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九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9145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九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九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九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九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九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九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九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九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九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九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九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九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九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九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九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九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九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Word格式.docx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九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九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九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Word格式.docx

A.能源动力B.通讯技术C.交通工具D.机械设备

12.(20xx宿迁17.)科技发明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史蒂芬孙一电灯B.瓦特一火车C.爱因斯坦一汽车D.菜特兄弟﹣飞机

13.(20xx重庆14.)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

对这一变化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

年份

1880

1900[

1910

1920

产量(亿吨)

0.04

0.21

0.46

0.94

A.蒸汽机的改良B.水车的诞生C.内燃机的应用D.电灯的发明

14.(20xx成都18.)“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运用中,作出杰出贡献的时代先锋有()

①瓦特②马可尼③富尔顿④爱迪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20xx潍坊23.)1921到1925年之间,福特汽车价格下降了六分之五,购买一辆福特汽车还不到一般工人三个月的工资;

1929年,美国几乎平均每家拥有一辆汽车。

这主要得益于(  )

A.生产技术改进B.蒸汽机的发明C.内燃机的应用D.计算机的普及

16.(20xx成都16.)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看完《物种起源》后,马上给作者写信说:

“如果是必须的话,我准备接受火刑,也要支持你的理论。

”该“作者”是()

A.牛顿B.达尔文C.法拉第D.爱因斯坦

17.(20xx贺州12.)卡尔·

本茨被称为“汽车之父”,使他创制汽车成为可能的前提条件是(  )

A.蒸汽机的改良B.电动机的发明C.电器的发明 D.内燃机的创设

18.(20xx贺州4.)图表2为18世纪-20世纪初中国、美国和德国制造业份额数据表,导致中国制造业份额发生重大变化,是于当时我国(  )

A.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没有主动向西方学习

C.错失两次工业革命之机          D.国内政权更替频繁

19.(20xx广东21.)如题21图所示,关于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表述合理的是()

题21图

A.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存在内在联系B.自然科学发展导致“一战”爆发

C.自然科学成就都是政治斗争的结果D.社会发展进程就是自然科学发展进程

20.(20xx山东烟台22.)如图是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显著变化。

导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殖民扩张B.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C.开始使用大机器生产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21.(20xx福建26.)“电工技术革命是一次巨大的革命,而电的利用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

”人类由此进入()

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信息时代D.网络时代

22.(20xx菏泽15.)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就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充满了“青年时代”“所具有的活力,处于高速发展期。

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蒸汽时代的到来C.列强的殖民扩张与掠夺D.电气时代的到来

23.(20xx菏泽20.)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图6()

A.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B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C.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D.信息化贯穿全过程

24.(20xx淄博15.)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也是英国历史文化名人的墓地,20xx年3月去世的著名科学家霍金被安葬在这里,与长眠于此的英国名人为邻。

这些“邻居”中,包括(  )

A.阿基米德B.牛顿C.伏尔泰D.爱因斯坦

25.(20xx孝感21.)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特别是党的xx大后,随着我国经济较快增长,居民收入显著提高。

汽车在我国家庭中快速普及,下列品牌与最早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的汽车“亲缘”最近的是()

A.长安福特B.北京现代C.东风本田D.上海大众

26.(20xx东营20.)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

以下使用这种“新动力”的交通工具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二.列举题

27.(20xx安徽1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家概括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2)《》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3)以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便利。

(4)我国著名化学家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制出纯碱,打破欧美对碱业的垄断。

28.(20xx广东27.)世界工厂为世界制造,世界工厂因创新而不断变迁;

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题27表

工业革命与世界工厂的变迁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末

20世纪中期(二战以后)

20世纪末

工业革命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世界工厂

英国

美国

日本

特点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

制造中心

分散化

——摘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题27表

材料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了新的“世界工”

——周斌、李水风《中国:

做真正意又上的“世界工厂”》

材料三中国商品充斥于世界各个角落,以至于有“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的说法……但是中国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品牌、市场网络、管理诀窍还在欧美日等跨国公司手中,这就出现了“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局面,利润流向国外。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中国的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摘自陶金钰《当代中国世界工厂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世界工厂”的产生起源于哪一历史事件?

并概括“世界工厂”国家的主要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首先成为“世界工厂”的政治前提。

(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的“世界工厂”与英国相比有何不同?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说明了什么?

