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答案剖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8769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6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继续教育答案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继续教育答案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继续教育答案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继续教育答案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继续教育答案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继续教育答案剖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继续教育答案剖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继续教育答案剖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继续教育答案剖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继续教育答案剖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继续教育答案剖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继续教育答案剖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继续教育答案剖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继续教育答案剖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继续教育答案剖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继续教育答案剖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继续教育答案剖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继续教育答案剖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继续教育答案剖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继续教育答案剖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继续教育答案剖析.docx

《继续教育答案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继续教育答案剖析.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继续教育答案剖析.docx

继续教育答案剖析

(1)     简述生态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

答: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生物学分支学科。

从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这一概念出发,针对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有不同的侧重点。

1.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对象,探索环境(无机及有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或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或改造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生物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与发展,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种内种间关系及其调节过程,种群对特定环境的适应对策及其基本特征;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特征,群落的结构、功能和动态,以及生物群落的分布;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化,以及生态系统的进化与人类的关系。

2.以人工生态系统或半自然生态系统(即受人类干扰或破坏后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对象,研究不同区域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污染生态系统中,生物与被污染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环境质量的生态学评价;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开发利用等。

3.以社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研究社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入手,系统探索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量和物质代谢,发展演化及科学管理;农业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能流和物流特点,以及高效农业的发展途径等;人口、资源、环境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人类面临的生态学问题等社会生态问题。

(2)当代生态学有哪些新的特色?

答:

随着生态学的飞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特色:

(一)相关学科之间合作更加紧密。

生态学不仅与生理学、遗传学,行为学、进化论等生物学各个分支领域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新的领域,并且与数学、地学、化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相交叉,产生了许多边缘学科:

甚至超越自然科学界限,与经济学、社会学、城市科学相结合,生态学成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接的真正桥梁之一。

(二)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层次极大扩展。

在生态学建立时,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有机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几个宏观层次。

而当前生态学研究对象则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多层次发展,小自分子生态、细胞生态,大至景观生态、区域生态、生物圈或全球生态,虽然宏观仍是主流,但微观的成就同样重大而不可忽视。

(三)国际合作研究空前加强。

很多生态学问题往往是全球性的,二次大战以后,有上百个国家参加的国际研究计划一个接一个。

如IBP(国际生物学计划)、MAB(人与生物圈计划)、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和DIVERSITIES(生物多样性计划)等。

(3)阐述生态学目前优先研究的领域。

答:

生态学目前优先研究的领域:

一是全球变化:

气候、大气、土壤和水化学的变化,以及土地利用所引起的生态学原因及后果。

二是生物多样性:

自然和人类活动引起遗传、物种和生境多样性的改变;决定多样性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后果;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全球及区域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三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探索自然和人工经营生态系统的压力;受害生态系统的重建;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的经营;病虫害的危害;生态学进程与人类社会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4)从结构与演替角度对比农田、森林生态系统的异同点。

答:

生态学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向自然界学习的过程,通过探索生态系统各成分的表现及其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规律,从而为生产经营实践提供指导。

什么是最优的森林结构?

针对这一问题,应该到未受干扰的天然森林中去寻求答案。

在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森林各物种之间的关系是最和谐的,结构最合理,功能最完善。

不能凭借人的主观想法来“优化”森林结构。

从演替的角度看农业与林业的区别:

农田的经营实际上是与自然规律对着干的,也可以说违背自然规律。

打个比方,这块地以前是森林,后来被改造成了农田。

大自然则在努力恢复本来面貌,一直在播撒种子,种草种树。

但是为了收获,农民在一直除草,阻止自然进程。

所以说农民当然很辛苦。

当然,如果采用机械化,喷洒农药、除草剂等会大大减轻劳动量,但对自然界的破坏是深远的。

但是森林的经营则相反,森林在自然规律的推动下往前发展,生产力提高,生态功能加强,与经营者的目标一致。

所以单从森林经营的角度来讲,经营者是不应该辛苦的,因为自然力在帮助经营者。

如果一个人经营森林特别辛苦(不包括防火防盗等),可以说这个人不能算是一个好的经营者,因为他可能过多地干涉了森林。

(5)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含义是什么?

答: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之间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生物多样性含义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他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他们所拥有的基因,他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

因此,广义上的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

狭义的生物多样性只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6)你家乡所在地区存在哪些主要的环境问题?

