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9107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docx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docx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转载)

∙发帖者1983

∙0位粉丝

1楼

一、多元文化主义的特征

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最初作为一种文化政策出现在70年代以来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以后逐渐遍及美国和其他一些移民国家。

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的剧变,苏联的解体以及民族主义浪潮的发展,多元文化主义越出了政策领域,而成为一种政治思潮,在西方移民国家发展起来。

多元文化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并没有统一的派别,内部有激进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保守的多元文化主义、温和的多元文化主义等。

从国别上说,多元文化主义也应各国的情况不同而各有不同,如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和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就存在很大差别等。

由于不同思想家身处不同国家,所处语境各异,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就五彩缤纷、多姿多彩。

因此,对于什么是多元文化主义也就不存在一个共同的定义。

不过,总体上看,多元文化主义在政治思想上的主要特征有下列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少数民族的文化差异性。

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主张少数民族和边缘群体的独立价值,主张文化认同和民族个性,要求主流文化或国家对其文化认同给予公共的承认。

多元文化主义者认为,人是深受其所生长的特定的文化环境的影响的,在他们独特的文化环境中,人们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认同,这种独特的文化认同对他来讲是生存之本。

文化少数民族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认同,所以不应忽视或泯灭文化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

其次,主张少数民族的权利维护,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主张各民族和种族之间的平等,反对民族歧视以及同质化的文化霸权,反对文化帝国主义。

多元文化主义者认为,文化之间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不同的文化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及对好生活的不同理解,所以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完美的,都不能把自己的认同强加于其他文化之上,把任何一种文化凌驾于其他文化之上,也不能用一种同质的文化来代替多元社会中多种文化共存的现实。

再次,主张各民族都有权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同时发展和享用自己的文化传统;要求主流社会采取差异原则,赋予文化少数民族以更多的自由和权利。

多元文化主义者认为,即使有些国家承认文化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与多数文化具有相同的意义和地位,可是在现实的制度中,文化少数民族往往处于弱势和劣势的地位,所以他们提出了差异的公民权理论,要求根据差异原则和文化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赋予他们不同的权利和自由。

二、文化多元论:

多元文化主义的萌芽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讲,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潮萌芽于20世纪初的美国。

那时,作为对解决民族问题的“同化论”的反叛,犹太裔美国学者霍勒斯·卡伦(HoraceKallen)提出了“文化多元论”(CulturalPluralism),这一理论的问世为日后的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潮奠定了理论基础。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如何协调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解决民族矛盾一直是美国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1782年,法裔美国学者埃克托·圣约翰·克雷弗柯(HectorSt.JohnCrevecoeur)在《一个美国农人的信札》中首次提出了“熔炉论”(meltingpot)思想;他认为人的生长和植物的生长一样都受制于周围环境的影响,美利坚特殊的气候、政治制度、宗教和工作环境会将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移民熔制成具有同样品质和理想的人。

1909年犹太移民作家伊斯雷尔·赞格威尔在以《熔炉》为名的剧本中,将美国比喻为能使所有的欧洲民族……融化和再生的伟大熔炉。

“熔炉论”从此普及。

“熔炉论”的核心是追求美国民族在传统方面的一致性,而一致性的基础是盎格鲁-撒克逊美国人的传统和历史经历。

在“熔炉论”口号的指导下,美国化运动要求来自东南欧国家的移民“完全彻底地忘却……与出生国之间的一切义务和联系”,[1]无条件地接受美国文化。

进入美国熔炉即意味着放弃原来的风俗习惯、服装、语言,并在感情上和行动上都要像一个美国人。

很显然,“熔炉论”的实质就是“同化论”(assimilation),即认为外来民族必须通过全盘接受主流民族的文化,完全认同于主流民族,从而达到实现所谓的“社会融合”的目的。

∙2011-1-309:

56

∙回复

∙发帖者1983

∙0位粉丝

2楼

1915年,美国学者卡伦开始对“熔炉论”进行批判,他认为,人们可以选择或改变自己的服饰、政治信仰、伴侣、宗教和哲学等,但无法选择和改变自己的祖先,血统和家族关系。

他认为真正的美国精神应该是“所有民族间的民主”(democracyofnationalities),而不是某一民族对其他民族的绝对统治。

1924年,他提出了“文化多元论”,首次使用了“文化多元主义”(Pluralism)这个词。

卡伦的文化多元论包含了后来出现的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潮的一些观点,但是二者并不相同,文化多元论主要针对的是“美国化”运动,所要求的是白人社会内部各种文化之间的平等,文化多元论思想并没有包括有色人种的文明,这一理论的提出只是白人社会内部的分歧。