如何才能改变“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现状?

(4分)

(4)综上所述,从“世界工厂”的变迁中,我们可借鉴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2分)

29.(20xx淄博18.)近现代德国的兴衰影响欧洲乃至世界。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强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据【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德国何时首次成为“世界性强国”?

并列举史实说明。

材料二:

下面是德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事件

1945年

苏美英法四国按照雅尔塔会议协议,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各占领区的管辖措施不尽相同。

1949年

英法美占领区成立联邦德国,首都定为波恩;

苏联占领区成立民主德国,定都柏林。

两者都是独立主权国家

1951年

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互为宿仇的法德两国开始和解,欧洲一体化开始起步。

1961年

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修建由暸望塔、混凝土墙、壕沟、铁丝网等组成的边防设施,俗称柏林墙,希望以此阻挡西方势力的渗透。

1970年

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向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敬献花圈,后又自发下跪,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为自己的民族赎罪,向曾被奴役的国家请求重归于好,史称“华沙之跪”。

197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联邦德国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两国正式建交。

1990年

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民主德国整体加入联邦德国。

柏林成为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首都。

---据丁建弘《德国通史》

(2)以“战后德国的分裂与统一”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必然涉及表格中哪些事件?

为什么?

(写出两件即可;

分别说明理由)

材料三:

据新华社报道,20xx年4月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战略,以建立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为三大主题,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生产模式,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3)根据材料指出德国“工业4.0”战略的基本特点。

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工业1.0”“工业2.0”“工业3.0”各以哪件事为代表,各自特点又是什么?

30.(20xx百色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村料一动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一一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

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村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视机、收录机、VCD、DVD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洗衣机……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更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但是科技的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以科枝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请回答:

(1)列举工业革命中“动力的命合”和“运输的革命的成就各一例。

(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的影响(1分)

(2)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1分)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特点。

(2分)

(3)“科技的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请分别以工业革命和材料二反映的那次科技革命为例加以说明。

(2分)并就“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谈谈你的认识(2分)

31.(20xx北部湾17.)(10分)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又极大地影响着城市

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东北部城市的繁荣为西部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由于运输条件改善,运河和铁路快速兴建,贸易、商业发展迅速等因素,东部向西部移民进程加速……西部一分剩余农业劳动力来到城市找工作,成为推动西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董革非著《美国城市化进程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图120世纪初,有轨电车在世界各地曾经得到极大的发展

图2旧上海街头的有轨电车

材料三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日本在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完成了汽车普及化。

到1992年7月,日本各类汽车的总拥有台数已达到6000万台,不但导致空气污染,而且交通拥堵日趋严重。

——摘自李蓉蓉、郭惠斌等着《日本的城市化过程分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河和铁路快速兴建”与哪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及广泛使用有关?

(2分)依据材料一,概括“运输条件改善”对推动美国西部城市发展的作用。

(1分)

(2)依据材料二,20世纪初哪种交通工具在城市得到广泛使用?

(1分)这种交通工具以什么新能源作为动力?

(1分)这种新能源的广泛使用说明人类历史进入了什么时代?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日本取得的哪些经济成就推动它在“二十世纪60年代中到70年代中期完成了汽车普及化”?

(2分)依据材料三,指出“导致空气污染,而且交通拥堵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1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影响城市化进程带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

32.(20xx广安二)(7分)科学技术是第一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实力成为衡量国家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展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

工厂里机器在轰鸣,江河中轮船在航行,铁路上火车在奔驰……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新时代。

(1).材料一中的机器、轮船、火车使用的是哪一种动力机器?

材料二19世纪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理论、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2).19世纪70年代初,发电机、电动机被发明出来,这是电磁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结果。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电磁学理论的科学家是谁?

(3).19世纪末,电讯技术兴起。

电话和无线电报的发明人是谁?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明的、以内燃机为动力机器的两种新交通工具是什么?

材料三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开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为核心,其影响之大是以往任何一次科技革命都不可比拟的。

(5).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分别在1964年10月16日和1967年6月试验爆炸成功。

中国被誉为“两弱元勋”的科学家是谁?

