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作文之大学校园故事作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9345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作文之大学校园故事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校作文之大学校园故事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校作文之大学校园故事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校作文之大学校园故事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校作文之大学校园故事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学校作文之大学校园故事作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学校作文之大学校园故事作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学校作文之大学校园故事作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学校作文之大学校园故事作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作文之大学校园故事作文.docx

《学校作文之大学校园故事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作文之大学校园故事作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校作文之大学校园故事作文.docx

学校作文之大学校园故事作文

大学校园故事作文

【篇一:

有关校园里的生活,故事,人物参考作文合集】

有关校园里的作文

1、不管过去再久,开学第一天,你姗姗来迟,在全班同学的瞩目下,低着头走到最后一排坐下。

那时就觉得你很高,面容俊朗,可能因为高的原因还有点驼背。

那么多年过去,不知为什么会见你的第一面的记忆会那么清晰,在开学后的半年却没有任何记忆点。

半年后,调座位,你坐在了我的后面,慢慢的我们开始熟络起来。

那时,老师经常爱让我们前后桌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每次讨论时间,却慢慢变成和你熟络起来的机会。

那时我还留着小男生一样的短发,瘦不拉几,面容还算清秀。

你呢,在级里排的上名次的帅哥。

故事说到这里,剧情好像很老套,又是女的不怎样,男的颜值高的情节,不过,事实是如此。

你经常会向我借笔记、借笔、没事找我说话,在我以为这些所有的行为是意味着你对我有感觉的时候,全世界都知道你拍拖了,可14天后你又分手了。

在分手之后,你又向我表白了。

很戏剧的一幕,可能因为你感情较为丰富。

出于胆怯,出于自卑,我喜欢着你却要装着不喜欢你,然后把你拒绝。

后来这种变态的毛病好像都没办法改掉,不管喜欢上了谁,都没有勇气和人拍拖,都跟自己说再等等看。

完全不知道青春经不起等,一等时间就没了。

后来,虽然把你拒绝了,借口是我们还在读书,我们要好好学习,但你好像也没有很快就死心,每个星期都会打电话给我。

我呢,每到那

个点就会心跳加速,守在电话旁,等着电话响,电话一响,老激动了,接电话前,还要拼命清嗓音,害怕一开口,紧张过度,哑然失声。

在初中的三年,有关和你所有细枝末节,无形中已经深深刻在心里,直到初中毕业,直到高中毕业,直到上大学。

有一天,最好的朋友实在受不了我一直说多喜欢你,却不敢说出口,竟然带我向你表白了。

没几天,你真的来找我了,你说你很感动,感动我一直喜欢着你,然后我们在一起了。

在一个月后,我们分手了,原因是你说我们太久没相处,不合适。

我没有挽留,因为我天生不会挽留。

回不去的青春,回不去那时的自己,如果那时的我可以勇敢一些,对爱坦诚一些,或许会是另外一个结局。

对爱坦诚一点,对爱勇敢一点,人生的遗憾也会少一些。

2、当我踏入学校的大门时,我还是一张纯洁无暇的白纸。

转眼间,六个年头过去,经过这段时间,我在学习生活上所取得的快乐、知识、经验和时间老人的细心雕琢。

我变成了一张色彩缤纷的彩纸了。

其中的一笔红色还带着欢声笑语,使我情不自禁地被勾进了那片笑海了……

记得有一个冬天,我们正在上大课间,当朱老师宣布今天的主题是———拔河时,我们又涌起了喜悦的热潮了。

“拔河比赛开始了!

”不知哪个“狂热份子”高喊一声,我们立即分成四排,一排一排地比了起来,“第一排和第二排准备比赛!

”我一听轮到我们和“敌友们”比赛了,心中早已跃跃欲试。

“嘘!

“朱老师一吹口哨,我们便开始了竞争激烈的“战斗”了。

我们不仅表面上视彼此为“敌”,心里也在暗暗较劲,因为“战场”上是不分你我,不分情意,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打败”对方取得胜利。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一番“龙争虎斗”,我们这一排不出大家所料,举起了红旗,个个脸上都散发出春的气息。

就这样一排一排地比赛着……朱老师大声宣布:

“集体比赛完毕!

