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县产业发展人才问题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8675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鹤峰县产业发展人才问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鹤峰县产业发展人才问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鹤峰县产业发展人才问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鹤峰县产业发展人才问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鹤峰县产业发展人才问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鹤峰县产业发展人才问题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鹤峰县产业发展人才问题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鹤峰县产业发展人才问题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鹤峰县产业发展人才问题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鹤峰县产业发展人才问题研究.docx

《鹤峰县产业发展人才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鹤峰县产业发展人才问题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鹤峰县产业发展人才问题研究.docx

鹤峰县产业发展人才问题研究

鹤峰县产业发展人才问题研究

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的探索与实践

按照省、州“万民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统一部署,鹤峰县委组织部、县“三万”活动办公室利用两周的时间,采取重点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华清公司、八峰药化、长友公司、桃电公司、芭电公司、烟草公司、农业、茶叶、畜牧等12个单位和部门就产业发展人才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经验和做法

近几年来,鹤峰县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紧扣特色产业链条,实施“人才链条”战略,有计划地对全县各类人才实施了洗脑、活血、化淤三步棋,使人才与产业互促互动,逐步构建起“五大工业富县产业”(水电、药化、绿色食品加工、矿产、建材)和“五大农业富民产业”(茶叶、烟叶、特色蔬菜、畜牧、劳务)互为依托、并肩前行的产业格局,使县域经济在全州县市中率先开始由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转型。

(一)全方位“洗脑”,围绕产业发展凝聚人才

1、支持创新创业,让想干事的有机会。

一是县委、县政府把握县情、顺应变化,不断创新和丰富发展“六大一强”、“五政并举”等执政兴县重大战略,围绕“为民解八难、脱贫奔小康”“产业发展,人才为本”的发展理念,先后出台了《关于围绕“六大一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特殊人才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规定,破除有碍发展的陈规陋习和条条框框,只要是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就一以贯之去执行,以优良的政策环境吸纳资金、技术和人才,在全县上下全面“洗脑”,推进产业发展。

二是构建特色产业专业技术人才服务网络,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专业人才纳入正规化管理,为非公企业提供人事人才服务。

已累计为500多名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落实了中、高级职称;先后推荐2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享受省政府专家津贴;全县实行人事代理的民营企业人才已有800多人。

三是搭建特色产业人才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

出台了工业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吸引优势项目、优秀人才入园,使工业园区成为产业链的高地和人才链的洼地,达到“人才兴产业,产业造就人才”的互动效应。

县委、县政府安排专门力量,帮助长友公司组建了绿色食品加工技术研究所等技术开发中心,先后完成了10多项国家、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成果推广项目。

一批涌有“湖北省名牌产品”、“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的特色产品出山过海,出口创汇连续11年居全州县市首位。

2、重奖各类人才,让干成事的有地位。

自2003年以来,县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作为“人才基金”,对在产业发展、使用人才等方面取得成果和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单位)发给政府津贴或实行重奖,并出台了与之配套的《鹤峰县政府津贴评定及管理办法》(试行)和《鹤峰县突出贡献奖奖励办法》(试行),积极鼓励县内外各类人才投身产业建设。

先后有11名企业家、86名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和12个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奖励,其中一次性奖励最高的达到15万元。

在申报劳动模范和各种先进典型中,充分考虑民营企业家为特色产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全县企业家中先后有10余人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星火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同时,有30多名企业家和私营业主当选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在全县大力营造了尊重企业家、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3、“四制”合力驱动,让不干事的换岗位。

一是实行干部驻企联络制度,对重点企业挂牌保护。

二是损害发展环境责任追究制。

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影响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为,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近5年来,先后有近10名干部由于在产业发展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受到各种纪律处分。

三是企业投诉事项限时办结制。

四是乡镇(长)和县直相关职能部门重点产业发展年度考评制度,对于不满意率超过20%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实行就地免职。