产生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

 答:

 水源涵养是主要问题。

大兴安岭为黑龙江、嫩江源头,降水集中在雨季,春旱、夏涝现象是由于大兴安岭森林功能退化,水源涵养能力降低引起的。

我个人认为可采用以下方法解决:

1、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进行经济转型,减少对森林的依赖,控制采伐数量。

2、  加大封山育林、森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培等培育森林工作力度。

3、  加强湿地保护,提高森林、湿地的水源涵养能力。

(12)你认为我国水资源的问题有哪些?

答: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

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

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的国家中排在第88位。

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13)谈谈你对森林生态功能的认识。

  森林是陆地上分布面积最大、组成结构最复杂、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

森林绝不是单一的林木,更不仅仅是树。

它是以乔木为主,包括灌木、草本、藤本、苔藓等植物,鸟兽、昆虫等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的气候、温度、湿度、土壤、水分等非生物因素共同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

这个系统具有特殊功能和巨大效益。

国外一些专家认为,森林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三大效益。

其中生态效益是其他任何物质所无法替代的。

森林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节器,维持着全球的生态平衡。

森林在调节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的动态平衡中起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在生物世界和非生物世界的能量和物质交换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对保持全球生态系统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

归纳起来,森林的生态功能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涵养水源、保护水土   森林与水的关系十分密切,也很复杂。

民间讲,“林水一家,有水才有林,有林则有水”,讲得很辩证。

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森林的水文作用。

一是调节径流。

二是蓄水。

三是防止水土流失  四是促进降雨。

  保存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调节气温、缓解“温室效应” 

森林是气候调节器,是控制地球变暖的重要缓冲器。

森林对太阳辐射有再分配功能。

可见,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意义深远而重大,的确是一个事关长远、事关根本的全局性问题。

(14)阐述气候变化对森林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

气候变化对木本植物物候的影响张福春根据近30年中国物候和气候资料建立了物候与年平均气温的线性统计模型,计算了未来气候增暖对木本植物物候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如年平均气温升高1℃,则中国各种木本植物物候期,春季将提前3~4天,秋季一般推迟3~4天,绿叶期延长6~8天。

如年均气温升高1~1.8℃,则春季提前4~6天,绿叶期延长8~12天。

此外,北方物候现象的提前或推迟程度较南方大。

气候变化对森林生产力的影响,由于大气CO2浓度增加及温度和降水的变化,通过施肥效应、高温胁迫、生长期延长、干旱化或湿润化,以及其它生理效应,将使森林初级生产力发生变化。

对大气CO2浓度增加的施肥效应,多数研究结果认为,CO2浓度升高有利于促进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加速生物量积累。

但不同植物对CO2浓度增加的反应差异很大,其中C3植物的净光合生产力会有明显提高,而C4植物敏感性相对较差。

CO2浓度升高的另一个正效益是降低气孔导度,减少水分消耗,提高水分利用率。

这将使我国许多干旱缺水地区受益,使植被生物产量增加。

但大气CO2增加的长期效应将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进而影响林地生产潜力,其中许多复杂的反馈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如土壤有机质的C/N比可能比目前高出20%~40%,必将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国外也有研究指出,苏州led,虽然CO2增加对植物生长会有促进,但其作用很快会由于土壤氮的枯竭而消失。

根据气候变化后森林生产力变化率的地理格局和树种分布状况的综合预测分析,中国主要造林树种净生产力的变化是:

兴安落叶松净生产力增益最大,约8~10%,红松次之为6~8%,油松为2~6%,局部地区为8~10%,马尾松和杉木为1~2%,云南松为2%,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增加8~10%。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预测仅依据气候与生产力之间简单的线性平衡关系,没有考虑森林植被在气候变化过程中的生理生态、生长等适应与驯化反应,以及在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景观尺度上森林植被系统的变化,竞争、演替过程等(刘世荣等,1997)。

气候变化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包含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大气CO2浓度倍增时的气候变化,将使主要植被类型过渡带在水平方向上向北移动100~300km,垂直高度向上移动150~300m。

一般来说,高度升高与纬度往北有类似的变化,山地每升高500m,温度降低3℃,相当于往北250km(王献溥,1992)。

各种植物的分布界线都有相对的迁移。

物种分布区范围愈窄,就愈容易遭到淘汰。

森林植被带或群落不可能简单地照原样随气候变暖而移动的,其反应必然是复杂的,是涉及有关物种生物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问题,对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将是十分复杂的,这方面的研究是极富挑战性的。

