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四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9276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3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市第四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郑州市第四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郑州市第四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郑州市第四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郑州市第四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郑州市第四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郑州市第四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郑州市第四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郑州市第四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郑州市第四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郑州市第四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郑州市第四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郑州市第四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郑州市第四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郑州市第四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郑州市第四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郑州市第四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郑州市第四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郑州市第四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郑州市第四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州市第四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Word下载.docx

《郑州市第四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市第四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Word下载.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郑州市第四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Word下载.docx

涨潮()波澜()玉砌()晶莹()

5.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2分)

A.拟人B.比喻C.夸张D.排比

(三)阅读诗歌,按要求作答。

(4分)

6.读下面的诗,理解诗意,补全诗句。

夜捕

流沙河

儿女拉我园中去,

篱边夜捕蟋蟀。

静悄悄,步步侧耳听,

小女握瓶,小儿照灯火,

一回捕获八九个,

从此荒园。

且看瓶中何所有,

断腿冤虫,悲哀与寂寞。

二、古诗基础(40分)

7.请把“春”“夏”“秋”“冬”四个字准确地补入下面的诗词中。

(每空2分,共8分)

(1)绿树荫浓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2)银烛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3)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4)江南有丹橘,经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8.小学毕业了,你想在好朋友的毕业留言册上写一句古诗,你会选择哪一句?

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9.请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字。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涕: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

(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躬:

10.默写。

(每空2分,共20分)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明月何时照我还。

(2),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3)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映日荷花别样红。

(4)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7)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8)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10)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三、文言文基础(16分)

饭后钟

王播①少孤贫,尝居扬州慧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餐,诸僧厌恶,播至,已饭矣。

播惭,题诗壁上云: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②饭后钟。

”后二纪③,镇扬州,访旧诗,已碧纱笼之矣。

援笔续云:

“三十年来尘土里,于今始得碧纱笼。

(《唐摭(zhí

)言》)

【注释】①王播:

唐代人。

②阇黎(shé

)梵语,指高僧。

饭后钟:

寺庙本来是饭前敲钟聚集众僧,但和尚们因为王播的缘故吃完了才敲钟。

③纪:

古时十二年为一纪。

11.下列句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王播少孤贫孤:

幼年丧父

B.尝居扬州慧昭寺木兰院尝:

曾经

C.播至,已饭矣饭:

米饭

D.于今始得碧纱笼始:

12.文言文中常有省略主语的现象,请把下面句子被省略的主语补充出来。

(每空3分,共6分)

(1)诸僧厌恶,播至,()已饭矣。

(2)后二纪,()镇扬州,访旧诗。

1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堂已了各西东”指的是等王播到了饭堂,僧人们都已经吃完,各自走了。

B.“惭愧阇黎饭后钟”指的是僧人们饭后敲钟的行为令王播很羞惭。

C.“三十年来尘土里”指的是王播三十年来在世俗的风尘中奔波。

D.“于今始得碧纱笼”指的是王播的诗现在才有碧纱笼罩着。

14.对于王播题诗讽刺和尚一事,宋代的苏轼曾作诗评论。

阅读下面这首诗,用自己的话概括苏轼的观点。

(5分)

石塔寺

苏轼

饥眼眩东西,饭肠忘早晏①。

虽知灯是火,不悟钟非饭。

山僧异漂母②,但可供一莞。

何为③三十年,记忆作此讪④。

斋厨养若⑤人,无益只遗患。

乃知饭后钟,阇黎盖具眼。

【注释】①晏:

迟,晚。

②漂母:

汉代大将韩信年少家贫,在水边洗衣的老妇供给他饭吃;

韩信得志后,以千金相报。

③何为:

为什么。

④讪:

嘲笑。

⑤若:

这样的。

四、现代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15.下面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还在我身旁

佚名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弹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二)阅读《外祖父的白胡须》,回答第16—17题。

(11分)

外祖父的白胡须

琦君

我没有看见过我家的财神爷,但是我总是把外祖父与财神爷联想在一起。

因为外祖父有三绺雪白雪白的长胡须,连眉毛都是雪白的。

手里老捏着旱烟筒,脚上无论夏天与冬天,总是拖一双草拖鞋,冬天多套一双白布袜。

小帮工阿喜说财神也就是这个样儿,他听一个小偷亲口讲给他听的。

那个小偷有一夜来我家偷东西,在古仓里挑了一担谷子,刚挑到后门,却看见一个白胡子老公公站在门边,拿手一指,他那单谷子就重得再也挑不动了。

他吓得把扁担丢下,拔腿想跑,老公公却开口了:

