连接起来。

但是,如果的变化不大,再加上拍摄角度的变换也不大,拍出的镜头也不容易组接,因此,我们在拍摄的时候,景别的发展变化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循序渐进地变换不同视觉距离的镜头,这样可以造成顺畅的连接,形成各种蒙太奇句型。

前进式句型:

这种叙述句型是指景物由远景、全景向近景、特写过渡。

用来表现由低沉到高昂向上的情绪和剧情的发展。

例如《北京2008奥运会志愿者宣传片》(图5-6)中一个镜头段落,从左到右通过中近景,到近景,再到特写的分镜头设计表现小女孩正在纸上画出奥运志愿者的标志,表达突出孩子对身为志愿者的妈妈的思念和志愿者工作的理解,情绪变化由低沉到高昂,由冷静到热烈。

 

图5-6《北京2008奥运会志愿者宣传片》

后退式句型:

这种叙述句型是由近到远,表示由高昂到低沉、压抑的情绪,在影片中表现由细节扩展到全部。

循环句型:

是把前进式和后退式的句子结合在一起使用。

由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再由特写——近景——中景——远景,或者我们也可反过来运用。

表现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再由高昂转向低沉。

这类的句型一般叙事段落较长,所以,在影视故事片中经常会看到。

例如中央电视台高清频道出品的系列纪录片《中国空姐》中的一组镜头,从左到右由中近景到近景、特写介绍空姐在国外观光、合影的欢快场景,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再切到室外飞机起飞的全景、远景,表现这一叙述段落渐渐结束,情绪有高昂转向低沉。

 

图5-7《《中国空姐》》

在镜头组接的时候,如果是同一机位,同一景别,还是同一主体的时候,镜头是不能组接的。

因为这样拍摄出来的镜头景物变化小,一副副画面看起来雷同,接在一起好像同一镜头不停地重复一样。

另一方面,这种机位、景物变化不大的两个镜头接在一起,只要画面中的景物稍有一变化,就会在人的视觉中产生跳动或者好像一个长镜头断了好多次的感觉,破坏了画面的连续性。

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除了把这些镜头从头开始重拍以外(这对于镜头量少的节目可以解决问题),对于其他同机位、同景物的时间持续长的电视节目来说,采用重拍的方法就显得浪费时间、人力和财力了。

最好的办法是采用过渡镜头。

如从不同角度拍摄再组接,穿插字幕过渡,让被拍摄对象的位置、动作变化后再组接。

这样组接后的画面就不会产生跳动和错位的感觉了。

(二)时空剪辑

影视艺术是时空综合艺术,具有独特的时空结构。

在现实生活中,时间表现为无形的、自然延伸的,并且不可逆转的状态,人们只有从它的流逝中才能感觉到它,而谁无法改变时间的运行方向;现实空间变现为人与所处在的场景、环境的合一性,不可分割,只能存在人物运动带来的空间延续,不可能出现同一人物处于不同空间的跳跃性,也不可能出现一个人物能够看到跨越较大的不同空间事物的情况。

然而在影视作品中,时空被剪辑重新塑造,打破了现实时空的限制,实现了时间的倒退和跳跃,空间的跳跃和平行,从而创造出更加丰富、神奇、梦幻的光影世界。

1.时间剪辑

首先,通过时空剪辑压缩和省略现实时间,上下两个镜头合理的组接其实就已经压缩了时间。

这种独特的时间变异,虽然是主观性的,但也具有客观的可信性;其次,在屏幕上,现实时间也可以被延长或扩展,如:

慢镜头处理、重复播放、画面定格都可以使时间放大;再次,屏幕上现在和过去可以自由地组合在一起,也就是时间交错。

2.空间剪辑

首先,通过局部空间组合表现事物的全貌,也就是将不同景别的镜头有序地组接在一起,可以在屏幕上看到这个事物存在的相对完整的空间;第二,直接的空间跳跃,简化了叙事的过程;第三,利用空间的队列,把两个不同空间同时发生的事并列在一起。

造成强烈的情绪效果和戏剧效果。

屏幕上处理空间的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再现的空间,一种是构成的空间。

再现的空间就是通过摄像机的记录特性和运动特性,再现物质的直观行为空间,有型的形态造型、环境背景、主体运动,从而使人产生真实的空间感;构成的空间就是通过剪辑创造出来的空间。

具体点说,就是将一系列记录着真实空间的片段,经过选择、取舍、重新组合后构成的新的空间形态。

五、分镜头与声音

分镜头设计除了考虑画面因素外,还必须考虑声音元素的使用。

前面讲到集中声画关系,下面重点谈谈利用声音元素来分割、组合镜头。

(一)拖声带:

上个镜头的画面切出后,声音仍拖至下个镜头画面上。

这样除了保证尾音的完整外,还可使前一镜头画面所表现的情绪或气氛不会因为镜头的转换而中断,得以连贯而充分发挥出来。

(二)捅声带:

下一个镜头在画面切入之前,其声音已先于画面出现在上一个镜头的画面中了。

这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使观众对即将发生的事件或出现的人物产生一种预期和联想。

(三)声画同步:

即声音与画面同时切入切出。

这种方法在电视新闻节目、电视专题节目和电影中较为常见。

(四)声音串联:

用连续的声音把一组镜头串联起来,在这个段落中,只做画面的切换而声音自然延续,在声音的不断叠加积累中对画面内容所要表现的情感形成积淀、抒发。

(五)音乐节奏剪辑:

纯音乐节目或者以音乐为主的节目(包括MTV、交响曲、戏曲等)。

在进行镜头分解与组接时,主要考虑画面如何来表现音乐的主题、基调,主要遵循音乐的节奏变化来考虑镜头长短、景别大小、运动方式,画面内容服从音乐内容。

剪辑点选在音乐的节奏点上,并且通过景别和视角上的变化获得视觉上的节奏感,镜头运动力求与音乐的旋律和情感线相吻合。

(六)背景音乐剪辑。

这种音乐运用较为广泛,从影视剧、专题片,甚至在新闻中偶尔也有音乐渲染,起到烘托画面气氛、渲染人物情绪等作用。

影视剧中大部分音乐是特意创作的,而电视节目中大部分是从现成的音乐资料库(罐装音乐)中挑选的。

在处理带有背景音乐的分镜头设计时,除了考虑声画关系之外,要充分考虑音乐在基调、色彩、节奏、长短上与画面的配合,保持旋律的完整性。

5.3技能训练

分镜头稿本是电视节目制作的蓝图,是摄录和编制的依据,分镜头稿本的设计过程就是对文字稿本应用影视画面语言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电视节目制作应重视做好分镜头稿本的编写工作,并要建立一定的制度去确保写好分镜头稿本。

作为摄像,更应该自觉要求,认真做好分镜头稿本编写工作,把写好分镜头稿本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

此外,还要掌握与提高写好分镜头稿本的本领,多学习一些影视艺术的理论与技巧,提高艺术修养和写作能力,多看一些国内外的影视教材或资料。

5.3.1研究文学脚本,搜集相关资料

分镜头稿本是在文学脚本的基础上编写的,因此可以说文学脚本是写分镜头稿本的依据。

摄像应该认真翻看文学脚本,体会其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