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材料分析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8725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材料分析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材料分析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材料分析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材料分析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材料分析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材料分析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材料分析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材料分析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材料分析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材料分析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材料分析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材料分析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材料分析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材料分析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材料分析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材料分析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材料分析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材料分析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材料分析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材料分析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材料分析题.docx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材料分析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材料分析题.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材料分析题.docx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材料分析题

第一章

【材料分析1】:

请回答:

(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两次历史性飞跃提供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答案】:

(1)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这是它们的基本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2)①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道路,制定正确的方略,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

②反对轻视甚至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反对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

③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和根本方法。

只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能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④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使我们的党充满生机与活力,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代发展同步伐。

【材料分析2】: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态度。

(2)根据材料2,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另一种态度。

(3)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4)根据材料3,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答案】:

(1)材料1是对毛泽东思想采取教条主义态度,认为凡是毛泽东讲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肯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并且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

“两个凡是”的观点就是想原封不动地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坚持下去。

(2)材料2是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是错误的。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其中有正确的思想,也有错误的思想是不同的。

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范畴的。

(3)上述两种错误倾向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加以区别,而这种区别是十分必要的。

(4)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当是:

一要恢复、继承和坚持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那些正确的东西恢复起来,加以贯彻执行;二要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从反面吸取教训;三要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就是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章

【材料分析1】: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的?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案】:

(1)第一毛泽东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创立者。

毛泽东在1929年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他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他借用我国古代成语“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此后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第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80年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

江泽民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是与时俱进他明确地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胡锦涛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2)第一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

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

第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其目的与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第三党的思想路线四句话内容既一脉相承、又体现结合实践发展的时代特征。

【材料分析2】:

根据材料请回答:

(1)这段话表现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

(2)如何理解这种思想?

【答案】:

(1)这段话表现了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

(2)实事求是的思想就是:

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书本出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必须是能经受实践检验的方法;实践的检验包括了生产实践的检验和生产实践的主体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能够指导实践的新思想如果不符合旧的理论,就应该突破旧理论,使新思想合法化。

第三章

【材料分析1】: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陈独秀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所犯的错误。

(2)参照材料三,评价王明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认识。

(3)综合上述材料,阐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答案】:

(1)引文反映了陈独秀在中国革命的性质和领导权问题上的错误观点。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从此,中国民主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前途是社会主义。

陈独秀忽视了国内外历史条件的变化,仍然用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观点来看待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过高地估计了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国民党的作用。

因此,他认为这个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来“统率”,其前途是“资产阶级的胜利”,而无产阶级只能“获得若干自由和扩大自己能力之机会”,从而放弃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

这是导致他犯右倾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2)从引文中我们可以看出,王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主张的“抗日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日”的观点是错误的。

王明不懂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抹杀了统一战线中不同党派和政治集团的阶级差别,否认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犯了右倾错误。

(3)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国民主革命成败的关键。

而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能够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革命运动的条件、进展和结局,能够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能够始终站在革命运动的最前列,把斗争一步一步地引向胜利。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在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必须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这两种错误都会葬送无产阶级领导权。

因此,坚持和把握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一个关键。

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实行独立自主、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是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第四章

【材料分析1】:

请回答: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提出的依据与意义。

(2)如何认识我国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作用?

【答案】: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是: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才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而国家的独立和富强,有赖于国家的工业化,即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只有实现了工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使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好地显示出来。

②土地改革完成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国家需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也必然出现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不能不发生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这就必然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③土地改革后,个体农民,特别是贫农、下中农,具有走互相合作道路的要求。

互相合作形式是避免产生两极分化、增加生产、抗御自然灾害,引导农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适当形式。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一方面对农业技术改造的支持日益增强,这也是促进个体农业向合作化方向发展的一个动力。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它使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要贡献。

但是也有缺点,尤其是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以致在长时期内留下一些问题。

当然,这些失误和偏差,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相比,是次要的,非主流的。

【材料分析2】:

请回答:

(1)毛泽东一贯坚持的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思想,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体现。

(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制度、方针和政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答案】:

(1)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把分清敌友作为革命的首要问题提出来,明确指出,团结真正的朋友,攻击真正的敌人是革命成功的必要条件。

在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时候,明确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具体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动力、革命的领导力量,并且把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职能概括为两个方面,即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反动派实行专政。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思想与民主革命时期有不同的重点。