这“四制”合力驱动,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不换思想就换人”的良好用人局面,营造了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和诚信开明的人文环境,进而促进了全县特色产业步入加速发展期。

(二)多渠道活血,紧扣产业发展培养人才

鹤峰县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紧扣产业发展需求,按照急需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的原则,多渠道培养人才,突击打造产业链上的各种能人,增强人才自身的“造血”功能。

1、“上派挂职”与“下派练兵”相结合,让党政人才服务产业发展。

近5年来,鹤峰县选派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30多名优秀人才,到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借鉴外地经验,发展本地产业;坚持人才下基层、基层出人才的用人导向,先后选派3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到乡镇担任科技副职,同进,为全县205个行政村选派700多名优秀干部,组建驻村工作队,让他们在产业建设一线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更好地服务产业建设。

2、“请进来教”与“走出去学”相结合,让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引领产业发展。

近几年来,全县共举办了30多期企业经理(厂长)培训班,邀请知名的专家学者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授课。

同时,组织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到国外考察、培训,学习现代企业制度等有关知识。

先后有30多名民营企业经理(厂长)到韩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地进行考察培训。

多渠道的引导和培训,使张长友等一批企业领头人在做大企业的同时做强了产业,快速成长为省内外知名的企业家。

目前,八峰约化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氨基酸系列产品的科研、生产、出口基地;长友公司成为恩施州唯一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3、“就地育才”与“企校联姻”结合,让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产业发展。

除充分利用本地教育资源(县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企业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外,还由县委、县政府牵线搭桥,实行企校联合办学,每年从民营企业中选送50名左右的技术骨干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接受对口委培或进行短期培训,对于企业自主选送委培的拔尖人才,县政府每年给予5000元的生活补贴。

近几年,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大学等已为全县民营企业培训大专以上专业技术人才380多名。

4、“统筹资源”与“放活模式”结合,让农村实用人才推动产业发展。

鹤峰县把培养实用人才的课堂搬到农家、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因地制宜推行“四大”培训模式,围绕产业基地建设了一支8400多人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有力推动了产业发展。

一是校企合作培训。

依托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采取“校企合作,双向介入”的教学模式,按照县内产业建设需要设置相关专业。

同时,把县内多家龙头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让学生走出校门,投身产业。

二是借助龙头企业培训。

利用县内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产业对口部门雄厚的技术和人才力量,组织企业依托基地大力培训烟农、茶农、菇农、菜农和养殖户,并多次邀请有关专家、教授到鹤峰进行专题讲座和田间指导,每年培训超过3000人次。

促进了一大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成长,一大批素质较高的农民纷纷成为“种植能手”、“养殖大户”。

三是整合项目资源培训。

统筹“阳光工程”、“雨露工程”、“温暖工程”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以培植“品牌劳务”产业为目标,在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立起培训基地,使各类项目资源发挥了整体效益。

全县已累计完成示范性(引导性)转岗培训2万多人次,经培训后输出农村劳动力近1.9万人次,使“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

目前,全县外出务工劳力近3万人,占总劳动力的29%,务工收入达6000多万元。

四是帮带培训。

首先把村主职干部作为农村实用技术的带头人分期分批进行集中培训,其次把政治素质好、能力强的产业大户优先列为党员发展对象或后备干部,通过结对帮扶、开办农家课堂、党员电化教育、电脑农业等形式,培养懂技术、会生产、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广大农村基本实现了一户一名科技明白人的目标。

涌现出了走马镇升子村刘成坤、铁炉乡细沙村刘宏业等一批致富能人当村官,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好典型。

(三)高手段化淤,立足产业发展盘活人才

1、打破人才行业壁垒,盘活本地人才存量。

针对人才行业分布不均的现状,鹤峰县大胆突破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三支人才队伍之间人才互相流动的瓶颈,努力盘活人才存量,将“淤积”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一批高素质的人才纳入到下派干部的管理范围,先后有170多人到企业支持工作,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成为相关产业的管理和技术骨干,有效地为水电、药化、绿色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解决了人才引进难等问题。

