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普通高中学科答题规范doc2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8815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29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漳州市普通高中学科答题规范doc2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漳州市普通高中学科答题规范doc2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漳州市普通高中学科答题规范doc2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漳州市普通高中学科答题规范doc2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漳州市普通高中学科答题规范doc2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漳州市普通高中学科答题规范doc2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1页
漳州市普通高中学科答题规范doc2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1页
漳州市普通高中学科答题规范doc2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1页
漳州市普通高中学科答题规范doc2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1页
漳州市普通高中学科答题规范doc2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1页
漳州市普通高中学科答题规范doc2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1页
漳州市普通高中学科答题规范doc2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1页
漳州市普通高中学科答题规范doc2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1页
漳州市普通高中学科答题规范doc2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1页
漳州市普通高中学科答题规范doc2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1页
漳州市普通高中学科答题规范doc2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1页
漳州市普通高中学科答题规范doc2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1页
漳州市普通高中学科答题规范doc2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1页
漳州市普通高中学科答题规范doc2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1页
漳州市普通高中学科答题规范doc2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漳州市普通高中学科答题规范doc2Word下载.docx

《漳州市普通高中学科答题规范doc2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漳州市普通高中学科答题规范doc2Word下载.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漳州市普通高中学科答题规范doc2Word下载.docx

西江①晚泊

赵嘏②

茫茫霭霭失西东,柳浦桑村处处同。

戍鼓一声帆影尽,水禽飞起夕阳中。

【注】①西江:

指长江的九江至南京段。

②赵嘏:

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晚唐诗人,曾官渭南尉。

6.本诗写景富有动感,充满画意,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诗前两句描绘了江上以及岸边柳浦桑村笼罩在暮霭中的朦胧之状,(1分)后两句转写夕阳中戍鼓声从远处传来,归船卸帆,水禽升飞。

(2分)写景由静入动,极富动感,画意恬静、安宁,(2分)尽现晚泊之惊喜,一扫旅途之惆怅(1分)。

(如从动静对比、有声无声对比等角度来赏析“富有动感,充满画意”,言之成理亦可。

其中的“本诗写景富有动感,充满画意”在提出要求的同时也为考生提示了这首诗写景上的特点。

对此,考生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和简要阐述。

由于我省一再强调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所以几年来考生的高考作文离题现象很少。

但是这并不等于考生不用审题,理解作文试题的要求,明白自己的写作方向依然需要加以重视,比如2009年的半命题作文“这也是一种”,考生就必须充分理解“也”字的限定与提示作用。

再如2010年的省质检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杜甫曰“会当凌绝顶”,苏轼云“高处不胜寒”,林则徐说“山登绝顶我为峰”。

关于“高峰”历来众说纷纭,对此,你有何经历或看法?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不得抄袭。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考生可以在“高峰”的范围内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作文。

但是角度的不同所产生的立意的难易度与表达效果是不同的,因而,如何选择一个不同一般又适合自己的角度来思考与构思还是考生必须审清楚的。

至于其它的试题,一般都有一定题型规则与作答要领,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应该都已经明晰。

临场发挥中,考生应严格按照题干要求,问什么答什么,要克制笔锋,力求精练到位,不能信手涂鸦,如探究题或时文评说一题,针对所问问题,宜分条陈述,先表明观点,再进行论述。

避免用描述性语言或形容性语言来作答,导致解答不清,语意模糊。

二、答题:

技巧与规范

(一)诗歌鉴赏

1.符合题目的要求

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一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

如2003年全国高考古诗鉴赏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

不生杂念;

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是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有一考生这样作答:

我认为“咽”和“冷”,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写出了泉水从石头上流过的声音,给人一种清幽恬静的感觉,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路过香积寺所领悟到的这股自然美景的喜悦的心情。

[解析]本题解题的要求是:

“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但是,此答案只分析了“咽”,将“冷”置于不顾,又没有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其妙处。

这一解答就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2.答题的格式

(1)先观点后理由

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请看2004年高考浙江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

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A.游子思归乡。

【前为观点,后为理由】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

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

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B.思妇盼归人。

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

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

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C.二者兼有。

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2)先分后总式

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

例如,解答2003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有一考生这样作答: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两字的妙处。

先分说】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其妙处。

再总说】。

【此答案从用词之妙分析其效果】

(3)先总后分式

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请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

“凉”。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

【先总说】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

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后分说】

(二)文学作品阅读的答题规范

1.答题步骤

(1)揣摩题干,有备而读

拿到一篇陌生的文章,第一步是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第二步是研读题干,看看命题人问的是什么?