“站住不要跑。

告诉你,我是这家的财神爷,你想偷东西是偷不走的。

你没有钱,我给你两块洋钱,你以后不要再做贼了。

”他就摸出两块亮晃晃的银圆给他,叫他快走,小偷从此不敢到我家偷东西了。

所以地方上人人都知道我家的财神爷最灵、最管事。

外祖父却摸着胡子笑眯眯地说:

“哪一家都有个财神爷,就看这一家做事待人怎么样。

外祖父是读书人,讲过学,却什么都没考取过。

后来就在祠堂里教私塾,在地方上给人义务治病。

冬天,他最喜欢叫我端两张竹椅,并排坐在后门矮墙边晒太阳。

夏天就坐那儿乘凉,跟他讲那讲不完的故事。

妈妈怕他累,叫我换张靠背藤椅给他,他都不要。

那时他七十多岁,腰杆挺得直直的,没有一点佝偻的老态。

要饭的看见他坐在后门口,就伸手向他讨钱,他就掏出一枚铜板给他。

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一个女乞丐向外祖父讨了一枚铜钱,不到两个钟,她又背了个孩子再来讨。

我告诉外祖父说:

“她已经来过了。

”他好像听也没听见,又给了她一枚。

我问他:

“您为什么不看看清楚,他明明是欺骗。

”他说:

“孩子,天底下的事就这样,他来骗你,你只要不被他骗就是了。

一枚铜钱,在她眼里比斗笠还大,多给她一枚,她多高兴?

这么多讨饭的,有的人确是好吃懒做,但真的真的是因为贫穷,我有多的就给他们也许有一天他们有好日子过了,也会想起自己从前的苦日子,受过人的接济,他就会好好帮助别人了,那么我今天这枚铜钱的功效就很大了。

他忽然轻声轻气地问我:

“你知不知道那一次财神爷吓走了小偷是怎么回事?

“不知道。

“你别告诉别人,那个白胡子财神爷就是我呀!

“外公,您真好玩,那个小偷一定不知道。

“他知道,他不好意思说,故意那么告诉人的。

我给他凉快银圆,劝说他一顿,他以后就去学做手艺,没有再做小偷了。

这一段有趣的故事,使我一直不会忘记。

“施比受更为有福”,这是中外古今不变的真理,外祖父就是一位专门赐予快乐给人们的仁慈老人。

记得最后那年腊月二十八,乡下演庙戏,天下着大雪,冻得足手都僵硬了。

外祖父点起灯笼,穿上钉鞋,对我和小帮工阿喜说:

“走,我们看戏去。

“我不去,外公,太冷了。

“外公都不怕冷,你怕冷?

走。

他一手牵着我,一手提着灯笼,阿喜背着长板凳。

外祖父的钉鞋踩在雪地里,发出沙沙的清脆声音。

戏开锣了,正殿里冷冷清清不到三十个人。

台上演的戏我是看厌了,一男一女哑着嗓子不知在唱什么。

武生旧兮兮的长靠后背,旗子只剩下两根,没精打采地垂下来。

可是唱完一出,外祖父就拼命拍手叫好,并给台上递去一块银圆。

回家的路上我埋怨道:

“什么破戏,看它干什么?

“你不懂,戏班子怪可怜的,台下没有人看,叫他们怎么演下去,所以我们得捧场。

“你还给他一块大洋呢。

“让他们打壶酒,买斤肉暖暖肠胃,天太冷了。

红灯笼的光晕照在雪地上,好美的颜色。

我再看外祖父雪白的长胡须,也被灯笼照得变成粉红色了。

如今外祖父早已仙逝多年。

每当我抬头望蔚蓝晴空,朵朵白云后面,仿佛出现了我那雪白长须的外祖父,他在对我微笑,也对这世界微笑。

(有删改)

16.作者主要写了哪三件表现外祖父乐善好施的事?

