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比较鉴赏例说.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8615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例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例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例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例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例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例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例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例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例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例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例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例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例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例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例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例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例说.docx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例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词比较鉴赏例说.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例说.docx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例说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例说

对比阅读是诗词鉴赏中比较特殊的一种阅读方法,它主要是将两首以上的诗词加以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主要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等方面设题,有时也会涉及大意境和文学常识。

要解答好这类题目,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在读懂诗歌主旨的基础上,仔细地分析其异同,准确地“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

这种分析涉及到意象、意境、字词、句子、手法、修辞等方面。

有时还要从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着眼,做到“知人论世”。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考点测试形式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比较意象的内涵与人物形象的特点。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意象、诗中人物和抒情主人公形象。

诗人总是借助特定的意象来抒发情感、表达意趣。

意象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物象。

意象与人物形象的设题形式主要表现为判断其言行、心情、品质、追求,判断人物身份,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与语言特点的分析,对人物形象的评析,意象的特点、意象蕴涵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评价等。

  解答意象与人物形象比较赏析题,要把握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特别是细节刻画以及烘托、对比、衬托、比兴等方法和抒情方式等。

就意象而言,既要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如月亮多写思乡怀人,秋风多写离愁,青松多写节操刚正,蝉多喻高洁之士等,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有时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等创作背景材料,并能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

【例一】

阅读下面两首诗,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女形象的异同点;并分析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女形象,各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白居易

菱叶萦波①荷飐风②,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③落水中。

注:

①萦波:

在水波上旋转浮动。

②飐风:

在水中摇摆。

③搔头:

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参考答案】①同:

两首诗中的采莲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

异:

王诗中的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的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

②同:

两首诗都传达出作者的欢悦、惊喜之情。

异:

王诗更突出地赞美少女的美丽,白诗更突出的是表现少女情感上的羞涩中包含着的喜悦。

【例二】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两诗中为什么都写到雁。

闻雁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

归思方悠悠。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唐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参考答案】两首诗借助“雁”表达了相同的情感。

因为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例三】

2005年浙江高考诗歌鉴赏题,要求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揽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参考答案】这两首诗均以荷与西风为主要意象,运用拟人手法刻画“荷”的形象,但是抒发的感情不一样。

①杜诗的“落日、轻、恨、背”等属于冷色调词,诗中的“绿荷”由“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②杨诗中的“热、藏、碧”等属于暖色调词,诗中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二、比较思想感情。

古典诗词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产物。

而作者的情感不可能凭空而发,总要借助一定的物象来传达。

赏析诗词要善于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特定的思想、特定的心境和特定的情感。

解答此类赏析题,应找出能传达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振。

具体答题格式是“通过什么+用什么方法+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例四】

下面两首唐诗都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离情,试简要分析两首诗感情的不同之处。

送柴侍卿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参考答案】《送》诗中“不觉有离伤”“一道同风雨”“何曾是两乡”等词语,在劝慰友人中表达出诗人洒脱、乐观、豪爽的感情。

《黄》诗用“烟花”“孤帆”“尽”“唯见”等词语,表达出友人去后诗人惆怅、难舍、牵挂的感情。

【例五】

2006年高考重庆诗歌鉴赏题的第二问,要求分析两首清代诗歌思想感情的不同之处。

新雷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参考答案】前者通过“春生”“千红万紫”“新雷”,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通过“落红”“春泥”“花”,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限关爱。

三、比较遣词造句的技巧。

古典诗词讲究遣词造句,甚至有人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

遣词炼句其实就是作者力求选择最能准确传达自己情感的词句。

赏析古典诗词,离不开对遣词炼句的揣摩,离不开对诗眼的分析。

解答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题,可以按照分析词语含义、表现方法与表达作用的步骤来进行。

【例六】

阅读下面两首诗,简要分析李诗中“逐”字和曾诗中“倚”字的不同表达效果。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

①断肠天:

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断肠:

销魂。

【参考答案】李诗中的“逐”字运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

曾诗中的“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出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

【例七】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过香积寺(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危咽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四、比较意境的营造。

优秀诗词作品总是情与景、意与境交融,感染力强,具有永久艺术魅力。

对诗词意境的揣摩,不仅要把握客观形象,还要感悟作者主观感受,从而把握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解答意境赏析题,可以按照“客观形象+表现方法+主观感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的格式进行。

【例八】

简要说明下面两首唐诗所写的“山中”景色,各有什么特点?

各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中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参考答案】第一首诗中的“高飞晚”“黄叶飞”是一派萧瑟凄凉的秋景,烘托了“悲”与“念”的复杂心情,抒发了作者寓居他乡的羁旅之愁和归乡之思。

第二首诗中的“白石”“红叶”“空翠”,色彩鲜亮斑斓而富有变化,是一副迷人的深秋图,表达了作者在大自然中得到的喜悦之情。

【例九】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叶诗化用陆诗陈句,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试简要分析。

马上作陆游

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参考答案】叶诗较陆诗取景小而含意深。

加上了“关不住”三字,突出了春意的活跃,使与“关”字相应的“出”字更有精神。

借一枝伸出墙外的“红杏”表现“满园”的盎然春意,叶诗较陆诗更为鲜明。

五、比较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抒情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修辞方法。

具体的有:

对比、衬托、映衬、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伏笔照应、比喻、比拟、排比、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双关、用典等。

解答表达技巧赏析题,要结合具体作品加以分析,并按照“手法+材料构件+表达作用”的格式进行表述。

【例十】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看看它们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任选一种结合作品分析其表达效果。

南园(诗二首)李贺

其一: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其二: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参考答案】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反问、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

①“若个书生万户侯?