民主革命时期主要是解决敌我矛盾,党的主要任务是率领广大人民群众为推翻共同的敌人而斗争。

在三大敌人面前,人民内部矛盾处在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由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转为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人民内部矛盾大量地存在,逐渐显露。

此时毛泽东坚持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思想,但重点放在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上,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社会主义时期政治生活的主题提了出来。

(2)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针,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

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一系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要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集中制,这是民主政治在组织制度上的体现和保证。

坚持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党内坚持“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文化上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同各民主党派采取“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及一系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①明确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产生的矛盾。

②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出现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

④用民主的方法,坚持说服教育,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

⑤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畅通沟通渠道,完善协调机制,用制度化方式解决矛盾。

【材料分析3】: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为什么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还要“忍受”资本家的剥削?

(2)既然如此,为什么从1953年开始又要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

(1)革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必须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和一定程度的发展。

我们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

其基本依据在于: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而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指引与感召下,民族资产阶级克服了其动摇性的一面,最终跟着共产党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成为组成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四个民主阶级之一。

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赞成党的新民主主义政策,愿意为新中国的建设服务,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能;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受追逐高额利润本能的驱使,而置国家和人民利益于不顾,干出许多违法乱纪的事情。

民族资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又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

中国共产党可以通过正确的政策,利用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主义积极的方面,克服其消极的一面,最终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总之,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民族工商业不可能操纵国计民生,中国更不可能由此出现一个资本主义社会。

恰恰相反,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也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和土地改革在全国完成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特别是当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展开之后,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同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国营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客观上要求必须及时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解放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束缚的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第五章

【材料分析1】:

请回答:

(1)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以及提出这一任务的依据。

(2)党怎样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案】: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提出这一任务的依据是:

①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②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

③发展生产力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条件。

④发展生产力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适应时代特征的需要。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①坚持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道路。

②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

,③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材料分析2】:

请回答:

(1)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是要说明什么问题?

(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

【答案】:

(1)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这是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

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说明: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前提和来源。

毛泽东思想离开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斗争实践,就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毛泽东思想体现在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的著作和党的历史文献中,这些著作和文献,有的是从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有的是深入实际斗争、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有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活动和实际工作而作的指示和决议。

可见,中国革命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基础,解决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直接推动力。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早的探索者和开拓者。

虽然最终未能在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上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功,但他在探索中取得的初步成果,对后来者,却具有基础性、铺垫性的作用,从内容上、理论上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莫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毛泽东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取得的探索上的初步成果,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

第二,毛泽东探索的初步成果.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

第三,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过程中所表现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和理论品格.对邓小平的成功探索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

探索是一种开拓,总会有成功和失误,探索本身是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

毛泽东在一些问题的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为后来者在同一问题上的成功探索提供了重要借鉴。

正如邓小平所说,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已经提出、但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做好。

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存在着一种连续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的关系。

【材料分析3】:

请回答:

(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2)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

【答案】: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发展生产力。

(2)中国建国三十年来,不论农业方面、工业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初步基础。

但一个根本的问题是,我们耽误了时间,生产力的发展太慢。

任何革命都是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社会主义总要比资本主义优越。

社会主义国家应该使经济发展的比较快,人民生活逐渐好起来,国家也就相应的更加强盛一些。

在这一方面我们经过了几次曲折。

中国是一个大国,他应该起更多的作用,但现在力量有限,名不副实。

归根到底是要使我们发展起来,现在说我们穷还不够,是太穷,同自己的地位完全不相称。

所以,现在我们要摸索比较快的发展道路。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的。

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

当时整个政治局面是处在一个混乱状态;整个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

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我们也只能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

邓小平正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踏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征程

第六章

【材料分析1】: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

(2)分析我国一再强调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意义。

【答案】:

(1)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现实国情思想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搞社会主义的,因此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已经实现的社会化、现代化;第二,我国的现实国情是我国的生产力还很落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很不完善,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第三,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现代化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它的标准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化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

(2)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克服急躁情绪、克服各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点;有助于理解和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能够促使我们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地完成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材料分析2】: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

(2)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答案】:

(1)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

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两者的联系表现为:

同处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战略阶段,同处于小康阶段。

两者的区别体现在:

其一,“总体小康”是指我们现在已达到的小康现状,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将要达到的目标。

其二,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是将目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发展成为更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社会。

这个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

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自主创新能力显着提高。

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

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

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着增强。

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

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着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着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第七章

【材料分析1】:

请回答: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答案】:

(1)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

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面对严重的困难,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