大家稍歇息一会儿,等会儿将举行“单挑”,愿者来玩,不愿者休息!

”虽然刚才的比赛大家已玩得筋疲力尽了,但还有大多数同学来玩。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我班两个男女生,可别小看他们,因为小玲、小豪可都是重量极选手,稍微曝光一下,他们体重个个超过100斤,可见双方都是“深藏不露”啊!

“预备——起!

比赛开始了!

”捧场的人很多,女生为女生加油,男

生为男生喝彩,这场比赛表面上是小玲和小豪的比赛,但其实确意味着我班“男败女胜或女败男胜的命运”。

比赛已进入了白热化,只见小玲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把脸都涨红了;小豪也毫不逊色,使出浑身解数。

两人不相上下,真是很难平分高下,这种现象维持了很久,陆志伟稍稍松懈,小玲趁其不备,用力一拉,小豪过线了,小玲赢了,全班女生热烈欢呼,全班男生个个垂头丧气。

愉快的拔河比赛结束了,我们都很快乐,虽然这件事已过去了,但每当我用第三只“眼睛”来感受,我仍然感觉很有趣!

3、鸟语花香的校园,幼稚童真的青春,清水芙蓉的年华,羞羞哒哒的时光,着力奔跑的岁月,都在心间镌刻着,不曾远离。

——题记。

梦里穿越锦瑟的流年,我站在春暖花开季节中聆听那悠悠飘来的天籁,风动轻,幡动静,淡淡的茉莉花香,抚平了炙热闷骚的夏天,吻乱了我的浮生。

青春,年华,岁月,点点滴滴在心头荡漾。

童稚的笑声,羞涩的表白,厚厚的试卷,活力的球场,伏案的身影,叛逆的思想……有些事,或清晰或模糊;有些人,或停留或远离。

年华一点点,不经意的一点点,连成线,聚成面,把美好汇成几何,里面有你,也有我,哪怕是千里相隔,今夜里,我也要将你们搂入我的怀中。

是否还记得教室里的点滴。

课堂上传着纸条的你,伏案桌前看着泛黄书卷的你,讲堂中窃窃私语的你,课间不分男女闹成一片的你,带着难题请教同学、请教老师的你,打扫课室擦着黑板的你。

尽管时光过了许多年,往昔的点滴一切都清晰可见,仿佛伸手还能触摸往日花样的年华。

那个晨曦深深刻在我心里,成了我忧伤的忆点。

懒散的班级,夜里喧嚣,被教导主任处罚,全班出足球场跑步5圈,早读无声,大家都在打瞌睡,坐在后排的我清晰看到班主任,静静地坐在阶梯,凝视着远方,任凭雾水飘落头顶,也不愿离开。

我知道,昨晚的一切,早上的

【篇二:

校园故事】

我亲历的教育故事

---爱助你成长

青岛金门路小学李洪利石若玺就是我见过的最特殊的孩子,三岁时就被青岛儿童康复中心诊断为孤独症。

“孤独症”也是“自闭症”,目前,此病病因不清,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从医学的角度是无法治愈的。

石若玺从两岁起单词吐字不清,且对父母不亲近。

动作刻板,兴趣狭窄。

三岁半开始不断尖叫,乱蹦,不停地旋转,语言交流能力极差,遇到生人、陌生事物就充满恐惧,大声喊叫。

记得报名的第一天,别的小朋友都高高兴兴,对新的环境充满好奇,只有石若玺惊恐地看着学校,看着表情严肃的报名老师,他拒绝回答任何问题,避开别人的目光,问得遍数多了,就大哭大嚷起来:

“我不上学了,这是什么破学校”,拉起妈妈的手就要走--

首先要消除家长的顾虑,孤独症孩子的家长都有着深深的自卑心理,他们担心社会、学校,老师对孩子的排斥,他们害怕别人投以惊异、淡漠鄙视的目光。

石若玺的父母也是如此。

一开始,他们隐蔽了孩子的病情,为了表示诚意,我曾两次去家访,由衷地表示要帮助他们,愿把石若玺当作自已的亲人看待,我的诚意深深地打动了他们,他们拿出许多孤独症的有关资料给我看,为我进一步探索提供了帮助。

