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青海省海东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9016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青海省海东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青海省海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载人航天与嫦娥探月两大战略工程的既定战略目标,在未来两到三年时间里将全面完成,完成目标之后我们的路该怎么走,恐怕载人航天与嫦娥探月结合是人们的一种设想。

以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器为例,虽然只是一艘重量仅有8吨的月球探测器,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与阿波罗载人登月飞船相比,除却生命支持系统几乎一模一样。

以载人航天工程技术积累为依托将嫦娥五号放大至45吨规模并加入生命支持系统,这就是一艘的载人登月飞船。

实际上,在载人登月论证之前科学家就已。

两年前我国从乌克兰引进了全套苏联载人登月舱及其技术资料,引进的目的不只是要复制几十年前的登月设备,而是为了尽快获取试验数据,结合我国已经实施的两次月面着陆工程经验,得出载人登月最优方案。

按照当前的研究方向,未来我国载人登月工程可以摒弃阿波罗载人登月的人船合一模式,选择人货分离发射方案。

新一代重型载人火箭负责发射推进舱与返回舱的组合体,(),两大舱段在地球轨道集合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实施登月,这样一艘登月飞船规模将超过阿波罗时代。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顺理成章不折不扣深谋远虑另辟蹊径

B.理所当然彻头彻尾深谋远虑另起炉灶

C.顺理成章彻头彻尾未雨绸缪另辟蹊径

D.理所当然不折不扣未雨绸缪另起炉灶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引进的目的不只是要复制几十年前的登月设备,而且是尽快获取试验数据

B.引进的目的不是要复制几十年前的登月设备,而是为了尽快获取试验数据

C.引进的目的不只是要复制几十年前的登月设备,而且是为了尽快获取试验数据

D.引进的目的不是要复制几十年前的登月设备,而是尽快获取试验数据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负责发射更大规模月球舱段的是研发中的长征九号火箭

B.更大规模的月球舱段由研发中的长征九号火箭负责发射

C.而研发中的长征九号火箭负责发射更大规模的月球舱段

D.月球舱段规模更大,由研发中的长征九号火箭负责发射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核的话称:

“鸡者稽也,能稽时也。

”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

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

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

《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

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干活吧。

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

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

《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

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

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

《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

“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

《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琨“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琨说:

“此非恶声也。

”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

《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

“用一雄鸡,禳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

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

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

“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

”鸡鸣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

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

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鸟,双睛在目。

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

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

王嘉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是由这种遗俗变化来的。

古人认为鸡还是一种吉祥动物。

“鸡”谐音“吉”,鸡年就是“吉祥之年”。

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

还有一句十分喜庆的话叫“龙凤呈祥”,龙的原型是蛇,凤的原型就是鸡。

凤凰的别名是鸭鸡。

《尔雅·释兽》说:

“鸡三尺为鶤。

”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

古人称鸡为“德禽”,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便有这样的说法:

“君独不见夫鸡乎!

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

”“文”“武”“勇”“仁”“信”,这些鸡的优秀品质可都是凤凰所没有的。

(摘编自《“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鸡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古代中国社会的特点有密切关系。

B.李商隐《马嵬》的“无复鸡人报晓筹”中的“鸡人”,与本文的“鸡人”含义相同。

C.“鸡文化”对现代人也有一定影响,比如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

D.鸡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而且鸡的很多优秀品质,是凤凰所不具备的。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既点了题,界定了论述范围,又统领了全文,条理清晰。

B.文章引用资料详实生动有趣,充满文化气息,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C.文章从鸡的命名、啼晨、励志、辟邪、吉祥,一直写到美德,层层递进。

D.文章多方面论述了“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积极影响,“鸡”可称完美。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把鸡当辟邪物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东晋王嘉的作品有记载。

B.民间过年等不到鸡来,就画鸡贴门上,是由把鸡当辟邪物遗俗变化来的。

C.公鸡啼鸣,谐音为“功名”;牡丹代表“富贵”,组合起来的年画吉祥。

D.“鸡文化”蕴藏着先民的情感和智慧,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强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向中亚、中东和欧洲、东南亚和非洲输出自身的优势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管理模式,最后取得世界市场与国际合作优势,实现全方位的开放。

“一带一路”战略吸引了很多战略伙伴的优势资源,为我国健康可持续化快速发展提供沃土。

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优势也有劣势。

优势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沟通更为便捷,合作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会带来更多的商机。