(6分)

17.文章结尾处作者写到“每当我抬头望蔚蓝晴空,朵朵白云后面,仿佛出现了我那雪白长须的外祖父,他在对我微笑,也对这世界微笑。

”请你谈谈这段话的作用。

 

一、语言基础

(一)1.C

解析疾言厉色:

说话急躁,神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联系上下文可知C合适。

2.B

解析栩栩如生:

栩栩:

生动活泼的样子。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3.践踏畅快花瓣雕镂羡慕

(二)4.zhǎng

解析“涨”有两个读音,“zhǎng”,指水量增加,水面高起来,如涨潮;

“zhà

ng”,指体积增大,如豆子泡涨了。

n

解析“澜”只有一个读音,指大波浪。

解析“砌”有两个读音,“qì

”,指建筑时垒砖石,用泥灰黏合,如砌墙;

“qiè

”,〔砌末〕戏曲舞台上所用的简单布景和大小道具。

ng

解析“莹”只有一个读音,指光洁像玉的石头。

5.B

(三)6.夜夜不闻歌

二、古诗基础

7.

(1)夏

(2)秋(3)春(4)冬

8.示例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示例二: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9.

(1)指眼泪

(2)因为(3)因为(4)亲自

10.

(1)春风又绿江南岸

(2)梅子金黄杏子肥(3)接天莲叶无穷碧(4)只留清气满乾坤(5)独钓寒江雪(6)天下谁人不识君(7)古来征战几人回(8)春风不度玉门关(9)粒粒皆辛苦(10)望湖楼下水如天

三、文言文基础

11.C

解析“饭”在这里指吃饭,不是米饭的意思。

12.

(1)诸僧

解析联系上下文可知,诸僧厌恶王播,当王播到了的时候,饭已经吃完了,指的是诸僧已经吃过饭了。

(2)王播

解析二十年以后,王播被派来镇守扬州,特意到自己写诗的地方看。

13.C

14.表现出作者对于一些只记住别人的坏处而忘记别人对他的诸多好处的人的讽刺。

四、现代诗文阅读

(一)15.表达作者对往昔时光之怀念,提醒人们要懂得珍惜。

(二)16.给小偷银圆,劝他改过;

两次给同一个要饭的铜钱;

大冷天看戏,给戏班子捧场;

17.这一段话体现了作者对外祖父的思念和爱,外祖父对生活、对世界的爱深深地影响和激励了作者,最后一句话也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同时又于开头形成呼应。

新初一语文分班摸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46分)

1、找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3分)

A、洗濯.(zhuó

)宽恕.(sù

)藐(miá

o)小玲珑剔(tī)透

B、倔.强(jué

)论.语(lú

n)泯.灭(mǐn)猝.然(cù

C、唱和.(hé

)迸.溅(bè

nɡ)澄.清(ché

nɡ)诅.咒(zǔ)

D、雏.形(chú

)缀.连(zhuì

)挑.逗(tiāo)屡.次(lǔ)

2、挑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3分)

A、瘦骨磷峋玲珑剔透多姿多彩心旷神怡B、津津乐道问心无愧头晕目眩来势凶凶C、梦寐以求繁花嫩叶小心冀冀获益匪浅D、举世无双明察秋毫鲜为人知庞然大物

3、指出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3分)

A、他在我们这群小伙伴中,做事稳当,处事果断,德高望重,很有威信。

B、因为要出去游玩,奶奶特意梳洗了一下,打扮得花枝招展,煞是好看。

C、我奢望将来成为一名宇航员。

D、开学以来我努力学习,获益匪浅。

4.下列句子方框里的词语,应选哪一项依次填上才恰当()(3分)

①我的母亲又□过了一个严冬。

②母亲□□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③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着。

A.①度②无奈③生长B.①拖②高兴③覆盖C.①熬②信服③铺D.①活②犹豫③滋生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要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B.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全体同学专门开会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C.七年级

(一)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一个班级。

D.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6、名著阅读(14分)

①《繁星》是的诗集,受印度诗人的影响创造的小诗集。

②《水浒传》的作者是,林冲的外号叫,写出和他相关的一件事情的名字。

(3)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

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他的《____》被鲁迅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7、根据课文默写(12分,每题1分)

①《过故人庄》中描写农村优美风光的诗句是:

,。

②,但余钟磬音。

③将军百战死,。

④,随风直到夜郎西。

⑤,落花时节又逢君。

⑥《论诗》中提倡创新,认为各个时代都有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唯古人是从的句子是:

8、诗歌阅读

早梅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1)首句中的“白玉条”一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并与下文的后呼应。

2分

(2)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分

二、阅读(24分)

(一)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

老父至曰: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9、字义解释5分

执()俄()至()截()遂()

10、句子翻译4分

(1)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3)遂依而截之。

11、这个故事讽刺的是谁?

