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培训教材 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8757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监控培训教材 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监控培训教材 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监控培训教材 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监控培训教材 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监控培训教材 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监控培训教材 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监控培训教材 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监控培训教材 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监控培训教材 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监控培训教材 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监控培训教材 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监控培训教材 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监控培训教材 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监控培训教材 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监控培训教材 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监控培训教材 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监控培训教材 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监控培训教材 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监控培训教材 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监控培训教材 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监控培训教材 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docx

《监控培训教材 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控培训教材 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监控培训教材 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docx

监控培训教材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

矿井主要灾害及防治

本章学习要点

·掌握矿井灾害的防治措施

第一节 矿井瓦斯危害及防治

瓦斯是在矿井生产过程中涌到采掘及各生产空间的各种有害气体的总称。

因此,瓦斯是一种混合气体,但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占90%以上),所以有时瓦斯就专指甲烷。

一、瓦斯性质与危害

1.瓦斯的性质

瓦斯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但有时可以闻到类似苹果的香味,这是由于芳香族的碳氢气体同瓦斯涌出的缘故。

瓦斯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0.554,在标准状态下瓦斯的密度为0.716kg/m3,所以,它常积聚在巷道的上部及高顶处。

瓦斯的扩散速度是空气的1.34~1.6倍,微溶于水,不助燃也不能维持呼吸,达到一定浓度时,能使人因缺氧而窒息,并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瓦斯的燃烧、爆炸性是矿井主要火害之一。

2.瓦斯的主要危害

(1)使人窒息。

如矿井中某些地点瓦斯浓度过高,则氧浓度会相对降低,人如误人其中,就会发生窒息事故。

(2)燃烧及爆炸。

瓦斯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就会发生燃烧或爆炸,不仅要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而且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高温高压气体,会造成矿井设备、设施损坏和人员伤亡。

(3)煤与瓦斯突出。

在极短的时间内从煤(岩)层中喷出大量瓦斯并抛出大量煤体,产生强大的动力冲击,摧毁巷道设施、破坏通风系统,喷出的瓦斯极易造成人员窒息或造成瓦斯事故。

二、矿井瓦斯爆炸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瓦斯爆炸就是瓦斯(CH4)在高温火源的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气(O2)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形成高温、高压,并以极高的速度向外冲击而产生的动力现象。

1.矿井瓦斯的涌出

赋存在煤(岩)体内的游离或吸附瓦斯一部分转化成井下空气中的瓦斯,这一过程即为矿井瓦斯涌出。

矿井瓦斯的涌出形式分为:

(1)普通涌出。

瓦斯从煤(岩)体内连续地、缓慢地、长时问地涌向采掘空间。

这是矿井瓦斯涌出的主要形式。

井下空气中的瓦斯大都是以这种形式涌出的。

主要特点是较平稳,一般没有响声,也没有动力现象。

(2)特殊涌出。

瓦斯从煤(岩)体中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然大量地涌出,同时伴有煤(岩)体。

它又可分为瓦斯喷出和煤与瓦斯突出。

其主要特点是范围一般较小,时间短暂,具有突发性,同时伴有较强的动力现象。

2.瓦斯爆炸的条件

瓦斯发生爆炸必须同时寸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瓦斯浓度在爆炸界限内,一般为5%~16%;二是混合气体中氧的浓度不低于12%;三是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

(1)瓦斯的浓度。

瓦斯爆炸发生的浓度界限指的是瓦斯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中瓦斯的体积浓度。

当瓦斯浓度达到9.5%时,理论上瓦斯可以同空气的氧气完全反应,从而放出最多的热量,因此爆炸的强度最大;当瓦斯浓度低于5%时,由于参加化学反应的瓦斯较少,不能形成热量积聚,因此不能爆炸,只能燃烧;当浓度高于16%时,由于空气中的氧气不足,满足不了氧化反应的全部需要,只能有部分的瓦斯与氧气发生反应,所生成的热量被多余的瓦斯和周围介质吸收而降温,所以也就不能发生爆炸。

