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8775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Word文档格式.docx

3.在对外贸易中,应做到多卖少买,造成对外贸易顺差,使国家有金银货币的净收入,

4.为保证国际贸易的顺差,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

重商主义对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进行贸易,具体来说,怎样通过鼓励商品输出、限制商品进口以增加货币的流人从而增加社会财富。

重商主义者的这些思想实际上只是反映了商人的目标,或者说只是从商人眼光来看待国际贸易的利益,因此,这种经济思想被称为“重商主义”。

(三)重商主义的发展可分两个阶段

重商主义可以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基本思想是相同的,区别主要在于对通过顺差贸易来获取金银货币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

1.早期重商主义

早期重商主义阶段约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

早期的重商主义(Mercantilism),又称重金主义(Bullionism)。

早期的重商主义者把防止货币外流视为对外贸易政策的指导原则。

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他们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不允许出现每一笔交易的逆差,认为出口越多,从国外输入的货币就越多。

主张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

早由于片面地追求在对外贸易中对每个国家都要获得有利的货币差额,故这种早期重商主义理论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其代表人物包括法国的安徒生·

德·

孟克列钦、英国的约翰·

海尔斯和威廉·

斯塔福。

威廉·

斯塔福(1554~1612)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

其所著的《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述的评述》一书,集中体现了重金主义的经济思想。

2.晚期重商主义

从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是重商主义的第二个阶段,即晚期重商主义阶段,其中心思想是贸易差额论。

与早期重商主义不同,晚期重商主义重视的是长期的贸易顺差和总体的贸易顺差。

晚期重商主义,又称贸易差额论,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保证顺差,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

但总的来说,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重商主义都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他们都主张限制进口,对贸易的研究很有局限性。

晚期贸易差额论最重要的代表人是托马斯·

孟(ThomasMun,1571~1641),他的主要著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三、政策主张

重商主义实行的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主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实行“奖出限入”政策。

其政策主张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货币政策

早期的货币差额论主张通过立法禁止金银输出。

到了晚期重商主义阶段,准许输出适量货币,以期获得更多的货币。

(二)“奖出限入”政策

在出口方面,由于原料价格低廉,加工后产品增值,价格提高,所以重商主义者主张出口制成品代替出口原料,阻止原料和半成品的输出。

并实行“奖励出口”政策,国家颁发奖金奖励在外国市场上出售本国商品的商人。

在进口方面,不仅禁止奢侈品输入,对一般制成品的进口也严加限制,因为奢侈品、工业制成品价格昂贵,进口这些商品要输出大批金银,影响货币积累。

(三)关税保护政策

重商主义把关税作为扩大出口、限制进口的重要手段之一。

具体做法是:

对进口的制成品课以重税,对进口的原材料免税;

对出口的制成品减免关税。

(四)鼓励发展本国工业政策

重商主义者认为,保持贸易顺差的关键在于本国能够更多地出口竞争力强的工业制成品,这就需要大力发展本国工业。

为此,各国都制定了鼓励发展工业的政策措施,如奖励增加人口,以增加劳动力的供应;

实行低工资政策,降低成本,以利于出口竞争;

高薪聘请外国工匠;

禁止技术工匠移居国外和工具设备的出口,以保持本国的出口优势;

向生产者发放贷款并提供各种优惠条件。

四、评价

(一)积极作用

1.重商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和欧洲各国工业生产的发展;

2.重商主义重视货币、追求贸易顺差、强调国家干预对外贸易、推行“奖出限入”措施以及鼓励发展出口工业等政策措施至今仍对国际贸易有重要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重商主义提出的许多重要概念,为后人研究贸易理论与政策打下了基础,尤其是关于贸易的顺差、逆差进一步发展到后来的“贸易平衡”概念。

(二)明显缺陷

1.它把经济活动局限于流通领域。

2.重商主义的财富观是错误的。

3.只研究如何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输入更多的货币,没有分析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及能否为参加国带来利益。

4.重商主义只用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资源。

5.重商主义者错误地认为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

一方得益必定使另一方受损。

 

第二节保护关税论

一、历史背景

1.美国独立以前美国是英国的原材料供应市场以及工业品销售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十分落后。

2.独立后的美国面临着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发展道路。

北方工业资产阶级极力主张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而南方的种植园主则坚持独立以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即出口本国农林初级产品,进口本国所需的工业品。

上述两种经济发展道路的不同选择直接关系到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订,即是实行保护贸易政策,扶持本国工业发展?

还是沿袭自由贸易政策,继续保持经济发展的单一性?