从那时起,我也亲切地称石若玺为“小石头”。

教师和家长的相互信任,为进一步教育孩子提供了宽松良好的氛围。

接下来,我就用一颗慈母般的爱心,用教师独有的魅力和集体的力量来感化这块看似顽固的“小石头”,这需要一点一滴的训练和长久的耐心。

早晨进教室,别的同学有礼貌地鞠躬问好,他呢,谁也不看,直冲进来,这时,大声的阻止是没用的,只能加重他的恐惧感。

于是我走到他面前,轻轻拉起他的手领他到门口,逐句教他怎样喊报告怎样问好,并配合家长一起训练,结果没过几天,他就能低着头小声地说:

“老师好”。

慢慢地反复训练,耐心指导,“小石头”就适应了许多日常规范。

例如上课基本能安静地听讲,不再无缘无故地发笑,挤眉弄眼,拍桌子,并学会按照口令做出动作。

有时上课还能举手发言,只要“小石头”一举手,我马上叫他起来,耐心地听完他小声的、困难的发言。

尽管声音还小,语言也不够连贯,但这是孩子在向心理障碍进行挑战,这时我带领其他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

“小石头‘的眼睛里流露出难得的自信和羞涩的目光,真让人感动。

交往能力差,喜欢独自行动是孤独症状的最主要特点,针对这

一点,我发动全班同学共同干扰他的病态行为,逐步消除他心理上的障碍,让他在集体中多接触小朋友,培养交际能力。

课间休息是孩子互相交流玩耍的时间,我让四五个学生轮流陪着躲在一边的“小石头”,开始他挣开小朋友的手跑了,我就去开导他,一次不行两次,终于有一天他对我说:

“我也想学“拉面”的游戏”。

太好了,我赶紧叫来几个小男孩和他玩起游戏来,渐渐地有时他也主动地走到小朋友们那里参和游戏。

随着他和小朋友们交往的增多,难免会发生矛盾,这时我那本该公平的天秤总是不自觉地偏向他。

每次外出活动,我总是拉着“小石头”的手跟他说这说那,孩子们都向他投以羡慕的目光,任何一个有爱心的人都会这样做的,但是一名班主任面对的是六十多个孩子也就是六十多个家庭,我还必须赢得其他孩子及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所幸的是,孩子们及家长们在这一片爱心的感召下都表示了宽容和支持的态度。

我班没有一个学生说过有损“小石头”自尊心的话,多么好的孩子和家长啊.

一年后,“小石头”能独立完成作业并整理好自已的物品,形成了一般的交际和生活能力,尤其是他书写工整,字迹清楚,还能绘出一幅幅色彩鲜艳充满想象力的彩画,学习成绩都是优。

看着‘小石头’的进步,每一个人都会和我一样地感叹:

是爱叩开孤独的心扉,是爱让石头化为美玉。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谈何心灵的塑造。

而在教育中溶入服务的意识,就使教育的爱有了无尽的源泉。

就使爱不但要开启孤独的心扉,而且要更多地关注生命,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方面的健康成长。

这也就是“爱在金门,服务无限。

”所要造就的教育精神。

我和我的同事们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实现着“爱在金门,服务无限”的教育理想。

金门路小学爱心集体关心教育孤独症石若玺的事迹曾经被传为佳话,之后,有许多孤独症的家长从四面八方带者孩子前来咨询,我和他们一一交谈,看到石若玺惊人的进步。

家长们由衷地感叹:

“小石头能碰到金门路小学这么好的老师,真是太幸运了。

”这不,小江同学就是慕名转到我班的一名特殊的孩子,他小时上幼儿园时,脑部曾经受过内伤。

表现为抽动,多动。

刚一入学时的不适应使他多次呕吐,秽物发出的臭味刺鼻难闻,几十双小眼睛注视着老师,注视着小江,有些孩子还捂起了鼻子,这时如果老师脸上若有丝毫的嫌弃之情,都会刺伤小江的自尊心。

于是我一边挽着收拾,一边微笑着说:

“我们每一个人吐的时候都是很难受的,如果同学们表示关心,小江和老师都会很感激的。

”孩子们是很聪明的,立刻就有人递上面巾纸,还有的孩子要帮者收拾,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再也没有学生捂着鼻子的了,孩子们学着老师的样子来帮助同学。