    由于森林群落优势树种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其生态特性而在超出其气候适应范围的条件下生长,所以就可能导致某些森林群落的消失或脆弱化,某些森林生境将消失或恶化。

这些变化的速度超出某些物种的适应能力时,一些不易迁移的物种将会就地灭绝。

同时,由于气候变化对不同植物的生长速度、繁殖及扩散能力将产生不同的影响,某些侵略性物种或杂草可能得益,从而增强其在群落中的竞争能力,导致群落原有的竞争和协调关系发生变化,使某些物种灭绝,甚至导致某些群落类型消失。

气候变化对生态脆弱带和特殊生态系统的影响据牛文元的定义,生态脆弱带(生态环境脆弱带)或称交错区、过渡带,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处于2种和2种以上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所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的空间域。

特殊生态系统,是指那些由于生境的独特性和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独特性,而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地域。

它们两者都具有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抗干扰能力弱、易发生空间替代甚至消失、恢复机会小等特点。

这些区域往往包含有更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特别是要求多种环境或景观的边缘种和栖息于特殊生境的特有种,在生态系统和群落水平上具有更大的产生突变的倾向,以及产生其它边际效应的潜力,可作为全球变化的预警区、先兆区。

(15)一种昆虫,或一种草本,看不出有什么用处,还有没有必要保护其部灭绝?

谈谈你的看法。

答:

在自然界每一个物种都有它的作用、都有它的功能,我们不能因为目前没有发现它的功能,就认为它可以随意的灭绝。

目前我们没有研究到该物种的价值,可以留给后人研究。

首先丰富的物种给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包括工业原料、食物等等;生态学中提到物种制约的原理,在自然界任何一个物种的缺失,都有可能影响自然界的平衡,当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后,将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工作。

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6)你认为影响你所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

1,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匮乏、生物物种灭绝。

        2,贫困化与生态环境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3,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人类安全

        4,环境污染

        5,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行

(17)你认为新林业学说与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法对我国的森林经营有哪些借鉴意义?

   答:

新林业主张,通过早期间伐等手段,使同龄林发展成为多层次的异龄林,尽量增加林分组成和结构上的多样性。

应当延长森林的轮伐期,增加大径木的数量,这也是增加林分结构的复杂性的一个途径。

新林业的实践措施可包括林分层次和景观层次。

林分层次指的是对一个具体地段的措施,而景观层次指的是同一景观内不同地段的处理,例如伐区配置。

林学家历来研究采伐方式是从更新出发的,Franklin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研究采伐方式,可更全面地评价采伐的生物学后果和生态学过程。

林业问题多与空间配置有密切关系,所以它与景观生态学的关系必然很紧密。

如目前的伐区配置方式,造成斑块边缘增多的后果,对要求内部种的种群不利。

提出伐区应当相邻配置,这样可减少森林的破碎化过程。

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法,他们经营的目标林分是:

混交?

异龄?

复层林。

手段是应用“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法”。

即尽量利用和促进森林的天然更新,从幼林开始就选择标定目的树,随后进行第一次抚育。

随着树龄树体增大,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选择和抚育。

通过2~3次选择和抚育,目的树的密度越来越小,最后对其进行成熟择伐。

整个经营过程只对标定的目的树进行单株抚育,内容包括目的树周围的除草、割灌、疏伐和对目的树的修枝。

抚育时间,周围的抚育面积和目的树的修枝强度等,以不压抑影响目的树生长、形成优质良材为准则。

其余草灌及林木任其自然竞争,天然淘汰,在高密度大数量中充分进行自然选择,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加上人工选择,保证经营对象始终是遗传品质最好的立木个体。

其他个体的存在,有利于提高森林的稳定性和地力,有利于改善林分结构及对预留目的树的天然整枝。

5年前,德国通过立法,已全面禁止使用农药。

通过益鸟招引和野生动物保护,恢复合理的“食物链”结构,达到对农林病虫种群数量的控制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1.    产量低、质量差、生态功能弱的林分称为低产林。

论述造成人工低产林可能的原因;

答:

造成人工低产林可能的原因是低价值林分是产量低、质量差、生态功能弱

1)林业生产粗放,科技含量低使人工产量低

粗放经营外,形成大量中低产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林分密度过大。

现在采用人工栽培品种都很速生,通常采用的株行距对人工树种生长空间很快就不够用了,林木因缺乏生长空间衰退,随林龄增长,对生长的限制越来越明显,加上粗放经营,结果形成大量中低产林分。