3.汉密尔顿坚定地站在了工业资产阶级一边,极力主张实行贸易保护关税制度,扶持本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

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思想主要集中在他在1791年向国会递交的一份题为《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

在报告中,他明确提出了征收保护性关税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工业的发展,就很难保持其独立的地位。

(一)制造业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

1.制造业能够为其他部门提供先进的效率更高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设备,从而提高国家总体的机械化水平,并由此带动专业分工和协作的深化,进一步提高劳动率;

2.制造业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以及生活日用品,因而促进了其他相关部门的发展和壮大;

3.造业可以吸收大量劳动力,因而将吸收外国移民迁入,缓解人口稀缺的矛盾,进而能够加速美国中西部的开发;

4.制造业的相当一部分投入品来自于农业,这就能保证农产品的销路和价格稳定,从而刺激农业的发展;

5.制造业能够提供开创各种事业的机会,因而能够使个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汉密尔顿认为,自由贸易不适合美国的现实。

美国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国家,难以与其他国家的同类企业进行竞争。

(三)采用关税措施将美国的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保护起来,使之生存、发展和壮大。

(四)为了保护和发展制造业,他指出,政府应加强干预,实行保护关税制度,具体措施(P64)

(1)向私营工业发放贷款,扶持私营工业发展;

(2)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保护国内新兴工业免遭外国企业的冲击;

(3)限制重要原料出口,免税进口本国急需原料;

(4)给各类工业发放奖励金,并为必需品工业发放津贴;

(5)限制改良机器及其他先进生产设备输出;

(6)建立联邦检查制度,保证和提高工业品质量;

(7)吸收外国资金,以满足国内工业发展需要;

(8)鼓励移民迁入,以增加国内劳动力供给。

(五)汉密尔顿还认为,一个国家要在消费廉价产品的“近期效益”和本国产业发展的“长远利益”之间进行选择。

一国不能只追求近期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

(六)汉密尔顿的保护贸易不是对全部产业的保护,而是对本国正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产业予以保护,并且这个保护还有时间限制。

(七)汉密尔顿强调,保护和发展制造业对维护美国经济和政治上的独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他认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工业发展,就等于失去了经济发展的基础,其结果是不仅不能使国家强大,而且还可能因此而丧失已经获得的独立地位。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1816年,美国首次以保护关税的名目提高了制造品的关税;

1828年,美国再度加强保护措施,将工业品平均税率提高到49%的高度。

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主要表现在为实现较高的关税水平,鼓励原材料的进口,限制原材料的出口,以便为本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比较廉价的原材料;

同时鼓励工业技术的发展,提高制成品的质量,以增加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意义及局限性

1.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是从美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所得出的结论,反映了美国建国初期急需发展本国的工业,走工业化道路,追赶欧洲工业先进国的强烈要求。

这一观点的提出,为落后国家进行经济自卫和与先进国家相抗衡提供了理论依据。

2.汉密尔顿的关税保护论标志着从重商主义分离出来的两大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形成了两个独立的分支体系,一个是斯密和李嘉图开创的自由贸易理论体系,一个是汉密尔顿和以后的李斯特建立的保护贸易理论体系。

3.汉密尔顿的关税保护论对于落后的国家寻求经济发展和维护经济独立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4.没有注意到保护贸易措施也有其制约本国经济发展的消极一面。

第三节保护幼稚产业论

1.德国的生产力发展落后于英国。

英国出口的廉价商品严重威胁着德国民族工业的生存,德客观上要求实行保护贸易。

2.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受启于汉密尔顿,但远较汉密尔顿的思想深刻和系统,故后人称李斯特为贸易保护理论的真正鼻祖。

李斯特的代表作,184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二、基本思想内容

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是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以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为依据,以英、荷、西等国家兴衰史为佐证,猛烈地抨击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学说,建立起了一套以保护关税为核心,以阶段保护为特点的为落后国家提供保护贸易政策依据的国际贸易理论体系。

(一)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判

1.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论的理论基础是生产力理论。

李斯特指出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

认为生产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所在,财富的生产力与财富本身相比要重要的多,一个国家只有生产力提高了,才能获得更多的财富。

2.经济发展阶段论是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论的理论依据。

(1)李斯特批评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忽视了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

李斯特指出,各国经济的发展必须经历五个阶段:

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时期。

(2)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其贸易政策也应有所不同

①其中在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及农业时期,应实行自由贸易,以促进畜牧产品的出口,并输入工业品;

②到农工业时期,则应实行保护贸易,以保护幼稚工业,使其迅速增长;

③在农工商时期,财富和力量已达到最高点,可再恢复自由贸易。

3.李斯特反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二)保护贸易政策

1.保护贸易的目的

保护本国幼稚产业的发展,增加国内生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保护贸易的对象

幼稚产业;

即新兴的(幼稚的)、面临国外强有力竞争的并具有发展前途的工业。

3.保护的手段:

关税

(1)税种方面

要区别从量税与从价税,应设从量税;

(2)税率方面

不同国家差别税率;