2、依托产业柔性引才,借力助推产业发展。

针对外地人才“淤积”,而又不愿到山区长期扎根的实际,利用招商和项目着力做好外部智力引进工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借力推动我县产业的发展。

除在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对非公企业引进紧缺人才时遇到的问题,有关部门应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办法,及时帮助解决,为非公企业人才流动提供便利条件。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八峰约化建立起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湖北省氨基酸技术中心、博士后产业基地,并与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湖北民族学院等国内10多家科研单位和大学建立起“产、学、研”合作关系,有2名中科院院士进入公司的决策层,还有20多位国内知名专家成为公司顾问。

3、大力实施“回归工程”,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鹤峰县充分发挥统战等部门的作用,建立了鹤峰籍在外人才信息库,加强与他们的联系,让他们随时了解家乡的变化和优惠的创业环境,鼓励他们携资带项目回乡创业发展,同时,引导一些积累了资金、掌握了一定技术的农民回乡创业,实现由“打工潮”向“创业潮”转变。

全县已有800多名“打工者”回乡创业,领办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各类项目近40个,投资超过6000万元,也涌现出了成清波等一批企业家回乡投资发展的有为有识之士,为鹤峰产业和经济的发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鹤峰产业发展人才问题实践的调研,我们感到,我县当前的人才工作还不能完全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全县的骨干产业均存在人才资源匮乏的问题,人才管理、激励机制还不十分健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阻碍了全县人才兴业战略的深入推进。

(一)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人才短缺与浪费并存。

鹤峰现有统计意义上的各类人才6200人,占人口总数的2.84%;人才质量不高。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近300人,仅占人才总量的4.84%,且学历层次偏低。

就是人才比较集中的农业、教育、卫生等系统,一些新型专业人才也相对不足。

支柱产业、重点学科的人才,特别是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等高级人才奇缺。

人才短缺浪费并存。

以八峰药化为例,八峰药化是我县药化支柱产业,三江集团控股后,企业完全从经济开发区驳离出来,参与丝氨酸、色氨酸、丙氨酸等重大课题的开发研究的人员,可以说是掌握企业核心的技术骨干,目前大多在开发区闲置,而同时,八峰药化却因菌种生产技术问题无法正常生产。

又如乡镇2006年综合配套改革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等事业单位整体转制,转制事业单位人员无编制、不再实行职级工资制,在实际运行中“以钱养事”体制并未完善,客观上影响了各中心服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半以上人员处于闲置状态。

但同时,我县发展茶叶支柱产业急需的从事茶学研究、产品开发、技术推广、制茶工艺、茶叶营销等方面的人才却严重短缺,且已成为我县茶叶产业再上新台阶的主要制约因素。

再如桃电公司,由于水电企业目前科技水平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实行“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集控管理,相对企业现有发展规模,原有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明显偏多。

(二)知识更新缓慢。

由于多年来对人才资本的投入不足。

特别是在知识更新、学历教育、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培训方面的投入甚微,继续教育工作基础条件差,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导致人才知识老化现象较为严重,制约了人才智力开发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得产业的发展与人才知识更新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人才激励、约束机制尚不健全,人才引进难与人才流失同存。

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各地纷纷出台引进人才优惠政策,鹤峰因经济、地域等客观原因,与其他经济欠发过地区一样,人才引进难,同时人才流失严重。

对于人才的激励机制,除八峰药化对在科研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员有一些激励机制外,基他公司(产业)除政府奖励为主外,一般没有形成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

在人才约束机制上也亟待健全。

大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企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大多由企业内部人才资源部门进行科学的规划,采用公开招聘为主,柔性引进为辅的方式予以补充。

并对员工进行专业对口的学历再教育,积极引导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以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