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哪些是较易的?

哪些是较难的?

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

然后,再带着这些问题去进人文本,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品读题目,缘文驰想

文章题目,往往是从一篇文章中冶炼出的精华。

它最先告诉人们作品要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宣扬什么,控诉什么。

比如《报秋》的题目要告诉读者,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都与“秋”有关。

由此读者再沿着文章的思路进行整合联想,从而发现作品的真谛。

(3)浏览首句,略知梗概

一般散文,都是由若干自然段组成的。

每一段都有一个主要意思。

首句往往与本段内容密切相关。

如果我们把各段的首句抽调出来进行整合性联读,就会发现作者写作的思路。

整合首句,能使阅读者迅速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4)默读全文,圈点勾画

浏览首句,了解梗概,是粗读;

默读全文,圈点勾画,是细读。

前者是宏观性的把握,后者是微观性的鉴赏。

解决“问题锁链”当然既需要宏观把握,也需要微观鉴赏。

此过程是组织答案的重要前提。

有两点提示:

一是思考向题要瞻前顾后;

一是准确圈定答题区域。

(5)深思熟虑,精确表达

深思熟虑、精确表达是散文阅读的最后一步,这一步非常重要。

只有深思熟虑,才能精确表达。

在表达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

二要剔除可有可无的字句;

三要用词雅致精确。

惟其如此,散文阅读才能画上一个较为完美的句号。

2.鉴赏须知

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鉴赏,就是要求能够判断文章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

要能正确评价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关键是要有较高的思想理论素质。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记叙文(包括散文)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

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

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

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生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②从选材剪裁角度:

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

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

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

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

结构严密,完整匀称;

烘托铺垫,前后照应;

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

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3.答题规范

(1)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提问方式: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

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作分析

①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与特性。

②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

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

强调了对象与特性。

③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④设问: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⑤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⑥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如2007年福建高考语文卷12题:

请指出“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

”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这里用了比喻,这个比喻把母亲耗尽生命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化了;

凸现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她为了孩子费尽心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

(意思对即可)

(2)文章的结构、思路等

提问方式:

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表情达意+对表达主旨(结构)的作用。

或:

①文首:

开篇点题;

照应题目;

总领全文;

渲染气氛,埋下伏笔;

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②文中:

承上启下;

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

呼应前文。

③文末:

点明中心;

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照应开头,结构严谨;

画龙点睛;

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2007年福建高考语文卷14题:

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答案]落叶一是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

二是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

“落叶”是本文的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

(3)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如2003全国高考语文卷21题:

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

清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案]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

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

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

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4)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2006年福建高考语文卷12题:

“对于几种笑我却会惊心动魄,吓得连呼吸都不敢大声”,请分点概括出使作者不敢大声呼吸的几种笑的具体内容。

[参考答案]①当一位亲密的朋友说出冷酷无情的话时,我们只好莫名其妙地笑。

②当我们向尊敬的人倾诉悲苦,他却轻描淡写地加以应付时,我们只好无聊赖地笑。

③当我们一生忙碌,费尽心机,却不知生的意义而感到悲哀时,我们只好吃吃地笑。

(意思答对即可)

(三)关于选考与探究

高考语文试卷中阅读实行选考的设置,是为了适应新课程选修的实际而精心设计的。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在高中学习期间选学内容以及自己的学习兴趣以及阅读习惯和特长自主选择。