家长对老师接纳孩子的态度,十分满意,也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在我们的关注和鼓励下,小江进步得很快。

期间我曾代表金门路小学爱心集体在市南区礼堂、市人民会堂、教师之家,为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做专题报告,开启师德月活动。

接受《青岛晚报》、《青岛早报》、《青岛日报》专题采访及报道。

接受《山东教育》个人专题采访及报道,并成为封面人物。

接受青岛电视台采访并拍成系列报道,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及报道,并且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

我撰写的德育论文、少儿心理学论文、班级管理方法多次在全国、省市获得论文交流会一等奖,并在全国现代化建设论文集中收录。

所教毕业生进入中学后均在德、智、体三方面表现突出,多人多次获得三好学生称号,多数学生担任班干部,多人成为第一批团员,学习成绩名列级部前茅,并受到中学老师的好评。

当教师教育,关爱学生的时候,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付出,更是收获:

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心灵,在爱中得以升华的教育。

那是一年前9月的一天上午,天刚下过雨,操场很湿,学校决定不做操了,正好我的课没讲完,“既然不做操了,那就继续讲吧。

”这样想着,便没有下课,等到匆匆下课时,课间已过了五分钟。

同学们都下去玩了,“小石头”也气愤而委屈地走了下去,我并没在意,还是忙着收拾教案。

不一会儿,“小石头”冲了进来,脸涨得通红,十分愤怒委屈地指着我:

“你拖堂,你太不象话!

”啊!

我是老师,我多上了课,反而遭指责,于是十分生气地说:

“回到你的座位上,冷静一会儿”。

(现在想想也真够可笑的,面对于异议,你自已都不冷静,还要求一个有着孤独症状的孩子冷静?

)他回到座位没多久,便走过来,趁我不备,狠狠地挖我的手,顿时血流了出来,看着血,他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显然,他开始为自已的行为后悔了,而我呢?

我又做了些什么?

一直以来,我就认为为了让学生多学些知识,拖堂是理所当然,学生服从老师是天经地义的。

谁知,这所谓的师道尊严在“小石头”面前,

【篇三:

校园故事】

蔡元培和国立山东大学

1929年,以“青岛之地势及气候,将来必为文化中心点,此大学之关系甚大”为由,力主国立山东大学的校址设在青岛,开国立山东大学兴盛之势。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

中国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前驱。

人们对于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事楷模”的蔡元培先生,了解更多的是他出任北大校长期间,提倡学术研究和学术民主,主张对新旧思想兼容并包,实行民主管理和教授治校,革除了中国旧教育的种种弊端,开创了高等学校的崭新格局等等。

而蔡先生和山东大学的一段历史渊源,却鲜为人知。

正是由于他的悉心关注和大力扶持,才使国立山东大学(原国立青岛大学)学风日新,声誉日上,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由奉系军阀张宗昌在1926年重新组建的省立山东大学到1928年,由于国民革命军北伐进抵山东,直指京津,张宗昌败逃,奉系军阀崩溃,省立山东大学也即停办。

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何思源报请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在省立山东大学基础上,在济南重新筹建国立山东大学,由何思源任主任组成11人的筹备委员会。

当时因济南“五三”惨案发生,日军拒不撤兵,筹备工作无法进行。

1929年春,中日就济南问题达成协议,日军撤走,山东省政府由泰安迁回济南。

此间南京政府教育部对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进行调整,由何思源、王近信、赵畸、彭百川、杜光埙、傅斯年、杨振声、袁家普、蔡元培9人组成筹备委员会,并推定何思源为筹委会主任。

夏季蔡元培曾携眷至青岛小憩,住在已停办的私立青岛大学女生宿舍的小楼内。

在筹备中,他力主国立山东大学的校址设在青岛。

理由是:

国家正值多事之秋,战争频仍,济南四省通衢,兵家必争;青岛地处海陲,既有舟车之便,又可免战乱影响;且“青岛之地势及气候,将来必为文化中心点,此大学之关系甚大”。

筹备委员会根据他的建议,报请教育部批准,遂决定将国立山东大学迁至青岛重新组建,接收私立青岛大学校舍,校名称国立青岛大学。

蔡元培亲自题写了校牌,并推荐他的高足、时任清华大学教务长兼文学院院长的杨振声出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