但是,卡伦的文化多元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唤醒了少数民族争取自己权利的意识,对“熔炉论”的批判启蒙了人们的认识,使人们从对僵化的同化政策的认同中解放出来,转向到对对多样化生活方式的接受上,这就为战后出现的黑人运动以及民权运动提供了思想渊源,也为多元文化主义在加拿大和其他移民国家的兴起作了铺垫。

三、反同质、倡多元:

多元文化主义的产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民权运动的兴起是当代多元文化主义产生的直接历史背景。

美国民权运动的爆发加剧了人们对多元文化的追求,使少数民族群体可以团结起来争取自己的权利,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在这一运动中孕育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风起云涌的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下,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历时数百年构建的殖民主义体系已经濒临瓦解,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内部的种族、民族矛盾也进入了高涨期。

在黑人与白人的冲突中,黑人争取平等民权的斗争表现出不同的政治取向,不仅唤醒了黑人群体,而且也影响到了美国其他所谓的“有色人种”。

这些谋求民族独立地位的政治运动,使西方国家的传统政治理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发达国家都需要在面对种族、民族、宗教、语言、文化等社会异质性基础上重新定义他们的国家。

民权运动对传统权威提出了多方位的挑战。

民权运动采用的是以种族为基础的“群体斗争”的方式来争取“群体权利”,这种斗争方式是对强调个人权利的美国传统的一种极具创意性的反叛。

民权运动迫使国会通过的一些法律和移民政策,使得黑人、移民和少数民族可以享受平等的政治和公民权利,这为多元文化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政治基础。

与此同时,民权运动也重新唤起了民族意识和骄傲,打破了民族大熔炉的美梦,掀起了文化寻根的热潮。

这一切都促进了多元文化主义理论的产生,并使这种理论逐渐成为少数民族群体争取权利的武器。

多元文化主义虽然萌芽于美国,但真正形成是在加拿大。

加拿大政府在1971年推出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标志着多元文化主义的正式形成。

加拿大是一个由一百多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这些民族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地区。

加拿大曾先后是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地,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加拿大在民族问题上坚持的是民族同化政策。

所谓民族同化政策,就是指政府采取法律的、行政的手段,使被统治民族或少数民族失去原有的特征,而被吸收、被合并于统治民族和主体民族。

这种政策就是要求移民放弃自己祖国的文化与传统,接受英国和法国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也就是以英、法文化作为加拿大文化的基质和主流,强迫所有的非英裔、非法裔种族转变民族意识,归化为加拿大人;不准其他民族保留其祖居国的民族认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加拿大政府对非英裔和非法裔移民的歧视政策解冻。

从1945年至1961年,有210万人非英裔和非法裔的移民移居加拿大,使本来就已经相当多元化的加拿大社会在短时间内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新旧民族群体的交往,强烈的对比使不同民族加深了对自我的认识。

文化的碰撞浓缩了民族的认同。

在此期间,邻国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跨国了边界,影响到加拿大,越出单独的黑人人群而在加拿大不同族群中发展变化起来,首先举起义旗的是占全加人口四分之一的魁北克的法裔加拿大人,他们要求民族权益的斗争如火如荼,逐渐白热化。

随着法裔乃至以后加入到其中的其他民族意识的觉醒,传统的盎格卢——撒克逊的同化政策式微。

∙2011-1-309:

56

∙回复

∙发帖者1983

∙0位粉丝

3楼

面对愈演愈烈的英法两大族裔之间的社会民族矛盾,加拿大政府组成了研究双语双文化问题的“皇家调查委员会”(RoyalCommissiononBilingualismandBiculturalism),于1965年向向政府提交了一项报告,正式提出了以“多元文化”取代原先的以英法文化为基础的双文化政策。

该项建议得到了政府的重视。

1971年10月,加拿大总理特鲁多(PierreTrudeau)正式代表政府将“多元文化”列入政府的施政大纲。

特鲁多总理在演说中提出:

我们不主张同化,我们不主张消除文化差异,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在一个团结统一的加拿大国家中和平共处。

政府鼓励加拿大各民族在保持本族文化的前提下彼此共享文化特色和价值观,使我们的社会更加丰富多彩。

1972年,加拿大政府内阁增设“多元文化部长”(MulticulturalismMinister)职位,具体制订了展示各种民族文化、研究各民族历史、推进各民族交流等六大规划,各级地方政府设立“多元文化工作部”,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正式在全加拿大付诸实施。

加拿大推行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迅速在欧美许多国家引起强烈反响,支持者纷纷撰文,称其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最佳途径。

1975年,瑞典继加拿大之后正式宣布在国内实施多元文化主义政策。

1978年,澳大利亚在历经多年的讨论之后也正式将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纳入其国策。