(6).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美国首先登上月球。

哪一历史事件(最早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美之后又一个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33.(20xx南京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

……从早期的中小型家族企业占多数,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由于破产的小手工业者源源不断地流入,形成了庞大的失业大军。

于是工厂主竭力压低工资,无产阶级所受的剥削不断加强。

……1825年在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大约每隔10年左右就爆发一次

——《世界史·

近代史编》

材料三工业化开始后,殖民扩张逐渐向世界各个已有文明的核心区推进,西亚、北非、印度、中国等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继落入了西方列强的控制。

……他们动用工业文明的技术手段杀戮和压迫弱小民族,变得比任何时代都更野蛮

——《世界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兴起的时间和最显著成就分别是什么?

据材料一,概述生产组织形式的新变化。

(2)归纳材料二中主要历史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对此,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什么纲领?

(3)材料三中“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古文明有哪些共同特点?

“印度”被哪个西方列强所控制?

(4)综上所述,概括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特性。

34.(20xx赤峰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对现代世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

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创度,创立了国民军制。

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见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

------美国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二德美两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站在了世界的前沿。

全民教育为德国培了高素度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

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1910年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越了所有欧洲国家。

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也保护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以重大科枝发明为基础,迅速赶上并超过了欧洲各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

------电视纪录片《大国强起》解说词

材料三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民族。

邓稼先、袁隆平、钱学森等许多科学家为中国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中任选两项发明成果,概括其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影响。

(不得

抄材料原文)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出德国和美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出一项发明成果。

(3)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位科学家做简要介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xx年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九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B

C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20xx安徽13.)

(1)牛顿

(2)物种起源

(3)内燃机

(4)侯德榜

28.(20xx广东27.)

(1)事件: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主要特征:

他们都是制造中心,制造业发达。

政治前提:

通过了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政体。

(2)不问:

美国主要发展重工业。

原因:

①科学技术、生产力领先世界:

北战争,实现国家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说明中国的制造业发达。

掌握核心技术,打造世界品牌,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

(4)经验:

经济的发展需要重视科学技水的发展.进行不断的创新。

29.(20xx淄博18.)

(1)20世纪初;

德国统一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工业化进程加快。

(2)分裂涉及事件:

两者都是独立主权国家,理由:

统一的德国一分为二。

统一涉及事件:

理由:

一分为二的德国合二为一。

(3)智能化;

“工业1.0”代表事件:

瓦特改良蒸汽机为代表;

特点: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工业2.0”代表事件:

电力的广泛使用,特点: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工业3.0”代表事件:

电子计算的发明和使用,特点:

人类带入信息时代。

30.(20xx百色18.)

(1)动力革命:

瓦特改良蒸汽机。

运输革命:

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机车;

富尔顿发明的轮船。

(1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

影响:

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2)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1分)特点:

大大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科技的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

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负面影响:

工业革命生产过程中排入出大量的废气、废渣、废水造成环境污染,资源的过度开发破坏生态环境等。

第三次科技革命:

学生沉溺游戏,荒废学业;

高科技犯罪;

色情传播等。

(2分,各答出其中1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䪨情给分,每项不超过1分)

认识:

开放性答题,涉及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网络文明安全等。

(每点1分,共2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31.(20xx北部湾17.)

(1)汽船、火车;

运河和铁路快速兴建,贸易、商业发展迅速等因素,东部向西部移民进程加速……西部一部分剩余农业劳动力来到城市找工作,成为推动西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2)有轨电车;

电;

电气时代。

(3)科技革命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推动了日本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汽车普及化;

汽车普及化。

(4)大力交通运输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32.(20xx广安二)

(1).改良蒸汽机(或蒸汽机)。

(2).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或法拉第)。

(3).电话:

贝尔;

(1分)无线电报:

马可尼。

(4).汽车(0.5分)、飞机。

(0.5分)

(5).邓稼先。

(6).20xx年10月15日-16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地面(“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地面;

或“神舟五号”)(1分)

33.(20xx南京28.)

(1)珍妮机的发明。

19世纪70年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

出现垄断(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

(2)无产阶级处境艰难(失业威胁;

剥削沉重);

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制度。

《共产党宣言》。

(3)起源于大河流域;

属于农耕文明等。

英国。

(4)进步性与局限性(剥削性、扩张性与野蛮性)并存。

34.(20xx赤峰19.)

(1)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等;

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导致了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的发现,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等。

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

(2)注重发展科技教育,保护发明创造;

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