(2)充足的氧含量。

瓦斯与空气混合气体中氧气的浓度必须大于12%,否则爆炸反应不能持续。

煤矿井下的封闭区域、采空区内及其他裂隙等处,由于氧气消耗或没有供氧条件,可能会出现氧气浓度低于12%的情况;其他巷道、工作场所等按规定氧含量不得低于20%。

一般不存在氧气浓度低于12%的情况,因为在此情况下,人员在短时间内就会窒息而死亡。

(3)足够能量的点火源。

点火源能够引起瓦斯爆炸的三个条件是:

①温度小低于650℃;②能量大于0.28mj;③持续时间大于爆炸感应期。

这三个条件通常很容易满足,如明火、煤炭自燃、撞击火花、电火花等。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对一些不可避免的火源有时需要采取特殊的技术,使其不能满足点燃瓦斯的点火条件。

例如,井下爆破时所用的毫秒雷管产生的火焰,其温度离达2000℃,但持续的时间很短,小于爆炸感应期,因此不会引起瓦斯爆炸。

3.瓦斯爆炸的危害

矿井一旦发生瓦斯爆炸,就会造成一系列极其严重的危害。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爆炸产生高温。

爆炸时产生的热量,使周围气体温度迅速升高,爆炸瞬间的温度为1850~2650℃。

这样的高温会造成人员伤亡,并可能引起火灾,烧毁设备、设施,损坏巷道。

(2)爆炸产生高压气体和强大冲击波。

由于爆炸时气体温度骤然升高,引起爆源附近气体体积急速膨胀,气体压力突然增大,形成强大的高压冲击波。

强大的冲击波可使井下人员遭受伤亡,严重摧毁巷道支架、井下设施和设备,造成巷道顶板冒落。

此外,在爆炸冲击波的作用下,会使别处积存的瓦斯冲出,并能扬起大量煤尘,从而造成瓦斯或煤尘的连续爆炸,使灾害扩大。

例如,1940年抚顺龙凤煤矿曾在一昼夜内发生连续43次爆炸。

(3)爆炸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

瓦斯爆炸要消耗大量氧气,同时伴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其中主要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若有煤尘参与爆炸,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会更多,造成的人员伤亡更严重。

统计资料表明,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中死亡的人数,90%左右都是因为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死亡。

4.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预防瓦斯爆炸应从瓦斯爆炸的三个条件入手,即设法防止瓦斯积聚和出现引火火源;同时一旦出现瓦斯爆炸,还要设法防止爆炸事故扩大。

其主要措施如下:

(1)防止瓦斯积聚。

必须保证采掘工作面足够的供风量,以稀释并排出涌出的瓦斯。

严禁敞开风门,严禁物料堵塞风道,保证风流畅通。

要建立健全矿井瓦斯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加强盲巷和采空区瓦斯及容易积聚瓦斯地点的日常管理,及时处理局部积聚的瓦斯。

(2)防止明火。

严格入井检身制度,严禁携带烟草及引火物入井,井下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井下需要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时,应制定安全措施,严格审批手续,并按《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3)防止电火花。

井下使用的机械和电气设备,必须符合《规程》的要求,并要经常检查和维修,使之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4)防止爆破火焰。

在瓦斯矿井中,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炸药,严禁使用不合格或变质的炸药。

爆破使用的雷管、炮泥、装药量以及放炮地点附近的瓦斯浓度等必须符合《规程》的有关规定。

禁止放糊炮、明炮。

(5)防止摩擦火花。

采煤工作面要防止采煤机截齿、钢丝绳和输送机链条等与煤层中坚硬矿物摩擦产生的火花。

(6)防止高温热源。

严禁携带火种入井,对电气设备、放炮、火区及矿灯等都必须按规定严加管理。

三、矿井瓦斯浓度的规定与处理

矿井瓦斯浓度的规定与处理见表7—1。

表7.1井下各地点瓦斯浓度规定与处理要求

四、排放瓦斯的安全措施

停电停风的掘进工作面,施工单位或通风部门必须编制排放瓦斯的安全技术措施。

具体要求如下:

(1)估算排瓦斯量、供风最和排放时间,采用正确的排放方法,严禁“一风吹”。

确保排出风流和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瓦斯浓度不超过1.5%。

(2)确定排放瓦斯的流经路线和方向及影响范围,绘制有关通风系统图和供电系统图,标明电气、通讯、瓦斯传感器、通风设施的位置,做到图、文齐全。

(3)明确停电撤人范围。

凡排瓦斯影响地点,必须停电撤人,停止作业,并指定警戒人员的位置,禁止其他人员进入。

切断电源要有专人看管。

(4)排放完瓦斯后,指定专人检查瓦斯,供电系统、电气设备必须完好,只有排放瓦斯的巷道瓦斯浓度不超过1%时,且稳定30min以后,方准指定专人恢复供电。

第二节 矿井防灭火

矿井火灾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

矿井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发展迅速,变化复杂,影响范围广,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资源损失,甚至引发瓦斯煤尘爆炸,使灾害的程度和范围相应扩大,酿成更大灾害。

为了防治矿井火灾,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对矿井火灾做必要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

一、矿井火灾的分类

1.按引火热源的不同分类

根据引火热源的不同,通常将矿井火灾分成两大类,即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

2.按发火地点的不同分类

根据发火地点的不同,可分为井筒火灾、巷道火灾、采面火灾、煤柱火灾、采空区火灾及硐室火灾。

3.按燃烧物的不同分类

根据燃烧物的不同。

可分为机电设备火灾、火药燃烧火灾、油料火灾、坑木火灾、瓦斯燃烧火灾及煤炭自燃火灾等。

二、矿井火灾的危害

矿井火灾对煤矿生产及职工安全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产生大量的高温火焰及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伤亡。

火灾有产生大量毒有害气体,

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这些气体随高温火烟一起流入井下各作业场所,造成人员中毒和窒息。

(2)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矿井火灾不仅提供了瓦斯、煤尘爆炸的热源,而且由于火的干馏作用,使井下可燃物(煤、木材等)放出氢气和其他多种碳氢化合物等爆炸性气体。

因此,火灾会引起瓦斯、煤尘爆炸,进一步扩大灾情及伤亡。

(3)火灾烧毁设备和煤炭资源。

井下发生火灾,因灭火措施不当或拖延时间,往往错失灭火良机,使火势扩大,这样就会烧毁大量的设备、器材和煤炭资源。

有时封闭火区也会导致一些设备长期被封闭在火区而损坏,造成大量煤炭资源呆滞,影响矿井正常生产。

(4)火灾使井下风流逆转,导致灾情扩大。

矿井火灾发生后,高温浓烟流经区域的空气发生变化,温度升高。

井巷中产生火风压。

火风压一方面使矿井总风量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还能使局部地区风流方向变化,出现风流逆转,造成通风系统紊乱,扩大灾害范围,增大事故损失和灭火救灾的困难。

三、煤炭自然发火的预兆

1.煤炭自燃的初期征兆

(1)煤层的温度、附近的空气温度和水的温度,都比正常情况下高。

(2)附近的氧气浓度降低。

(3)附近巷道中湿度增大。

(4)附近巷道的壁面和支架表面出现水珠,俗称“煤壁出汗”。

(5)出现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各种碳氢化合物。

(6)巷道空气中出现煤油、汽油、松节油和焦油等芳香气体的气味。

2.人体感觉识别煤炭自燃火灾

(1)视力感觉:

煤炭自燃的初期,由于氧化生热生成部分水蒸气,往往使巷道内温度增加,出现雾气或在巷道壁挂有水珠。

(2)气味感觉:

煤炭从自热到自燃,氧化产物内有多种碳氢化合物,并产生煤油、汽油、焦油等气味。

经验证明,当人们嗅到焦油味时,煤炭自燃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

(3)温度感觉:

煤炭在自燃过程中要放出热量,因此,从该处流出的水和空气的温度较正常时高。

(4)疲劳感觉:

煤炭在整个自燃过程中,都在不断地产生并放出多种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这些气体使人头痛、闷热、精神不振,不舒服,有疲劳感觉。

因此,当井下出现这种现象时,要结合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如果是多数人的感觉,那更要提高警惕,查明原因,以防煤层自然发火。

四、预防矿井火灾的主要措施

(一)预防矿井火灾的措施

(1)禁止一切人员携带烟草及点火工具下井。

井下禁止使用电炉、灯泡取暖。

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准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特殊情况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报有关部门批准。

(2)井下不准存放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

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必须放在盖严的铁桶内。

用过的要定期送到地面处理。

要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电气设备,加强维修,保证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性能良好,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防止电火花、电弧及摩擦发热造成事故。

(3)加强放炮管理,使用安全炸药,禁止违章放炮。

避免放炮火焰产生。

(4)井下按规定使用不延燃电缆、阻燃输送带和阻燃风简等。

(5)井口房、井架和井口建筑物、进风井筒、回风井简、平硐、主要巷道的连接处、井下主要硐室和采区变电所等,都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或开凿在岩巷内。

(6)进风井口和进风平硐口都应设防火门,以防井口火灾和附近地面火灾波及井下。

进风井与各生产水平的井底车场的连接处都应设防火门,并定期检查防火门的质量和灵活可靠性。

(7)矿井必须在井口附近100m以内设置消防材料库,井下每个生产水平的主要运输大巷中也应设消防材料库,储备消防器材,并备有消防列车。

灭火材料和工具必须满足矿井灭火时的需要,平时不准挪作他用。

井下的火药库、充电硐室、绞车房、水泵房和采区变电所,都要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

(8)每个矿井都要建筑地面消防水池。

开采下部水平的矿井,除地面消防水池外,也可用上一水平的水仓作消防水池。

井下各主要巷道中应铺设消防水管,每隔一定距离设消防水龙头。

(二)处理矿井火灾事故时应遵循的原则

(1)控制烟雾的蔓延,不致危及井下人员安全。

(2)防止火灾扩大。

(3)防止引起瓦斯、煤尘爆炸,防止火风压引起风流逆转而造成危害。

(4)保证救灾人员的安全,并有利于抢救遇险人员。

(5)创造有利的灭火条件。

(三)煤炭自燃的预防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有效管理方法,不断提高防治自燃火灾的能力,预防煤炭自燃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可渗透到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

《规程》规定: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的煤层时,必须对采空区、突出和冒落孔洞等空隙采取预防性灌浆或充填、喷洒阻化剂、注阻化泥浆、注凝胶、注惰性气体、均压等措施,编制相应的防灭火设计,防止自然发火。

1.合理的开拓、开采技术

在开拓、开采巷道布置及选择采煤方法时,应充分考虑防火的要求,并遵循下列原则:

(1)开采自然发火严重的厚煤层或近距离煤层群时,可以将运输大巷、回风大巷、采区上下山、集中运输平巷和回风平巷等服务时间较长的巷道布置在底板岩石中。

(2)厚煤层分层开采的区段巷道应垂直布置,减少甚至不留煤柱。

(3)尽量采用长壁式采煤法,推广综合机械化采煤,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4)推广无煤柱开采技术,减少浮煤,防止漏风。

2.通风系统防火要求

(1)通风网路力求简单,风网阻力适中。

矿井进风、用风、回风段的阻力,应保持3:

2:

15的比例。

(2)主要通风机与风网匹配,运转时的工况点位于高效区内。

(3)通风设施布置合理。

风门、风墙及调节风窗在风路中应安设在使其前方压力升高,后方压力降低的地点,而辅助风机则相反。

(4)通风压力适宜。

大型矿井主要通风机压力应保持在3kPa以下;小型矿井应保持在0.7kPa以下。

(5)加强通风管理,减少漏风。

防火对通风的要求是风流稳定、漏风量少和通风网路中有关区段易于隔绝。

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进行永久性封闭。

3.预防性灌浆

预防性灌浆就是将水和不燃性固体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浆液,然后利用灌浆管道系统将其送往采空区等可能发生煤炭自燃的地点。

预防性灌浆是应用最为广泛且最有效的措施。

4.阻化剂防火

阻化剂又称阻氧剂,是具有阻止氧化和防止煤炭自燃作用的一些无机盐类物质。

这些盐类附着在煤炭颗粒的表面上时,能吸收空气中水分,在煤的表面形成含水液膜,从而阻止煤、氧接触,起到阻止氧化作用;同时,这些吸水性很强的盐类使煤长期处于潮湿状态,水分蒸发时的吸热降温作用使煤体在低温氧化过程中的温度不能升高。

但当阻化剂水溶液膜一旦失去水分而破灭,则阻止氧化的作用将停止而转化为催化作用,能够促进煤的氧化自燃。

煤矿中常用的阻化剂种类有氯化钙(CaCl2)、氯化镁(MgCl2)、氯化氨(NH4Cl)、碳酸氢氨(NH4HCO3)和水玻璃(xNa2OySiO2)等。

5.凝胶防火

凝胶防火技术是通过压注系统将水玻璃和促凝剂铵盐:

NH4HCO3最佳,NH4Cl次之,(NH4)2SO4最差]按一定比例与水混合后,形成凝胶。

凝体内充满了水分子和一部分NH4OHNaCl,硅胶起框架作用,把易于流动的水分子都固定在硅胶内部。

选用的凝胶和促凝剂材料,不得污染井下空气和危害人体健康,使用时并巷空气成分必须符合《规程》的有关规定;编制的设计中必须明确规定凝胶的配方、促凝时间和压注量等参数;压注的凝胶必须充满全部空间,其外表应予喷浆封闭,并定期观测,发现老化、干裂时,应予重新压注。

但是凝胶材料用量大,井下运输困难,有的促凝剂有氨味,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压注设备流量小。

困此,仅适用于井下小范围煤体自燃火灾的防治。

6.惰性气体防灭火

惰性气体防灭火就是将不助燃也不能燃烧的惰性气体注入已封闭的或有自燃危险的区域,降低其氧气的浓度,从而使火区因氧含量不足而逐渐熄灭,或者使采空区中因氧不足而使遗煤不能氧化而自燃。

(1)常用的惰性气体有氮气、液氮和湿式惰气等。

由于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所占体积百分比为79%,且无味、无臭、无毒,与空气易于混合。

因此,在防灭火工作中应用最多。

(2)采用氮气防灭火必须遵守的规定:

氮气源要稳定可靠;注入的氮气浓度不小于97%;至少有1套专用的氮气管路输送系统及其附属安全设施;有能连续监测采空区气体成分变化的监测系统;有固定或移动的温度观测站(点)和监测手段;有专人定期进行检测、分析和整理有关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等规章制度。

7.均压防灭火技术

所谓均压是指通过均衡漏风通道进出口两端的风压,以杜绝或减少漏风量的措施,既能防火,义能灭火。

根据使用条件和作用原理的不同,均压防灭火又可分为:

(1)开区均压。

在生产工作面建立均压系统,以减少向采空区的漏风,抑制煤的自燃,防止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超限积聚或向工作面涌出。

(2)闭区均压。

在有可能发生自燃或已自燃而封闭的区域采取均压措施。

(3)采用均压防灭火应遵守的规定:

应有完整的区域风压和风阻资料以及完善的检测手段;必须有专人定期观测与分析采空区和火区的漏风量、漏风方向、空气温度、防火墙内外空气压差等的状况,并记录在专用的防火记录簿内;改变矿井通风方式、主要通风机工况以及井下通风系统时,对均压地点的均压状况必须及时进行调整,保证均压状态的稳定;应经常检查均压区域内的巷道中风流流动状态,应有防止瓦斯积聚的安全措施。