不同产品差别税率。

机器产品进口,减或免税;

对奢侈品工业,最低保护;

生活消费品的工业,高关税保护。

(3)保护制度实施要分阶段渐进实施

第一阶段:

简单的保护关税制度

第二阶段:

实施奖励、补助等辅助措施,配合保护关税

三、意义及局限性

(一)进步意义

1.李斯特发展了重商主义和汉密尔顿的保护贸易理论,以国家经济学说生产力论为基础,充分论证了落后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必要性、阶段性、动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从而建立了贸易保护完整的理论体系,也确立了贸易保护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地位。

2.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及政策不仅对德国当时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使德国在很短时间内赶上了英、法等发展较早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为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指定了一条比较切合实际的国际贸易发展道路。

3.李斯特主张保护的对象是将来有前途的幼稚工业,对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利益也予以承认。

而且,他主张保护贸易是过渡手段,自由贸易是最终目的。

这种观点对于今天一些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缺陷

1.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一些观点明显存在缺陷,如对生产力这个概念理解不深,对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各因素的分析也较混乱,所提出的“以经济部门为依据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等观点是不够严谨和科学的。

2.保护贸易理论在具体操作上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1)对保护对象的选择未作深入分析。

(2)对保护手段的选择违背了特效法则。

根据特效法则,最佳的策略应是鼓励国内生产,而不是限制进口,即应该采取生产补贴的手段而不是关税的手段来保护国内幼稚工业的发展。

第四节超保护贸易论

一、历史背景(P80)

1929年经济危机前,凯恩斯是一个自由贸易论者。

危机后,凯恩斯改变立场,认为保护贸易政策确实能够保护经济,扩大就业。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在书中,凯恩斯批判了传统经济贸易理论,以有效需求不足为基础,以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为政策目标,把对外贸易与有效需求理论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理论。

二、主要内容

(一)批评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主张国家干预对外经济,利用贸易顺差保持国内充分就业

1.自由贸易理论“充分就业”的前提条件已不存在。

20世纪30年代,大量失业存在,自由贸易理论“充分就业”的前提条件已不存在。

2.凯恩斯还认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只用“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来证明贸易顺差、逆差的最终均衡过程,但忽视了国际收支在调节过程中对一国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

他认为,贸易顺差对一国对外贸易有利,而贸易逆差则有害。

他们认为贸易顺差能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就业,而贸易逆差则会减少国民收入,加重失业。

因此,凯恩斯极力鼓吹贸易顺差,反对逆差积极主张国家干预活动,采取各种乎段和保护措施,减少进口.扩大出口造成对外贸易顺差.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3.凯恩斯认为,失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

保持贸易顺差可以增加有效需求,解决失业问题,促进经济繁荣。

因此凯恩斯积极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改变国际收支状况,提高一国国民收入。

(二)凯恩斯的外贸乘数理论

1、乘数理论的主要内容

投资增加所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是投资的倍数

2、凯恩斯的外贸乘数理论

出口增加所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是出口的倍数。

进口相当于国民收入的漏损,会对国民收入和产出产生倍缩效应,而出口则会对本国国民收入和产出产生倍增效应

Y=C+I+G+(X-M)

△Y=〔△I+(△X一△M)〕K

三、政策特点(P81)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贸易保护主义相比,超保护贸易主义有以下特点:

1.保护的对象扩大了。

2.保护的目的变了。

3.保护转入进攻性。

4.保护的阶级利益从一般性的工业资产阶级利益转向保护大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5.保护的措施多样化,不仅有关税,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奖出限入措施。

6.组成货币集团,瓜分世界市场。

三、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一)意义

1.从理论上看,凯恩斯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规律性,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不可否认,为了追求顺差,扩大出口,通过前后连锁的作用,能够促进有关部门经济收益的增加。

在国际经济日益全球化的现代经济中,一国经济发展对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辐射作用也是客观存在的。

乘数论就是反映这种相互联系的内在规律之一。

只要条件具备,成熟的经济机制作用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经济增长。

2.从方法论上看,将贸易问题纳入宏观分析范围是一种进步。

传统的贸易理论侧重要素分析、价格分析和利益分析等,因而属于微观经济分析。

凯恩斯及其后来者应用乘数理论,注意将贸易流量与国民收入流量结合起来,分析出口额的增加对国民收入的倍数起促进作用,从而将贸易问题纳入宏观分析的范围,这在贸易理论上是一种突破。

3.对外贸易乘数理论表明,如果一国存在闲置的社会资源,那么通过出口净额的增加将导致国民收入倍增。

因此,一国应努力扩大出口,把扩大出口所带来的增加收入较多的利用于国内消费,同时减少进口,扩大贸易顺差,确实有助于增加国内的就业机会,活跃市场和促进经济发展。

4.从实践上看,出口贸易的增加对国民收入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日本“贸易立国”政策的成功和“亚洲四小龙”以出口为主导带动经济起飞的实绩完全证实了这一点,因而重视对外贸易乘数论的研究是有现实意义的。