过密会引起个体生长普遍衰退,群体的光合产量不再增长,而呼吸消耗却增强,造成总产量下降。

过密会引起个体生长普遍衰退,群体的光合产量不再增长,而呼吸消耗却增强,造成总产量下降。

2)人工树种结构不合理,没有适地适树,营造林难度不断加大,对技术的需求不但增加,造成森林资源质量差。

造林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满足树种需求,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3)生态功能弱,生态功能弱主要来自土壤肥力较低,难以满足林木生长的需求,因此在改造过程中通过采伐更新、树种更替、森林抚育、复壮改造、综合改造、补植补造、封山育林、改善林分结构等方式,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进行改造

2.论述人工林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途径; 

答:

 1)遗传改良:

通过遗传改良提高树木的遗传品质,包括:

速生性、丰产性、优质性、抗逆性等。

要实现这些目的应采取的措施是良种壮苗。

而且良种壮苗要经过精心的栽植才能实现目的。

2)林分结构的调控:

林分结构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木材的品质,林分结构的调控分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两个方面。

良好的结构是林分获得高产优质的基础。

为了达到调整结构的目的,生产上采取的措施是密度控制、合理混交。

3)立地的选择和调控:

不是所有的土地都适合培育森林,因此需要对造林地进行选择。

同时还需要改善树木生长的小环境,使树木生长在适宜的环境下。

实现这个目的的主要措施有适地适树、整地、抚育保护。

综上所述,对于用材林造林为了达到速生、丰产、优质和稳定的目的,通常采取以下六项措施。

即:

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合理结构、精心栽植、细致整地、抚育保护。

3.试论述起苗后到栽植过程中对苗木水分平衡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技术环节;

答:

  起苗是培育苗木的最后一关。

起苗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苗木及造林和建园的质量、特别是对苗木水分平衡起重要作用,栽植后的成活率、生长和结果。

在起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苗木枝条健壮,成熟度好,芽饱满;根系健全,须根多;无病虫害。

苗高应达到一定的要求

1)、修剪:

将苗木的病残枝、细弱枝、过密枝及无效萌蘖剪除,减少苗木水分蒸腾,保持苗木体内水分平衡。

剪截口处涂蜡或用薄膜包扎,以防水分蒸发和病菌侵入。

   

2)、根系处理:

将新植苗木的病残根、细弱根剪除,有利于苗木栽植后重发新根。

对于一些不利成活的苗木,可浸入生根粉配成的溶液中,促进苗木生根,提高成活率。

   

养护管理   

(1)保水:

新移植大树由于根系受损,吸收水分的能力下降,所以保证水分充足是确保树木成活的关键。

除适时浇水外,还应据树种和天气情况进行喷水雾保湿或树干包裹。

   

(2)防病虫害:

新植树木的抗病虫能力差,所以要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随时观察,适时采取预防措施。

   

(3)排水:

大树移植后,据树种不同,对水分的要求也不同,如法桐喜湿润土壤,而雪松忌低洼湿涝和地下水位过高,故法桐移植后应适当多浇水,雪松雨季注意及时排水。

   

(4)夏防日灼冬防寒:

北方夏季气温高,光照强,珍贵树种移栽后应喷水雾降温,必要时应做遮荫伞。

冬季气温偏低,为确保新植大树成活,常采用草绳绕干、设风障等方法防寒。

 

有些不耐移栽的植物或者比较大的植物或者远距离运输,尽量不损伤根系,根系上一定要带潮湿的土球,大些更好。

并用其他材质包裹缠紧防止松散,如塑料薄膜,尼龙布,草帘子草包等包裹。

有些相对耐移栽的植物保持根系潮湿,不带或者少带土球都可以的,长途运输要尽量保持其根系潮湿,不脱水。

在根系上可以喷淋些水或者用草帘子草包等包裹。

在移栽前几天充分浇足水,在移栽的前一天不要浇。

对于一些小的近距离运输的耐移栽的花卉,只要把它的根系放在泥浆中滚一下均匀的粘上泥浆就好了。

4.简述植苗造林过程中影响苗木成活的因素;

植苗造林又称为栽植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

1)、苗木的活力:

苗木活力受遗传品质、苗木质量和含水量的影响。

苗木从圃地以裸根的形式起出后,水分状况的变化:

⑴、起苗时根系损伤,细根、菌根破坏,吸水功能下降。

⑵、地上、地下部分水分蒸腾与蒸发,根系不能吸水-水分失衡。

因此需要做好起苗、根系防护工作,强调苗木的假植与储藏。

造林过程中做到五不离水。

2)、造林的土壤水分和温度状况

土壤水分适中、温度适宜,是苗木根系恢复的关键――选择适宜的造林时间是关键。

大兴安岭地区提倡双顶浆造林。

3)、种植技术

⑴、根系舒展,与土壤密接,避免窝根与空隙。

⑵、深度适宜,超过原土痕。

深栽虽然能保证水分,但温度较低。

 

5、试从林分中林木个体间竞争角度,分析人工林抚育间伐的必要性。

答:

由森林形成开始,至成熟为止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内,森林与环境之间、不同林木个体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①幼龄林时期(Juvenile stage,森林形成时期):

从栽植到林分郁闭。

幼树散生,幼树树冠尚未相互交接,个体之间的竞争相对较弱;非目的树种、灌木、杂草的竞争对幼树构成严重的威胁。

②壮龄林时期(Fast growingstage,森林速生时期):

幼林经过对环境的适应和生长,树冠相互交接,形成森林环境,进入森林速生时期。

高生长加快,并逐渐达到最大;林分高度郁闭,林下光照变弱,植被种类逐渐减少;林木个体间的竞争激烈,产生明显的生长差异,林木分化明显。

③中龄林时期(森林成长时期):

森林高生长开始变缓,直径生长加快,并逐渐达到最大。

林木树冠生长迅速,叶面积迅速扩展;胸径和材积生长旺盛,高生长放慢;林木个体间的竞争激烈。

④近熟林时期:

林木开始结实,直径和材积生长趋于缓慢。

林冠保持郁闭,个体间的竞争明显减弱;林木生长和林分外观表现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⑤成熟林时期:

大量结实阶段,胸径和材积生长非常缓慢。

林冠逐渐疏开,林木间的竞争几乎消失;林木在生物学和工艺方面达到成熟。

⑥过熟林时期:

结实能力和种子质量显著下降,生长停滞,自然衰老。

出现枯梢/心腐等生理衰老症状;易于感染病虫害。

从上面可以看出:

人工林自郁闭后至成熟前这段时间(壮龄林时期、中龄林时期和近熟林时期),林分郁闭度越来越大,林下光照变弱, 林木个体间的竞争激烈,产生明显的生长差异,林木直径和材积生长趋于缓慢。

林木自然分化严重,树冠相互挤压,根系相互盘结,林木开始出现自然稀疏。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合理进行抚育间伐。

①抚育间伐可以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环境。

人工林虽然按经济要求和树木的特性配置密度,分布均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单株林木的营养空间缩小,并感到不足,及时抚育间伐,保持该年龄阶段的合理密度,为留存木创造适宜的生长空间。

与此同时,可加速林下枯落物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从而给林木创造较好的生长条件。

②抚育间伐可以长机促进林木生长,缩短林木培育期。

由于抚育采伐扩大了保留木的营养空间,地下根系提高了活性,能更好地吸收养分与水分。

树冠能得到舒展,产生适中的冠幅和叶面积,从而使林木得到较好的生长量。

尤其径生长随密度的降低而明显提高,这就可以大大缩短林木培育期限,早日达到工艺成熟规格要求。

③清除劣质林木,提高林木质量。

④实现早期利用,提高木材总利用量。

⑤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分抗性等。

因此适时对人工林进行抚育间伐是十分必要的。

 

6.试分析您所在省区或市县自然资源条件特点,分析优势与劣势,指出应优先发展的林种,说明采用的主要树种(从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四方面论述)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总面积45.46万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6位。

地貌特征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

东部为三江平原,西部为松嫩平原,北部是大、小兴安岭山地,南部是长白山地(包括张广才岭、老爷岭)。

全省有林地面积1895万公顷,占全国有林地面积的1/1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41.9%。

全省现有草地433万公顷,其中集中连片、宜牧优质草原有187万公顷,是我国10个拥有大草原的省份之一。

现查明有各种矿产资源131种,水资源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四大水系,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三大湖泊及星罗棋布的泡沼,野生植物资源种类繁多,高等植物183科,2200多种,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边疆,位于东经121°11′~135°05′,北纬43°25′~53°33′.总面积约45.4万km2(不包括由黑龙江省管辖的内蒙古自治区加松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73%.

  黑龙江省地貌类型复杂多山,形态类型多样,有中山(海拔高度1000m以上,相对高度在400~500m之间),低山(海拔高度为500~100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