但往往花费极高成本培养的公司支柱人才,由于经济发展滞后,人才发展环境得不到很快改善,现有人才生活、住房、工资待遇得不到很快提高,养老、医保等保险得不到很好保障,加之外地人才市场发达、人才择业灵活、户籍管理放松等,难以形成较强的约束机制,在面对更优越的工作条件、更高待遇的时候,人才流失较为严重。

涉及到企业核心技术的,往往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四)人才创业环境亟待改善。

一是我县尚未建立人才市场网络,人事咨询、人才预测、培训、交流等服务功能亟待建立健全。

二是作为企业主体,大多是民营企业内部人才流动性大,对于职称评定、人事代理等服务不够重视,出现“能职”不相称的现象。

三是受本地和企业财力的限制,对于外引人才没有实质性优惠待遇,对外地人才来鹤峰创业的吸引力不大。

三、对策与措施

鹤峰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产业要发展,必须优先发展人才,进一步深入实施“人才兴业”战略。

要尽快改变鹤峰人才短缺、质量不高、人才环境亟待改善的现状,为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筑巢引凤,创造有利于鹤峰聚集人才的社会环境。

一是优化舆论环境。

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构筑“视、听、读”三位一体的宣传报道网络,集中宣传先进人才理念,广泛介绍企事业单位“引进、留住、用好”人才的先进典型,弘扬人才干事创业的先进事迹,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二是优化政策环境。

以有利于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原则,研究与鹤峰产业发展相配套的引进、留住、选拔、奖励、评价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营造一个开放度大、自由度高、公正性强的社会人文环境。

让人才从改革上看到自身在鹤峰工作的优势和价值,使其具有良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要积极实施“人才的柔性流动”政策,建立起“只求为我所用,不求为我所有”的用人格局。

三是优化创业环境。

加大生产科技投入,改善设施,提高装备水平,为人才搭建一个干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四是优化人际环境。

要加大对人才的感情投入,用真心换真情,全方位赢得人才的信任和依赖,营造一种亲切温暖、欢快的工作氛围。

如要关心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生活、工作情况,帮助解决住房、子女上学、就业等实际问题。

(二)引进与培养并重,全面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一方面要重视人才智力的引进,另一方面重视现有人才素质的提高,加强人才培训工作。

要从产业发展的需要出发,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素质教育为内涵,以改善人才队伍结构为主线,以提高各类人才综合能力、建设复合型人才队伍为目标,坚持“一专多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培训方针,确保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在培训资源的开发上,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作用,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企校联姻,突击打造产业链上的各类人才。

在培训手段上,坚持多管齐下,将传统的培训手段与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相结合。

(三)突出重点,为产业发展主战场提供人事人才服务。

中共鹤峰第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其核心任务是全力实施“双十企业培育”工程(即培育10户年产值过亿元、10户年税收过千万元的工业企业)。

这一战略构想是实现鹤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点,也是人事人才服务的重点。

一是在政策上应尽快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优惠政策,以鼓励和调动人才需求企业的积极性,聚才用才,以才兴业。

二是组织部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改变人才人事部门单兵作战的状况,教育、发改、财政及相关部门都要把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提供人事人才需求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加以研究和落实。

三是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

在服务范围和项目上,对非公有制经济企业进一步加大人事代理工作的政策宣传力度,在原来开展职称评定、人事代理服务的基础上,使其获得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一样的全方位人事人才服务。

(四)加大对人才资本的投资力度。

人才是资本的观念已成共识。

人才资本若发挥其增值效益,必须加大投入,县政府已设立了100万元的人才基金,应根据我县经济发展和所需人才资本的投入数量逐渐递增,加大投入量。

各企业、各部门、各单位也要设立不同数额的人才基金。

要拓宽人才投资渠道,坚持人才投资的市场化方向,建立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多元化投资体系,壮大人才投资规模。

鹤峰县委组织部、

鹤峰县“三万”活动办公室

2011年5月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