对于学校的经费问题,他还亲自致函南京中央政府监察院院长吴敬恒(稚晖),敦请协赞解决。

信的内容是:

稚晖先生鉴:

杏佛兄来,询知先生在京甚好为慰。

兹有启者,山东旧有山东大学,又有私立青岛大学,现教育部取消两大学,而设一青岛大学,似乎又多设一大学,而实则并两为一也。

青岛之地势及气候,将来必为文化中心点,此大学之关系甚大,其经费预算年60万元,拟请中央政府及省政府各出24万元,而市政府和胶济铁路各出6万元,省政府原拨各专门学校经费28万元,后即移作山东大学经费,减去4万元,本无问题,惟中央应出之费,闻业和财政部宋(子文)商及,尚无确切答复。

弟因研究院关系,未便再向要求,欲请先生向子文切实一言,如能请蒋主席对宋谆嘱则尤善。

除由何仙槎(思源)见面详陈一切外,专此奉托。

并祝

道安

弟蔡元培八月三日(民国十八年)

1930年夏,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就绪,校长杨振声到职。

秋季招收新生,开学上课。

杨校长效法老教育家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打破门户之见,广聘专家学者来校任职任教。

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闻一多、张煦、梁实秋、黄际遇、蒋德寿、汤腾汉、傅鹰、曾省等等,均应聘到校。

学校重建伊始,即有齐整和较高水平的师资阵容,这确是蔡元培卓识远见的结果。

1931年夏,中国科学会议在青岛大学召开,会长为蔡元培,全国各地的学者、科学家参加了会议。

在开幕式上,蔡元培在杨振声先生的陪同下走进会场,全场自动起立,向这位教育界的老前辈、学术界的“一时之彦”致敬。

蔡元培先生作开幕典礼的报告,接着由各位学者、科学家作学术报告。

会议期间,杨振声先生恭请蔡元培先生向全校师生做了一次关于美学方面的学术报告,受到了热烈欢迎。

1932年,国立青岛大学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

在此期间,国立山东大学培养出臧克家、汪志馨、庄张致一等一批学有专长的人才。

为此,这一阶段的国立山东大学,向被大家称之为“兴盛时期”。

蔡元培和山东大学的这段历史渊源,是山东大学校史上闪耀光辉的一页。

另一篇资料

一、私立青岛大学建校时的历史文化背景

“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政府收回青岛的决定,彻底打碎了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侵略者长期霸占和经营青岛的美梦。

收回后的青岛,处于北洋政府的统治之下,名为胶澳商埠督办公署。

在百业待兴中,由于青岛的历史发展特点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已引起全国的关注,尤其是引起中华民国教育部和文化界有识之士的注意,并有意在青岛办一所中国人的大学。

首先想在青岛设立大学的是中华民国教育部。

1923年3月,中华民国教育部特派李贻燕赴青岛调查教育。

李贻燕在调查后呈报的《调查青岛教育报告书》中,建议北洋政府应予青岛设立国立大学。

《调查青岛教育报告书》节选部分如下:

“李贻燕谨识。

结论?

?

(青岛)山明水秀,诚理想的文化都会惟一候补地。

地方教育经费预算之应增加,小学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之宜改良增设,固不待言。

即中央政府应予青岛设一国立大学,不特可为收回青岛之一大纪念,而齐鲁於中国历史上为圣人邦,阐扬文化,昌明教育,亦国家应负之责任也?

?

青岛为天然文化中心点,德国前此办理大学,其发达成绩即可预知。

应予此地设立大学一所,以便各省子弟入学,离政治中心较远者可得安心讲学,而学子亦可得安心求学。

俾斯麦兵营若能拨充甚为适宜,若从新建筑,则湛山临海一带山麓平地亦觉宽旷。

”(《胶澳商埠教育汇刊》附录)。

报告中明确指出:

要办国立青岛大学,校址最好选在俾斯麦兵营(即后“私立青岛大学”校址)。

这么好的建议,由于当时南北政府的对峙而不能实行。

二、私立青岛大学创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