均压理论较容易,但技术复杂,要求阻力测定、漏风通道的探测和调压必须准确。

否则,可能引起通风系统混乱、火区风流反向,甚至有一氧化碳逸出。

因此,一些煤矿采用与情性气体防灭火、示踪气体技术综合运用,取得了很好效果。

第三节 矿尘危害及防治

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矿物的微粒称为矿尘。

矿尘一般指煤尘和岩尘:

粒径在1mm以下的煤粒叫煤尘;粒径在5μm以下的岩粒叫岩尘。

悬浮于矿井空气中的矿尘称为浮游矿尘,简称浮尘;从空气中降落下来,沉积于设备器物表面或巷道帮壁上的矿尘称为沉积矿尘,简称落尘。

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浮尘和落尘可以相互转化。

单位体积矿井容器中所含浮尘的数量叫作矿尘浓度。

我国规定采用质量法表示矿尘浓度,即在1m3空气中所含浮尘的毫克数,单位为mg/m3。

一、矿尘的生成及危害

煤矿生产过程中,随着煤、岩体的破坏和碎裂,便产生大量的矿尘。

煤矿井下几乎所有作业都可不同程度地产生矿尘,如打眼、放炮及各种方式的落煤、装载、运输、转载、顶板管理等。

其中,以采掘工作面产生的矿尘量最多,约占全部矿尘的80%;其次是运输系统的各转载点。

1.影响矿尘产生量的因素

(1)工作地点。

在煤矿井下,以采掘工作面最高,约占全部矿尘的80%;其次是运输系统的各转载点和装卸点。

(2)机械化程度、有无防尘消尘措施、开采强度。

机械化高强度的连续开采,产生的矿尘量较大;炮采、炮掘时,在爆破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粉尘;而在其他工序则相对较少。

(3)煤、岩的物理性质。

由于原生矿尘存在于煤(岩)体的层、节理和裂隙之中,在采掘过程中随煤(岩)体的采落和破碎而进入采矿空间。

一般节理发育、脆性大、结构疏松、水分低的煤易产生粉尘。

(4)采煤方法及截割参数。

采用放顶煤方法时,产尘量较大。

(5)作业环境的温度、湿度及通风状况。

温度越高、环境越干燥,越容易产生矿尘。

(6)工序。

在干式打眼、装运岩、割煤(放炮)等工序中,产尘较多。

(7)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和裂隙发育,开采时产尘量大。

2.矿尘的危害

(1)矿尘污染劳动环境,降低了生产场所的可见度,影响劳动效率和操作安全。

(2)工人长期在矿尘环境中工作,吸入大量矿尘后,轻者能引起呼吸道炎症,重者可导致尘肺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寿命。

(3)矿尘中的煤尘具有可燃性或爆炸性,遇有外界火源时,很容易引起火灾或煤尘爆炸事故,给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二、矿井综合防尘措施

严格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使其符合《规程》规定的标准,为此要采取综合防尘措施。

所谓综合防尘措施,就是采取多种措施,防止煤尘的产生、飞扬以至爆炸。

综合防尘措施的主要内容有:

湿式作业、通风除尘与净化风流、水封爆破、喷雾洒水、装岩洒水、冲洗岩帮、清扫积尘、个体防尘与除尘器除尘等多种抑尘措施。

(1)湿式作业。

它是矿井防尘的一项重要措施,具有简单易行、费用少、效果好的优点。

我国煤矿成熟的经验是:

以湿式凿岩、湿式打眼为主,并辅以喷雾洒水、水封爆破、煤体注水、装岩洒水、净化风流、冲洗岩帮等方法。

(2)通风除尘。

它是稀释和排出工作地点悬浮粉尘,防止过量积尘的有效措施。

许多矿井证明搞好通风工作是取得良好防尘效果的重要环节,排尘风速逐渐增大能使较大的尘粒悬浮在风流中被带走,同时增强了稀释作用,但是风速过大,吹扬起沉积粉尘反而使得粉尘浓度增高。