从命题者来说,应该在难度等值方面进行研究,精心设计,为考生提供相对公平的选择机会。

从课改现行省的试卷来看,选考题所选内容的阅读难度、题量以及分值都力求大体相当。

而从评卷结果来看,还是存在着轻微的差别。

如2009年我省语文高考文学类文本的得分率就高于实用类文本,2010年的省质检同样也存在这个情况,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得分率高出实用类文本阅读1分多。

但是,这并不等于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就一定比实用类文本阅读,从其它新课标实验省来看,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得分也有高于文学类文本的。

我们的意思是,在复习知道的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学生一定要选答哪一种文本,我们所能做的可能只能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经验去判断和选择适合自己阅读解答的文本。

至于探究题,不管探究是否开放,做好此类题目,研读文本是基础。

不论是从什么角度出的试题,都是基于对文本的理解的,不能脱离文本作探究。

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设置探究题,以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解决问题,正是我们语文界形成的共识。

此外,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要把高考的探究性试题与我们平时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区别开来,课堂上是可以自由发挥的,而考试则不能;

课堂可以无结论,考试必须有答案。

”因为,即便考试没有提供答案,评分细则也会有。

(四)关于作文

(一)总体要求

作文是重头戏。

一篇成功的作文,在立意、选材、破题、语言等方面都有过人之处。

因此考生必须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作文的审题立意与行文提纲,简洁明晰的提纲是成功作文的开端。

此外,破题点题意识应该时时体现,尤其注意行文的第一、二段,材料运用前后及结尾收笔之时,要时刻不忘回应立意。

文中的点题形式以独立语段为佳。

再者,作文的语言也是关键,可以化用、仿用一些经典的诗文语段,给作文增色。

如果是材料作文,那么考生应该认真拟定一个既包含着材料关键词又漂亮的文题。

其次,书写将是作文的门面,应尽力做到书写清楚、不潦草。

(二)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评卷教师的一些心理共性,也是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注重第一印象

  高考改卷,由于时间太紧,很多老师不得不寻找捷径。

据说,有个别老师改卷只凭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常常就给打高分。

比如有的老师改作文,只是第一段看一下,中间看一下,最后一段看一下,分数打高打低全凭第一感觉。

 虽然不是每个老师都凭感觉打分,但给老师一个好印象却肯定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作文,一个漂亮的开头可能就奠定了高分的基础。

评卷老师每天面对那么多份试卷,如果写作上没有新意,就很容易流于一般。

因此,写得别出心裁、个性鲜明(甚至是有点偏激)、出彩,是作文拿高分的策略之一。

 第二、喜欢条理分明的文章

每天要改数百份、甚至数千份的卷子,光是翻看页面,点击鼠标都已经十分辛苦,因此,在繁重枯燥的评卷过程中,条理分明,字迹清晰的试卷无疑给阅卷人员平添一份好感,都尽量给分。

根据评卷的情况,提几个建议供作文训练时参考:

1.每一次的作文应在60分钟以内写完,写够800字,并做到卷面整洁。

2.努力写好开头与结尾(开头要有文采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文句,结尾要能收起全文、且有自己的感悟),并安排好段落与字数。

3.写记叙文要有描写,写议论文要有修辞方法的运用。

三、卷面规范

网上阅卷是以扫描的形式来反映考生的试卷情况的。

因此,考生切记应该在答题卡要求的范围内作答。

不要超出边框,不要用箭头圆圈标识,不能涂抹擦拭,以免试卷扫描不清影响评判,或因墨点污损而被另类处理。

高考数学解题教学建议

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许耀德

各类数学考试,实质是对应试者解题水平的检测。

一个人的解题水平高低,除与此人所掌握的知识有关外,很大程度依赖于解题者的“解题经验”。

“解题经验”亦称“题感”,指的是解题者对数学问题的内在规律或内在联系的一种感觉。

在解题过程中,思路的展开,不完全是逻辑的,更多的是一种数学直觉,这种数学直觉来源于解题实践,在解题实践中,经过反复地探索、积累、厚积薄发,感觉越来越灵敏,越来越好。

有了良好的“题感”,便可大胆地跟着“题感”走。

因此,要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培养良好的“题感”,而良好的“题感”的培养,必须一定量的解题训练。