劣势也相当明显,也会带来外来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的冲击,很容易造成本土文化的没落,原有的经济体系也将受到影响。

“一带一路”强调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互相信任,尊重并包容文化差异,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多形式、多渠道谋求交流合作的机会。

一带一路”涵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助于推动全球化均衡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论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材料二:

“一带一路”建设以其开放、多元、共赢的特质,日渐为世界认同。

123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已经与中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朋友圈遍及全球。

中国与巴基斯坦成立中巴经济走廊联委会,缅甸成立实施“一带一路”指导委员会,瑞士政府在外交部设立“一带一路”咨询协调办公室……“一带一路”建设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以及德国西门子、美国通用电气、日本通运等跨国公司,正以不同形式参与“一带一路”合作。

国际人士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真正具有包容性的全球合作项目,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截至2018年底,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果落实率达96.4%;5年多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4万多个就业岗位和20多亿美元税收。

中欧班列开行1.4万列,到达欧洲15个国家49个城市;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项目扎实推进,柬埔寨额勒赛水电站、巴西美丽山特高压项目等一批惠民工程落地生根;中国港口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主要港口建立航线联系……共建“一带一路”的丰硕成果,让沿线国家发展潜力得到释放,人民生活便利了,工作好找了,笑脸也多了,获得感日益增加。

(摘编自《瞩目共建一带一路盛事》)

材料三: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不少美国战略界人士都担心“一带一路”对美国全球影响力构成“一定威胁”。

他们多认为: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中国意欲借此将经济实力转化为地缘政治影响力,控制欧亚大陆,并在国际秩序方面“另起炉灶”。

不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美国智库和战略界人士对“一带一路”并非一味反对,而是心态更趋复杂。

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张克斯等人呼吁,美国不应盲目夸大“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意涵,需要认真对待这一将深刻影响中国内外政策的重要倡议,应深化对“一带一路”相关进展的分析,寻求更坚实的信息基础和更明智的应对之道。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波森、对外关系委员会东南亚项目主任柯兰奇克称,美国国内有不少人对“一带一路”抱有“等着看它失败”的态度,但是“让中国失败”并不必然发生,也不必然对美国有利,美中在促进地区发展等方面并非“你输我赢”关系,不妨考虑“让中国成功”。

曾供职于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南亚问题专家、进步中心高级研究员维耶拉称,“一带一路”与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有很多共同目标,两者如能实现“串联”,可更好完成相关重大项目。

(摘编自《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美国因素”》)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为了赢得世界市场,扩大与他国间的合作,实现全面开放,实施了“一带一路”战略。

B.在全球化可能冲击本土文化、影响本土原有经济体系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强调互相信任和了解,尊重并包容文化差异。

C.“一带一路”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平台,吸引了许多大银行、跨国公司广泛参与,成为真正具有包容性的全球合作项目。

D.美国战略界人士张克斯反对盲目夸大“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意涵,同时也对“一带一路”抱有“等着看它失败”的态度。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化”可以加强国家之间联系、沟通、合作,带来商机,也会给本土的文化、原有经济体系带来不利影响。

B.开放、多元、共赢的“一带一路”,为中国赢得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可,朋友圈遍及全球,日渐为世界认同。

C.“一带一路”成果丰硕,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彻底解决了沿线国家就业困难,为当地税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D.“让中国失败”和“让中国成功”是美国内部对“一带一路”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集中体现了美国人的矛盾心态。

9.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述各方对“一带一路”的不同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

您一定听说过他。

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里,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

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

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

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吏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10.别里科夫“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对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别里科夫胆小多疑,生活在沙皇血腥统治之下,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以求保险,这既和他的性格有关,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

B.别里科夫是教古代语言的教师,他歌颂的只能是过去的东西,或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东西。

C.别里科夫怀旧、封闭、胆小多疑,害怕社会的发展进步,所以用今不如昔来安慰自己,甚至虚妄地歌颂从没有存在过的东西。

D.别里科夫表面上是一个中学教员,骨子里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他当然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11.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

12.别里科夫“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在表达上收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臣密言: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注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夙(平素,过去)遭闵凶②慈(慈爱)父见背③躬(亲自)亲抚养

④终鲜(少)兄弟⑤逮(及,到了)奉圣朝⑥行(行走)年四岁

A.①②⑤B.①②⑥C.②④③D.②⑤⑥

1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

B.作者以自己对祖母的孝为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企图打动晋武帝。

C.文字中包含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并且长期以来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词语,如:

形影相吊、茕茕孑立、零丁孤苦。

D.文段主要用了四字句,还有不少对偶句,琅琅上口,亲切自然。

15.翻译句子。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径

保暹

杉竹清阴合,闲行意有凭。

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

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棱。

翻思深隐处,峰顶下层层。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古悲秋诗文非常之多,可本诗却借秋径赞美了秋天的清静和活力。

B.诗人对秋径深处和峰顶下的层层岩洞,足可隐居的遐想,加深了意境。

C.本诗由小及大、由细到粗地描写了大自然可爱的生物,语言颇见匠心。

D.诗中“静极忽归僧”,与王维的《鸟鸣涧》描写环境,用了相同的技巧。

17.诗的首联写“闲行意有凭”,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云”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的:

“____________”。

(2)庄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不因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密《陈情表》中用比喻的手法来揭示本文主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古希腊在物理学说方面有两大学派,一派以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代表,另一派则①_____,但由于两人的②____,其科学结论也就各异,并形成了鲜明的对立。

亚里士多德学派的观点基本是唯心的,充斥着谬误。

而阿基米德学派的观点基本是唯物的,完全依靠科学实践方法得出结论。

然而从11世纪起,在基督教会的扶持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得到了经院哲学家的重视,他们排斥阿基米德的物理学,把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奉为经典,凡违反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学者均被视为“异端邪说”。

但伽利略却③______,相反他特别重视对阿基米德物理学的研究。

20.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暴龙是一种超大型的肉食性恐龙,生活年代距今约6850至6550万年。

它们的化石以前只是被发现于北美洲各地。

2019年7月29日,赣州被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恐龙足迹。

这是中国乃至亚洲首次发现暴龙类的足迹,对研究中国白垩纪最末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与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赣州享有“中国恐龙之乡”的称号,已经发现并命名的斑嵴龙、中国赣南龙、赣州江西龙等均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化石。

专家建议,将赣州的恐龙化石文化打造成赣州的新名片,全面推进赣州旅游事业的大发展。

评卷人

得分

七、材料作文

21.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透明……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得宿构,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A

2.D

3.C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顺理成章,指写文章、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随着某种情况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结果。

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含有完全合理、不容怀疑的意思。

此处说完成前面的目标后,怎人们自然会想走载人航天与嫦娥探月结合的路,应选“顺理成章”。

不折不扣,指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彻头彻尾,从头到尾,自始至终,完完全全,贬义词。

此处说“这就是一艘什么样的载人登月飞船”,应选“不折不扣”。

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

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此处说在载人登月论证之前科学家就已考虑得很长远了,应选“深谋远虑”。

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

另起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或独立另作。

此处说科学家没有采用以前的方式,而是选择人货分离发射方案,应选“另辟蹊径”。

故选A。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不只是”“而是”关联词使用不当,根据语意,应把“不只是”改为“不是”,排除AC项;“目的”与“为了”杂糅,去掉“为了”,排除B项。

故选D。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

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

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

根据上文“新一代重型载人火箭负责发射推进舱与返回舱的组合体”,以及下文“两大舱段在地球轨道集合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实施登月”,此处陈述对象应为“长征九号火箭”,格式应与“新一代重型载人火箭负责发射推进舱与返回舱的组合体”一致。

故选C。

【点睛】

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第二,辨析色彩。

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4.D

5.D

6.C

【解析】

4.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仔细分析。

D项,“鸡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说法错误,范围扩大,原文是“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D项把“古人”说成了“人们”;

故选D。

5.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论据论证的分析掌握能力。

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

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然后结合选项所分析的材料进行分析。

D项,“‘鸡’可称完美”,说法错误;原文提到“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

故选D;

6.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民间把鸡当辟邪物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说法错误,原文中说,“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

B项,句子前面少了限制性前提,“王嘉认为”;

D项,“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强烈”错误,文中无据,与现实也不符合;

故选C。

【点睛】

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

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

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

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7.D

8.C

9.

(1)中方:

促进我国全方位开放,推动全球化均衡可持续发展。

(2)合作方:

欢迎“一带一路”建设,让己方发展潜力得到释放。

(3)美方:

先是担心威胁美国全球影响力,后来出现有助本国“新丝绸之路”等观点。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并分析理解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本题中,D项,张克斯“同时也对‘一带一路’抱有‘等着看它失败’的态度”说法属于张冠李戴,相关信息在材料三最后一段,原文是“美国国内有不少人对‘一带一路’抱有‘等着看它失败’的态度”。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本题中,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