”“文章何处哭秋风”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化了对读书人不受重视、功业难成的愤慨之情,不仅增强了语势,也使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更加鲜明。

②“晓月当帘挂玉弓”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了读书人通宵达旦苦读的情景,将月亮比喻成弯弓,便寓有诗人参战的遥想,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在动荡的时局中欲显身手、欲有所作为的心理。

③“男儿何不带吴钩”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用“吴钩”代指武器,表现出作者想从军参战、建功立业的志向。

【例十一】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田园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僮未归,莺啼山客犹眠。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⑴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⑵从艺术手法看,两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写出其中一个方面。

【参考答案】⑴都写了春天早晨的景色,如夜雨、啼鸟、落花等,还写了人们的迟起。

⑵王诗绘彩丰富,重在视觉形象,主要写静景;孟诗叙述过程,重在听觉感受,重在写动景。

【例十二】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谈谈它们写法上的异同之处。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艳,飞入寻常百姓家。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参考答案】两诗写法上的相同点:

①均是面对古迹抒发感怀。

②均是依靠禽鸟穿越时间,将古今联系起来。

③均有昔盛今衰的对比。

写法上的不同点:

①在表现角度上,刘诗以写今事为主,由“堂前燕”点出历史;李诗以写古事为主,由“鹧鸪飞”指出现实。

②在抒情手法上,刘诗借景抒情,用朱雀桥与乌衣巷今日的衰败来发出慨叹;李诗即事抒情,用当年越王凯旋的盛况来反衬今日的凄凉。

六、考查文学常识。

古典诗词的比较鉴赏在考查上述几类考点知识的同时,还兼顾考查文学常识,诸如诗词文体知识(律诗、绝句、词牌名、词题等)诗人字号雅称,诗词的作者、篇名、名句等。

解答文学常识题,要求平时多注重积累,加强记忆。

【例十三】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填空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从诗歌体裁上看,两首诗分别属于近体诗中的和。

而从题材上看,《丹》是诗,《夜》是诗。

诗人李白,字,被世人誉为。

【参考答案】七言绝句,五言律诗。

送别,怀古。

太白,“诗仙”。

【高考链接】

1、(13年安徽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

(2)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

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相同点: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

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不同点:

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

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

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

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

(4分)

(2).韦诗:

比喻,以烛喻月。

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

借代,借“晕”代月。

“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4分)

2、(12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

(2)题。

(7分)

未展芭蕉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唐)钱珝(金)元好问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分)

答案解析:

还未展开芳心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

答案解析:

答案示例:

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附两首诗词的简要赏析:

第一首:

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

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

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

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

第二首:

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

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

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3、(14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①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②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

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②郭震:

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分)

参考答案:

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4、(14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4分)

参考答案:

《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一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

5、(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依,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

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

天然粗糙的酒器。

⑴“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⑵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⑴①艳丽②清幽

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⑵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6、(14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南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

《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__来写愁。

(2分)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5分)

参考答案:

(1).猿声

(2).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

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课堂练习】

1、下面是韩愈的两首诗,都写到早春景色,构思上有接近之处,但表现方法却有不同,请你就表现方法不同之处作简要分析。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做飞花。

【参考答案】前一首诗将远、近的草色作了对比,将草与柳作了对比,以表现早春景物的特征。

后一首诗先用欲扬先抑的笔法,写得富有波澜;后用拟人方法,一个“嫌”字,一个“穿”字,把春雪写得有灵性有情趣,突出了早春特有的景象。

2、下面两首诗,同是写乡情归思,两首诗在表达情感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题稚川山水(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乡思(唐)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参考答案】戴诗写行旅途中所见青山绿水浑似故乡,因景生情,表达含蓄蕴藉。

李诗借空间距离之远来突出乡思之深,以景衬情,表达直接强烈。

3、下面两首诗,在思想内容、选材角度、表达技巧方面都有不同之处,试就其中一点作具体分析。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清宫崔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参考答案】①思想内容:

作品感情基调不同:

吴诗以讽刺为其写作主旨,“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揭露了唐朝统治者奢侈生活的丑恶现象,表达了诗人愤怒的感情。

崔诗“云树深深碧殿寒”则流露的是一种感伤的情调。

②选材角度不同:

吴诗取材于华清宫兴盛之时。

那时,四郊飞雪,严寒逼人,但华清宫全无一丝寒意,而是一派春的气息,宫外宫内形成强烈反差。

崔诗则取材于天宝之乱以后的华清宫。

磴道冷清,杂草已将石道遮没,曾经热闹非凡、温暖如春的华清宫,现在是一片狼藉,一派死气。

今昔对比,置读者于悲凉氛围之中。

③表达技巧不同:

作品的表达技巧各有侧重,吴诗主要用了对比方法,诗人将宫外之况与宫内之景对比,宫外,暗云压城,雪花如卷,天寒地冻,草木枯瑟,而宫内只见雪飘之形,不见雪堆之景,树林郁郁葱葱,楼阁碧帘垂地。

深刻揭露唐朝统治者腐朽的生活。

崔诗则运用夸张“云树深深碧殿寒”、拟人“明月自来还自去”以及寓情于景的写法,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4、阅读下面两首诗,看它们在内容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思想感情。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

①江总,南朝陈诗人。

陈亡,入长安。

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②岑参,盛唐边塞诗人。

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参考答案】①相同之处: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故乡的菊花,都写到了重阳佳节的思乡之情。

②不同之处:

第一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园的怀想和思归之情,流露出归隐田园的情怀。

第二首表现了诗人对故园遭受战乱的痛苦之情,表现了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