故解题教学是高考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然,必要的解题训练,不是指“题海战术”,而是指遵循解题规律,科学地组织解题训练,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良好“题感”为目的。

一个完整的解题过程包含有审题及解题过程的表述两大环节。

其中审题环节指的是对数学问题的阅读、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人脑里所贮存的知识,通过分析、比较,找到解题的切入口。

解题过程的表述环节指的是把解答过程按数学规定要求用文字表达出来,即所谓的规范化解题。

下面我们谈谈自己对解题教学的一些体会,希望对一线老师在解题教学中能有所帮助。

一、关于审题环节

我们知道,数学问题是由已知、未知及解题指令三大部分组成。

所谓的审题,就是对着三部分的阅读、理解。

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解,思考。

以期找到解题的切入口。

例1(2010省质检理10)已知

是定义在

上的函数,其图像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且满足下列条件

A没有实数根B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

C恰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D有无数个不同的实数根

审题:

已知部分:

图像是连续不断的曲线函数

满足条件

(1)

(2)。

未知部分:

方程

上的根的情况。

解题指令:

判断根的个数。

分析:

由于函数是抽象函数,不要指望通过解方程来判断根的个数。

联想根的存在定理,故只要判断

的符号即可。

由条件

(1)知,

,故

,从而

,从而知

上必有实根。

又条件

(2)知若

,有

从而

是减函数。

减函数在

上至多有一个零点。

分析二:

由于此题是选择题,故可通过构造特殊函数,通过特殊函数根的分布情况来推断抽象函数的情况。

为此构造

,且对不同

满足条件要求。

有且只有一根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看出:

所谓的审题,即为理解题意,分清已知和未知,明确解题指令。

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联想、归纳、类比,建立未知与已知的联系,从而找到解题的切入口。

这就是审题的一般规律。

二、关于规范化解题

所谓的规范化解题,主要是指主观题(解答题)的解答过程的叙述要合乎数学的规定要求。

对数学解答而言,解答过程的叙述要符合逻辑要求,不能因果顺序颠倒。

要做到步步有据,跳步要合理。

主要步骤(评卷中的得分点),都要明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由于数学科的特点,一题往往有多种解法,故同一道题,解答过程的叙述不可能是一致的,但前面所讲的标准要求是一致的。

(Ⅰ)

(Ⅱ)

解:

……………………………………1分

…………………3分

…………………5分

………………………7分

………………………………9分

从而

………………………………………………………10分

……………………12分

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整个解答过程逻辑严密,条理清楚,每一步都有依据,主要步骤(得分点)都明确无误地写出来。

如(Ⅰ)的解答是通过求

进而应用倍角公式求出

故如何求

是得分点之一。

一定要表达正确无误,而此题如换另一种解法。

(Ⅰ)解法二:

…………2分

…………5分

解法二是通过求

,进而应用平方关系求出

如何求法是得分点,一定要正确表述。

解题规范化是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一环。

在历年高考中,我市考生因解题不规范而导致卷面丢分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为此,我们向一线教师提出如下建议:

1、强调上课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高考复习中,由于上课是有一定容量要求,不可能也不必要每道题都详尽地、规范地板书表述。

但是每节课都至少要规范地、详尽地板书一或二道解答过程,起一个示范作用。

让学生有样可依。

典型的题型:

如立几的空间位置关系的证明、空间距离与角度的计算、概率统计题的解答、解几中的二次曲线与直线位置关系计算、应用题的解答、证明题的叙述,都要作深入的剖析。

该写什么,该忽略什么要交代清楚等。

2、重视典型错误的解剖,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复习过程中,经过某一阶段,注意收集此阶段复习中学生解题的规范的错例,在课堂加以深入剖析,指出错误的地方,反复强调、纠错,加深学生的印象,尤其是解答过程的所谓“跳步”,一定要合理。

3、平时检测中要严格要求。

养成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平时检测中,对解答过程的叙述,要严格按评分标准进行批改,不要为追求高成绩而屡屡留情。

平时严格要求,才会引起学生的重视,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三、关于解题后的反思

要培养良好的“题感”,解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