讽刺了什么现象?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分)

(二)(11分)一只空瓶子的温暖

魏得强

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

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

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②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

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

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

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

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

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

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

“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

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

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

“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

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

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

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

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

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

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

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

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12.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填写下表。

(2分)

人物

事件

心理反映

女儿

把空瓶子放到垃圾箱旁

爸爸想教育女儿

爸爸

捡回瓶子

女儿

爸爸惭愧

13.爸爸本想教育女儿不要浪费,教育过后,为什么“忽然有些惭愧了”?

(3分)

14.第⑦段中加点的短语“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15.赏析下面句子。

(3分)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

16.理解题目“一只空瓶子的温暖”的含义。

三、作文(50分)请以“好书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

②文体不限(诗

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

1、B2、D3、D4、C5、A

8.

(1)比喻雪

(2)对梅的早早开放的惊喜和赞叹

12.吃惊重新把瓶子放到原处并说明原因

13.一是因为爸爸明白女儿把空瓶子放回到垃圾旁,是为了给捡废品的老人一个劳动的尊严——靠劳动吃饭;

二是因为自己曾经给予老人的帮助是一种施舍;

三是因为对女儿的误解;

14.一方面是指那个捡废品的老人,另一方面是指有尊严靠劳动生活的人。

15.示例:

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女儿完成任务后的一种轻松、愉快和十分自豪的心理。

16.示例:

一方面是指女儿用空瓶子给捡废品的老人带去的有尊严的温暖;

另一方面是指爸爸看到女儿成长后内心感到的温暖。

一、选择(每题3分,共27分)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举国盛事,更是世界瞩目。

世博将成为一座交流的桥梁,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有朋自远方来”,作为东道主的我们,_____不是礼仪大使,也没有入选世博礼仪小姐,但言谈举止仍然时刻代表着国人形象。

讲究礼仪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和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

身为礼仪之邦的国民,完美礼仪,义不容辞。

1.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

A.世博搏击风流B.作为为富不仁

C.仍然忍辱负重D.词章义不容辞

2.填人文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B.虽C.因为D.如果

3.对文中“桥梁”、“东道主”词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架在水面上接通两岸请客的义务

B.比喻起沟通作用请客的主人

C.比喻起沟通作用请客的义务

D.架在水面上接通两岸请客的主人

4.下面句子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距离中考越来越近了,剩下的复习时间指日可待。

B.许多腐败分子在落入法网后才痛心疾首地诉说深刻的教训,充当启迪世人的反面教材。

C.马年春晚出现不少新面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D.这篇文章观点新颖,见解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扬州的个园,瘦西湖,苏州的狮子林,拙政园,南京的中山陵,都是闻名全国的名胜风景区。

B.扬州风景美如画。

从扬州西下高速,沿途种植了银杏、桃树、枫树……等树木。

C.一年一度的扬州马拉松赛已拉开帷幕,文昌路上参赛选手绵延七、八里,数万民众驻足呐喊,为运动员加油助威。

D.不少网友心存疑惑:

失踪的马航MH370航班调查和搜寻难道就这样不了了之?

6.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月球上特有的矿藏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科学考察探明,月球上已知矿物有一百多种,其中有五种地球上没有。

月壤中还含有地球上少见的氦-3,它即使能在核聚变反应中释放巨大能量,也几乎不产生放射性污染,因此,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的完美能源。

A.修改:

它只要能在核聚变反应中释放巨大能量,就几乎不产生放射性污染

B.修改:

它不但能在核聚变反应中释放巨大能量,而且几乎不产生放射性污染

C.修改:

它要么几乎不产生放射性污染,要么能在核聚变反应中释放巨大能量

D.修改:

它虽然几乎不产生放射性污染,但能在核聚变反应中释放巨大能量

7.选出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方法不同的一句( )

A.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B.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C.燕子有一个剪刀似的尾巴。

D.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8.对联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胜迹联、言志联等等。

假如今天恰逢你爷爷或奶奶做大寿,请你从下面四副对联中选一副送给他(她)。

()

A.依山傍水景中胜境  坐北朝南画里新居

B.红梅点点  春意浓浓

C.福分洋洋如东海  鹤寿悠悠似南山

D.古人却向书中见  男子要为天下奇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如泉,越品越见__________;

文学如茶,越品越如__________;

文学如酒,越品越感__________。

在文学的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