美国虽然没有正式宣布实施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但其传统的“熔炉论”已受到冷落,开始把美国视为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沙拉拼盘”的国家。

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和思想在诸多国家中受宠,多元文化主义思潮也蔓延和发展起来,并作为一种政治理念和政策成为不少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依据。

四、多元文化主义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发展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在七十年代因经济高涨而引入了大量外籍劳工的西欧国家普遍面临如何缓解“外劳”与本国人矛盾的问题,由此,英、法、荷、比、丹等国相继在不同程度上实施多元文化政策,允许外来移民在移入国内保持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多元文化热”在西欧迅速升温。

从某种程度上说,多元文化主义学说作为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运用和实施。

在理论上,它的倡导者纷纷引经据典,著书立说,阐述其主张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而一些持反对态度的学者却开始对多元文化主义提出质疑,一时之间,在多元文化主义的倡导者和其反对者之间展开了一场学者间的激烈争论。

加拿大著名学者凯姆利卡(WillKymlicka)把这场论战称为“多元文化主义战争”。

[2]

这场关于多元文化主义的争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多元文化主义产生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代,论争的主题主要是围绕着赋予少数民族群体差异的公民权利是否具有正当性而展开。

多元文化主义的捍卫者们批判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倾向忽视了少数民族群体的价值和重要性,他们认为一味地强调文化的普遍性很容易导致文化压迫和专制,所以他们很强调文化的特殊性和独特性,主张尊重文化之间的差异,尊重少数民族群体的文化价值,强调少数民族群体的文化也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经过争论,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尊重少数文化价值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少数人的文化权利。

第一阶段的争论可以说是以多元文化主义者的胜利而告终,因为现在已经很少人质疑少数权利是违反正义的。

尽管如此,但是仍有许多人担心赋予少数民族群体以差异的公民权利会破坏社会的团结与稳定。

因为“公民身份”这个概念,应该是使不同种族、性别、阶级、生活方式的人,都能在这个概念下凝聚成同一个政治社群和国家,所以公民身份是一种统合的力量。

而强调群体差异、赋予少数民族群体以特权,会促使差异群体更加强化其内在的特性,而忽视公民的公共精神,危及社会的团结,所以第二阶段的争论主要是围绕着少数民族群体的权利是否会危及社会团结与稳定而展开。

直到现在,关于多元文化主义的争论仍在继续,而且争论的主题也在不断的深入。

多元文化主义学说在它产生之初被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而为许多国家所采纳,但是由于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本身所具有的一些局限性,它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对多元文化主义的各种批评日趋增多,而且愈来愈尖锐。

到了九十年代末,在国际互联网上已经出现了“多元文化主义是新种族主义”“危险的多元文化主义”“为什么多元文化主义是错误的”等等这样一些专题网站,对多元文化主义展开了咄咄逼人的讨伐。

∙2011-1-309:

56

∙回复

∙发帖者1983

∙0位粉丝

4楼

五、余论

从多元文化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不管人们是赞成还是反对,多元文化主义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导致了文化认同危机,使多元文化主义受到人们的重视。

经济全球化过程对现代化先行的发达国家来说是西方的经济、政治、文化和观念向世界渗透的过程,而对那些后行的欠发达国家来说,其政治、经济、文化又不同程度地受其影响和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弱势民族的认同出现危机,文化认同问题遂为关注焦点。

由于从传统到现代转型变化的节奏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使人在不断面对一个生疏的世界时力不从心,失落感、异己感和价值上的困惑感,在深层次上说就是一种文化认同危机。

人生存于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长期的文化熏陶,培育了人们的一种文化认同,以及由此而产生出的一系列的制度和行为方式上的认同。

而当旧的环境失去、旧的行为变异时,它所带来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过去心灵所系的文化命脉的动摇,同时也意味着所有的价值和意义的重新寻找,所以,“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到何处去?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何在”等文化认同问题重新成为时代的问题,而且愈益突出,拷问着许许多多人的心灵。

这种认同危机的产生,使人们更加关注多元文化主义。

第二,多元文化主义是在批判一元文化主义,即欧洲中心主义的过程中产生的。

这种一元文化主义的原则和理念对于日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来讲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了,它已经不能解决多元社会所产生的一些问题,所以人们会更多地接受转向到了多元文化主义。

正如陈燕谷所指出的,“文化多元主义(multiculturalism),顾名思义,是相对于文化一元主义而言的。

”“文化多元主义者正是在颠覆欧洲中心主义这一共同的目标下集结起来的。

”[3]多元文化主义是对一元文化主义的同化政策的批判。

戈德伯格指出:

“所谓的同化,或曰汇入主流的熔炉,意味着放弃那些‘非美国的价值’,常常是公开的放弃你的主体性与文化差异,以便接受那些把你塑造成美国人的一元文化价值。

后者当然是历史地取得霸权地位的那些阶级和种族的文化价值。

”[4]

欧洲中心主义就是一元文化主义的代名词,它是现代殖民主义的产物。

在这个长达数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欧洲列强在美洲、非洲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建立起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的霸权。

这种霸权具有普遍性,它让全世界都臣服于一个“普遍”的真理,迫使所有的异质文化都纳入一个普遍的规范模式之中。

欧洲中心主义就是西方文化的普遍化,它时而利用其种族优越性把自身作为规范强加于人,时而又掩盖其种族性,使其成为一种“隐形规范”。

欧洲把自己看成是命定的“天之骄子”,整个非西方世界被划入没有历史的惰性存在,它抹杀了欧洲文化自身的杂交性,而最大限度的淡化了殖民主义与西方霸权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

多元文化主义者就是要批判这种具有霸权性质和普遍主义色彩的一元文化主义,即欧洲中心主义。

他们认为现代殖民主义与种族主义决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掠夺与剥削,政治上的奴役与压迫,而且是一种压迫性的文化生产,一种不平等的文化表象关系,以及一种体制性的话语/权利实践。

他们强调,“把种族问题置于次要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5]多元文化主义代表了广大非西方国家的利益,表达了广大处于弱势的少数文化群体的利益,也符合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历史潮流,所以受到了人们广泛重视。

第三,多元文化主义在现代社会中获得比较广泛的认同,与后现代思潮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没有后现代思潮,多元文化主义可能还缺乏强有力的哲学层面的论证,缺乏深刻的思想资源。

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于80年代中后期,是对启蒙主义话语或者说现代性方案加以怀疑和否定的思想成果。

与现代性强调理性选择、客观规律和准则以及统一性相反,后现代主义坚持差别性、多样性以及异质性高于同质性。

换言之,后现代主义尊重多样性与差异性,以颠覆、解构西方现代主义的理性思维方式与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为已任,倡导多元主义,尊重各种文化形态的存在权力,否定西方白色文化所承载的欧洲中心主义。

后现代主义坚定拒绝元叙事、整体性模式或普遍主义,因为它们通过包容与排斥策略,将异质性整理并同质化纳入自己的秩序当中,并在总目标或普遍原则的名义下削弱或者剥夺其他的、弱势的以及边缘的话语权力。

提倡解中心,消结构、消边界和多元化的后现代主义是现代社会在思维方式上的一次根本性的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多元化在社会各个方面逐渐成为一个基本的原则。

∙2011-1-309:

56

∙回复

∙发帖者1983

∙0位粉丝

5楼

从理论上来讲,多元文化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它既是对传统主流文化的一种挑战,又是捍卫和扩大民权运动成果的一种政治手段和工具,同时也是对已经出现的经济和资本全球化所带来的后果的一种理论上的严肃探索。

多元文化主义改变了欧美国家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的部分内容,在历史领域内建立了新的知识结构和内容,改变了这些国家对本国历史和传统的认识。

多元文化主义珍视多元文化的共生,强调文化平等,反对区分文化的优劣,反对以欧美文化为标准尺度来对各种文化进行优劣排序。

对普遍主义以及西方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等霸权主义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从实践上来讲,多元文化主义在像美国、加拿大多民族多文化的社会中,起码在主张者的意识中,有缓和不同民族或种族利害冲突、为文化少数民族争取权益的作用。

同时,多元文化主义强调多元,反对同质,这对于解决国际社会上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的问题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但是,多元文化主义没有提出保持多元的根本途径,没有认识到产生文化不平等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制度。

而且在理论上多元文化主义思潮也面临着一种困境,它提出了解释自由民主传统和民族性内容的新思路,但在强调不同群体的经历的同时,如何将不同群体的传统与主流社会的民族传统统一起来,它并没有提供有力的答案。

而且由于需要强调“多元”,多元文化主义者往往要求摆脱“一元”的影响,这种做法给多元文化主义带来了理论上的困难。

通过研究多元文化主义使我们认识到,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时一定要处理好国家属性与民族属性的关系,在多民族国家中,每一个民族都有两重性,即国家属性和民族属性,只要国家存在一天,国家属性就永远都是第一位的,民族属性是第二位的。

如果过于强调民族属性,会被民族主义者所利用,进而导致社会动荡和国家分裂,如果忽视了民族属性的存在,或压抑民族意识,会导致民族不满,破坏民族团结,甚至发展为民族争斗,影响经济建设,也会威胁社会稳定。

所以,我们应该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基础上争取最大限度的实现各民族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形成一个丰富多彩而又稳定和谐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