(二)局限性:

1.贸易顺差与国内通货膨胀的矛盾。

2.贸易顺差引起的国内价格上升与出口持续增加产生矛盾。

3.各个国家贸易顺差与世界总进口值增加的矛盾。

第五节中心—外围论

1.二战后,民族国家纷纷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

摆在这些国家面前的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迅速发展民族经济,实现经济上的自主。

但是,民族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特别是旧的国际分工和贸易体系的严重阻碍。

2.普雷维什根据他的研究,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提出了中心一外围论。

他的代表作是1950年出版的《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一书,即著名的“拉丁美洲经委会宣言”

提出者

(阿根廷)普雷维什还有(英)辛格;

(瑞)缪尔达尔

因为他们都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

又称“辛—普—缪论证”

(一)国际经济体系分为中心和外围两个部分

1.发达工业国构成的中心;

广大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外围。

2.中心和外围在经济上是不平等的:

(1)中心是技术的创新者和传播者,外围则是技术的模仿者和接受者;

(2)中心主要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外围则主要从事初级品生产和出口;

(3)中心在整个国际经济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外围处于依附地位并受中心控制和剥削。

3.中心和外围在经济上的不平等是造成中心国与外围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加大的根本原因。

(二)外围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1.普雷维什认为,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贸易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而有利于发达国家,其结果体现就是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

这就是著名的普莱维什命题。

后来,美国辛格(HansW.Singer)与瑞典的缪尔达尔(GunnarMyrdal)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经济学界把他们三人的观点合称为“辛—普—缪命题”。

2.普雷维什认为,造成外围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技术进步利益分配不均。

中心享受科技进步的利益,外围享受不到。

(2)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不同,工业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一般大于初级品。

(3)中心和外围工会的作用不同。

中心国家的工人有强大的工会组织,可以迫使雇主增加工资,使工业品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上。

而外围国家工会组织不健全,力量薄弱,没有能力控制或影响工资.

(三)主张

1.外围国家必须实行工业化,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

(1)外围国家应该改变过去把全部资源用于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的做法,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发展本国的工业部门,逐步实现工业化。

(2)他根据拉丁美洲各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3)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拉美国家经济的发展,他又进一步提出了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

2.为了实现工业化,普雷维什主张外围国家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1)他认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护贸易政策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工业所必须的。

(2)普雷维什指出,外围国家的保护政策与中心国家的保护政策性质不同。

外围国家的保护是为了发展本国工业,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全面发展;

而中心国家的保护是对外围国家的歧视和遏制,不仅对外围国家不利。

(3)主张发展中外围国家建立区域性共同市场,开展区域性经济合作。

3.呼吁中心国家对外围国家放宽贸易限制,减少进口歧视

普雷维什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言人,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出发,对国际贸易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的探讨,为国际贸易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其中包含了科学的成分。

1.普雷维什的“中心一外围”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理论作了开拓性研究。

他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出发,对当代国际分工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存在的发达国家控制与剥削发展中国家的实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从理论与实践上揭示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丰富了国际贸易理论宝库。

2.普雷维什的“中心一外围”体系对“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分析是正确的,它使发展经济学家对“二战”后国际经济关系的不平等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发展中国家打破旧的经济秩序、争取建立新的经济秩序提供了思想武器。

3.普雷维什关于发展中国家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观点,对“二战”后拉丁美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中心一外围理论的局限性

1.对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日趋恶化原因解释有局限性。

实际上,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对本国初级产品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也是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贸易条件逐渐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心—外围论”从发达国家工会组织对产品价格的影响、技术进步利益分配不均及需求收入弹性对收入转移的分析等方面出发来解释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日趋恶化,这就使它具有理论上的局限性。

实际上,造成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除了国际分工格局不合理、初级产品需求弹性外,还在于发达国家长期实行的保护本国初级产品生产的贸易政策,人为地压缩了对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需求。

此外,初级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加工程度低、附加价值低和替代品增加,以及发达国家对初级产品自给的重视和世界经济周期的影响等等,都促成了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恶化。

2.未对传统自由贸易理论造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利益分配不均的原因做出根本性的揭示。

他们不赞成传统的贸易利益分配观点,认为这是在为旧国际经济秩序下发达国家攫取发展中国家财富进行辩护,但是并未对此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核心的传统自由贸易理论造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利益分配不均的原因做出根本性的揭示,在理论分析上就不够全面性。

第六节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发达国家面对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国内市场上国外竞争的加剧,他们加强了对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支持和资助,以使其获得竞争优势。

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