要使粉尘浓度降到一个最低值,就要优化出一个最优排尘风速。

一般干燥煤巷中最优排尘风速为1.2~2.0m/s;在潮湿巷道中,以稀释为主,排尘风速还可高些,但不能超过《规程》规定的允许风速。

(3)采煤工作而防尘。

采煤工作面作业是矿尘生成量最多的生产环节。

国内外都十分重视采煤上作面的防尘技术措施。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采煤防尘效果有了较大的提高。

如采煤机上的内外喷雾湿式除尘,刨煤机机道上的喷雾洒水、辅以注水或预湿煤体,上下顺槽定期清扫,回风旋转水幕,转载点的喷雾装置,此外还有水封爆破、湿式打眼等。

(4)个体防护。

虽然在矿井生产的各环节中采取了综合防尘措施,但某些防尘措施难以顾及的作业地点,粉尘浓度依然可能很大,所以个体防护是综合防尘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个体防护的防尘用具主要包括:

防尘面罩、防尘帽、防尘呼吸器、防尘口罩等,其目的是使佩戴者能呼吸净化后的清洁空气,又不影响正常操作。

(5)物理化学除尘。

在我国煤矿推广的主要方法有:

添加湿润剂除尘、泡沫除尘和磁化水除尘等,其中湿润剂除尘技术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

(6)除尘器除尘。

与机械化设备配套的除尘器集中净化除尘方法正在推广使用。

它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类除尘器,按原理又分为重力、惯性力、离心力、扩散黏附、电子辅尘等除尘器。

三、防治煤尘爆炸的措施

(一)煤尘爆炸的条件

煤尘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1)煤尘本身必须具有爆炸性,且在空气中悬浮的煤尘达到一定的浓度。

煤尘的爆炸性要通过煤尘爆炸性鉴定实验确定。

据我国煤尘爆炸性鉴定,其爆炸浓度为45~2000g/m3。

(2)要有能引起煤尘爆炸的火源。

在正常情况下,煤尘爆炸的引爆温度为650~1050℃。

煤矿中能引燃煤尘爆炸的高温火源有:

瓦斯燃烧和爆炸火焰、违章爆破火焰、煤炭自燃、吸烟、电气设备短路火花,电缆放炮产生的火焰、电弧火花、架线机车火花、摩擦火花、金属撞击产生的火花,以及其他明火等。

(3)O2浓度不低于18%。

(二)预防煤尘爆炸的措施

预防煤尘爆炸的措施主要有降尘措施、防止煤尘引燃的措施、限制煤尘爆炸范围扩大的措施。

1.降尘

减少生产中煤尘发生量和浮尘量,是防止煤尘爆炸的根本性措施。

(1)煤层注水。

即在采煤之前先向煤层打若干钻孔,通过钻孔将压力水注入煤层,使压力水沿煤层层理、节理和裂隙渗入而将煤体预先湿润,以减少开采时浮尘的生成量。

(2)湿式打眼。

即在用煤电钻打眼过程中,不断将压力水通过煤电钻的空心麻花钎杆输入孔底,以湿润煤粉,起到降尘作用。

(3)喷雾洒水。

在井下集中产生煤尘的地点进行喷雾洒水,可有效地捕获浮尘和湿润落尘。

(4)通风除尘。

通风除尘是稀释和排除工作地点悬浮粉尘,防止过量落尘的有效措施。

(5)净化风流。

是使井巷中含尘的空气通过一定的设施或设备,将矿尘捕获而达风流净化之目的。

(6)水封爆破。

是用装水的塑料袋当炮泥使用,爆破时可借助于爆破冲击力使水散成雾状起到降尘作用。

(7)清扫积尘。

沉落在巷道中的积尘,一旦受到冲击波冲击能再度飞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